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季稅後純益 1343.6 億元,季減 3.8%,年增 11.2%,上半年稅後純益 2740.49 億元
台積電第二季毛利率 50%,季減 2.4 個百分點,年減 3 個百分點,
=================
瘦死的駱駝比馬肥, 雖然台積電因 新廠折舊增加,毛利率下降到 彩晶水準, 但台積電 股價還是堅挺....
不像 面板股,毛利率一直跳升, 卻被 外資分析師一直唱衰降評...
台積電 7奈米製程的 聯發科天璣800u 省電性比 三星 7奈米的高通 S765好.... 甚至傳出台積電的 6奈米 天璣1200 CPU 比 三星5奈米高通S888 更省電.
高通今年想 插單台積電 5nm,都被 apple 包走. 台積電 5,6,7nm 都很搶手.
AMD 三年前使用台積電 7nm Ryzen 3代 CPU 效能把 intel 10nm CPU壓著打, AMD 今年的 Ryzen 5代 沿用7nm 製程,仍可輾壓 intel 10nm 11代CPU.
7nm 是台積電目前營收的主要來源,占比 31%.
單位:張 最後更新日:2021/07/15
買超 賣超
買超券商 買進 賣出 買超 佔成交比重
新加坡商瑞銀 6,772 0 6,772 4.75%
台灣摩根士丹利 7,125 1,068 6,057 4.25%
瑞士信貸 4,548 190 4,358 3.06%
摩根大通 5,570 2,297 3,273 2.3%
凱基-台北 5,359 2,563 2,796 1.96%
..............................
這5家 大師 常分析 散見出量個股 不少 似是 黑頭髮的隔日沖外資 用電腦撿的土豆
看航運 四維 益航 就知 外資隔日沖 股價愈沖 人氣越旺
明天就知道 也一定要 換手 出量 玩的人多 像航運 才走得遠
2021-07-15 10:17 出處/作者:Techweb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宣佈退出LCD面板市場之後,三星顯示器公司旗下的LCD面板工廠,部分已經出售,保留的部分,廠房利用率也大幅降低。
外媒的報道顯示,在宣佈退出LCD面板市場之後,三星顯示器公司位於韓國天安市的LCD面板廠,就已沒有像此前一樣大規模運營,但不同於已經出售的蘇州LCD面板工廠,三星並未將天安市的LCD面板廠出售。
但從外媒最新的報道來看,天安市的LCD面板廠,可能是三星方面有其他的考慮,有改作他用的計劃。
外媒在報道中就提到,三星顯示器公司及其母公司三星電子,正在評估將這一工廠再利用的可能性,可能會將其改造成一家半導體工廠。
外媒在報道中表示,三星顯示器公司在天安市的這一座工廠,有50萬平方米的廠房,建於1996年,其中的3棟廠房此前用於生產中小尺寸的LCD面板。
不過,外媒在報道中也提到,三星的這一工廠,也有三星建設的首條OLED面板生產線,但目前只部分運營,另外也有三星SDI的一條電池生產線。因而如果三星決定改造成半導體工廠,目前仍在運行的OLED面板生產線和電池生產線,就需要轉到其他廠區或者關閉。
雖然將LCD面板廠改造成半導體工廠,也需要大量的投資,但外媒在報道中表示,新建一座工廠需要經歷漫長的審批,如果是對擁有的工廠進行改造,則不會有這方面的麻煩,將加快投產的時間。
此外,外媒在報道中也提到,在宣佈退出LCD面板市場之後,三星這一工廠的利用率就已大幅降低,但在維護工廠和稅收方面,三星每年仍要花費數十億韓元。
【來源:Techweb】【作者:海藍】
借劵果然 大舉還卷 8.3萬張, 借劵餘額剩 90萬張.
借劵賣出 也大舉買回 1.3萬張, 借劵賣出餘額剩 72.4萬張.
借劵和融劵不同, 融劵在除息前,須強制回補, 但 借劵要看雙方約定,通常不須強制還劵,禿鷹只要支付權益補償給出借人.
或許大戶開始call 回,禿鷹借劵被迫還劵, 通常這種情況會持續幾天 到除息前.
友達除息前,也曾發生類似情況, 但除息後,借劵又會開始增加, 今天友達借劵賣出還是增加幾千張,來到 74.1萬張
,借劵餘額倒是減少一萬張,剩89萬張.
這兩個數字, [借劵餘額 - 借劵賣出餘額] 通常會維持在15~20萬差距,倘若出現 借劵餘額 持續減少,快速還劵,那代表禿鷹將同步買回股票.
面板漲,TCL 面板廠會賺錢,但他自己的品牌利潤就會縮水.
去年9月時, TCL 預測報價將在11月到頂,12月會走弱....但事後來看,TCL 預測錯誤,BOE 對市場價格的預測較精準些,
2016-2020年,全球產能新增80%,平均每年新增 16% , 遠高於每年市場新增需求8%.
2020-2024年,全球新增產能不超過25%,平均每年約 5% ,市場可以輕鬆消化新產能.
=======================
《 TCL科技——中報電話會議交流紀要》
來自南柯夢碎的雪球專欄
華星——t7、2022年年中滿產後,整體產能相比2020年會有50%增長。隨著兩年後t9量產,產能將繼續增長。預計2020年到2024年產能面積會保持20%以上的複合年均增長率。
Q:上半年業績分割?
1H營收:華星貢獻370億以上,中環股份160-170億之間,80%營收來自華星和中環。
Q2利潤:華星——t10(三星廠) 四月並表,大尺寸利潤超過40億;小尺寸虧損少於3億 。中環貢獻約30%歸母凈利,餘下是投資和金融板塊。6月金融版塊中的持牌業務已分拆(剩下產業鏈投資和財務公司) ,還包括712、上海銀行股權部分。
Q:t7線及t10線最新情況?
t7 (11代廠) 去年Q4開始爬坡,今年產能貢獻還很小,目標是Q4爬滿60K一期,二期45K明年年中完成。
t10 (三星廠) 四月開始運營整合工作,二季度在供應鏈效率提升、運營改善和產品結構調整方面,能做的事情還不多。但,利潤貢獻也還不錯,目標是明年上半達到t2經營效率。同時,通過內部PK和相互借鑒,希望大尺寸在未來一年半有14億的利潤改善空間,長遠來看改善空間希望能達到25億。
Q:TV裡55吋及以上的佔比?
43吋很少,55吋以下主要是32吋,目前僅t1在生產,投片量不到產能一半。55吋是t2線主力產品,也是t1主要產品,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一,佔比35%。65及以上主要是t6和t7,65吋全球佔比28%,75吋30%,均排名第二。未來幾年會進一步減少55吋以下尺寸生產。
Q:IT 類產品計劃?
目前,t1、t2分別有19%左右產能生產MNT,以電競產品為主。但,由於是混切生產,生產效率會降低,實際產出會減少。未來,IT產能會向t10 (三星廠) 轉移。
Q:二季度小尺寸環比虧損增加,小尺寸拐點在哪裡?
t3 LTPS產線:已在混切手機,NB、TPC及少部分車載產品。轉型過程中,生產效率、良品率有一定下降,不過已有所好轉,Q1、Q2均是盈利的,目標是盈利大幅增加。
t4 柔性OLED產線:主要是一期15K在出貨,產能利用率業內領先;已開始二、三期爬坡,短期虧損會擴大。目標是2022年下半年達到盈虧平衡。
Q:上半年原材料漲價對毛利率的影響水準,下半年怎麼看?
從2020年5、6月開始,主要是DDIC價格一直在上漲,漲幅已超過300%。預計下半年大廠緊缺會有一定緩解,全行業來看明年上半才會緩解。目前,價格已經在高位,是否會回落尚需觀察,但至少會是穩定的。
其它主材偏光片、彩色濾光片、光刻膠、玻璃基板以及特種氣體漲價幅度都有限,而且上游廠商產能都不小,下半年繼續漲價可能性不大。未來,液晶面板costdown 降本幅度雖不會如過去五年大,但趨勢會延續。
Q:對下半年TV價格走勢怎麼看?
三季度旺季過去之後,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有一定回落空間。分結構來看,小尺寸預計Q3、Q4有一定回落,大尺寸目前來看價格會更穩定一些。
Q:上游原材料對出貨的影響有多大?
實際影響主要是玻璃基本和DDIC,其中DDIC影響更大,上半年總體影響不超過1.5%。
Q:OLED 未來佈局計劃如何?
柔性OLED是t4,一期去年Q4已滿產,現在在爬二、三期,預計明年年底滿產,後續是否建新線目前尚無法判斷。
廣州t8新線,做印刷OLED和QLED,建設至投產時間是在2022年到2025年之間,2024年或2025年形成一部分先期試驗產能。
Q:全球電視機的出貨和銷售情況?
數量來看,今年會有負1-2%波動,幅度不會太大;面積來看,大尺寸化會帶來4-5%增長。具體情況還需要觀察。
Q:終端廠和面板廠庫存情況?
現在整體下游庫存處於歷史上相對較低水準;面板廠庫存方面,大尺寸幾乎沒有,小尺寸大概2-3周,也明顯低於歷史水準。
Q:如何看待未來終端產品價格上升空間?
這一年時間發生了兩件特殊事件,打破了品牌廠的慣性策略。一是面板價格持續不斷漲價;二是由於疫情,全球新機促銷並不順利。
從經營策略來看,品牌廠是希望終端價格恢復。過去幾年,國內廠商因快速擴張及互聯網企業低價模式,大幅拉低了整個顯示產業鏈的利潤值,使得整個產業鏈處於微利或虧損狀態,都在等待價格恢復的一個契機。
最大的問題,不是消費者能不能接受漲價,而是終端廠用什麼方式來調整定價策略。目前,Mini LED、超窄邊框、120HZ等新品不斷推出,在優化產品顯示效果的同時,提升產品價格,是一好的契機,未來會為產業帶來更好的發展。但,這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實現,也需要持續的產品創新來支撐。
不過,創新和溢價的空間,更多在大尺寸產品,這也是為什麼華星產品結構未來會向55、65吋及以上尺寸集中。
Q:Mini LED 業務情況,明後年增速?
2019年下半年,三星和TCL已經分別提出了Mini LED概念。但,由於疫情影響,進展延遲,2021年才落地。目前包括三星Neo QLED,TCL品牌及國內其他幾家都已推出Mini LED新品。
PCB:中尺寸蘋果,大尺寸三星,已經在大力推廣,需要看下半年實際出貨量來驗證,以及其他廠商會不會跟進。明年,中大尺寸都會在從高端向中端發展。
玻璃基:8K 75吋及以上尺寸更有成本優勢。
從市佔率到看,今年只是發展元年,明年才會有比較大的上升,未來對利潤的貢獻是可觀的。
Q:新產能擴張情況?
2016-2020年,全球產能新增80%多,但有一部分線體退出,實際新增略低於80%。
2020-2024年,全球新增產能不超過25%,比上一輪大幅降低。同時,需求面積仍然在持續增長。主要是京東方兩條G10.5(B9擴產) ,華星一條G10.5、一條G8.6,惠科兩條G8.6。
華星t7有一個產能爬坡過程,2020年產能貢獻基本為零,2021年全年來看只有25~30k,2022年也不到70k。
Q:車載佈局請況?
車載,是一個不大的市場。但,也是一個增長很快、盈利性較高的市場。
目前是t3線在做,LTPS顯示性能優於a-Si。柔性OLED也在嘗試。車載會是面板廠商,未來主力擴張方向之一。t3 (LTPS廠) 目前產能53K,80%在做手機,兩年後會降到50%,未來也會考慮針對筆電、車載應用進行小幅產能擴張。
Q:如何看大尺寸液晶面板價格的回落幅度?
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供大於求時,供給側的動作,這取決於集中度,頭部廠商已有足夠的話語權;二是韓廠承受能力,目前領先者凈利率已達25%,但韓廠還維持在5-10%凈利率。
隨著價格的回落,韓廠(5% 產能)是存在著隨時退出可能的,所以實際的波動幅度並不好說,但波動幅度和波動長度會成反比。
Q:這一輪行業盈利后,會擔心某些地區的(韓國) 落後產能重新擴張影響行業格局嗎?
第一點:如果需求出現沒有預計到的正向變化,導致產能供不應求,價格會進一步上升。但,供給增加,也會導致供需關係逆轉,價格下跌,落後產能將直面新產能的競爭。
第二點:所有供給已有非常明確的清單,目前還能開出的產能已經是非常少。而,已經關的產能重新開工可能也是非常小的,這部分的所有線體都已經超過15年使用壽命,健康度已經存疑。且,老舊產能在做新產品時,會有大量產能折損。實際產出會變少,競爭力也會大大下降。
所以這個方面的擔心基本是多餘的
昆山 5.5代線,產線類型:AMOLED,投資金額RMB45.3E ,產量:15K/月 ,剛性10K+柔性5K。
固安 6.0代線,產線類型:AMOLED,投資金額RMB300 E ,產量:30K/月。
合肥 6.0代線,產線類型:AMOLED,投資金額RMB440 E ,產量:30K/月。
京東方B17 武漢 a-Si TFT-LCD
武漢 10.5代線,產線類型:a-Si TFT-LCD ,投資金額RMB460 E ,產量:120K /月。
把BOE放上來是做比較的,一座OLED 6代廠,和一座10.5代線TFT-LCD,投資金額不相上下。
========================
維信諾發布《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稱,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虧損7.2億元—8.5億元。因產品出貨量大幅增長,維信諾202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為13.50億元到15.5億元, 其中OLED產品銷售收入為13億元到1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0%到94 %,毛利率顯著改善。

維信諾表示,報告期內業績變動的原因在於:
1.伴隨品牌客戶的導入,公司加大新產品項目的研發投入,以及增加為工藝改進和前瞻性技術佈局等進行的新技術項目的研發投入,研發費用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2.公司為參股公司合肥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專利技術許可、諮詢及管理服務對2020 年上半年業績影響金額為38,594 萬元,本期未發生。此外,報告期內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貢獻較上年同期減少約51,491 萬元,主要為政府補助變動影響所致。
==========================
维信诺(002387.SZ)
RMB 10.12,上漲:0.16,+1.61%,這種賠錢公司股價竟然比BOE和TCL高。
重點:政府補助變動影響所致,這種財報賠錢理由也敢寫。
但,我看了很高興,當老共面板補貼減少時,老共的BOE和TCL不會是彎彎的AUO和INX的對手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