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5 10:24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即時報導
摩根士丹利率先對儒鴻(1476)喊出777元天價目標價後,該券商最新報告指出,從紡織上游強勁的營收表現及儒鴻漲價和擴產的效應顯現下,接下來公司不論第2季營收或全年展望都將大幅優於預期,預估上一季營收挑戰近百億元,全年營收成長四成,換算儒鴻今年每股純益(EPS)可提升到25元,目標價再拉升到888元,進一步改寫市場對儒鴻的最高價預測。
目前摩根士丹利預估儒鴻今年毛利率提升到29.9%,另外模擬若儒鴻下半年到明年成長速度更快,毛利率達到32.4%,市場給予38.5倍本益比,樂觀情境目標價更跳戰「破千金」的1,100元。
..................
大摩 鴻儒 1100 友達16.5
真實行情 力旺1350 元 新加坡 主權基金 怨他漲多 超過了個股購買限額
麵粉股 都遠比面板股 值錢
今年高價 35.55 好遙遠 7月29應有高點 希望拉近些
明天大盤 衝萬八 希望收紅K
似曾相識的劇情,禿鷹借券狂壓股價,不實消息滿天飛,公司派毫無做為,甚至史上最賺前4.52只配0.1股息,公司派真的是共犯結構嗎?

結論是:不管甚麼景氣循環股,當年高點本益比都會有6倍以上(除了極少數因為弊案等看壞而出現4倍)。他是在陽明約83元發文的,持有23590張。但他成本很低,現在股價也超過他的目標了。
友達群創今年會打破台股20年的規律,只用4月本益比3.5倍就過完今年高點嗎?
EPS10元上下,期望至少也來個6倍本益比吧。如果今年遲到,明年配息能達到5元,根據回歸,也能在第二年反映6倍本益比了。
===========================================
有在關注航運的人其實很多也都早已知道今年很可能會賺20幾元以上。 But so what!? 你陽明賺很多又怎樣,市場資金難道不能真的就只給你陽明2.5~3倍的本益比嗎? 那我們就得來看看,台股這個市場的資金,過去20年來,每年幾十兆,20年來數百兆台幣 成交量的資金,實際交易出來的結果是如何? 我使用cmoney的統計軟體,撈出過去20年所有台股的數據,想找出過去20年裡市場資金對 於 本業獲利的股票 所願意追逐的本益比,是否有可參考的慣性。 (使用的軟體是"選股勝利組",它應該是直接去證交所爬蟲抓的或買的資料,有些數據跟 網路上某些股票網站的數字可能會稍有落差,但整體來說差異應該是不大) 數據上首先篩選掉近一年日成交均量<200張的 "真.市場棄嬰" 然後用營業利益率與稅後淨利率的差值去判斷每一支股票該年的eps是否主要來自本業。 判斷方式是 if 營業利益率*(1-稅率)> 稅後淨利率,則當年本業eps=當年實際eps if 營業利益率*(1-稅率)< 稅後淨利率,那代表公司的稅後淨利來源並不全來自本業, 則當年本業eps=當年實際eps*(營業利益率*(1-稅率)/稅後淨利率) //用6523達爾膚去年的財報舉例,達爾膚去年的eps是14.69元,營業利益率是31%, 而稅後淨利率高達86.5%,代表這麼高的eps大部分是業外貢獻的,通常都是賣地賣樓 賣老股...等一次性獲利。(達爾膚去年是賣大陸子公司股權) 用上述的公式重新算出達爾膚的本業稅後eps=14.69*(31*0.8/86.5)=4.21元 如此便可初步篩掉大部分靠業外貢獻高eps的公司。 然後計算每一支股票當年股價最高點/本業eps,會得到該股票當年的本業本益比 受限於篇幅,每一年僅列出當年本業本益比排名最低的前20名左右 20年來的統計結果如下:https://reurl.cc/ZQmMeA 一共有20個頁籤,從2020年~2001年一共20年的回測紀錄。 每一頁的左邊表格是當年本業本益比最低的前20幾名的股票排名; 右邊的表格是當年本業EPS>15元以上的股票的本益比從低到高的排名。 我們都先看每一頁的左側表格。請花一點時間,把20頁的整理以及備註都看完。 看完後就會發現,剔除掉那些將一次業外收益灌進營業利益的灌水股後。 一家公司只要是紮紮實實靠本業賺進來的本業eps,就算你都不配息或配很爛很爛... ,台股市場過去20年來的市場資金,給予的本益比至少都有4倍多。 (唯一例外是2013年的2547日勝生,2013年日勝生靠美河市入帳全年認列本業eps超過10元 當年股價最高點卻僅有29.2。本益比不到3倍。 但由於此案當年風波不斷,媒體上有大量的弊案報導:
而如果"都不配息或配很爛(只配4成多以下)"都有至少4倍多的本益比...
如果我們再把上面表格裡不配息或配不好(配不到五成)的股票再剔除掉.. 會發現過去20年來,台股市場資金給予所有本業賺錢+配息正常(5成以上)的股票,最低最 低的本益比都至少有6倍! (唯二的例外是2005年的5519隆大、和2001年的2547日勝生,但這兩個例外後來都在隔年 3~5月公布年報和配息後,還是漲到了回顧本益比8~10倍左右的水準[詳見表格裡的備註]。 這也再次證明了,這種本業高獲利+正常配息=>高殖利率的股票,市場資金也許偶爾會遲到, 但最後絕不會缺席!) 請注意,我回測統計的是過去20年"所有台股"的歷史數據~ 所以這基本上已經包含"所有"能壓低估值考慮的因素在裡面了! 什麼"景氣循環股股不能看pe啦、應該用pb估價啦、大盤轉空頭怎麼辦啦、 今年大賺又怎樣明後年可能就衰退甚至賠錢啦....blablabla" 這些狀況都已經被包含在我回測的數據樣本裡了。
過去20年,台股這麼多景氣循環股,也都包含在上面這個回測裡面了! 然後要講什麼"只有一年行情啦,現在買一套套十年"。說真的啦也不只是航運,所有這種 一兩年獲利爆衝的景氣循環股,本來市場資金就預期只有一年行情,如果不是一年行情哪 可能這麼高的獲利本益比不到10倍.... 有時間的人可以自己再回顧我上面那個excel的所有左側表格,看看那些該年本業本益比 會低到只有8倍以下的股票,會發現本來裡面就7~8成以上都隔年獲利衰退甚至賠錢。 so what? 以上的20年回測結果就展示了,就算真的今年大賺隔年就賠錢,今年你有賺到的 本業eps,市場資金今年就是至少會給你基本該有的本益比!
萬一萬一,高運價真的能再維持兩年以上,那本益比9~10倍的股價將不只是高點目標價, 而可能會是這兩年的全年常態均價甚至是底部支撐了。 而且別忘了,現在依舊是資金滿到無處宣洩的QE時代...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過去20年市場資金給過最爛的本業本益比案例,幾乎就是2017年的 群創友達,該年面板股本業大賺年,市場資金居然只願意追逐到4.5倍左右的本益比。 (對比之下,過去20年航運的幾個大賺年,市場資金願意追逐到6.5~9.8倍的本益比) 可見市場資金過去對面板慘業真的很沒愛。
從以上的回測觀察,我自己得出的結論是,過去20年台股資金的慣性,資金在追逐業績股 時,幾乎是只看本益比的。當年本業EPS*市場資金願意追逐的本益比=股價,至於淨值比 其實只是事後用股價/淨值 除出來的結果而已。 淨值比 這個數據是果而非因。
我想這也又一次驗證了,市場資金用真金白銀在買股票時,追的是本益比而非淨值比。 -------------------------------------------------------------------- 綜上所述,我個人現在給陽明至少的目標價會是: (中立預期的eps27~29元)* (過去20年正常配息股票至少都有的6倍本益比)=162~174元
再強調一次! 我這裡講至少6倍本益比,這不是什麼法人報告、投顧研究員看自己心情愛喊幾倍喊幾倍 喊出來的。 從我上面做的20年回測可看到,這是台灣股市20年來所有資金對所有股票交易出來的結果 ,至少都有這數字!!
航運雖然的確也是沒什麼技術門檻,但這是超高資本密集型的行業,且從造船要到可以下 水營運中間有很大的時間差。導致這其實是一個進入門檻頗高的產業。 去年口罩在缺貨的時候你可以看到不相干的一堆上市公司(9919、1466、1467...)也跑來蓋 口罩廠分一杯羹。而現在運價貴成這樣,卻不曾聽說有什麼非航運產業內的公司有能力進 場來湊這個熱鬧。 因此在正常配息的狀況下,我認為 今年全年本業獲利至少20元以上,甚至很可能挑戰30元 的陽明,今年的股價高點落在本益比9倍以上是頗有機會的。 而且我目前的假設,都是航運只有一年行情,明年開始就衰退烙賽.... 那萬一航運不只是一年行情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