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好像又有人轉述外資說法說....買台積電是死錢是景氣循環股的新聞?

連謝金河都不恥這種行為.
不是每個外資消息都值得廣發.轉發新聞前都不會自己先用腦子思考過濾一下,來這版多久了?都快變老屁股了,還要我這新人來一直提醒?除非是存心偷渡錯誤認知.

05/20/2021 | by 愛集微
集微網報道(文/無劍芯)驅動晶片將不再短缺?近日,產業鏈訊息人士向集微網記者透露,晶合原本計劃2021年月產能提高4.5萬片~5萬片,現在看來有可能進一步增加到8萬片~10萬片,所以下半年TDDI(觸控與顯示驅動器整合)緊缺的狀況可能會獲得稍微緩解。
晶圓產能向大陸轉移
晶圓產能緊張局勢正在改變驅動晶片晶圓代工格局,中國大陸地位逐漸提高。
全球驅動晶片晶圓產能主要受中國臺灣廠商、中國大陸廠商以及韓國廠商掌控。其中臺灣地區廠商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在全球驅動晶片代工市場佔據主導地位,50%以上的驅動晶片晶圓產能由中國臺灣廠商供應,他們正在調整驅動晶片晶圓代工產能結構,逐漸減少8英寸驅動晶片晶圓產能,並增加12英寸驅動晶片晶圓產能,以提高盈利水平。
韓國驅動晶片晶圓代工廠三星、SK海力士、東部高科主要採用全產業鏈垂直整合的模式,驅動晶片晶圓產能的規劃會受到中游面板業務以及下游終端業務的影響。近年來,韓國面板廠商關停液晶面板產線,LG電子砍掉智慧手機業務等,導致中下游業務收縮,對驅動晶片需求量減少,韓國晶圓代工廠則選擇轉產其他產品。麥吉洛諮詢資深分析師司馬秋指出,伴隨著韓國面板廠商市場份額的下滑,2021年韓國驅動晶片晶圓代工廠市場份額將首次降到30%以下。
中國大陸擁有全球最大的中游面板以及下游終端產業,正在帶動驅動晶片設計廠商以及驅動晶片晶圓代工廠商晶合、中芯國際、華力等的發展。特別在驅動晶片短缺的當下,只有大陸大幅增加驅動晶片晶圓代工產能,將加速全球驅動晶片晶圓代工行業向大陸轉移。麥吉洛諮詢預計,2021年中國大陸驅動晶片晶圓代工廠市場份額將首次突破20%。
大陸晶片設計公司快速成長
伴隨著驅動晶片晶圓代工行業向中國大陸轉移,中國大陸本土驅動晶片設計廠商也在快速成長,甚至中國臺灣驅動晶片設計廠商也將部分訂單轉至中國大陸晶圓廠。
大陸驅動晶片晶圓廠、面板廠商、終端廠商的發展,給本土驅動晶片設計廠商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環境。近年來,大陸驅動晶片設計廠商在大尺寸面板驅動晶片市場獲得快速成長。根據Omdia報告,奕斯偉成為京東方2020年第四季度最大的電視顯示驅動晶片供應商。集創北方在京東方、華星光電、惠科等面板廠的份額也一直在增加。2020年,集創北方和奕斯偉分別達到3.2%和2%的市場份額。
同樣,大陸驅動晶片設計廠商在智慧手機驅動晶片市場也開始實現突破。豪威科技在2020年收購了Synaptics的移動TDDI業務,正在結合其CIS產品優勢在市場擴張。雲英谷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量產AMOLED驅動晶片。Omdia報告指出,集創北方去年11月開始為小米量產TDDI,2021年其TDDI出貨量將有機會大幅增加。
中國大陸驅動晶片設計廠商與本土晶圓代工廠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其中奕斯偉、集創北方是晶合的合作伙伴,集創北方、豪威科技與中芯國際合作緊密。大陸本土驅動晶片設計廠商的高速成長正在反哺大陸驅動晶片晶圓代工廠,推動晶合、中芯國際等進一步擴大驅動晶片晶圓產能,使兩者相互促進,相互成長。
此外,臺灣驅動晶片設計廠商為了保證更加穩定的產能,也在積極與大陸驅動晶片晶圓代工廠開展合作。臺灣驅動晶片設計廠商奇景、奕力、聯詠已經將部分訂單交給晶合生產,其中聯詠還計劃與中芯國際進一步開展合作。甚至連一直依靠臺積電代工的敦泰也計劃與晶合開展合作,以保證穩定供應。
驅動晶片晶圓短缺將緩解
晶圓產能短缺以及國產替代需求讓中國大陸驅動晶片晶圓代工廠更敢於擴張。產業人士透露,按照8英寸晶圓面積來計算,2021年晶合原本計劃提高驅動晶片晶圓產能約6.5萬片/月,中芯國際也計劃將驅動晶片晶圓產能增至3萬片/月。
不過,近期晶合驅動晶片晶圓產能擴張計劃可能有變。曾盟斌向集微網記者透露,由於長鑫儲存與供應商機臺交貨時程的調整,晶合可能可以從供應商獲得足夠的裝置;而且為了縮短產品驗證的週期,晶合可能會為N2廠購買與N1類似的裝置,並從第三季度開始匯入。
晶合晶圓擴產的產能可能遠比預期的高。產業鏈訊息人士指出,晶合今年驅動晶片晶圓月產能不只增加4.5萬片~5萬片,有可能進一步提高至8萬片~10萬片。
該訊息人士進一步表示,目前,TDDI晶圓月產能缺口在0.5萬片~1萬片,而晶合面向TDDI的晶圓月產能有希望從1.5萬片~2萬片增加到3萬片~3.5萬片,屆時,有機會緩解TDDI供應不足的狀況。中國臺灣驅動晶片設計廠商聯詠、敦泰、奕⼒科技、奇景光電以及中國大陸驅動晶片設計廠商集創北⽅都有可能向晶合尋求更多的晶圓產能,以便在面板、終端市場獲得更多的訂單。
目前,TDDI市場依然短缺,價格持續走高,中游、下游廠商都面臨更高的成本壓力。曾盟斌認為,如果晶合晶圓產能擴張計劃順利,良率穩定,HD/HD+ TDDI短缺的情況有機會最快在今年第四季度獲得稍微緩解,但是OLED DDI、FHD/FHD+ TDDI等在2022年仍可能面臨挑戰。
...........
力晶旗下晶合集成拚登科創板| 兩岸焦點| 兩岸| 經濟日報https://money.udn.com › 兩岸
2021年5月24日 — 招股書內提到,晶合集成是一家專注於晶圓代工業務的企業,擁有較為成熟的90奈米製程12吋晶圓代工平台量產能力,該產品主要是應用領域為
............
90奈米 老美 似沒限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