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說好「保本」卻跳票 投資人只拿回55%資金超傻眼
只想到獲利!瑞信狠踩2地雷 虧百億還想進攻亞洲市場
祝福
The winner takes it all.
贏者全拿 勝者為王
股市如戰場 如賭場
全力以赴 血腥殺戮
基金操盤手.輸了.換公司繼續玩
玩別人的錢.無所謂.
00傑
19 小時 ·
這個月依舊在為女兒的奶粉尿布打拼,隨著女兒月中出月子中心,月底精神、交易量稍微受到影響,真心覺得讓嬰兒不哭乖乖睡覺比賺錢還難,實在是辛苦老婆了,千億關卡看來要再等等。
這個月成交量來到850億元,這個月也繳了6400萬的稅給政府、破千萬的手續費,獲利比上個月多一些+7060萬,
我想每個月繼續貼好幾頁對帳單已經沒什麼意義(軟體也跑不動..),對自己也只剩壞處沒有好處,自己也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因此之後對帳單的部分有達成自己的一些里程碑再來分享了。
這邊想聊聊看到有些人在討論說,如果當沖稅率減半取消巨人傑就不會賺錢了,雖然說這些話的人,都是不管稅率有沒有減半都沒辦法賺到錢的人~
不過還是稍微回復一下,希望對一些想專職做交易的人有點幫助。
沒錯,有些交易手法確實會因為新制度而產生,有些也會因制度改變而淘汰,但我想專職交易的人都一樣,我們一直以來只在家面對著電腦,沒有什麼資源、也沒有任何明牌、內線。
交易十多年來,一路以來從台指、選擇權、海期、海選、股期打到現股,海期曾經每天打20小時,選擇權也曾經一個月打數十萬口,各商品到現在多少都有獲利的能力(這些應該跟當沖減半完全沒任何關係吧?),我們的能力不是賺錢,而是適應市場、迎合市場,況且我本來就不覺得有什麼交易手法可以讓我安枕無憂賺一輩子的,甚至每天都警惕自己,明天可能市場又要改變了、明天手法可能又要失效了! 不然,我們也不用每天持續的觀察市場、檢討交易狀況,也不用每天依舊花那麼多時間在思考交易,到現在每天還是花個10小時跑不掉。
............................
雙虎 還陷在報價下跌 市場往下冲 或券空有錢賺的思維 等報價不跌 或穩住 或........
這些 499 487 的大戶會來 向上沖 過35.55 前高 一定暴衝 找個好價錢 大家就不必等股息了 也不用罵0鷹了
對了他有po 帳單 市場熱點是航運
群智觀點:
TV面板:
三季度原本為全球LCD TV面板的傳統備貨旺季,但受到歐美區域社交隔離逐步解除影響,海外高漲需求理性回歸。疊加高位的面板價格對低端需求的抑製作用已經顯現,推動供需關係逐漸轉向寬鬆。同時,隨著供需關係的轉向,電視品牌面板備貨策略愈加保守。供應側,面對供需環境的轉變,面板廠積極調整產能策略。一方面,對內積極推動產能策略調整;另一方面,對外進行價格策略調整,穩定下游備貨需求。
群智諮詢(Sigmaintell)預測,7月65"以下中小尺寸LCD TV面板價格將迎來向下調整,65"價格止漲回穩,75"及以上小幅上漲。同時預計8月65"及以上大尺寸價格全面止漲回穩。各尺寸表現如下:
32",小尺寸需求回落明顯,預計7月價格將下降3美金,8月預計維持3美金降幅。
39.5"~43",備貨需求回落,預計7~8月價格每月保持3~4美金降幅。
50",預計7月~8月價格維持約3美金降幅。
55",預計7月價格下降3美金,8月價格下降3美金。
大尺寸方面,預計7月65"價格止漲回穩,75"價格小漲2美金,8月份大尺寸價格將迎來全面止漲。
Monitor面板:
進入三季度,隨著顯示器面板產能的增加,IC供應的緩解,以及品牌端的庫存走高,部分規格需求呈現轉弱,顯示器面板市場供需緊張的關係將進一步緩解。群智諮詢(Sigmaintell)預測認為,三季度開始,需求變化對面板價格走勢將佔據主導作用。
群智諮詢(Sigmaintell)預測,7月份主流面板價格漲幅將分化:23.8"及以下規格價格繼續上漲;27"及以上規格漲幅明顯收窄。
21.5"FHD TN,商用需求強勁,價格繼續上漲,預計7月模組價格上漲2美金,8月漲幅預計收窄至1.5美金。
23.8"FHD,商用信創需求持續,預計7月模組價格上漲2美金,OC價格漲幅收窄至1.8美金;8月模組價格預計上漲1.5美金,OC價格預計上漲0.6美金。
27"FHD,消費需求降溫顯著,預計7月模組價格上漲1.5美金,8月預計上漲1美金。
Notebook面板:
在商用市場上,隨著歐美國家的解封,低端市場需求開始降溫。在消費市場,遊戲和高端產品仍然短缺。群智諮詢(Sigmaintell)預測,筆記本電腦面板的需求也將呈明顯分化趨勢,在當前面板價格漲幅整體收窄的大勢下,HD&TN產品率先持平,高端及主流IPS產品漲幅則逐步收窄。
群智諮詢(Sigmaintell)預測,7月~8月Notebook面板價格呈現分化的上漲態勢。
低端TN產品價格預計7月上漲0.5美金,8月預計價格持平。
主流IPS產品價格,預計7月漲幅在1美金左右。
FHD+高分辨率產品價格,漲幅收窄至1美金以內
來自 雪球 南柯夢碎 發佈於07-26 17:39
《群智研究|2021年7月大尺寸(TV/PC)面板價格風向標》
2021年08月01日19:17
Mini LED將迎來大爆發,TCL華星認為,Mini LED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
面板行業正從嚴重的供不應求進入供需相對平衡階段。
“整體判斷,過去供不應求導致價格快速上漲的階段已經快結束了。” TCL華星COO趙軍在第三屆國際顯示博覽會(UDE)及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ChinaJoy)期間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採訪時表示。
在此次展會上, TCL、京東方等眾多企業展示了Mini LED技術產品。在蘋果、三星和華為等頭部廠商的示範效應下,2021年將迎來Mini LED的商用元年。
供需整體平衡
“面板產業經歷了最長的上漲週期。到目前為止,從嚴重的供不應求已經到了供需相對平穩的階段,在某些領域甚至出現了供應過剩,導致一些領域價格有下行的情況。” 趙軍介紹稱。
不同應用領域正呈現結構性差異。以TV電視面板為例,趙軍錶示,小尺寸面板的供應目前已經過剩,價格出現鬆動的跡象;主流大尺寸供需相對平衡,價格堅挺。而在一些高端差異化和超大尺寸的應用上,供應仍較為緊張。趙軍錶示:“幾乎所有的客戶都說98吋的超大產品供不上貨,一些8K的產品也出現比較嚴重的供應不上的問題。”
同時,上游供應的不確定性也對面板的供需造成衝擊和影響。趙軍提到,驅動IC、電源管理芯片等芯片的供應緊缺也制約著面板廠產能的進一步釋放。“我們也聽到上游玻璃基板的廠商也不停出現事故,導致產能供應出現了下滑。”
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在今年一季度財報會上表示,市場需求飽滿,從電源管理、射頻電路、驅動芯片到CPU、特殊存儲、攝像頭芯片等各個細分市場都有缺貨,
在面板需求側,趙軍認為,電競等領域需求的快速增長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面板供應過剩的風險。“我們判斷在未來三年左右的時間,電競屏規模可能會增長兩倍;商用顯示器過往不受重視,隨著疫情后生產生活的恢復,商用顯示器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
據市場調研機構群智諮詢預測,2021年全球顯示面板產值會達到1390億美元、接近1400億美金,較上年增長20%到21%。
Mini LED
雖然Mini LED總體規模仍較小,但呈現快速爆發增長的態勢。根據群智諮詢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為Mini LED背光電視商業化發展元年,在頭部品牌的積極策略推動下出貨規模有望達到180萬台;預計到2025年,Mini LED背光電視產品市場規模將接近900萬台,滲透率提升到3.9%。
MiniLED是指尺寸在100-300微米量級的LED芯片,尺寸介於小間距LED與Micro-LED之間。Mini LED具有具有高對比度、高亮度、高動態範圍、使用壽命長的特點,有望在中高端液晶顯示屏背光、LED 顯示得到大規模應用,特別是電視、筆記本、顯示器等領域。
趙軍告訴記者,Mini LED目前主要通過Mini背光和LCD液晶面板的結合賦予LCD面板更高的對比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縮小LCD和OLED在對比度上的差距。“整體上講,Mini LED的技術優勢結合LCD成熟的大規模產能的優勢,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他認為,Mini LED背光產品將來有機會能夠佔據電視市場規模的5%-10%。
7月29日,華為也發布了一款75英寸的Mini LED智慧屏終端。在蘋果、三星和華為等頭部廠商的示範效應下,Mini LED 產品有望快速增長。根據市場調研機構Omdia預測,全球Mini LED背光TV產品銷量將由2019年的400萬台增長至2025年的5280萬台,年均複合增速為53.73%
對於Mini LED能否快速推廣,趙軍認為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方面是Mini LED成本是否能快速下降;另一方面是OLED產能釋放、性能提升,以及成本下降的情況。“這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但是我們認為Mini LED在高端產品方面還是會佔據一席之地,未來的市場前景總體還是比較好的。”
TCL華星副總裁趙斌介紹稱,華星作為Mini LED的重要供應商,在2011、2012年就開始佈局Mini LED基礎技術,目前主要給全球的合作夥伴提供Mini LED背光、模組和面板的解決方案。
“我們為什麼要積極推動Mini LED?TCL華星投了2000多億。全球顯示的產業鏈已經往國內轉移,現在國內的面板60%以上都在國內生產,這意味著我們走在整個行業的前列。我們下一代高端的顯示,目標是瞄準這個產業裡20%的市場去開拓。現在可能是一點點量,但是我們希望形成燎原之勢,達到20%以上。” TCL華星副總裁李志生表示。
已經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就算 友達高層展望非常樂觀,外資完全都沒聽進去.
外資認為彭董的說法, 毫無參考性.
記者則是挑最不利的觀點的報導.
瘦死的駱駝比馬肥,明年就算獲利下降一些,還是比一大堆公司亮麗.
面板從生產到出貨,要一個月, 前面還要備料和排線,生產線不是閒置空著等訂單,隨時想生產就能生產.
大宗標準品,可以先 生產後放庫房,等客戶上門詢價,現貨馬上出貨.
客製化的高階產品, 友達先和客戶議價談好出貨量,工廠才能作業,友達老早就掌握Q3的整季報價和出貨量,甚至連Q3 的淨利,電腦可能早就算出來. 彭董當然有自信敢講樂觀,其他的閒雜人, 只能捕風捉影,隨便亂猜.
=====================
友達法說會後, 法人掀降評潮
工商時報 簡威瑟 2021.08.02
隨未來恐供過於求、股價反映大部分利多等疑慮浮現,瑞信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蘇厚合5月便降評友達,強調就算股價7、8月可能因第二季財報佳、第三季展望正面而反彈,但仍免不了面臨電視面板報價修正產生的壓力。
摩根大通證券說明,南韓三星預期電視第三季需求成長的幅度將低於過往季節性表現,意味可能年減三成;LG則預期,當全球主要經濟體解封,整體電視需求將轉為停滯不前。
根據外資估算,友達2021年每股純益約落在6.5~7.8元附近,但無論是偏樂觀或持較中性觀點的研究機構,對2022年獲利估計全都呈衰退走勢,保守派更估計友達來年每股純益落在2.8~3.6元,代表將較今年腰斬。
美銀證券補充,儘管友達採提升價值策略,然要開花結果仍需一段時間,依目前產業狀況來看,隨大陸競爭同業重新轉向擴張模式,會使產業供過於求,一旦面板產業又走入下行循環,友達股價有去評價(de-rate)壓力。
pqaf wrote:
這些外資分析師都用2017年的經驗,來預測2022年的面板產業將供過於求,
已經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就算 友達高層展望非常樂觀,外資完全都沒聽進去.
外資認為彭董的說法, 毫無參考性.
此乃正常現像不是嗎?
企業的信評來自於長年的績效。
過去有污點,本來就要花費更多年的時間才能清除污點。
如果友達能從此一帆風順,未來十年都穩定賺進四到五元,
股價自然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我們可以用風險和報酬來看這幾支股票:中華電,鴻海和友達。
顯然的,中華電在國內市場擁有寡佔的地位,
鴻海雖然是世界最大代工廠,獲利也很穩定,
但絕對達不到寡佔的地位,世界上隨時有別的企業可以取而代之,
更別說它必須面臨中共政策和美中貿易戰的風險。
而雙貓的風險就更多了,除了鴻海所有的風險以外,
它們面對更多競爭的壓力和不穩定的市場需求。
中華電,本益比20倍,鴻海10倍上下,
雙貓5-8倍,算起來也還合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