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o2ka wrote:
請問金融股今天是吃到炸彈嗎?
好幾支爆大量大漲
有什麼好消息嗎
2024.07.03 10:47 中時即時 吳靜君
立委李坤城關心,2家壽險公司RBC未達標,已經提了改善計畫,後續如何?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新光預計8月底前完成改善,RBC可以回到法定標準;三商美邦改善計畫時程太長,希望他們可以再評估。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日討論保險業資金投入公建並且質詢。
施瓊華表示,新光人壽的改善計畫室增資加上發債,也有具體的改善時程,預計8月底完成,屆時RBC(資本適足率)可以達到法定標準;另外,三商美邦人壽是增資、發債以及找策略性投資人,可能的方式就是發特別股,但是時程拉到明年,保局希望他們可以盡量往前處理。
所以會請三商美邦人壽針對時程的部分,再進行處理,希望今年底前有一個具體的進展。
2024/07/03 17:20:12
經濟日報 記者馬琬淳∕台北即時報導
台股3日大漲近300點,金融股漲勢驚人,開發金(2883)爆量大漲逾9%,收16.3元,國泰金(2882)上漲逾5%,收61.5元,兆豐金(2886)漲幅4.91%,外資、投信皆大買開發金和國泰金,合計買超開發金逾15萬張、國泰金共5萬多張。
三大法人同步買超台股,外資及陸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買超92.67億元,投信買超77.64億元,自營商買超(合計)27.57億元,其中自營商(自行買賣)買超29.71億元,自營商(避險)賣超2.1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投信都大買金融股,統計外資買超前十名,分別是新光金、開發金、臺企銀、聯電、國泰金、台新金、三商壽、彰銀、南亞科、元大金,光金融股就強占8檔。投信買超前十名中,金融股占3檔,分別為開發金、兆豐金和國泰金。
外資買超前十的金融股均破萬張,買超張數最多的新光金達70,740張、開發金57,438張、臺企銀33,236張、國泰金26,778張。投信也同步買超開發金和國泰金,光開發金就大買93,803張,買超國泰金24,700張,總計外資和投信共買超開發金15萬1,241張、國泰金51,478張。
不過,兆豐金、中信金(2891)兩檔買盤卻呈現土洋對作,投信買超兆豐金75,195張,但外資賣超27,952張,而投信買超中信金7,275張,但外資調節逾2萬張。
金融股3日強勢表態,開發金爆量大漲逾9%,收16.3元,國泰金上漲逾5%,兆豐金漲幅近5%,臺企銀(2834)收18.75元,創下2000年9月以來新高,金融指數也創下新高來到2,079.95點,大漲2.83%。
..............
合庫 漲6毛 永豐金 只漲3毛 都是收 26.4元
金融6月應該賺爆 投信 總不能老是買 鴻海 廣達.....
績效考量 大家一起來 買金融不意外
F 大 會笑到最後 哈
2024/07/03 10:43:33
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台北即時報導
財委會3日將初審保險法有關海外投資限額,立委提案從目前海外投資上限45%降到25%,一旦遭降、金管會粗估約有9.5兆元保險業資金回台,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憂心,股房市恐成為保險業資金去化疑慮的標的。
彭金隆坦言,一旦修法降低海外投資上限,保險業在海外資產需要解約,要變更資產配置,衝擊國內投資市場,金管會持保留態度。
立委賴惠員說,但資金回台不是愈多愈好嗎?彭金隆說,這需要看標的和胃納量,若台灣有很好投資工具,自然會來投資,但保險業因為有資金成本,投資海外資產都是長期投資固定收益,回台最想要投資的公債,卻無法支撐這麼大規模。
彭金隆進一步說,依照保險法規定,允許保險業可以投資股票和不動產,這兩個項目都是可投資項目「會成為資金去化的疑慮」。
其次,彭金隆也說,目前壽險業投資海外固定收益商品約占7~8成,且都是購買長債以獲取報酬,若降低海外投資比重上限,需得很快做拋售,影響層面金額會非常大。
央行副總裁顏宗大也坦言,台灣是經常帳順差國家,應該是讓資金投資國外,包括壽險業和政府基金都是平衡國內經濟重要的關鍵。
.........
立委賴惠員說,但資金回台不是愈多愈好嗎? 對 多到 滿出來
如通過 壽險 大發了 避險成本 降低 金管會粗估約有9.5兆元保險業資金回台 如果買地
地主將惜售 焦老闆說的 股票錢是一忽煙 土地錢才是萬萬年
金融期 雖然沒多少口 但10點47分 開始 大漲 差 10:43:333分多鐘
市場很有效率 LINE 群可能忙翻了 買到合庫漲6毛 有趣
買的人是散戶 看金融突然大漲 才買 金 融期指
金融 希望漲到 8月 除息後 買ETF的人 若轉過來金融股 大家就發了
2024.07.04 03:00 工商時報 黃于庭 魏喬怡
立委提案修保險法將海外投資上限由45%調降到25%,金管會主委彭金隆3日表示,如此將有逾9兆資金短期內須匯回台灣,將對國內資本市場、不動產市場及匯率,造成劇烈波動和負面影響,即債市胃納量不足,資金若大量流入股市或房市,恐再推升台股指數和房價,也影響台幣匯率。
最後保險法修法提案立委羅明才表示可逐步修正,最終保留此案,隔日再審,即未撤案,但也未完成初審。彭金隆表示,目前環境的確有改變,政府會逐步引導壽險資金投資國內,如公共建設等,但建議不要修保險法,保留現在45%的海外投資上限。
彭金隆指出,保險業資金來自保戶,資金運用有成本考量,目前壽險業總資產約32兆元,若貿然修法調降海外投資上限到25%,等於壽險業需改變9兆元資金配置;其中大部分是持有到期的債券,現在美國尚未降息,若壽險公司被迫處份國外債券,損失「確實會是很大的數字」。
同時大量資金回台有三大不利,一是台灣債市規模胃納量不足,壽險資金無法投資足額的固定收益標的,二是大量資金匯回可能使新台幣快速升值,三資金若流入股市或不動產市場,可能造成資本市場、不動產市場劇烈波動;另一方面,央行亦強調,台灣是經常帳順差的國家,應讓資金適度投資海外,平衡國內經濟。
由於保險資金投資股市、不動產不用事先核准,彭金隆表示,若強制9兆元壽險資金短期內匯回台灣,國內債市無法容納,資金會流向何處將很難預期。
不過,彭金隆也認為,壽險業資金長期投資海外有其時空背景,因2022年台灣利率大幅下降,低利率環境使其不得不投資海外賺取高利差、彌補利差損,但最近情況改變,隨近期台美利差擴大,避險成本升高,壽險業海外投資風險也在加大,現在正是政府營造有利投資環境的時機,可藉機擴大公共建設案源,把壽險業的錢留在台灣,幫助其去化資金,同時降低投資風險。
2024-07-04 03:00 經濟日報/ 記者
高瑜君/台北報導
根據臺灣指數公司昨(3)日公告,大華優利高填息30、台新永續高息中小、凱基優選高股息30、群益台ESG低碳50、永豐ESG低碳高息、兆豐龍頭等權重等共六檔台股ETF成分股調整結果。合計六檔ETF總規模948.67億元,相關調整自昨日交易結束後生效。
下半年ETF換股由中小台股ETF揭開序幕。其中,大華優利高填息30換12檔,換股檔數比例40%;台新永續高息中小換12檔、40%;凱基優選高股息30換17檔、56.6%;群益台ESG低碳50換四檔、8%;永豐ESG低碳高息換28檔、70%;兆豐龍頭等權重換六檔、18.1%。
彙整六檔ETF新增及刪除名單,新增成分股中兆豐金(2886)最受惠,共被三檔ETF納入;其餘如漢唐、開發金、信邦、大聯大、億豐、寶成、元大期、至上、崇越、中租-KY等,則為兩檔ETF新增股。
群光和南電,一共被三檔ETF刪除;鴻海、台勝科、臻鼎-KY、京元電子、致伸、日月光投控、微星、力成、旭隼等,被兩檔ETF剔除。
以四檔高股息ETF動向來看,整體而言,傾向提高金融及傳產比重為主。
大華優利高填息30經理人郭修誠表示,調整後電子類股比重近六成,類股更分散。有多檔個股因價格漲高遭剔除,納入個股是透過指數原則,從流動性、企業獲利狀況、股利率優及過去至多15次填息紀錄篩選,精選出30檔高股息且高填息的成分股,以個別成分股權重不超過8%分散布局。
凱基優選高股息30經理人施政廷表示,減碼電子股,主要反映電子股漲多,過去三年、今年與未來現金殖利率相較金融與傳產類股低。
此外,綜觀加權指數未來12個月殖利率約在2.5%-3%間,市值前300大個股平均殖利率約介於2.8%-3.2%間,其中以金融、營建等傳產殖利率有機會來到4%以上,且金融與傳產波動度較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