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1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台經院研究員曾俊洲受訪時指出,印度已宣布將興建3到4座面板廠,2023年可能開出產能

以為印度蓋面板廠,就像蓋3~4座牛棚 那麼簡單喔...專家隨口講講, 記者就把它寫出來嚇人..

從 4/29 友達早上 5點40分公布 Q1財報後, 面板股就被持續打壓了2個月,不知有玩沒完...
外資2個多月時間,大量賣超 93萬張友達, 借劵賣出增加約30萬張, 持股都快接近去年 疫情時的 低水位了.

這種逃命式的賣法, 剩下不離不棄,沒賣的可能偏屬長期投資性質的外資, 看你外資還能不能把剩下的30萬張借劵額度賣光光?
自由小山

目前空方勝出,現在籌碼戰力大於基本面

2021-06-30 10:07
frank1253

樓上的,確實!待Q2EPS出來, 再來一較高下吧!

2021-06-30 10:13
華為攻鏡頭 挑戰大立光

2021-06-30 04:28經濟日報 記者劉芳妙、吳凱中/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轉投資夏普昨(29)日宣布,出售旗下鏡頭廠日商康達智(Kantatsu)連雲港廠股權予遼寧中藍電子科技(ZET)。中藍電子科技為華為集團孫公司,是大陸鏡頭關鍵零組件音圈馬達(VCM)指標廠,此次收購案將讓華為集團進一步整合鏡頭與VCM能量,擴大光學鏡頭勢力,進逼大立光(3008)、玉晶光等台廠,劍指蘋果與非蘋大單。
大立光雖然以蘋果概念股聞名,但供應華為、OPPO、vivo等大陸指標品牌比重也不小,非蘋營收占比更超越蘋果。華為擴大光學鏡頭勢力,市場聚焦未來華為將成為大立光在光學鏡頭市場的競爭對手,搶單大戰一觸即發。

除了非蘋訂單大戰之外,康達智為蘋果iPhone鏡頭供應鏈之一,此次交易案後,也讓日後蘋果光學鏡頭訂單爭奪戰煙硝味更濃。
...............

華為切入鏡頭 比起 印度切入面板 印度算是微不足道 大立光 玉晶碰到大猩猩 市占堪慮
frank1253

大立光的營收每個月50億上下,隨然他的毛利很高,就算都給華為,也養起華為的龐大體系的人員,華為於2019 年的全年營收為8588 億人民幣(約1230 億美元),平均每月:3,170E。

2021-06-30 8:53
frank1253

華為進入半導體,才是可敬的對手https://technews.tw/2020/08/13/huawei-semiconductor/

2021-06-30 8:57
中國13億人口能消耗掉全球23%面板產能; 北美 3.7億人口,能消耗掉全球 19%產能.

印度貧富差距大,但有14億人口紅利, 印度現在一年還只消耗全球5%面板產能, 一旦印度經濟起飛,可能會消耗全球10~15%產能, 成為全球第三大面板市場, 這是一個成長潛力很大的新興市場.

印度手機與電子協會(ICEA)數據顯示,印度2020年對LCD面板的需求產值已達54億美元,到2025年可能成長二倍以上、達到189億美元。 全球每年的面板產值約是1100 ~ 1500億美元 (隨報價波動,今年約1500億美元).

印度已是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一年銷量近1.5億支(全球一年12~15億支手機),電視則有機會發展到2,000萬台左右的市場量體 (全球一年2.2億台電視),約是大陸的一半,廣大消費市場是吸引業者前往投資的最大拉力。

目前中國和台灣的現在產能,無法滿足 印度和其他新興國家2024年之後的需求.
印度如果沒蓋面板廠, 就得靠 中國再蓋2~3座新廠來滿足印度需求.

這2~3座面板廠是勢在必行,一定需要在2024年前蓋好,但還要看是直接蓋在印度, 還是蓋在中國.

2024年蓋好新廠,要花7年來折舊, 又要面對 uLED 取代性的威脅.
也有一種可能,2025年後,歐美先進國家逐步改用 uLED, 把 LCD 舊產能留給印度等落後國家使用,那LCD新廠就沒有必要了.
陀螺不打轉

友達年底出貨,只要開始商轉,成本降低是必然的趨勢,當售價低於OLED,就是吃肉的開始

2021-06-30 14:35
microspore

看到P大說,目前產能無法滿足印度的成長,怎麼覺得很興奮,只要擴廠一延遲,反而是一個需求的缺口,而持續推升或維持報價,這利空消息是真利空還是利多,就持續讓時間發酵吧。

2021-06-30 19:22
蓋廠需要人力 物力 財力

印度疫情三力應該都不足

至少2023量產我是不信的

就算既有人才跟供應商的公司去合資蓋廠 應該也很難
借劵禿鷹 好像友達 23~25元就賣出, 23元以下就按兵不動.. 今天早上禿鷹只賣出零星幾百張 .

禿鷹操盤策略是否,21元以下獲利回補, 27元以上,停損回補?
馬刺迷

比較想看到這批禿鷹補50元以上的友達!

2021-06-30 14:03
印度是假議題啦!
要蓋面板廠,即使不說資金與技術來源,先要有足夠的下游客戶或是組裝廠,整個面板做好還要運去組裝廠,花錢又花時間

長期不敢講,最少三年內根本不可能在印度蓋面板廠,沒有經濟效益
鴻海集團對印度市場 很有興趣,很早就多次過去考察投資環境. 幸好 郭董這幾年面板事業一再受挫,轉移焦點到生技事業,不然郭董可能開第一槍,率先跑去印度蓋面板廠.

緯創,鴻海,和碩都有在 印度蓋 iphone 手機組裝廠... 緯創很早就過去印度投資,但營運效率很差,賠很慘.去年 勞資糾紛, 緯創印度廠 被工人毀了, 庫房iphone 被洗劫而空.經過三個多月調查與整頓,才恢復生產.

中國和印度敵對, 中國業者可能不會過去幫 印度蓋廠吧. 印度可能得 利誘群創過去幫忙.
群創先在高雄路竹蓋出全球第一座 8.6代示範小廠(專切50吋,58吋) , 隨後中國熊貓,彩虹,惠科 就一口氣蓋6座 8.6代大廠,若沒群創人馬幫忙,哪能那麼順利上線.
julian0903

在台灣,半導體是顯學,所以很多學校有研究和開設半導體課程。後來,光電業發展起來,於是乎學校有了光電研究所,而後大學和技職學校連光電系也跑出來了。

2021-06-30 10:41
islandhuang

十億美金只能蓋六吋廠

2021-06-30 11:47


monguly wrote:
今天友達1.9%借出(恕刪)

缺融,江湖救急,只有今天特高,也許7%也會收
monguly

今天在富邦,友達掛2.6%。 沒人肯借走...

2021-06-30 16:40
UP10000

凱基要怎麼設訂出借4%才比較有機會,我掛很久了

2021-06-30 22:49
旭日大數據:韓國面板設備商煎熬中,求三星和LGD表態救急

近期,面對中國大陸面板投資暫告一個段落的局面,全球的OLED供應鏈廠商與韓國兩大面板廠三星顯示和LGD一起,開始尋求未來韓國面板產業的展方向,其中特別著急的是韓國本土的面板設備廠商。

從供應商傳出的消息稱,韓國三星顯示和LGD目前肯定不會再在韓國本土投資LCD面板產能,而且對於OLED面板產能的投資也十分謹慎。

消息顯示,從2015年以來,除了三星顯示和LGD為了蘋果手機新建的6代OLED面板產線,以及LGD為了消化原來定制的8.5代LCD產線設備,轉換投建的廣州8.5代OLED電視面板產線外,韓國本土的OLED產能投資幾乎是停滯或基本放棄。

在三星前掌門人還沒有失去工作能力住院之前,其推動的韓國面板投資規劃十分龐大,當時韓國本土除了擬建5條8.6代LCD電視面板產線,3~5條10.5代面板產線外,還有大量的OLED面板產線投資規劃,包括三星顯示原來計劃投建的15K6代OLED面板產能,一條8.5代OLED電視面板產線,LGD原來計劃投建的兩條10.5代OLED電視面板產線。

實際上面板設備供應商也是按照韓國的規劃進行設備製造產能排布的,但隨著三星前掌門人的病情惡化,加上三星集團的各種公關危機爆發,三星集團的投資計劃幾乎全部擱淺,僅有的一些資源也全部放在了一些核心部門上,面板成為了首先放棄的業務,韓國的面板產業界對於未來的產業發展與技術投入一下子失去了信心。

由於韓國的面板產業的不確定性,上游的面板設備供應商無奈之下,只能把手上的設備的最新的產線設計與工藝技術資料全部開放給中國大陸廠商,並極力推動中國大陸承接後續的面板製造產能。

所以後來大家可以看到,其中除了鴻海由於自己的在設備供應商那佔有大量股份,承擔了一條8.6代線和一條10.5代線的設備外,其它4條8.6代線和4條10.5代線的設備零組件庫存,都被中國大陸廠商差不多消化掉了。

由於疫情和政策的原因,中國大陸要把8到10條面板產線的設備零組全部組裝完成形成產能,也還需要一到二年的時間甚至更長,但全球的這一波面板產線建設投資週期,也終將在中國大陸劃上句號。

那麼全球的面板設備供應商還要繼續生存下去,就不得不為後續的企業發展進行謀劃,是退出這個領域,還是繼續與面板企業尋找新的產能投建基地。而被韓國三星顯示和LGD擺了一道的韓國本土供應商們,仍然還是希望三星顯示與LGD能夠給出些相對明確的規劃以供參考,特別是在OLED電視面板領域。

因為僅管韓國本土對於非蘋果陣營的OLED面板投資幾乎停滯,但韓國產業界還是把面板技術作為國家技術對其它國家特別是中國進行封鎖,即便是LGD在廣州的OLED面板廠,也不得不通過修改一些非核心工序量產工藝參數,來規避韓國政府的政策封堵。

所以,韓國的OLED面板設備供應商目前即便是要把最新研發出來的OLED面板技術與設備賣到中國大陸或其它國家,都還得先讓三星和LG兩大巨頭點頭,讓韓國政府取消限制才行,這也是這一次這些設備供應商以要求三星顯示和LGD給出未來面板投資規劃指引,變相“逼宮”兩大集團表態的一種方式。

據了解,韓國的OLED面板設備廠商首先是希望LGD明確喊了四、五年了的坡州10.5代OLED電視面板產線還要不要繼續,如果LGD再不表態的話,那麼這些面板廠商將把與LGD共同研發的印刷OLED量產技術,以新設備的方式轉移給中國大陸的面板廠商獲利。

另外,這些面板廠商也希望三星顯示能在現在的L7-2產線擴產為中尺寸的IT產品OLED面板產線,或者改建成LTPO的背板生產線。而在L8產線上,則進行部分白光OLED+量子點的電視面板技術試產,而不是把這條產線全部變成RGB量子點或量子點+RGB濾光片的產線。
如果三星顯示放棄白光OLED+量子點技術路線的話,那麼這些面板設備供應商也同樣希望能夠把相關的技術以新設備的方式,轉移給中國大陸的面板廠商獲利。

最後是關於兩家面板廠去印度投資的事宜,面板供應商們希望了解三星顯示和LGD有沒有投資印度面板產能的規劃。如果有,有沒有找到適合在印度設立面板廠的贏利方式:是以在當地建普惠產能,三星顯示和LGD只負責技術投資收益,讓印度方面自己去控製成本與收益,三星顯示和LGD則通過集團其它部門以銷售上游原材料盈利的方式投資印度面板建設;還是三星顯示和LGD全資在印度投資面板產能,全部資源納入韓國總部統一管理的方式來投資印度面板建設。

目前全球的面板產能的格局基本上已經確定,中國大陸和韓國分食小尺寸RBGOLED面板產能,全部產能建完後,各佔一半左右的產能份額,LGD獨占OLED電視面板產能,台灣則分食LCD面板產能,中國大陸資本按制的產能約佔七成,台灣資本控制的部分約佔三成。

未來中國大陸將以原產線旁建產能擴產的方式,再擴產約目前現有三成的產能規模。除此之外只有印度政府則希望新建造約全球三成左右的產能規模,但是目前看來行業中還沒有人想到要如何在印度的面板投資規劃中的賺錢模式,而印度本土的企業界,也還沒有“自主可控“的覺悟或情懷,能保證面板產業界在印度投入的技術和資本,不會打水漂……
除此之外,面板設備供應商們幾乎沒有收到新的投資規劃消息
來源:旭日大數據
記者又用 聳動的標題 來嚇人....

==================

研調:LCD面板需求將觸頂 下半年恐再陷供過於求

MoneyDJ新聞 2021-06-30 11:06:51 記者 李彥瑾 報導

最新研究報告預測,全球LCD面板需求預計將在短期內觸頂,今年下半年將再陷入供過於求狀態。

不過,業界人士認為,LCD面板價格急跌的機率不大,理由是主導LCD面板市場的中國廠商可透過控制供應量,以維持市場價格持穩。
藍茶

在面板, 這種"恐"反轉、"恐"供過於求、"恐"XXX 什麼的, 看久了, 偶爾一陣子沒看到還會感覺奇怪.

2021-06-30 14:00
justinjwlin

台積電子公司那麼多,為何張忠謀,劉德英,魏哲家沒到處掛董監事?一間有幾萬名員工的公司還不夠他忙,還有時間去搞一大堆子公司的業務?企業文化從這就可以看得出來。

2021-06-30 14:01
  • 380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