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2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去年人家告訴我金麗科、天鈺、保瑞、台光電等股票,我看了看財報,覺得台光電還不錯都有賺錢買了幾張,可是握了好久就是150-170之間,買太高還賠錢,其餘的都上2、300元。

所以我還是搞不懂到底要看什麼才對,我老婆今天賣出保瑞,含配股就賺了20幾萬,她買入後就不管他,直到今天到她要的價錢才賣出。

雖然我也有買保瑞,但因為震盪賺了2萬就出場了。這就是長抱跟短線進出的差別。

所以我決定群創不到50不賣,幸好我買的夠低,現在還是賺錢,希望我的決定不會變成失望。
kao_king

去年四月以後買的股價l任何一檔 今日看來都是(股神);亂買都會賺錢呢?

2021-05-20 19:58
seacrow

買群創不如買友達

2021-05-20 20:26
今年以來面板報價統計

最新五月下旬面板報價

NB"14 上漲+1.5美元 漲幅+3.9%

MNT"27 上漲+2美元 漲幅+2.2%

TV"55 上漲+5美元 漲幅+2.3%

NB"14報價
漲幅(%) 美金(USD)
一月上旬 +1.6% +0.5$
一月下旬 +4.5% +1.4$
二月上旬 +1.8% +0.6$
二月下旬 +4.2% +1.4$
三月上旬 +2.3% +0.8$
三月下旬 +4.3% +1.6$
四月上旬 +2.7% +1.0$
四月下旬 +7.6% +1.8$
五月上旬 +3.0% +1.2$
五月下旬 +3.9% +1.5$
累計 +35.9% +11.8$

MNT"27報價
漲幅(%) 美金(USD)
一月上旬 +0.6% +0.5$
一月下旬 +2.5% +2.0$
二月上旬 +0.8% +0.7$
二月下旬 +1.6% +1.3$
三月上旬 +0.8% +0.7$
三月下旬 +1.5% +1.3$
四月上旬 +1.2% +1.0$
四月下旬 +3.5% +2.0$
五月上旬 +1.1% +1.0$
五月下旬 +2.2% +2.0$
累計 +15.8% +12.5$

TV"55報價
漲幅(%) 美金(USD)
一月上旬 +2.3% +4.0$
一月下旬 +4.7% +8.0$
二月上旬 +2.2% +4.0$
二月下旬 +3.3% +6.0$
三月上旬 +2.6% +5.0$
三月下旬 +3.6% +7.0$
四月上旬 +2.0% +4.0$
四月下旬 +4.4% +9.0$
五月上旬 +1.4% +3.0$
五月下旬 +2.3% +5.0$
累計 +28.8% +55.0$

五月報價相較四月除了TV"55下滑
MNT"27及NB"14變動不大
雖上漲幅度縮小但依然上漲+3塊及+2.8塊美元
漲幅下滑但重要的是漲幾塊美金
NB"14上個月漲+10.3%跟這個月漲+7.1%
結果一樣漲+2.8美金
因為目前面板各尺寸均價都在高檔
3大法人大賣,借券賣出更是瘋狂!是不是有人看到什麼了?
歐美疫苗打一堆都要解封正常生活,面板宅經濟景氣高峰就是今年未來只會更差,
雙虎只能用穩定獲利擺脫景氣循環股的惡名,不過需要時間來證明
seacrow

前幾天外資大買,那又是看得了什麼,做價而已

2021-05-20 20:55
3大法人大賣,借券賣出更是瘋狂!是不是有人看到什麼了?
漲第3天 籌碼亂 又有疫情 聯詠被調降 亂殺一通 逢低布局

歐美疫苗打一堆都要解封正常生活,面板宅經濟景氣高峰就是今年未來只會更差


雙虎只能用穩定獲利擺脫景氣循環股的惡名,不過需要時間來證明

大陸廠 真的會穩價 真的需要時間來證明
s2474

工信部用面板削弱美國的大計

2021-05-20 21:21
julian0903

DRAM也是景氣循環產業,而且價格波動更大。DRAM廠南亞科已經連續8年賺錢且發股利。面板股或許需要時間來擺脫景氣循環。

2021-05-20 21:49
好消息!面板供需第三季度有望企穩
2021年05月20日18:02 中國電子報社
今年第一季度以來,因供應端材料短缺,面板的實際出貨受到影響,供不應求導致面板價格持續上漲。受下半年需求預期轉弱以及面板產能持續擴充、供應逐步恢復的態勢影響,預計面板價格失速上漲局面會在今年第三季度趨穩。

供需失衡導致價格漲幅擴大

從2020年第三季度開始,全球LCD TV面板市場供需關係出現持續緊缺,推動面板價格持續上漲,迎來了上漲時間最長、漲幅最大的周期。群智諮詢數據顯示,32英寸累積漲幅高達1.5倍,43英寸、50英寸、55英寸價格均已翻倍,65英寸、75英寸等大尺寸價格也上漲了30%~60%。其中,中小尺寸累計價格漲幅大,大尺寸價格漲幅相對較低,使得面板陷入了“低端化”陷阱。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炎順在今年4月業績說明會上表示,本輪面板價格的上漲基於市場原因、供給原因、技術進步原因、產品高端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特徵的影響,未來這些因素還會常態化保持。

需求端相對穩定。TCL科技相關負責人在4月28日投資者關係活動中表示,2021年第一季度,國內電視市場量穩價增,尤其大尺寸TV產品需求旺盛,海外量升價穩。未來一兩年時間,TV面板價格走勢將出現分化,但行業整體平穩,結構上有優化。

在供應端,IC、玻璃、偏光片等面板上游材料短缺,對面板的實際出貨產生了一定的衝擊。群智諮詢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出貨6520萬台,同比增長3.6%;出貨面積413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3%。受IC供應不足的影響,面板廠一方面無法滿足客戶需求,另一方面半成品庫存呈增加態勢。IC供應預計在短期內無法緩解,在第二季度依然是掣肘TV面板供應的核心因素。

上游供應之外,面板廠表示短期內不會再投建新的LCD產線,但產能擴張依舊在持續進行中。例如京東方武漢第10.5代TFT-LCD生產線目前正按既定計劃進行產能爬坡,有望於2021年第二季度實現滿產。

陳炎順表示,未來三年內,半導體顯示行業產能增加和因技術升級、產品升級、產能退出、市場應用範圍的擴張等因素導致的產能消耗是基本相當的,不會出現明顯的產能冗餘。且本輪面板價格上漲過程中明顯的特徵就是頭部企業集聚效應,供應鏈、製造端、消費端各個環節都明顯向頭部企業靠攏,一旦行業的頭部企業前三名佔據市場60%以上的份額時,行業發展的穩定性將會明顯增強。當行業發展的特徵轉為成長性特徵後,價格的波動還會存在,但波動的幅度將收窄、時間週期會拉長、頭部企業恢復的彈性會明顯增強。

群智諮詢TV事業部研究總監張虹向記者表示,在面板供應依然不穩定、市場持續供應緊缺的趨勢下,面板廠商對於大尺寸產品的價格補漲意願強烈。預計2021年第二季度LCD TV面板價格維持上漲的趨勢,其中大尺寸面板維持較大的漲幅。

IT、TV出貨結構調整加速

展望全年,在需求方面,TV大尺寸化及體育賽事的刺激將持續拉動需求增長,遠程辦公、教育帶來的IT需求持續高漲,將進一步消耗產能。

據群智諮詢數據,今年第一季度,京東方出貨規模達到1520萬台,出貨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出貨數量和麵積佔全球第一。各條G8.5滿產滿銷的同時,武漢G10.5代線爬坡並承接來自G8.5代線TV面板產能的轉移,第一季度末產能達到100K大板。

TCL華星第一季度出貨規模達到1015萬台,出貨面積超過717萬平方米,站穩全球第二。第一季度末t7將迎來正式量產,產能預計從二季度開始逐步釋放。產品結構方面,TV面板產能將會更加聚焦55英寸,65英寸和75英寸,其中55英寸出貨規模全球第一。

惠科第一季度出貨規模達到958萬台,出貨面積超過411萬平方米,排名從去年一季度的第八快速上升到第四。新產線陸續量產以及產能持續提升,惠科2021年LCD TV面板的產能面積將同比增長69.3%。

而縱觀韓國兩家廠商第一季度的出貨規模,LGD出貨排名小幅下降,而SDC出貨面積同比大幅下降62%。台灣廠商群創和友達也逐步將G6的產能分散至IT、商顯等其他應用。

TCL科技相關負責人在4月28日投資者關係活動中表示,TV面板大尺寸產品的供應相對更為緊張,長期來看,品牌廠商對增值型市場的開拓將導致TV高端化、大尺寸化趨勢加速。對此,TCL華星正在做業務組合調整,之前絕大部分產能聚焦在TV,少部分在中尺寸產品,未來將考慮提升中尺寸比例。

京東方相關負責人表示,在IT 面板領域,大尺寸、高分辨率、高刷新率等高附加值產品佔比接近一半,這些高端產品在全球佔比也超過1/3。

群智諮詢數據預計,今年第二季度全球電視面板供需比為2.8%,並呈現結構性不平衡,其中,以32英寸到43英寸為代表的中尺寸供需平衡,價格將逐步止漲,大尺寸仍供需緊張,維持小幅上漲態勢,預計第三季度市場趨穩。

產業鏈備貨策略靈活調整

2021年第一季度,需求強勁以及上游材料短缺加劇面板供需失衡,面板價格失速上漲。在上游供應端,IC供應是掣肘面板實際供應的關鍵因素。上半年DDIC供應形勢嚴峻,因此,短期內面板的供應增長仍然十分有限,下半年DDIC的供應能力變化對TV面板供應釋放至關重要。

京東方、TCL華星、惠科等面板廠表示短期內不會再投建新的LCD產線,但產能擴張依舊在持續進行中。Omdia研究表明,綜合所有產能擴充的計劃,幾乎相當於重新建設了一條產能高達155k/月的10.5代線及約170k/月的8.6代線,且都將在未來3年左右的時間逐漸釋放。對此,Omdia預計市場供需水平仍然有希望維持在能控制的程度。且經過這一輪產能擴充後,大尺寸產能尤其是LCD產能,有望進一步集中在國內三家廠商之手。高度集中的產能毫無疑問也會在市場低潮的時候具有更強的抵禦能力及控制能力。

在終端環節,在面板價格高企的情況下,整機廠商經營壓力驟增。張虹建議,面對快速上升的成本壓力,整機廠要思考如何在成本上行週期中調整備貨節奏、產品策略、零售價格等以減輕和改善經營虧損的壓力。要關注電視終端零售價格上漲短期內對需求會產生抑制效果,但反饋到面板的備貨需求有一定的滯後性。

面板廠則應該引導價格理性調整,推動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品牌廠商對外努力爭取上調零售價格,對內積極進行產品升級,從而加速了大尺寸化進程。全球LCD TV面板平均尺寸在2020年增長了1.8英寸,預計2021年將增長1.5英寸。其他應用的關聯影響是一把雙刃劍。張虹強調,一方面,若IT市場需求維持強勁,可承接部分高世代線產能轉移;另一方面,智能手機需求下調,將釋放部分IC產能,對大尺寸面板有效供應形成一定補充。

張虹強調,儘管今年下半年需求預期轉弱以及面板供應呈現逐步恢復的態勢,各個產業鏈庫存相對健康,在經歷了長達一年的供應短缺之後,整機廠商面板備貨策略如何調整,對供需關係的變化具有指引作用。
京東方和友達高層 看好未來幾年面板榮景.

但禿鷹最近卻有恃無恐的 大力放空, 原來早已經 找到研調單位來幫忙背書囉....

研調認為Q4 大陸2隻龍頭,會傻傻的盲目生產,認為大陸錢多人傻, 笨到不會調控產需, 中國會坐視不管,放手讓報價下跌, 幫助歐美消費者未來幾年買到便宜中國貨, 害中國面板廠和中國政府 未來幾年虧到死去活來....

歐美市場過去一年的確是過度消費,預支未來需求...但地球另一半人口,過去一年卻是消費停滯,等疫情結束,經濟恢復後,他們才要開始用力消費.....研調都沒考慮到新興國家龐大的遞延需求.

研調去年Q3,就喊 LCD報價漲幅過大,已經嚴重影響終端需求,研調認為去年Q4報價漲勢就會停頓,甚至向下修正, 結果,研調都猜錯了.

研調現在不敢講 明年價格會崩跌, 只敢講 價格會"緩慢" 下滑. 記者新聞標題,就打上 面板供需反轉, 讓其他分析師和電視股票節目幫忙放送.

大陸業者拿到的補貼大不如前,沒補貼後,就得靠自己想辦法賺錢養家,公司薪水才發的出來.
市場榮衰,接單議價的業者本身最清楚, 如果,需求不如預期, 大陸業者難道產線不會做調整嗎?

台積電,鴻海,宏碁...的大老闆,對產業情況,比研調還清楚, 早就預見 超額下單嚴重, 發出預警, 內部提早調整因應了.

宏碁今天宣布要, 緊急打造 9990元專案價 11.6吋小筆電,在五月底交貨,滿足全台學生線上學習的需求, 就是在調節過剩的庫存,因應市場變化.

======================

謝勤益:面板供需Q4反轉

工商時報袁顥庭, 李淑惠 2021.05.21

市場研究機構Omdia研討會登場,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示警,在宅經濟帶動之下,連續兩年面板需求面積成長超過6%,造成面板短缺,今年上半年面板價格還持續大漲30~40%。不過IT、電視消費提前,再加上整機漲價等影響,預期後疫情時代,未來幾年面板需求成長率僅2~3%,最快在今年第四季面板供需就將反轉,2022年供過於求壓力大

謝勤益表示,如果不考慮材料短缺,2021年面板產能增加率約9.1%、面板需求年增率是6.5%。疫情影響消費的效應比預期快又強,因此V型反轉提早發生,去年下半年強勁反轉,隨著疫情發生第二波、第三波,宅經濟有很大的刺激,產業也隨之出現兩個V、甚至3個V型反轉,上上下下不斷變化。連續兩年面板需求面積成長超過6%,不過2022~2024年原有的需求都被提前到2020、2021年,預期未來幾年需求成長率降到2~3%。換句話說,現在是不是正在預支未來的需求?這也造成明年需求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今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就是零組件短缺,特別是在驅動IC、偏光片和玻璃基板,導致供給不穩定和缺貨。謝勤益表示,零組件短缺從來就不是長久的因素,終究供應商會跟上面板增加速度,只是時間問題,玻璃基板和偏光片短缺是短期因素,隨著晶圓廠產能擴充,驅動IC短缺問題也會逐漸紓解,預期很多零組件短缺在今年下半年解決,對於明年產能增加投入很大的變數,最快第四季市況發生改變。

隨著面板半成品價格上漲,去年下半年面板價格漲了40~50%,今年上半年價格漲幅還高達30~40%,由於面板價格大漲,整機廠商也在今年3月調漲終端零售價,整機漲價是否影響下半年需求?此外,各國逐步解封,消費者預算分配變化,對於電視需求也減少,勢必造成負面影響。

謝勤益認為,明年材料短缺結束,需求又不如今年,預期供給增加7.7%、需求僅增3.1%,面板市場將從短缺到平衡、甚至供過於求。預期接下來面板價格將 緩慢 下滑。
i2s
i2s

工商時報這篇重點內容和財訊 2021.04.14 報導謝勤益出席「三星2021全新Neo QLED量子電視」發表會說的差不多, 一個多月前的消息.

2021-05-21 8:27
馬刺迷

這個研調機構謝勤益已經猜錯好幾次了,還是繼續猜

2021-05-21 12:04
frank1253 wrote:
謝勤益:面板供需Q4反轉

這個人從來都沒有預測準確過,寫的報告亂七八糟的,數據的預測是如何推估的,完全沒有根據。 身為一個市場的研調人員 , 所提供的資訊是供投資人參考的 , 正反兩面都須表達, 不可不慎 !
============================
疑問一:
謝先生:
後疫情時代,未來幾年面板需求成長率僅2~3%,最快在今年第四季面板供需就將反轉,2022年供過於求壓力大。
整機漲價是否影響下半年需求?此外,各國逐步解封,消費者預算分配變化,對於電視需求也減少,勢必造成負面影響。謝勤益認為,明年材料短缺結束,需求又不如今年,預期供給增加7.7%、需求僅增3.1%,面板市場將從短缺到平衡、甚至供過於求。預期接下來面板價格將緩慢下滑。
frank1253:
1.電視大尺寸化是面板需求增長的最大推動力
電視是成熟家電產業,需求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於平均尺寸增長,1.2 吋/年的平均尺吋提升,需要消耗一座 10.5 代線產能,大約對應 5%的面積增長。
2.線上化強勢拉動Monitor/Notebook需求快速增長
即使後續全球新冠疫苗接種樂觀,疫情對人類生活習慣產生的影響不會迅速消失,線上化需求仍將長期存在,根據群智諮詢預測,2021年顯示器和筆記型電腦出貨量預計分別為1.44億台和1.98億台,增速雖大幅放緩,但較疫情前水準仍有明顯增量。但顯示器面板同樣存在大尺寸化的趨勢,2021年總需求將增長至2894.61萬平方米,帶來290萬平方米的顯示器LCD增量,同比增幅達11.14%。
3.汽車:智慧化是大勢所趨,新興應用是面板需求增長重要看點
2017年全球汽車銷量達9408萬輛,2019年為9302萬輛。2019年全球汽車銷量約為9000萬輛,受疫情衝擊2020年大幅降至7650萬輛,汽車預測機構LMC Automotive預計2021、2022年將分別回升至8400萬輛和9000萬

疑問二:
謝先生:
不過2022~2024年原有的需求都被提前到2020、2021年,預期未來幾年需求成長率降到2~3%。換句話說,現在是不是正在預支未來的需求?。
frank1253:
2020,2021的供給端因疫情、IC驅動晶片、玻璃基板供應事故,都沒有滿足缺口, 而且供給端產能還下降 ,怎麼會補足了2022~2024的需求,此段話充滿矛盾。

疑問三:
謝先生:
隨著晶圓廠產能擴充,驅動IC短缺問題也會逐漸紓解,預期很多零組件短缺在今年下半年解決,對於明年產能增加投入很大的變數,最快第四季市況發生改變。
frank1253:
本面板價格上漲從 2020 年 6 月底開始進入被動去庫階段, 2020 年 10 月逐漸進入到主動補庫存階段。考慮到以往主動補庫存的時長大約是 12- 19 個月,主動補庫存最早在 2021 年 10 月結束,最晚持續到 2022 年第一季度,目前零售商的庫存仍處低位,這還存在者很大的變數,沒有人可以預知未來, 可以預知未來的價格走勢, 只有老共的『工信部』
而且我對疫情結束,充滿不確定性,以目前疫苗接種率最高以色列,疫情雖下降,但,每天仍有30~50的病例產生。
nomorerainyday

重點在於就算價格緩步下滑,是滑到一年eps剩多少?是賠錢嗎?如果不是,甚至是未來幾年都能維持在3-4元以上,那所謂的價格下滑有那麼可怕嗎?

2021-05-21 7:45
i2s
i2s

[帥翻了][帥翻了][帥翻了]

2021-05-21 9:13
工商時報標題寫 面板供需Q4反轉
自由時報標題寫 面板 明年供過於求

都是挑最壞 最聳動的內容,來 恐嚇 投資人 ,逼投資人快逃 趕快賣 股票.

但研調有補充說, 價格的下滑不像過去那麼劇烈,而是緩步修正

台廠每年也是花上百億 在舊廠做去瓶頸 ,但產能卻沒有增加多少, 因為 面板規格不斷推陳出新,製程複雜度增加, 會抵消掉 去瓶頸的效果.

陸廠也一樣會砸錢幫舊廠 設備升級,去瓶頸, 但他們產品結構不會老是只做 32吋低階低價規格,陸廠也是要跟隨市場推陳出新, 增加產品生產複雜度, 抵銷掉 部分去瓶頸的產能.

最重要的一點, 陸廠的補貼減少後, 他們已無法像過去,用低於現金成本的賠錢價格,來破壞市場生態.
產能市占率已來到76%, 沒有人可威脅挑戰他們,何苦再降價去回饋歐美消費者.

intel 和 微軟 稱霸 CPU 和 作業系統市場 20幾年, 他們的價格一直都很硬,公司持續獲利,不須用降價手段,去把 AMD 和 iOS 趕盡殺絕.


======================================

研調:面板明年供過於求
2021/05/21 05:30 自由時報

不過,謝勤益指出,由於目前整個供應鏈庫存還是偏低,因為關鍵零組件缺貨,無法順利出貨,因此,一旦市場供過於求發生時,面板廠其實不需要立即調降產能利用率,這也會讓價格的下滑不像過去那麼劇烈,而是緩步修正

謝勤益說,在韓廠陸續退出LCD後,未來韓國品牌廠恐會增加對中國面板廠的依賴,但也會加深與台灣面板廠的策略聯盟,尤其是在鞏固高階電視面板供給上,台灣友達(2409)與群創(3481)仍是韓廠相當重要的夥伴。

然而,目前中國面板廠在LCD產能市占率已來到76%,未來在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也會達到41%,且中國政府雖然對於面板新廠補助減少,但包括京東方、華星光電透過舊廠去瓶頸,仍持續有新產能開出,且京東方也逐漸擴大在IT面板產出,對台廠也將造成潛在威脅。
懶惰猴

台廠產能全包,不夠再跟老共拿

2021-05-21 9:41
dabunmou

以前做低階產品5道光罩改作高階產品8道光罩 產能就吃掉很多了

2021-05-21 15:49
大陸壓抑商品價格漲勢 黑色系行情重挫

中國大陸多種黑色系商品價格20日重挫,包括煉鋼的主要原料鐵礦砂與焦煤,以及螺紋鋼筋與熱軋盤元等鋼鐵產品,價格都大跌逾5%,主因是當局宣布將加速採取多項措施,壓抑原料價格漲勢,以防通膨升高阻礙大陸經濟復甦。

=============

共產主義的計劃經濟,都會出手,用政策,命令,國家資本,種種人為手段 來 干預自由市場.
test2916

中國一直很喜歡控制大宗物資,我想很多貴金屬可能沒有需求,而是因為預期通膨有人在囤貨,是限制供給才會這樣

2021-05-21 9:17
面板連13漲

面板報價走高,推升群創、友達上季平均銷售價格提升,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及稅後純益率均「三率三升」,單季獲利再度向上。群創今年首季毛利率較前一季大增5.4個百分點,衝上歷史新高的25.8%;友達毛利率也增加5.1個百分點,來到22%,為單季歷史次高。

不講我都沒注意到 群創毛利率史高 友達次高

共產黨:眾面板廠聽令 面板再漲100% 收割美元外匯 充實國庫

面板廠:遵命
頂級牛排

別檔股票,看到三率三升的消息都往上噴了!只有面板股還在爬......哀

2021-05-21 10:13
  • 380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