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17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YANG250 wrote:

而如果有追蹤大陸IC代工廠增購機台的訊息的人,就會知道,不論是台積電、聯電、中芯,從拜登上台到現在,都沒取得新購入及聯電舊機移入大陸的許可。這樣子晶合要做二期擴產,要買到機台也是很拚啦。而晶合一期能擴增的驅動IC是不夠華星跟京東方爬坡又說滿產滿銷用的。

2021/6/8 (中央社華盛頓8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拜登政府今天公布關於美國取得從半導體到電動車電池等關鍵產品的檢討結果,並表示美國將成立新的行動小組對抗不公平貿易行為,鎖定中國為目標

2021/3/3<time> 聯合報 美國拜登</time>政府一日首次發表年度貿易議程報告指出,在全面檢討對中貿易政策之際,將動用「一切可用手段」因應大陸不公平貿易行為。

報告指出,拜登政府將致力於用關稅等手段打擊大陸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包括不公平補貼重點行業、強制技術轉移、非法獲取與侵害美國智慧財產權等。(註:不公平補貼重點行業有A股財報可以統計佐證,美國很好查,京東方、華星是獲補貼前幾名,不會被遺漏的)

註:觀看Tech NEWS 這篇新聞,它文章主要是講28奈米,但我們不需要特別認為只有28奈米而已。而可以自己觀看拜登3個月內聯合了日本,又搞定歐盟後,政策目標是確保半導體業讓大陸沒競爭力:(附帶的LCD京東方武漢10.5代線跟華星10.5代線,每次投資人問都說順利爬坡,今年完成滿產,可是沒有多餘的驅動IC怎麼爬坡滿產,惠科長沙8.6代線也在爬坡要滿產,理論上這更難拿到驅動IC,大家都押寶在晶合一期3萬片擴產到年底的4萬片)

引用 6/18 Tech NEWS

在這波晶圓產能欠缺的過程中,28 奈米成熟製程儼然成為其中的關鍵。3 月 17 日中芯國際宣佈將與深圳政府、深圳重投集團共同啟動深圳首座 12 吋晶圓廠,聚焦 28 奈米以上製程技術,預期 2022 年開始生產之後,4 月 22 日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稱也核准 28.87 億美元資本支出,預計於中國南京廠擴充月產能 2 萬片 28 奈米製程。

繼中芯國際及台積電,另一家晶圓代工大廠聯電也擴產 28 奈米製程。台積電宣佈中國南京產擴產的同一天,4 月 22 日聯電也宣佈將與聯發科、三星、高通、聯詠、瑞昱、奇景、奕力、群聯等多家全球領先的客戶共同攜手,藉由全新雙贏合作模式,擴充南科 12 吋廠 Fab 12A P6 廠區產能。根據協議,聯電與客戶的新合作模式,客戶將以議定價格先付訂金,以確保取得聯電 P6 長期產能,估計產能擴建計畫總投資金額約新台幣 1,000 億元。

聯電表示,P6 產能擴建計畫預計 2023 年第二季投入生產,屆時配備 28 奈米製程生產機台,未來還可延伸到 14 奈米製程,直接配合客戶製程發展升級需求。聯電選擇 28 奈米製程擴產的原因,市場認為有兩方面因素。一方面 28 奈米在晶片製造市場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 28 奈米製程性能和成本達到平衡,可說是目前晶圓製程技術最具性價比和最主流的節點技術。市調機構 IBS 曾表示,雖然未來 5 年先進製程技術市場不斷擴大,但成熟製程市佔率仍不會低於 50%。

除了對功耗、晶片尺寸要求較嚴苛的智慧型手機處理器、伺服器處理器等,其他 28 奈米製程已能滿足市場大部分需求,包括家電、通信、交通、物聯網、新能源汽車等應用,也造成現階段產能嚴重不足。台積電、聯電兩大晶圓代工廠 8 吋和 12 吋 28 奈米製程技術產能,預計 2021 年第 3 季結束時都將將呈現稼動率滿載。未來 28 奈米製程訂單源源不斷,稼動率滿產將很難緩解。基於以上因素,聯電 2018 年 8 月宣佈不再投資 12 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技術後,使 28 / 40 奈米等成熟製程就是聯電主要營收來源,故選擇 28 奈米製程擴產可預期。

而對於各家晶圓代工大廠積極擴產 28 奈米製程產能的情況,近期中國媒體卻報導表示,由於美國商務部開始緊縮成熟製程,包括 28 奈米製程在內的設備出口到中國。照過去業界認知,受限制的是列在美國商務部黑名單的企業。近期傳出包括台系晶圓代工廠在中國的晶圓廠要擴產 28 奈米製程之際,其設備也都未能獲得許可的情況。甚至是把台灣晶圓廠內的美系設備轉移到中國使用,也需要經過美國許可,對此,報導指出,台積電南京廠強調,擴廠計畫沒有任何改變,目前也與多家客戶洽談產能。

即便如此,報導還是強調,因為台積電原本計畫在南京廠擴產的部分並非僅 28 奈米製程。也就是原本預計其第二期 12 吋廠建設計畫,這部分還會擴充 16 / 12 奈米製程的產能,並且預計 2023 上半年量產。受美國緊縮設備進入中國的影響,獲得許可變困難,加上部分政治因素干預,造成台積電南京第二期 16 / 12 奈米製程擴充傳出將暫時延後。

除了台積電南京廠,另一晶圓代工大廠聯電,除了與客戶合作、積極進行擴產計劃,旗下廈門聯芯也早在 2020 年起,針對 28 奈米製程規劃擴產,產能自每月 1.7 萬片提升至 2.5 萬片。設備沒有獲得許可的情況下,且也面臨同台積電南京廠一樣,要轉移台灣廠區的設備到廈門聯芯,同樣要美國許可,擴產計畫傳出無法順利執行。

最後,在這次美國商務部緊縮成熟製程設備輸入中國潛在對象的中芯國際,受限中芯國際已是美國商務部制裁黑名單,14 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的設備要獲得許可已不可能。但就 28 奈米成熟製程的設備,雖然美國並沒有明令禁止,也有多家供應商持續為中芯國際提出許可申請。台積電、聯電等台系晶圓代工大廠都在許可獲准面臨瓶頸,中芯國際期待獲得設備,可能還有許多事必須與美國政府溝通。

補充:2021 年 06 月 09 表示,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大廠美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Inc.)執行長 Gary Dickerson 在公開場合回答媒體提問,自從美國 2020 下半年發動中芯國際制裁後,應用材料一直未取得供貨中芯國際許可。

(所以不管晶圓代工廠都說大陸廠要如何擴產晶圓代工,就是沒有人能夠拿到美國的許可,連台積電跟聯電都沒有,中芯沒有,國有的驅動IC救星晶合半導體二期更是不可能了)

針對國家推動發展半導體產業,Gary Dickerson 認為半導體設備公司有國家計畫推動是好事,但並非所有國家都能孵化出有競爭力的設備公司,如南韓,20 多年南韓政府大力支持本土半導體設備公司,但目前還沒有一家有競爭力的公司出現。

應材提升自我競爭力也不遺餘力。如 2019 年 7 月提出收購同業日本國際電氣(Kokusai Electric)計劃,增強薄膜沉積設備的技術實力。無奈價值 35 億美元的併購案始終得不到中國監管單位核准,併購案最終在今年 3 月宣佈破局。(IC產業中美早已互相報復了)


frank1253

現在這個疫情, 龍蝦賣給台灣, 可能也很難銷出去。 今天公佈3級延到7月12號, 好久沒有在外面吃東西了, 好懷念以前的生活。

2021-06-23 16:40
陀螺不打轉

可以用外賣的方式訂,呵

2021-06-23 17:22
中國認知作戰指向金融市場?謝金河:外資報告恐成破口

昨天好像又有人轉述外資說法說....買台積電是死錢是景氣循環股的新聞?
連謝金河都不恥這種行為.
不是每個外資消息都值得廣發.轉發新聞前都不會自己先用腦子思考過濾一下,來這版多久了?都快變老屁股了,還要我這新人來一直提醒?除非是存心偷渡錯誤認知.
猜一下,今天尾盤友達會不會拉,我猜還是會拉,收24.3
Mr.Fox.Lin

今天台指結算,早上雖然有下測但中午盤在17200,但因為這幾天台指表現弱,加上台幣貶值,所以台指選擇權上很多人看跌,沒想到13:00整個風雲變色,直接拉權值股往上飆

2021-06-23 14:07
Mr.Fox.Lin

最後收在17300,莊家大獲全勝。回到面板上面,尾盤大單也是投信ETF弄得,今天是友達除息最後一天,避開除息之後,明天開始應該有大戶開始買進

2021-06-23 14:12
【芯視野】晶合月產能將擴產10萬片,驅動晶片短缺Q4能否緩解?
05/20/2021 | by 愛集微
集微網報道(文/無劍芯)驅動晶片將不再短缺?近日,產業鏈訊息人士向集微網記者透露,晶合原本計劃2021年月產能提高4.5萬片~5萬片,現在看來有可能進一步增加到8萬片~10萬片,所以下半年TDDI(觸控與顯示驅動器整合)緊缺的狀況可能會獲得稍微緩解。



晶圓產能向大陸轉移

晶圓產能緊張局勢正在改變驅動晶片晶圓代工格局,中國大陸地位逐漸提高。

全球驅動晶片晶圓產能主要受中國臺灣廠商、中國大陸廠商以及韓國廠商掌控。其中臺灣地區廠商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在全球驅動晶片代工市場佔據主導地位,50%以上的驅動晶片晶圓產能由中國臺灣廠商供應,他們正在調整驅動晶片晶圓代工產能結構,逐漸減少8英寸驅動晶片晶圓產能,並增加12英寸驅動晶片晶圓產能,以提高盈利水平。

韓國驅動晶片晶圓代工廠三星、SK海力士、東部高科主要採用全產業鏈垂直整合的模式,驅動晶片晶圓產能的規劃會受到中游面板業務以及下游終端業務的影響。近年來,韓國面板廠商關停液晶面板產線,LG電子砍掉智慧手機業務等,導致中下游業務收縮,對驅動晶片需求量減少,韓國晶圓代工廠則選擇轉產其他產品。麥吉洛諮詢資深分析師司馬秋指出,伴隨著韓國面板廠商市場份額的下滑,2021年韓國驅動晶片晶圓代工廠市場份額將首次降到30%以下。

中國大陸擁有全球最大的中游面板以及下游終端產業,正在帶動驅動晶片設計廠商以及驅動晶片晶圓代工廠商晶合、中芯國際、華力等的發展。特別在驅動晶片短缺的當下,只有大陸大幅增加驅動晶片晶圓代工產能,將加速全球驅動晶片晶圓代工行業向大陸轉移。麥吉洛諮詢預計,2021年中國大陸驅動晶片晶圓代工廠市場份額將首次突破20%。

大陸晶片設計公司快速成長

伴隨著驅動晶片晶圓代工行業向中國大陸轉移,中國大陸本土驅動晶片設計廠商也在快速成長,甚至中國臺灣驅動晶片設計廠商也將部分訂單轉至中國大陸晶圓廠。

大陸驅動晶片晶圓廠、面板廠商、終端廠商的發展,給本土驅動晶片設計廠商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環境。近年來,大陸驅動晶片設計廠商在大尺寸面板驅動晶片市場獲得快速成長。根據Omdia報告,奕斯偉成為京東方2020年第四季度最大的電視顯示驅動晶片供應商。集創北方在京東方、華星光電、惠科等面板廠的份額也一直在增加。2020年,集創北方和奕斯偉分別達到3.2%和2%的市場份額。



同樣,大陸驅動晶片設計廠商在智慧手機驅動晶片市場也開始實現突破。豪威科技在2020年收購了Synaptics的移動TDDI業務,正在結合其CIS產品優勢在市場擴張。雲英谷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量產AMOLED驅動晶片。Omdia報告指出,集創北方去年11月開始為小米量產TDDI,2021年其TDDI出貨量將有機會大幅增加。

中國大陸驅動晶片設計廠商與本土晶圓代工廠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其中奕斯偉、集創北方是晶合的合作伙伴,集創北方、豪威科技與中芯國際合作緊密。大陸本土驅動晶片設計廠商的高速成長正在反哺大陸驅動晶片晶圓代工廠,推動晶合、中芯國際等進一步擴大驅動晶片晶圓產能,使兩者相互促進,相互成長。

此外,臺灣驅動晶片設計廠商為了保證更加穩定的產能,也在積極與大陸驅動晶片晶圓代工廠開展合作。臺灣驅動晶片設計廠商奇景、奕力、聯詠已經將部分訂單交給晶合生產,其中聯詠還計劃與中芯國際進一步開展合作。甚至連一直依靠臺積電代工的敦泰也計劃與晶合開展合作,以保證穩定供應。

驅動晶片晶圓短缺將緩解

晶圓產能短缺以及國產替代需求讓中國大陸驅動晶片晶圓代工廠更敢於擴張。產業人士透露,按照8英寸晶圓面積來計算,2021年晶合原本計劃提高驅動晶片晶圓產能約6.5萬片/月,中芯國際也計劃將驅動晶片晶圓產能增至3萬片/月。



不過,近期晶合驅動晶片晶圓產能擴張計劃可能有變。曾盟斌向集微網記者透露,由於長鑫儲存與供應商機臺交貨時程的調整,晶合可能可以從供應商獲得足夠的裝置;而且為了縮短產品驗證的週期,晶合可能會為N2廠購買與N1類似的裝置,並從第三季度開始匯入。

晶合晶圓擴產的產能可能遠比預期的高。產業鏈訊息人士指出,晶合今年驅動晶片晶圓月產能不只增加4.5萬片~5萬片,有可能進一步提高至8萬片~10萬片。

該訊息人士進一步表示,目前,TDDI晶圓月產能缺口在0.5萬片~1萬片,而晶合面向TDDI的晶圓月產能有希望從1.5萬片~2萬片增加到3萬片~3.5萬片,屆時,有機會緩解TDDI供應不足的狀況。中國臺灣驅動晶片設計廠商聯詠、敦泰、奕⼒科技、奇景光電以及中國大陸驅動晶片設計廠商集創北⽅都有可能向晶合尋求更多的晶圓產能,以便在面板、終端市場獲得更多的訂單。

目前,TDDI市場依然短缺,價格持續走高,中游、下游廠商都面臨更高的成本壓力。曾盟斌認為,如果晶合晶圓產能擴張計劃順利,良率穩定,HD/HD+ TDDI短缺的情況有機會最快在今年第四季度獲得稍微緩解,但是OLED DDI、FHD/FHD+ TDDI等在2022年仍可能面臨挑戰。



...........
力晶旗下晶合集成拚登科創板| 兩岸焦點| 兩岸| 經濟日報https://money.udn.com › 兩岸
2021年5月24日 — 招股書內提到,晶合集成是一家專注於晶圓代工業務的企業,擁有較為成熟的90奈米製程12吋晶圓代工平台量產能力,該產品主要是應用領域為

............

90奈米 老美 似沒限制
YANG250

晶合集成2020年,產能只有26.6萬片。5月向上交所遞交招股書,申請在科創板上市,將募集資金人民幣120億元(新台幣522億元),才有錢進行12吋晶圓製造二廠。無法無中生有增加產能幾萬片

2021-06-24 12:45
YANG250

敦泰說:針對2022年的產能還在規劃中,預期相較今年有機會有雙位數成長,主要成長來自既有代工廠,由於合肥晶合設備良率提升仍要時間,且主要是80奈米,預估對明年TDDI產能幫助不大

2021-06-24 19:56
有看過 W 底 , 兩隻腳那麼穩的嗎 ?
兩隻腳超穩 , 準備往上噴


YANG250

要承受航運股已經被驗證的資金洪水加短線及當沖,面板業是很適合的。股本大,本益比低到只有2.5倍。

2021-06-23 16:40
remhom

面板的技術圖,看一張等於看三張...

2021-06-23 17:04
拆解新款iPad Pro:

2021/06/23

摘錄
  

  日本經濟新聞社獲得調查公司Fomalhaut Technology Solutions的協助,對5月上市的最新款iPad Pro(12.9英吋版)進行了拆解分析。在確定具體供應商方面,還得到供應鏈相關人士和各調查公司等的協助。...
....
  從韓國企業來看,iPad Pro的液晶屏採用LG顯示器的産品。佔成本總額近3成的液晶(逾100美元)、....  
....
  在台灣企業中,用於液晶屏的背照燈採用了富採的LED晶片等。背照燈的成本約為90美元,。....
外資回頭買面板了
前幾天投信買面板是因為被動型基金
但今天是外資進場了 (希望不是隔日冲)

三級延長兩週 面板供給持續緊張 加 電視筆電持續缺貨

面板玻璃上漲 代表供需持續不足

明天除息 可能直接填息
monguly

借卷給人,帳戶裡面看不到股票,連除息日都忘記了...不知道哪時會領到補償金

2021-06-23 18:00
pqaf
pqaf 樓主

公司哪一天發放現金, 劵商就會同一天轉帳 借劵權益補償金, 今年是 7/30.

2021-06-23 18:12
今天三大法人都是 大買雙虎, 但沒能拉漲停...有點可惜.

禿鷹今天借劵賣出 群創只有 5千多張, 賣出友達只有 30幾張.

看來是 散戶和當沖大戶 在做空友達

呼籲散戶不要再買友達了, 散戶不管看到大跌 或 大跌 ,都會忍不住,衝動想賣...
remhom

今天禿鷹繼續還券82張

2021-06-23 20:28
remhom

還留400多張,看來還不想認輸 [嘆氣]

2021-06-23 20:29
今天0056持有友達134,081,938
群創116,334,567
最近幾天每天都有兩三萬張買入
看能不能破天荒的各買30萬張
如果明年各配3元股息
就可以領到18億股息了
裡子面子都有了
外資也不演了
再演下去都被投信掃光了
今天雙雙大買超
打下兩支腳+KD黃金交叉
航運股資金流出
如能順利流入面板股
後續行情不容小覷
s2474

大家都在討論0050結果0056變超大黑馬

2021-06-23 18:40
  • 38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