關於友達與群創薪資落差的原因,"比薪水" 則分析表示,排除掉工時長短的原因,同產業的公司,除了各家公司對人才的重視程度會影響薪資的高低,我們認為,公司所在城市也與薪水有著很大的關聯性。
北部的工作機會與薪資,一直以來都比南部來得有競爭力,這也是為何許多新鮮人一畢業就選擇北漂的原因。而如先前提到的,友達工作機會大多位在北部,而群創則是在南部,因此認為這是兩間公司薪資會有落差的一個關鍵因素。
================
很多資源都偏重在北部,
北部的友達, 的確比 南部的群創 容易吸引到 人才.

不過,友達的技術較領先, 產品層級最高,客製化比例較高,單價高, 下半年或明年 大宗標準品報價修正時,友達的營收衝擊也會較輕微,獲利也會較穩健,大摩 給友達的目標價要 高些.
瑞信則認為 群創和鴻海集團深度結盟,群創能夠佔鴻海便宜, 這想法好像太美好了

當初群創花錢接手 深超 路竹LTPS廠, 外界普遍以為是 鴻海在讓利,有鴻海出海口就一本萬利,結果 LTPS手機面板被OLED搶市,報價一直跌.路竹廠長期一直虧損拖累群創獲利..

友達單季折舊費用約 86億,營收 957億, 折舊費用佔比約 9%
群創單季折舊費用約 91億,營收 932億, 折舊費用佔比約 9.8%,也不錯, 比大陸業者的15~20%低.
群創若真的扛下 SIO廣州10.5代廠經營後, 營收會增加10%以上,毛利率因新廠的折舊會拉低一些,65吋報價若能維持在270元以上, 群創EPS可能會多一些. 65吋報價若低於 270元,代表低於新廠的總成本(含折舊),對群創的EPS 就會有折損.
大家可能會想,群創是買方,65吋報價越低,對群創採購不是更有利嗎?
其實,群創是賣TV面板的,不是做TV品牌. 面板報價下跌只會爽到 TV品牌業者.
群創表面上是向 SIO 買面板,實質上可能是接手經營,要承擔報價漲跌的風險.
一座 9萬片月產能的 10.5代廠,在目前報價水準,年產值約 600多億, 但2000億的投資額,排除土地廠房後,設備款再分7年折舊,每年約要攤提 200億, 折舊費用佔比約 30%,非常高,SIO想獲利不容易.
群創手上10幾座舊廠,大都完成折舊,群創目前一年只要攤提 360億折舊費用.
TCL 一年約要攤提500億台幣(財報)~800億(估算) 折舊.
BOE一年約要攤提1300億台幣(財報)~1600億(估算)折舊.
pqaf wrote:
當初群創花錢接手 深超 路竹LTPS廠, 外界普遍以為是 鴻海在讓利,有鴻海出海口就一本萬利,結果 LTPS手機面板被OLED搶市,報價一直跌.路竹廠長期一直虧損拖累群創獲利
這波報價上漲後,路竹廠從燙手貨變成小金雞,鴻海應該很後悔。
群創未來將以最具競爭力之價格,取得超視界10.5代線生產的面板,合約期間為2021 ~2033年。簽約後,群創將分期支付超視界共計人民幣40億元,約新台幣172億元,作為進貨預付款並逐期扣抵。
目前的狀況只是訂長期供貨合約,不是參與經營,也不會有折舊的問題,
簡單的說就是先付一大筆錢、跟以量制價,拿到便宜的貨源,
基本上二邊都是有利的,但魔鬼出在細節裡,沒看合約內容很難判斷是誰讓利誰。
個人是感覺很奇怪,超視界有這麼缺錢嗎?
天使雪花 wrote:
這波報價上漲後,路竹(恕刪)
現在滿坑滿谷的OLED手機面板拚低價,LTPS手機面板只能賠錢賣,
友達很早就看破,改為生產 NB面板,去年才稍微轉虧為盈. 大陸的 TCL,BOE,天馬...也是要把 LTPS 產能轉作 NB.
研調說,群創的 LTPS NB下半年即將出貨,那代表 群創路竹LTPS廠,目前仍在賠錢生產 LTPS手機面板.
友達昆山廠 每年能拿到20幾億昆山市政府補貼, 還是虧損,幸好股權只有一半,AUO只需認列一半虧損.
路竹 LTPS 沒有政府補貼, 群創100%持股,得認列所有虧損,經營不易.
廣州SIO 10.5代廠在 2019年Q3量產, 當時 積欠了台灣設備商幾百億貨款,新聞鬧很大...郭董後來出面擺平糾紛.
當時新聞傳出,SIO到處找人求售. 郭董也透過夏普公開聲明,切割和SIO的關係.
SIO 因當時 65吋報價只剩 170元,比現金成本還低, 2019年裝機後,也沒有量產,封存設備. 直到2020年下半年,報價好轉後,才嘗試量產....
新廠初期幾年折舊費用極高,通常得靠 舊廠來養家活口,但 日本SDP 自己也是經營困難,廣州SIO 得自求多福,營運規模小,採購議價能力差,SIO 目前經營應該還是很困難, 且 明年報價可能小幅波動,讓 SIO經營風險更高.
群創 有人才,有技術,貼近客戶,了解市場需要什麼主流規格, 採購議價能力強,成本costdown經驗豐富,現在又很錢, SIO若賣不掉,就只能求助群創金援.
蓋10.5廠,上千億資金要向大陸銀行貸款,大陸利息高達5%, 利息負擔不小.
170億對 SIO 只是杯水車薪, 還需要更多金援才夠.
鴻海集團下,有深超 5代廠,有SDP 10代廠, SIO 10.5代廠,有Sharp 6代 8代廠,還收購 JDI 白山 6代廠,又有群創一堆廠....
Sharp 還是 中電熊貓南京8.5代廠的大股東, Sharp有優先收購權, 但sharp放棄收購, 讓BOE 和 TCL去搶標,最後被BOE吃下來.
郭董當初是想各自獨立上市炒股,現在上市目標遙遠,一大堆公司, 應該要資源整合在一起, 不要再疊床架屋,單打獨鬥.
外界以為 群創安於台灣現狀, 其實群創觸手早就伸及大陸, 早年群創打算把40吋交給熊貓代工,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