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3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不玩了
獲利剩下50%
收工放假去

牛試圖把熊打倒在地,而熊則等待在有利時機以強有力的熊掌給牛致命一擊
大陸地方政府很缺錢,銀行債務呆帳頻創新高,難怪BOE,TCL要大現增 還債回購地方政府股權,連友達也是回購崑山股權,銀行團不可能再貸款給TCL,BOE,過去地方政府每年補貼面板幾百億啊,美化財報,總要還的,BOE,TCL 財務黑洞多大等季報公佈就知道,兩家是否還有錢蓋新廠,

外資說友達2023年EPS剩2快多,今日空頭瑞信爆旗下基金坑殺投資人
翁慶鴻

看大陸銀行團,跟地方政府要錢要很兇,BOE,TCL或許撐得住大陸其他小廠可危險了。

2021-07-31 0:01
多頭報馬

同意……。未來,要看友達如何經營MicroLED了。

2021-07-31 3:45
謝金河又在噹外資分析報告了...
面板股相關外資報告也一體適用嗎?


===========轉貼==========
「聯博砍到40元」外資打什麼算盤?謝金河:不合理低價投資人應遠離
2021/07/30 15:13:18
財經中心/王溫鈴報導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2303)在28日的法說會上釋出樂觀看法,而美系外資也調高目標價,高盛更是喊到102.8元,帶動聯電的股價持續上攻;不過,日前聯博卻將聯電目標價下修至40元,對此謝金河認為,外面的喊價,大家參考一下就好。而對於聯博的報告則表示不以為然,直言如果背後有不良企圖,大家應該遠離聯博的產品。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上發文,表示最近外資對台股的股價評價讓人抓不著頭緒。因為這兩天,報載「美系外資」把聯電目標價上調到3位數,這個美系外資是高盛,目標價是102.8元,報告出來後,果然對市場發揮很大作用,外資在昨(29)日買超聯電16萬5537張,連同投信、自營商、三大法人同步買超17萬3028張,讓聯電的股價也大幅上漲5.41%。

但如果對照一個多月前,聯博的Bernstein調降聯電目標價到40元,當時聯博還叫大家快逃,說聯電明年業績會衰退78%。因此謝金河表示:「這短短1個多月的時間,聯電的基本面有發生那麼大的變化?」,而同樣看聯電,高盛看102.8元、聯博40元、野村證券看80元,每家都不一樣。

謝金河強調,外資發報告不是給一般投資人看的,但因為媒體會拿來引用報導,很容易成為市場炒作的工具。像這一波航運股拉回五成左右、股價大漲的時候,開始有「本土法人」高喊目標價,例如:萬海航運342元、陽明370元等等,把目標價喊得高高,引起市場追價,可是這時後「危機就潛伏其中」。或者是,突然有人喊出很不合理的低價的時候,「我常常叫記者去追查寫報告的人,到底有什麼企圖?像這次聯博的聯電明年業績衰退78%,目標價40元,我就很不以為然。如果背後有不良企圖,大家應該遠離聯博的產品。」。

謝金河也說,這次高盛以ROE及股價淨值比倍數來回推聯電目標價,把台積電、世界先進、中芯、華虹放在一起比,這也是一種角度,大家可以研究一下。不過,「投資最重要的,不是看別人怎麼喊,看你作功課的用心」。這幾天,從台積電、聯發科,到聯電、日月光都公佈半年報,聯電第2季淨利119.43億元,上半年EPS 1.82元,毛利率31.3%,是非常好的成績。日月光半導體第2季淨利103.38億元,EPS 2.4元,上半年4.37元,也是很好的成績。在美國的聯電ADR大漲7.6%,日月光ADR也大漲6.3%,對於今天的股價表現會帶來助力。謝金河最後還是提醒,投資千萬不要人云亦云、要靠自己努力作功課,好好把基本功練好,才能在資本市場存活。至於外面的喊價,參考一下就好
==========================
再轉貼另一篇.
航運瘋狗流資金會流向那裡?
中小型電子次產業?(因為名不見經傳一般人也不懂所以比較好畫胡蘭炒作?)
還是LED?(中小型是炒翻天沒錯,可是大型LED代表的富采卻和友達一樣病懨懨?)

看了那些被炒短線者玩爛籌碼的個股,現在反而覺得面板股35到20其實也沒什麼不好,中長期價值反而愈來愈爆表了.只衷心期盼喜歡炒短線的人不要來玩面板股.趕緊退散,台股應該還有不少你們擅長的獵物,足供你們吹噓自己的戰績.

至於暗示我等面板從35抱到20者是不懂籌碼的笨蛋者,我也只能祝你們走夜路都可以一輩子順風順水.對,你們就是強沒有錯,我們就是笨沒有錯...那又如何?


========轉貼========
航運股賣壓多殺多!資金流向「這1族群」謝金河:台股下半年調整激烈
2021/07/30 14:09:18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今(30)日台股震盪走低,收盤指數跌破17400點,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在技術面形成一個向上突出的弧形,也就是俗稱的「小圓頂」的形態,台股內在結構調整激烈,這是標準的「橫看成嶺側成峰」的走勢;也就是說,台股已在不知不覺中拉回整理,現在航運股已形成一片多殺多的景象,投資人可留意這2大族群。

謝金河表示,台股在7月15日攻上「萬八」,但只是曇花一現,這個情況跟5月12日及17日台股在15165跟15159打成雙腳走勢,然後在大家驚慌中跑上萬八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台灣為了防疫進入三級警戒之際,大家對台股非常悲觀,很多人都害怕會崩盤,這次到了萬八,很多人上看2萬,甚至21000、21500,但是台股卻悄悄回檔,現在比較偏空派的技術大師杜金龍所預告的,台股高點已經過了,也認為傳產股的行情結束,謝金河指出,這當中有一個關鍵核心問題。

謝金河指出,台股在6、7月的走勢乍看大盤強勢,但個股強弱非常鮮明,市場資金瞄準的是電子次產業的中小型股,最具代表性的是MOSFET、整流二極體,以及LED族群。以整流二極體為例,強茂5月才只有39.6元,現在已到124.5元,大盤指數沒有什麼動,強茂大漲214%,然後是台半,還有朋程從96.5元跑到265.5元,德微從67.8漲到179.5元,這是台股7月的明星。

另一個是MOSFET在缺貨中不斷往前走,去年富鼎最低只有14.9元,這回跑到136元,富鼎大漲拉起尼克森,也讓杰力從63.9元大漲到265元,還有大中從58.5元漲到151元,大中的大股東茂達今年股價一口氣飆升到206.5元。

資金瞄準LED族群

資金瞄準LED族群,億光從37.1元漲到65元,一下子漲了8成,宏齊從16元拉升到36.75元,一下子漲了1倍多,市場主力力拱的一詮從16.3元狂拉到65.5元,一詮主力商品是LED導線架,已經連續虧損近10年,過去6年沒有配發股息紀錄,今年首季轉盈,EPS 0.4元,股價開始翻滾,大股東以每股28元趕緊籌募資金,過去股性溫和的光磊也拉升到37.65元,鼎元、艾笛森、佰鴻都被相中。

富采股價在起漲區

謝金河坦言,其實台灣LED產業被中國的木林森、三安光電壓著打了很久,除了億光的封裝,最上游最有競爭力的是整合鼎元的富采投控,這次市場以第三代半導體為題材,把可能轉虧為盈的漢磊一鼓作氣炒上125元,嘉晶也拉升到107.5元,其實第三代半導體以化合物為基礎,將來富采可能扮演重要角色,在今年6月重新掛牌,股價一度漲到91.2元,然後跌到57.4元,與市場期待落差很大,富采進行整合,股價仍在起漲區,也許會是LED族群下一個目標。

電子股有很多次產業,這次長線格局走得很久,像是PCB中的ABF基板,南亞電路板從23.05漲到445元,景碩從30.3元大漲到215元,欣興從14.25元拉升到151.5元,長線漲幅都十分驚人,而IC設計股更是令人驚嘆,這次MCU相關的如新唐從27.2元大漲至162元,持股逾一半的華邦單是新唐市值近300億元,聯陽、盛群、凌通等也都跟著往上攀升。

這些電子次產業族群,占指數空間不大,這些個股大漲,市場比較沒有那麼強烈感受,倒是風光一整年的貨櫃航運股在7月「翻船」,如果從月線來看,長榮在7月已大跌116.5元,跌幅達50%,陽明跌53%,從234.5元跌到110.5元,萬海跌44%,股價從353元跌到198元,這像是一場殺戮,跟著跌的還有散裝航運股,慧洋KY大跌40%,攬貨業的台驊投控也跌44%,這一波航運股重挫,都出現逾3成的大跌幅,這像是7級強震一般,這個急殺把市場上看好貨櫃航運股的人殺得鼻青臉腫。

謝金河直言,航運股的回檔不是基本面出了問題,而是市場炒作用力太猛,3檔貨櫃航運股當沖比一度逾8成,這是市場極熱的現象,等到大家發現股價愈沖愈低,最後倉皇逃出,航運股就形成一片多殺多的景象,如果大家回頭看國際大型貨櫃航商的股價,例如,馬士基27日收在17515丹麥幣,距離最高價18750丹麥幣不遠,德國的赫伯羅特、南韓的現代商船也沒有出現台灣這般殺盤,這是籌碼失控,謝金河表示,現在貨櫃航運股都已回到原先估測的季線附近。
============================
LHWIN

國際大型貨櫃航商怎麼不提中遠海控, 從高點下來腰斬.

2021-07-31 19:16
亮的發白

很多人覺得謝老常講幹話,但我從不這麼認為,因為他講的非常有內容,因身分又需要保守。

2021-08-01 0:55
很多人以為用借券打壓友達股價的是外資,我認為是想多空兩頭賺的公司大股東,你想,友達公布的EPS這麼好,股價這麼低,如果你是外資,你會用借券打壓友達股價嗎?肉不多,風險卻極大,敢在這時候有恃無恐的用借券打壓友達股價的人,沒有別人,只會是公司大股東,他們才不怕別人用減資這個絕招來搞死自己的空單。
財政部這個借券制度,讓現股/資金多的大股東可以更方便地做多做空割韭菜。
s510720

是的,水很深的

2021-07-31 19:19
Cu爆

所以小貓知道借卷的到底是誰嗎?

2021-07-31 22:40
公司大股東用借券放空還有賣股前不必申報的好處,至於借券費?你是不會左手借給右手,或人頭A借給人頭B嗎?唉,台灣這個制度規矩都是為特權和有錢人設想的社會!有些人還特別喜歡批評大陸黑暗呢。
leftsurvivor

這就是金錢的戰爭遊戲。籌碼資金就是子彈。兵強馬壯不一定能贏,佔盡天時與地利也不一定能贏。每個上場的人或團隊各有優勢。散戶的優勢就是靈活,武器就是等待。

2021-07-31 10:15
亮的發白

如果是大空頭這樣搞才有超額利潤, 大多頭這樣搞太冒險成本又高, 就策略面來說,是不可靠的投資方向。

2021-07-31 13:26
(新聞)
萬海員工好幸福!運價狂漲,貨櫃輪業績報喜,萬海證實發信通知所有員工,2020年度到職滿一年的正職員工可以領員工酬勞16.35萬元, 8月發放獎金,以新進員工4.6萬元的基本薪資計算,約多領3.5個月的獎金。

============

友達去年Q2 營業成本+營業費用 = 618 + 51 = 669億, 營業成本中,材料費用約420億,折舊約90億,直接人事費用約 75億.
今年Q2 營業成本+營業費用 = 682 + 72 = 754 億, 單季成本一口氣比去年同期暴增 85億的原因, 一部分是材料漲價30幾億,管銷研費用也增加很多,另一大主因是 提撥高額獎金.

Q2 稅前淨利 208億,按慣例會提撥 21億出來當獎金,另外還有一些經常性的季獎金.
友達台灣2萬名員工 的 單季獎金可能和 萬海 年度分紅16萬元差不多,記者都毫不關心友達,不做報導.

媒體狂捧股價250元的萬海, 看扁股價20元的友達.



===================

材料進貨金額( 財報附表五 或 六)
去年Q1 約 412億
去年Q2 約 420億
去年Q3 約 540億 (Q3 似乎在漲價前,多買很多材料)
去年Q4 約 486億

今年Q1 約 450億
YANG250

就評價面來看,考量聯電2022年ROE達23%以上,股價淨值比卻只有2倍,相 較同業如台積電的28%與6倍、世界的31%與5倍,高盛認為聯電的評價極具吸引力。友達ROE約30%,P/B值小於1。

2021-08-01 10:06
自由小山

很簡單啊!記者以前買友達賠過不少錢,不爽一輩子

2021-08-01 10:33
IT.商用面板需求旺!友達:1年內都是成長

友達董事長 彭雙浪:「我們最起碼看到往後的半年、1年都是成長的,當然就是要看這個成長性有多大,不過,在下半年的成長性是很高的。」

友達總經理 柯富仁 :「下半年來看,我想結構上來說還是一個傳統的旺季,TV的大尺寸的趨勢其實是一直在加速,所以我們也看到,全球的趨勢持續,那IT在歐美幾個市場,解封後的需求相當健康。」

友達董事長 彭雙浪:「上游零組件的缺料的狀況,短時間並沒有完全緩解的現象,甚至於可能會持續到2到3年,這個也會影響到,有效產能的開出,尤其是新產能不見得,會能夠拿到足夠的材料。整體來看的話,需求是健康的,有效產能也不會集中的大量開出,所以我們判斷整體的供需,還是屬於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況。

=================

所有媒體中, 就屬 立場鮮明反共的 新唐人, 對友達的報導 最正面,嘴巴最甜.
多頭報馬

真是令人高興且安心的表態,友達的投資人今年受夠了不利的風聲。感謝P大![笑][笑][笑到噴淚]

2021-08-01 2:38
wgs66666

75吋 電視 超爽

2021-08-01 3:10
引訴moonfly的留言,
“若出借賣出的股票被短線玩家買走,或是買走的人也再出借出去,那市場上股票的供應量就容易高於需求量。”
這段話值得我深思!
moonfly

另一種情況可能是,買走股票的F只是短線玩家,這一千張股票一直不斷在市場上換手無法鎖住,有心人B和D又用消息面抑制需求量,股價因此緩跌。信心不足者再賣出股票,再使供應量大於需求,股價再跌。

2021-08-01 15:23
moonfly

當原股票持有著A和C也受不了下跌,想call回股票賣出,此時導致需求量增加,使得股價暫時反彈或平穩,但隨著A和C又賣出股票,若需求還是沒增加,股價會再跌更多。最終還是要等到股票落入固執投資者手上鎖住。

2021-08-01 15:29
液晶面板價格一年來首次出現全面回調跡象接下來跌幅會有多大?

央廣網北京7月31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液晶面板價格出現全面調整跡象。7月份,55英寸及以下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價格普遍下降,65英寸、75英寸等大尺寸面板價格也停止上漲。而上半年,顯示巨頭面對火爆的市場行情紛紛積極擴產,液晶面板市場接下來是否會再次出現供過於求的局面,進而導致價格暴跌?

6月份,55英寸及以下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價格停止上漲曾引發市場關注,而在7月份,這類尺寸的液晶面板價格開始下行,單價下跌3美元,跌幅在5%-10%之間。而65英寸、75英寸等大尺寸面板價格也開始停止上漲,這是近一年多以來,液晶面板價格首次出現全面調整跡象。群智諮詢總經理李亞琴分析,液晶面板價格回調,一方面原因是海外疫情逐步解封,電視、電腦等產品需求下降。“這一波增長的主要帶動力來自發達國家,發達國家逐步在解封,解封之後,大家的活動範圍會擴大,有一些人會回到正常辦公(狀態),或者開始一些戶外活動,所以會帶動人們的生活習慣發生改變,這種居家消費就會理性回落。”

另一方面原因則是前期價格漲幅太大,開始抑制一部分中低端產品需求。去年二季度以來,液晶面板價格連續上漲13個月,部分尺寸產品漲幅高達100%。正因如此,市場也擔心價格形勢扭轉後,接下來會不會進入深跌狀態。特別是多家顯示巨頭上半年紛紛擴充產能,韓國廠商延遲關閉液晶面板生產線,有分析人士預計市場有可能從產能不足迅速轉向產能過剩。不過李亞琴認為,這一輪擴產整體規模並不大,短期內不需要擔心產能過剩。李亞琴說:“大家都主要探討的是在現有產線的基礎上去增加產能,不是開新線。比如現有產線一條線大概150k(每月),產能可能在這個基礎上再增加30k最多50k,其實對於原來產線來講,它的體量是較小的。大概增幅應該在5%-7%之間,不是特別大。

機構分析,當前面板價格進入周期性回調區間,但跌幅不會太大。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秘書長胡春明持相同觀點,根據他測算,本輪面板價格漲幅實際並不太高。以總產值除以總出貨面積計算,只比前期低點上漲了12%。換句話說,並不是所有尺寸都有100%左右的漲幅。胡春明說:“中小尺寸,像顯示器、手機用的LCD這一類尺寸基本沒漲,因為它有競爭性,AMOLED跟它在競爭。像IT產品的尺寸,比如17英寸還有14.5、13.5英寸筆記本在用的,還有10英寸的PAD用的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大幅的變動。”

值得注意的是,在終端領域,OLED電視市場正加速增長。機構統計預測,今年全球OLED電視出貨量預計為630萬台,同比增加77%,明年出貨量將接近1000萬台。OLED電視高速增長,顯然會減少液晶電視需求,這是人們擔心液晶面板產能過剩、價格大跌的另一個原因。對此,胡春明說,在電視領域,OLED面板當前的出貨量和液晶面板還不是一個量級。

胡春明說:“整個TV全球出貨量是2.5億到2.6億這樣一個水準,就是千萬級跟億級這樣一個數量級,所以你的比例可能增長100%-200%,對整個電視來講沒有什麼太大意義,就是滲透率還在比較低的水平。如果我們考慮絕對值、市場份額,我認為這都需要時間。”
  • 380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