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1

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台積 站上900 漲20元

都說 明天 秒填息 股票錢 眼面前 一忽煙 明天就賺了

魏哲家董事長 一上來 就 暴漲 有一套
金融保險類股仍然是本益比最低的類股,後續應該有落後補漲的機會,半導體類股平均本益比已來到25倍,不知還能漲到哪裡?
MBUSA

[拇指向上]

2024-06-12 20:44
chihung1105

電子類股的題材比較好炒作

2024-06-14 10:40
壽險雙雄、永豐股價委屈了

明天 台積 除息3.5 昨天 若買今天 賺3萬 小資族買150股 晚上可以請客吃 燒肉
鴻海 蘋果新機 發表 短線客 也炒一下 漲7元
今天 技嘉 股東 會 昨天買今天 賺1萬

資金 輪動 等7月 公佈6月金融業績 再伊波 一波到7月除息 填息 再賺 10%也夠了

14號廣達 股東會 明天 壓低再看 可惜是周5 效應 較差

金融 今天 新光金略有影響 金融短線主力 被呼巴掌 似連雙壽也放生了 有趣
vul34622

D大 有一套 明天 廣達股東會 希望有利多 再拉一波 由昨天低點拉了10元 第2度過壓力點282 才出量 一堆程式單 台積電C.C.魏說要漲價 若漲5% 多賺1000億 你的00922抱牢 發了

2024-06-13 12:53
dormer

上半年有收獲,下半年轉etf領息。金融個股剩永豐金和王道銀比較多,不加碼,邊走邊看或邊看邊走

2024-06-13 14:35

加計今日外資已連九買進永豐金了,後勢可期。


美債應有上漲空間!
奈米小戶請教各位前輩
目前手上有5張國票金成本約13元

今年業績不差但股價不太動,
有點想轉去買etf,
或是留著再加碼等降息?
不知各位怎麼看?
2點

領股利,貼息機率很大

2024-06-13 19:35
高頻維度

謝謝上面幾位前輩的意見

2024-06-18 10:52
出重手!中央銀行13日召開第二季理監事會,一如外界預期利率不動,重貼現率維持2%,不過打房倒是有備而來,除提高存準率1碼至11.5%,即日起實施第六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針對特定地區房貸成數由7成降至6成。

營建玩完了?
dkny0705

看來該上車都上車了...該漲都漲一波了 才開始管制有一套....

2024-06-13 19:11
yen sheng

不痛不癢

2024-06-14 8:19
央行理監事會〉升準不升息 存準率升1碼收回千億資金 貨幣政策基調「緊縮」
鉅亨網記者王莞甯 台北 2024-06-13 18:34


中央銀行今 (13) 日維持政策利率不變,但意外調升新台幣存款準備率 0.25 個百分點,透過「升準不升息」來配合打炒房措施,央行總裁楊金龍指出,調升存準率 1 碼約收回市場游資 1200 億元,可解讀為「貨幣政策是進一步緊縮」。

楊金龍說明,調升存準率 1 碼約可收回 1200 多億元的市場資金,再加上過往已有兩次調升存準率經驗,合計這三次約收回游資 3600 億元。

楊金龍解讀,存準率屬貨幣政策流動性的管理工具之一,對通膨有抑制作用,是廣義的貨幣政策,此舉可說是貨幣政策進一步緊縮。

對於央行此次升準不升息,楊金龍表示,主要是考量今年以來國內通膨率緩步回降趨勢,同時經濟溫和成長、國內產出缺口呈微幅負值,因此,理事會認為維持政策利率不變有助整體經濟金融穩健發展。

根據央行最新預測,估全年我國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率為 2.12%,仍高於通膨警戒線的 2%,但已低於去年的 2.49%;而全年我經濟成長率 (GDP) 為 3.77%。
.............
台積電 每年拿營業額的30%投資 一年營業額2兆多
以南科 為例2017年 建廠 現在有1.1萬員工 房地產漲很不少

高雄 建廠中 晚上經過燈火通明 在趕工
2奈米 3座 將來有6千人就業

前天 看電視 搶房
剛需 其實現在也已經漲很不少
old_hsiao

年輕人表示:爽到你們僵苦到我。

2024-06-14 9:38
中信金股東會/總座:利率高台股熱 今年有機會賺贏去年


2024/06/14 10:33:16
經濟日報 記者楊筱筠/台北即時報導


中信金(2891)14日舉行股東會。總經理陳佳文說,預期美國聯準會(Fed)下半年有機會降息,兩岸雖緊張,但資金持續投入,台股屢創新高,新台幣穩定,中信金控獲利持續成長,台灣人壽第1季掌握股票上漲、實現獲利,前五月金控獲利創歷史同期新高,「沒有特別意外,全年有機會比去年好、再創歷史新高」。小股東期待股利有機會再走高。

中信金控今日股東會,討論每股配發現金股利1.8元,陳佳文說,這是金控成立以來最高一次發放,主要受惠去年稅後純益走高,以及金融資產評價回升利益。

陳佳文說,今年前五月中信金控獲利亮眼,稅後純益311.51億元、年成長57.53%,每股 EPS 賺1.60元,創歷史同期新高。主因為人壽在第1季表現相當好,


陳佳文說,預計下半年美國聯準會有機會降息,對人壽是大利多,今年第1季受到一、台股大漲、實現蠻多投資獲利;二、新台幣匯率第1季貶值,避險成本少於預期非常多,累計稅後獲利111.36億元,已快追上2023年全年稅後純益124億元。

未來壽險重點接軌 IFRS、ICS,平衡報酬與資本做最佳使用,台灣人壽必須關注股市與匯率表現,「審慎樂觀,努力保持」,但「不能按照前5月推算,會受到很多因素干擾」。

中信銀方面,陳佳文說,今年個金表現不錯,資本市場、法金表現也不錯,獲利今年也可以穩定成長。去年海外業務成長稅前獲利成長約三成,貢獻銀行整體稅前獲利37%,受惠地緣政治供應鏈移轉,台商移動,挹注大中華地區獲利穩定成長

其他子公司證券與投信部分,陳佳文直言,台股熱潮持續,成交量動輒破4、5千億元,證券與投信事業有很好機會再創歷史新高
.............
廣達股東會/林百里:AI 大潮來臨「現在是爆發期」2年內百花齊放

2024/06/14 11:12:47
經濟日報 記者吳康瑋/台北即時報導

代工大廠廣達(2382)14日於林口總部召開股東大會,董事長林百里親自現身主持,面對媒體詢問有關亞馬遜投資台灣建資料中心的消息,林百里指出,最年來4大 CSP 雲端服務供應商,為了搶生成式AI的龐大商機,不斷的投資、新建資料中心,他坦言,目前AI大潮已然來臨,看好未來2年市場將百花齊放,不過哪個花要怎麼作,都還需要觀察。

林百里指出,隨著AI時代的到來,現在就是市場的「爆發期」,他透露,現在供應鏈上下游都在積極的推動市場發展,也沒人可以知道,現在確切爆發到什麼程度了,而自己認為現在的市場已經迎來全面的盛事,而這種情況就像是「AI的工業革命」,而這對自己來說,絕對算是一個非常值得興奮的事情。

面對 CSP 增加對台投資一事,林百里直言,「很好啊、多一點人來投資都是好事」,他笑稱,現在AI紅的不得了,其實這個方面「教主(黃仁勳)已經講過了」,現在AI迎來這麼大的革命、整個市場也不斷往上走,但他認為「想辦法去預測、還不如提前準備好」,未來廣達會持續透過加大力度創新研發,攜手各界推進技術的提升,開發出一代又一代的全新產品。

廣達去年研發費用約為230億元,而林百里也直言,今年我們的研發費用也預計將會繼續的擴大,事實上集團一直以來都投入非常龐大的資金在研發費用方面,而近幾年來也隨著產品複雜度同步向上增長,但我們公司的核心發展主軸,就是「絕對要超前研發」,因此未來也將會加大力度去發展。此外,研發費用雖然高、但我們也有比較高的成果,廣達就是一個投資報酬率高的公司,而這也就是我們的競爭力。

...........
電 金 都 好得不得了 買就對了 有趣
準備起飛!!!

中信金總經理:台股屢創高 今年獲利有機會超越去年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2024年6月14日 週五 下午1:19

(中央社記者羅元駿台北14日電)中信金今天舉行股東常會,總經理陳佳文表示,預期美國聯準會(Fed)下半年有機會降息,兩岸雖緊張,但資金持續流入,台股屢創新高,且新台幣維持穩定水準,中信金今年獲利有機會超越去年全年,續寫新高。

至於併購議題,陳佳文強調,台灣金融業非常成熟穩定,自然成長幅度有限,透過併購成長是選項之一。中信金希望併到又大又好的銀行,但可遇不可求,而保險、證券如果對規模或營運效益有互補且價格合理,都不排斥併購,至於「坊間傳言,不予評論。」

中信金今天舉行113年股東常會,包括承認112年度財報及盈餘分配案,會中通過每股配發1.8元現金股利。

陳佳文指出,中信金112年稅後純益達新台幣561億元、年增79%,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為14.6%,在金控同業中排名第一。

陳佳文表示,112年利率維持在高檔,走過111年防疫保單的影響,台灣金融業普遍取得不錯成績,而中信金表現相當亮麗,核心業務銀行穩健成長,保險、證券、投信等子公司也都有不錯表現。

其中,中信銀去年稅後純益達41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除了核心業務財富管理外,在台灣的房貸、信貸業務也持續成長;此外,銀行去年海外業務表現相當亮眼,稅前盈餘來到195億元,占銀行獲利37%,尤其在大中華及東南亞地區,受惠供應鏈移轉、地緣政治影響下,挹注海外分行獲利。

展望今年,陳佳文認為,美國聯準會(Fed)降息比預期慢,即使在高利大環境下,資金持續流入台灣,台股漲破22000點,而且屢創新高,金控獲利仍穩定。

陳佳文進一步表示,銀行獲利穩定成長、保險也掌握時機獲利了結,今年前5月中信金獲利稅後312億元,ROE達17%以上、每股盈餘(EPS)為1.6元,樂看今年獲利有機會超越去年全年,再創新高。

陳佳文表示,台灣人壽今年第1季表現好,第2季受利率影響大,未來重要工作是接軌IFRS 17(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公報)及ICS(保險資本標準);今年台股成交量動輒破4、5千億元,帶動子公司證券、投信有不錯成長。(編輯:林淑媛)1130614
  • 30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