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2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最近面板一大堆利空消息

今天研調機構說Q4面板即將反轉
報價觸頂即將下跌
好幾篇的新聞一直發

這個研調機構的人月初5/1才說供不應求
庫存水位低報價將持續上漲
Q4還要再觀察
結果現在還不到月底又變成Q4將反轉
面板將供過於求?
且新聞一直再提電視

現在面板很多應用之前就說過不只有電視
即使電視下滑還有其他種類產品可以做調整
且新聞裡面竟然寫面板廠Q3將轉盈?
研調不知道雙虎去年Q4大賺全年已經轉盈?
Q1續賺百億也不知道嗎?

可以觀察最近利空頻傳
先是瑞信外資鳥報告
現在又是研調新聞消息
我截了很多今天新聞看看這些標題
標題都可以殺人什麼中國擴產.供過於求.反轉
且內容也很多矛盾點

由於面板的供給成長減速
價格不會像以往一樣激烈下殺
Young預期飆上天的面板將重回地表
兩句話前後矛盾既然供給成長減速
價格不會像以往激烈下殺又何來重回地表?!

人家公司早就說過今年沒有問題
然後已經在談明年的供貨
還不是只有彭董說
群創也表示全年吃緊
研調.外資報告一直說有問題
到底是公司業內清楚整個市況
還是研調分析師清楚??

我記得去年研調估計
面板報價只會漲至今年Q1
Q2之後將持平或下滑
如今呢?Q2不但繼續大漲
甚至有可能漲至今年的Q3-Q4
顯示研調的資訊跟不上市場變化

整個五月可謂是利空頻傳
對於利空早已鈍化
tentry121

友達群創還進的了台灣50嗎?

2021-05-22 6:11
陀螺不打轉

拿去年的新聞草稿改一改,在發出來搏版面,不幸的是,忘了改掉Q3虧賺盈這段

2021-05-22 12:24
先不要研究面板了,還是來看看covide-19
========================
新冠疫情趨之不散,疫苗研發和接種不斷推進,基礎研究和新藥開發緊鑼密鼓。自2019年末疫情初起到現在,對於這種新的冠狀病毒已經有了相當了解,有些感染者經過治療也已痊癒。
但是,有跡象顯示,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徹底恢復正常,有些患者轉成長期症狀,或者一開始就是長期症狀。

那麼,新冠感染大致需要多長時間能康復?
感染新冠後到底需要多長時間身體才能恢復,取決於許多因素。

首先要看你病情有多重。其次,還要考慮到年齡、性別以及是否有其它健康問題等,因為如果一個人本身就有基礎病,那就會增加病重的風險。

此外,還要看你所接受的治療方式,越是侵入性治療,時間越長,身體需要恢復的時間就越長。

如果只是輕症會怎樣?

大多數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會出現發燒和咳嗽這些主要症狀。但可能也會伴有全身疼痛、疲倦、嗓子疼和頭疼等症狀。
起初一般是乾咳,但有些人最終可能會咳出痰,痰中帶有被病毒殺死的肺部細胞。
如果是這樣的症狀,只需要臥牀休息,多喝水並服用撲熱息痛鎮痛藥就可以了。
輕症患者應該好得很快。通常不到一個星期就能退燒,但咳嗽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中國數據的一項研究,平均兩個星期可以康復。

如果病症更嚴重呢?

有些人會出現更嚴重的症狀。它通常會在發病後的7到10天左右加重。
而且,這一轉變會突然發生。這時會出現呼吸困難,肺部開始發炎。
這是因為人體免疫系統試圖抗擊病毒,但有時免疫系統會做出過激反應,因此會導致身體其它部位受損。
有些人會為此需要住院吸氧治療。
這種情況下,身體恢復的時間取決於各人基礎健康狀況、炎症嚴重程度、有無併發症、治療是否及時,等等。

重症監護對康復有何影響?
據世衛組織估計,每20個患者中就有一人需要進重症監護室(ICU 加護病房)進行治療,包括麻醉後使用呼吸機。
無論是什麼病,只要進重症監護治療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調養才能恢復。
從重症監護病房出來後,病人還需要在普通病房觀察一段時間才能出院回家。
重症監護方面的專家表示,通常這類病人需要12至18個月才能徹底恢復正常。
此外,長期住院躺在病牀上會導致肌肉流失。病人會非常虛弱,肌肉恢復也需要時間。有些人甚至還需要理療,幫助他們重新「學走」。
不僅如此,經歷過重症監護治療的病人還有出現精神和心理問題的可能性。
來自中國和意大利的報告顯示,許多重症好轉的病人會有全身虛弱現象,包括只要稍微用一點勁就會出現氣短。同時,還伴有持續咳嗽以及呼吸問題。另外也需要大量睡眠。
有些病人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很可能是好幾個月、甚至更長。
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 有些人雖然在重症監護病房接受過治療,但相對時間較短;另外一些人需要呼吸機治療長達數周,恢復起來自然就不一樣。

新冠病毒對健康會產生長期影響嗎?

這方面數據不足,沒有權威性結論,但根據已有案例,新冠病毒可能使一些有基礎疾病的患者症狀加重。
儘管大多數感染者很快康復,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會對一部分人包括心臟和肺部在內的器官造成長期損害。
世衛組織建議患有肺部疾病如囊性纖維化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心臟病或癌症的人採取預防措施,防止感染該病毒。
也可以參考其他類似疾病的情況。
有些病人會在生病過程中患上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也就是說在與新冠病魔做鬥爭的過程中他們的免疫系統反應過猛,給肺造成損傷。
這方面的數據顯示,即使5年後,人們仍然會有持續的身體和心理不適,包括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即使一些輕症病人也會有長遠健康問題的可能性,例如,疲勞症。
圍繞免疫力能持續多久的問題有許多說法,但卻沒有什麼證據。
如果患者能成功擊退新冠病毒而康復,他們肯定建立起了某種免疫力。但之前有報告說,有的病人病癒後又二次感染。這可能是因為檢測不準確,以為病毒消失了。
而免疫力對我們了解人們是否會二次感染以及任何疫苗的有效性問題都至關重要。
DSCC:面板價恐在 Q3 觸頂、Q4 轉跌,但跌幅小於以往

作者 MoneyDJ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21 日 16:20

疫情點燃面板猛爆需求,研調機構表示,2021 年平板顯示器(flat-panel display,FPD)營收將創空前佳績,但是派對可能會在 2022 年落幕面板價格也許會在 2021 年第三季觸頂,第四季轉跌,但是價格跌勢不會像以往一樣猛烈

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DSCC)估計,2020年FPD營收提高6%、至1,180億美元,增幅高於原先估計的2%。液晶面板(LCD)營收達840億美元、OLED面板達330億美元。

展望2021年,DSCC預估,2021年FPD營收將改寫歷來紀錄,將年增29%至1,520億美元。LCD營收將達1,130億美元、OLED達390億美元。汽車、工業設備、PC、電視、智慧機等都內建FPD,FPD種類涵蓋LCD、OLED、量子點(quantum dots)、miniLEDs、microLEDs等。

DSCC執行長Ross Young說:「面板價格大攀升,尤其是從2020年8月開始,部份情況下價格翻倍。零組件短缺增添了價格壓力,包括驅動IC、觸控面板控制器、玻璃基板補償膜(compensation film)、偏光片以及其他材料。」他說,零件缺貨情況好轉和廠商重複下單,需求可能會出現「氣穴」(air pockets),估計會讓面板價格在2021年第三季觸頂、第四季轉跌。但是由於面板的供給成長減速,價格不會像以往一樣激烈下殺。

Young預期,飆上天的面板將重回地表。他指出:「經歷2021年29%成長後,2022年FPD市場會萎縮5%,理由是短缺憂慮緩解和供過於求,價格會隨之下滑。」他認為報價走低將讓電視營收大減,但是和以往的面板低潮相比,這次價格下跌速度較為緩慢

=======================

早年的DisplaySearch總裁Ross Young, DisplaySearch台灣區總監謝勤益 ,DisplaySearch後來賣掉後, 兩人現已分屬不同公司.

市場研究機構Omdia 總監謝勤益 和 DSCC執行長Ross Young , 兩家的預測報告 如出一轍...

禿鷹集團現在是由 中央廚房, 統一報告的菜色內容, 再分送給附屬各門市 販售嗎?
frank1253

價格的漲跌要問問老共的【工信部】

2021-05-21 21:48
feiteng600123

下跌竟然只是自己想的理由,完全不用評估報告。2022年FPD市場會萎縮5%,理由是短缺憂慮緩解和供過於求,價格會隨之下滑。

2021-05-21 22:27
我想外資持股比我們還多,他一直賣,股價只會越來越低,對他們也沒好處,除非他們手上的持股要全部出脫,才可能無止境的賣,但對於友達、群創一年最少賺4元,長期投資對他們才是最好的劇本。

要不然在股價不斷往上爬升時,他們早就可以賣光手中持股,何必股價往下還一直賣,反而損及手中的持股。

或許現在的買賣只是在賺當沖的小錢,等到短進出的散戶都甩出的差不多了,就是法人主流聯手炒作的時候!畢竟股本這麼大,公司持股又如此低,一堆股票都在散戶手中要炒也不容易。
pqaf wrote:
DSCC:面板價恐在(恕刪)


台灣的記者是收了禿鷹多少好處? 白的都寫成黑的。






cslp718

會怕的請下車[都買]

2021-05-21 23:07
orc
orc

原文出處:https://www.displaysupplychain.com/blog/lcd-tv-panel-prices-keep-going-up-with-no-end-in-sight

2021-05-22 0:24
aries168 wrote:
台灣的記者是收了禿鷹(恕刪)
星期一再來加碼買,越跌越買,我等你啊。
shenomenon1110

大跌再買搶反彈!要抱波段等變成多方走勢

2021-05-21 23:38
pqaf wrote:
幹到總監,還依舊用過時的經驗在評斷面板每年報價走勢,觀念就像菜市場的小散戶.老是以為大陸錢多人傻,做生意只會降價賠售 ,這唯一招式.(恕刪)


謝勤益那篇Q4反轉的報導,馬上被媒體引用看空面板(34:50)
https://youtu.be/quyPSBK0Dh0
調研的報告有時候會有些目的,買它們報告的大客戶可能不是面板廠,而是外資或是品牌廠(三星LG... )有時候它們會希望面板報價能夠低一點,製造面板未來要跌價的氛圍,才便於後續採購...以上是我夢到的...
pqaf wrote:
幹到總監,還依舊用過...(恕刪)

做生意是要賺錢的,京東方錢太多?會繼續打趴價格?歷史可能會重演,但不必然會重演。
tentry121

降價?真的要問問大哥肯不肯

2021-05-22 6:18
nomorerainyday

削價是為了搶奪市場,有了市佔率還削價是腦袋有洞嗎?

2021-05-22 8:37
報導台灣疫情大爆發 紐時:這天遲早會來
2021-05-22 02:53經濟日報 編譯李京倫/綜合報導


紐約時報20日以「這天遲早會來」為題,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台灣靠著嚴密邊境管制躲過風暴,如今病毒變異加上疫苗施打緩慢形成破口,專家建議政府思考封鎖疫情熱區並擴大篩檢。

這篇發自台北的報導寫道,台灣及早實施邊境管制,幾乎所有入境旅客都須檢疫兩周,使民眾在疫情肆虐全球之際生活大致如常。台灣去年曾連八個月未見本土確診病例,去年12月紀錄中斷後,本土病例偶爾出現。



但局勢從4月中逐漸改變。國籍航空公司機組員返台居家檢疫從五天改為三天後,中華航空機師染疫,諾富特華航桃園機場飯店爆發群聚感染,接著台北市萬華區茶藝館出現群聚感染。

雖然地方機關加速設置快篩站,但部分衛生專家擔心篩檢量過少,跟不上病毒傳播速度。台灣接種率僅約1%,在疫情升溫時更令人憂心。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蔡甫昌說,「這天遲早會到來」,疫苗接種進度緩慢,加上傳染力更強的變異病毒,形成完美破口;愈來愈多人出門未戴口罩和不再保持社交距離,促成台灣疫情升溫。「像個瑞士奶酪,前面有幾個洞,後面有個大洞,一劍刺過去,就剛好都破了。」

至於疫苗短缺的問題,台灣早在去年1月就開始與國內疫苗生產商一起研製疫苗,當時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已公布,武漢尚未封城。

「台灣的啟動是非常早的,」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美鄉說,她參與了政府的疫苗項目。「我們當時就想說,反正不管什麼疫苗,我們自己趕快做。」

何美鄉說,台灣對自己研發和生產疫苗的堅持,可能導致台灣官員在可以開始訂購海外疫苗時行動不夠快,覺得可以再等一下。
  • 380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