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34349a wrote:
不知大家對面板股的融(恕刪)
這些當沖/隔日沖的
動輒買5/6千到1/2萬張的
真以為他們乖乖存幾個億在玩!
而且他們都已經形成群體,只要強勢股就去搞
反正笨的散戶會去追高接/高買又怕死低賣,反而逢低不敢進場

近期,在京東方的年度業績說明會上,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先生指出:“本輪面板價格的回升背景和過程中的特點與以往週期性的上漲是有區別的,半導體顯示行業未來會走出週期性的特徵,成為確定成長性的行業。”
無獨有偶,友達光電董事長彭雙浪也表示:“次世代顯示器時代即將來臨,友達已經做好充分準備,打好基礎為轉型努力,將可跳脫過去面板產業上下起伏的迴圈。”字裡行間也透露出面板業變局將至。
而在面板行業外部,方正證券分析師陳杭也在近期指出:“我們認為面板的週期性將大幅下降,現在京東方已經由週期型跨入準成長,未來將達到真正的成長狀態。” 其觀點雖然在程度上有所差異,但是整體方向與京東方和友達光電類似。
為什麼面板行業內外的大佬們都在這個時期做出了這一判斷:面板產業將從原來的週期性行業變為成長型行業。
要回答這一問題,就得從面板產業的歷史說起,就得從為什麼面板產業是週期型行業說起。
下圖呈現了面板產業的指標性產品32in HD產品的YoY的價格和需求的趨勢。面板產業週期性波動的特徵躍然紙面。可以看到,大約每6-9個季度,32in產品就會經歷一個漲跌週期,而整個面板產業也差不多是這樣的執行的。
這是因為在過去的日子裡,面板產業有如下特點:
1.供需雙方長期博弈: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消費電子、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一波又一波的新技術不斷的催生和擴大面板需求,同時新的產能在不斷加入戰局,所以供需雙方持續博弈,造成了面板業週期性波動的基本面。
2.面板廠逆週期投資:幾乎所有的面板巨頭都是通過逆週期投資成長起來的,他們在行業低谷期投資更高世代的產線,等到市場反轉後,依靠高次代產線帶來的巨大產能、較高效率、較低成本獲得競爭優勢。這也是面板廠敢於不斷投入的底氣所在。
3.新進入者的激進策略:過去不斷有新的玩家進入這個資金與技術雙密集型產業。歷史證明,對於新進入者只有不斷的燒錢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開發新技術,建立合適的產品和客戶佈局,才能最終存活下去。所以他們會採用非常激進的市場策略,進行佈局,以期在市場旺季獲利,這也成為行業週期性波動的催化劑。
但是,當面板業的河流流經今天這個河道時,以上三個特點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 供方產能增長失速:截止目前,新增的LCD工廠,有明確計劃的只有TCL華星的T9工廠;與此同時,三星SDC正在積極地退出LCD產業,而LGD雖然徘徊再三後還在堅持,但是相信它也會在不遠的將來,找一個合適的時間退出。這樣增減相沖,LCD的長期產能其實並沒有增加,甚至會有所減少。而對於螢幕的需求,其實仍舊處於高位,所以從供需看,作為供應方的面板廠將因為產能有限而佔據有利地位。
2. 逆週期投資邏輯見頂:現在京東方(BOE)和TCL華星都已經建設了10.5代產線,是全球最高次代線。它可以經濟切割65in、75in、85in電視產品,基本上所有需要的尺寸都可以在G8.5和G10.5產線上獲得較高的切割效率。而同時,興建更高次代產線的費用將異常的高,所以相信G10.5就是面板工廠次代的終點。通過更高次代產線的投資獲得下一週期的競爭力的競爭邏輯已經失效。
3.面板業洗牌完成:隨著三星SDC的退出,CEC熊貓產線被京東方收購,面板業的面貌已經煥然一新。在後面的歲月裡,彩虹光電因為只有一條產線,抗風險能力較低,被整合的機率很大;而夏普的SDP在這種行情下都能鉅虧,郭老闆一定會有所動作。所以,面板業的整體的競爭環境已經趨於健康,惡性競爭機率大幅降低。
4.供應鏈的限制:半導體材料和玻璃的供應是促使面板業轉型的催化因素。後面的兩年裡,半導體和玻璃的供應將成為面板產能有效輸出的瓶頸。這些瓶頸必然不允許顯示面板產品的價格和供應像以往一樣發生大幅波動,因為供應一旦發生波動,有限的半導體和玻璃供應將會出現更大缺口,在兩年的短缺期內再無機會彌補。
所以,綜合以上四點,面板產業的作為週期型行業的基礎已經不復存在,而轉型為成長型行業的態勢已經產生。在創紀錄地連續漲價14個月以後,讓我們拭目以待面板產業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