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

台積電真有那麼好?

guest2000 wrote:
小弟手中有2330過(恕刪)

那20年呢?

我不否認台積電的經營數據是很頂尖的,如果認為這種數據是可持續的
那當然是一個好股票了,如果不確定,找更確定的一定是對的。
我很坦誠問過我自己,我很明確知道我不夠了解台積電,所以我選擇其他!

可能比較關鍵的是,通常一個代工業可以維持這麼高的return on equity
是因為這間代工廠確有其他代工業不可取代之處
變成價格制定權比較高的反而是代工廠本身,而不是要求代工的那位。
也就是說,最好確保台積電的優勢可持續,倘若可持續且台積電確定生意做到全球去了
那這肯定是一個好選擇,而且我敢說,比它好的沒幾個。

我個人不太買代工相關的任何公司往往是因為,歷史長長的洪流中
代工業最終總是失敗了,我很難相信奇蹟
其實... 台積電確實是代工業裡面的奇蹟,它目前是全世界僅存最好的代工業。
之後,我不曉得,交給曉得的人去做就好了。
所謂的代工

就是我可以做,但是因為成本或其他因素,我請其他公司幫我做

或是我沒辦法做,但是有很多公司可以幫我做

台積電比較不同

他已經脫離代工的範圍了

7nm 以下,不找台積電做,就沒有其他的選擇

變成客戶求工廠
嘴砲人生 wrote:
所謂的代工就是我可以(恕刪)


我也認為到目前為止的台積電並不像是傳統的代工業。
至於未來是不是,交給知道的人去買就可以了。

倘若知道未來仍能保有優勢,那這肯定是好股票;倘若不是最好遠離。
Bhirombhakdi wrote:
那20年呢?

我不否認台積電的經營數據是很頂尖的,如果認為這種數據是可持續的
那當然是一個好股票了,如果不確定,找更確定的一定是對的。
我很坦誠問過我自己,我很明確知道我不夠了解台積電,所以我選擇其他!

可能比較關鍵的是,通常一個代工業可以維持這麼高的return on equity
是因為這間代工廠確有其他代工業不可取代之處
變成價格制定權比較高的反而是代工廠本身,而不是要求代工的那位。
也就是說,最好確保台積電的優勢可持續,倘若可持續且台積電確定生意做到全球去了
那這肯定是一個好選擇,而且我敢說,比它好的沒幾個。

我個人不太買代工相關的任何公司往往是因為,歷史長長的洪流中
代工業最終總是失敗了,我很難相信奇蹟
其實... 台積電確實是代工業裡面的奇蹟,它目前是全世界僅存最好的代工業。
之後,我不曉得,交給曉得的人去做就好了。


2330於2015年的淨利3066億(略多於151*1.162^20=3042億),相當於1996年至2015年的20年中,其年複淨利成長率超過16%,超過8~13%的範圍,2330過去25年的績效表現實在非常亮麗.
當然,未來是否仍將亮麗?沒人能確認,但是我們有一點可以確定,目前她在高階製程技術領先所有競爭者,未來的物理限制能否克服,不僅挑戰2330,也挑戰其他競爭者.
代工確實不易有定價權,畢竟競爭者眾,但,這是因為技術門檻不高而造成競爭者眾,以致代工業者被客戶掐著脖子,只能被砍價/低價接單,然而,一旦技術門檻障礙高到絕大多數潛在競爭者根本望門興嘆,無力進入,而市場需求依然居高不下,各種應用領域持續在擴充,高速運算與頻寬需求一直填不滿,這些廠商也是活躍在全球,她們對晶片需求持續擴增,2330仍將是可期待的領導公司.
guest2000 wrote:
2330於2015年的淨利3066億(略多於151*1.162^20=3042億),相當於1996年至2015年的20年中,其年複淨利成長率超過16%,超過8~13%的範圍,2330過去25年的績效表現實在非常亮麗.
當然,未來是否仍將亮麗?沒人能確認,但是我們有一點可以確定,目前她在高階製程技術領先所有競爭者,未來的物理限制能否克服,不僅挑戰2330,也挑戰其他競爭者.
代工確實不易有定價權,畢竟競爭者眾,但,這是因為技術門檻不高而造成競爭者眾,以致代工業者被客戶掐著脖子,只能被砍價/低價接單,然而,一旦技術門檻障礙高到絕大多數潛在競爭者根本望門興嘆,無力進入,而市場需求依然居高不下,各種應用領域持續在擴充,高速運算與頻寬需求一直填不滿,這些廠商也是活躍在全球,她們對晶片需求持續擴增,2330仍將是可期待的領導公司.


敝人以為,過去數十年台股只有台塑集團是真正的世界級企業,以我的記憶,抱牢台塑集團的股票50年中,成長超過千倍,最近20幾年,只有2330與2317成長超過百倍(可能記憶有誤),但2317似乎已經開始脫隊了,2330可能是繼台塑集團在其50年的市值能成長千倍的另一家吧,也是另一家在台灣的世界級企業吧.
當然,以上這些並非就能確定2330能夠持續領先二十年,我們也只能繼續看下去.
Bhirombhakdi wrote:
那20年呢?我不否認(恕刪)


我認同你的看法...............雖然我目前還是持續敲進台積電
對於台積電......我只看未來三年而已(頂多五年)................之後且戰且走, 或許股價高到一個價格會賣80%
看好未來三年~五年, 是現在台積電的競爭優勢, 已經滿足他在三年內幾乎無敵手且擁有議價權了
而且長期觀察台積電......這家其實是相對保守的企業, 手上幾乎確定擁有客戶的未來訂單才會投資......以今年幾乎誇張的擴充, 看好三年內的擴充後的獲利
20年? 別鬧了........半導體或許十年就走到物理製程極限了.......之後其他家競爭對手也會慢慢趕上來, 台積電只能削價了(或許靠一大堆的先進封裝專利卡死其他家吧)
jhlien wrote:
我認同你的看法...(恕刪)

之前我有一個朋友跟我開玩笑說,這行業也許未來發展無止境
前提是核融合的可運用性必須誕生!????

我覺得這是有道理的,哈哈!
說不定未來數十年後的哪一天,台積電的製程仍然非常先進,非常尖端
結果因為電力需求碰壁,或者被迫做不想做的行動!?
電力夠不夠是個問題;會不會以後電費變成一個大問題也是個問題。

身為一個愛好中華民國的人類,我永遠希望台積電可以永保長春。
台灣人的確是很聰明的,從各項數據看,統一集團一直很低調
然而稍微比對一下統一的競爭對手,不論...
Saputo、Danone、Mondelez、Kellogg's....
這幾間的部分重要經營數據,時間拉長至五年的話,統一集團竟然是更好的。
這部分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研究,我真認為統一集團在國際上一樣是佼佼者了。

但我同樣不否認,隔壁那邊有個叫做伊利集團的強到太扯。
什麼叫做經營開外掛?台積電我都覺得不夠扯,伊利集團這個才是扯。

我仍然希望台灣將許多管制解綁,一個資本主義的國家要稱得上先進
就應該令許多公用事業交給民間去承辦,連鐵路、機場、電力都應該放手!
希望大家有生之年可以等到這天,一旦這天發生一定利大於弊。

心裡總是有一種想法,機場跟鐵路一旦實施真正的放手這將是最好的股票之一
希望中華民國政府有天想得開。
guest2000 wrote:
2330於2015年的淨利3066億(略多於151*1.162^20=3042億),相當於1996年至2015年的20年中,其年複淨利成長率超過16%,超過8~13%的範圍,2330過去25年的績效表現實在非常亮麗.
當然,未來是否仍將亮麗?沒人能確認,但是我們有一點可以確定,目前她在高階製程技術領先所有競爭者,未來的物理限制能否克服,不僅挑戰2330,也挑戰其他競爭者.
代工確實不易有定價權,畢竟競爭者眾,但,這是因為技術門檻不高而造成競爭者眾,以致代工業者被客戶掐著脖子,只能被砍價/低價接單,然而,一旦技術門檻障礙高到絕大多數潛在競爭者根本望門興嘆,無力進入,而市場需求依然居高不下,各種應用領域持續在擴充,高速運算與頻寬需求一直填不滿,這些廠商也是活躍在全球,她們對晶片需求持續擴增,2330仍將是可期待的領導公司.


Apple庫克能夠扶持中國立訊(或台灣的鴻海代工同業)來壓低鴻海/富士康的代工價格,不是立訊多麼了不起,而是,Apple知道如何組裝產品,而組成產品的部分Components也是Apple自己設計,因此可以委外ODM/OEM生產,而這些Components有眾多競爭者可以供貨,所以Apple可以拿俏壓低價格擇其有利者對她供貨,但,偏偏CPU(尤其高階CPU伴隨著高階製程)並非生產者眾,Apple要更高速CPU就只剩下台積電,Apple連想扶持第二家供應商制衡台積電也無能為力,Apple也無意願(也許也無能力)自行開設晶圓廠,雖然她有能力設計CPU,但最終要生產還是要靠台積電,這個門檻高到只剩兩/三家玩家有潛在能力可跨越,但目前只有台積電在門內.
guest2000 wrote:
偏偏CPU(尤其高階CPU伴隨著高階製程)並非生產者眾,Apple要更高速CPU就只剩下台積電,Apple連想扶持第二家供應商制衡台積電也無能為力


代工能做到別人都做不好
那就是現實生活版的斷水流大師兄

訂單只能客戶排隊乖乖捧著現金來訂...


代工的價錢是第二名的本事來定價的~
第二名沒本事
那就是第一名說了算...
健人就是腳勤
蚵仔麵線好吃 wrote:
代工能做到別人都做不(恕刪)

昨天外資大賣4萬多張,
若不是國家隊進場承接萬餘張,跌幅恐難想像
國家隊以行動告訴外資,你們不要,我就收回了
今天外資轉為小買900餘張

業績公布前,大概就是這樣盤整了
  • 15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