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5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大家冷靜,我們來看老共投資達人的觀點
==============
來自雪球發佈於05-15 20:58群兽中的一只猫
投資中的簡單與復雜
投資中,很多東西是非常簡單的。大家會覺得複雜往往是因為被利益蒙蔽了雙眼。我們可以看一些例子。

比如養豬行業,很多人老想著能不能參與。這個行業現在邏輯很簡單,第一,產品價格(豬肉價)在歷史高位,且開始不斷下行。第二,行業龍頭的股價還是在高位完全沒反應基本面的負面。你去挑戰判斷擴張對沖行業下行,這個難度比珠穆朗瑪都高,非常複雜,有什麼好挑戰的呢。去看更簡單的行業不好嗎!
還是養豬業,一堆人謾罵 @天地俠影 。簡單的邏輯就是無論他的質疑是對的還是錯的,都能幫助投資者看清楚更多的東西。如果是對的,可能投資者能避免很多損失。如果是錯的,企業真的牛逼會迎來真正上漲,怎麼看都是很好的事情。謾罵的人其實怕的是短期有可能下跌,同時他們對長期沒有信心本身就想短線一波,結果自然恨之入骨。你要做短線博弈自然複雜,又要看無數信息,又要揣摩人心,還要博弈市場。

我們再來看看地產行業。很多人老是糾結,是不是底部,能不能買。未來行業是不是會不行。我覺得這就是糾結於復雜。簡單的邏輯就是,行業至少二十年都能存在,其中公認優秀的企業就那麼兩三個。而且五年內的利潤都能保證。那你是4pe還是3pe,甚至2pe買有什麼區別呢,跌了不是可以加嗎。區別在於人的貪欲,在於老想著多賺到錢。而不去想想安全的賺到錢安全賺到已經很好,多少要隨緣一些。這就是這裡的簡單

在論壇上,有不少人被某個大V拉黑。往往氣得不行。自己腦補演了無數場戲,這裡的複雜在於把自己的情緒架在了理性之上,想的太多從而浪費了許多精力。其實邏輯很簡單,如果你是對的,他拉黑你,這是他的損失。如果他是對的,你是錯的,拉黑了剛好可以幫助自己反思更多的情況是雙方只是觀點,沒有對錯。那麼拉黑更是好事,讓你以後少了閒扯八卦的時間,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不是更好。

再來看投資風格,太多人喜歡爭論這些了,不只是把自己搞複雜,也把其他人都搞複雜了。這裡的簡單在於,確實是很多風格都能賺錢。你能賺到錢就好了。也許風格有高下之分,但判斷太複雜,打拳的和練毛筆字的討論藝術體操是不是比素描高明。這不完全是扯淡嗎。

最後看看收益的來源。一個人三年拿著一隻股票,收益300%,一個人三年拿過20隻股票,20只裡面18只是賺的,收益200%。簡單的邏輯是,樣本數20比1,樣本數多的肯定極大概率有投資能力。樣本數只有1的,你怎麼去判斷呢,即使有其他信息,也判斷不了到底是運氣還是實力。兩個人選一個參考,肯定要選樣本數多的。為什麼有的人老是喜歡去想樣本數少的那個,因為他眼睛裡只看到300%大於200%,人性中的貪欲把問題搞得複雜了。

在投資中,很多時候,大家不是看不到簡單的邏輯,而是被人性中的缺點抓住了。我的一個經驗是,當你犯錯的時候,一定要緊緊盯著這個錯誤,只要你盯的久,想的深,它就會慢慢“消失”。
i2s
i2s

現在疫情確定已擴散開了, 擴大採檢範圍與數量設立篩檢站應是必要的, 但這個算哪種 "普篩" ?

2021-05-16 18:00
orc
orc

有針對性的篩檢,去過萬華茶藝館的上千人根本追不完,請他們自覺有症狀就來快篩,現在連輕症都建議在家休養了,普篩出來的陽性或偽陽性一定不少,二次檢測需要花多少人力跟時間

2021-05-16 21:02

親綠媒体人
早早就知道
今天陳時中要公布確診人數是207人
....
如果是股票交易日
確診人數突然爆大量
盤中
她能從容的出清持股
..
我們只能挨悶棍
JU3844

AZ疫苗的副作用比其他疫苗多這是不爭的事實!台灣只有AZ疫苗,若真的需要施打(比如出國要證明),只有這個選項怎麼辦?[窮]麼

2021-05-16 23:43
johanneschuang

AZ對年輕女性的副作用本來就比較大,這也算唱衰?

2021-05-17 5:40
eli4796 wrote:
我們只能挨悶棍

好像 K棒 早已告訴您了

eli4796

可能是我內容太簡化了,已修改

2021-05-16 17:28
shenomenon1110

這叫放煙火阿!稍縱即逝,不要隨便接刀,只能用時間等待了

2021-05-16 18:18

整理一下啊
瑞信繼續買
反正7月就要噴了
5。6月慢慢收就好了
這期的貨櫃運價漲近8%,貨櫃已經洗一堆韭菜出去了,明天會不會是航運股V轉的日子?!
衛福部疾管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陳婉青表示,大部分感染者症狀輕微,為了讓醫療資源留給重症患者,確診時先留在家中,採行一人一室,與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避免與同住者接觸,特別是長者或幼兒,並且戴口罩、注意手部衛生,若有發燒可以用退燒藥緩解等。

不過,陳婉青也提到,若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要聯繫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依照指示就醫。此外,需要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消毒確診個案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

陳婉青並提到,確診者要 "主動聯絡" 密切接觸者,包含有症狀前3天至隔離前,曾有共同用餐、居住,或是沒戴口罩下面對面15分鐘以上的接觸者,請他們自我隔離並健康監測。

接到確診者通知的密切接觸者,在家的作法與確診者一樣,並且需要觀察是否出現疑似症狀,包含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倦怠、肌肉痠痛、頭痛、腹瀉、嗅覺或味覺異常、呼吸急促等,有症狀一樣聯繫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

==========================

指揮中心叫確診者先在家等床位,很危險,很可能傳給其他家屬。
應該在小巨蛋成立 方艙醫院,收容輕症
orc
orc

現在高峰期應該還沒到,應該要改造一些病房供輕症的病患住才對

2021-05-16 21:09
JU3844

這種處置方式跟一些疫情很嚴重的國家相似,這樣一來,小病變大病,大病變沒命.

2021-05-16 21:18
預計 後天下午, 友達,群創,採驚 三家面板廠 會同布公布 4月自結獲利
s2474

EPS好看 但信心崩潰

2021-05-16 19:48
鄭治壽

明天如果下跌看看能不能多洗一些人下車,籌碼面真的不太優[千萬母湯]

2021-05-16 20:57
老共的南神又答覆面板網民疑惑..........,問的專業,回答的也很專業,還不錯!轉貼分享。
=======================
《南柯夢碎——對5月14日徵集問題的回復》
來自南柯夢碎的雪球專欄
一、“替我永遠保密”:大宗商品上漲,原材料漲價,是否會影響面板利潤?
面板BOM(物料清單)所列物料價格的上漲會影響利潤,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也會影響物料價格。不同廠商BOM管理能力不同,影響程度也會不同。
二、“lgb1990”:請問京東方二季度利潤,營收大概多少?
BOE第二季度營收、利潤皆能實現環比增長。
三、“午夜零時”:臺灣疫情加重對BOE和TCL的IC驅動供應影響大嗎?
驅動IC供應緊張主要是各方面需求增加,而過去產能增加有限所致。當下,臺灣本地疫情發展,並未對生產及供應產生影響。
四、“劉蛋lost”:如何看待TCL在半導體的佈局,包括中環的定位,未來會如何整合?最終的期望會做成什麼樣子?
矽片是積體電路的基礎材料,對半導體製造產業鏈並沒有傳導性的影響。中環未來著眼於:完善半導體光伏產業佈局,強化單晶矽產業競爭力及技術優勢,加快光伏能源產業鏈建設,增強光伏元件和電池能力。
五、“思傑1195”:很難漲,機構數量最高峰時候八百多家都漲不動,請問如何漲?
京東方——2018年12月31日機構持股130.88億,2021年3月31日機構持股116.89億,機構持股數量減少近14億股,股價漲幅2倍多。
六、“納稅繳費”:散戶太多會不會阻礙股價上漲?每次京東方上漲,上方總有數十萬手的賣單掛著,到底是誰這麼怕股價漲?散戶還是機構?還是真的存在定增壓價?
京東方A——2019年9月30日,收盤價3.75元,機構持股128.5億;2021年3月31日,收盤價6.27元,機構持股116.89億。是3.75元散戶多,還是6.27元散戶多。
七、十五、“小寶寶啊”:作為大國重器,高端製造業的核心資產,作為港資北上的資金大多數時候都是價值投資的發現者、先行者。可為啥近期都是比較大的淨賣出?而且全市場北上大幅淨買入的時候,對京東方也是淨賣出。請問這是為什麼呢?
京東方A從2019年9月30日3.75元,漲到2021年3月31日6.27元,港股通單日大額淨賣出屢見不鮮,持續的淨賣出也不少見。
八、“海底龍64”:雖然我一直持有,但到京東方A股價持續下跌時,內心十分煎熬。為什麼這麼明顯的邏輯,機構,遊資,北上等都看不上,是因為散戶太多了嗎?還是其他原因?
“暴風集團”、“樂視網”都是曾經的明星股,機構,遊資都曾看上了,又如何。公司投資價值,參見專欄——“站在當下,談談京東方、TCL華星未來投資價值”及“談談顯示面板上市公司估值的問題”。
九、“誇克輕子粥”:去年底到今年初,人們短暫的以為國產面板崛起,韓國產能退出,行業擴產已經到頭,LCD迎來好時候了。結果韓國不退了,而且國內現有的幾乎每條產線都有不小的擴產空間,產能擴張何時了?面板價格何時跌?
液晶產線產能競賽早已結束,寡頭競爭也已落定,擴產並不會導致明顯的產能冗餘。產能的規模優勢集中於頭部企業——更低的生產成本;產品的技術優勢集中於頭部企業——更高的研發投入;其它廠商只能著力于差異化競爭——局部競爭代替全面競爭,面板價格波動幅度會減小,波動週期會拉長,對頭部企業的影響會趨於弱化。
十、“小股民向大家學習”:華為鴻蒙系統下周發佈,搭載鴻蒙的華為智慧屏是否會有爆發性的增長?京東方是華為智慧屏的主要硬體供應商,受益預期如何?
華為非手機產品能快速發展,是基於華為手機的影響力。華為鴻蒙系統是跨平臺的作業系統,通過發展跨平臺應用,各類產品都能協同發展。華為禁令不僅影響手機,還影響了其它產品發展勢頭。
21Q1,華為智慧屏銷量在十名開外,基於鴻蒙系統的應用還很少,鴻蒙系統並不能帶來智慧屏短期爆發性增長,京東方是華為智慧屏最主要的面板供應商,主要的整機代工廠商。華為智慧屏的發展與京東方密切相關,且行且觀察。
十一、“不先生lu”:怎樣克服心隨價動?
能力圈範圍內尋找投資標的,只有對企業內在價值有一定的判斷能力,才能不以股價看公司,而是以公司看股價。
十二、“PDFdw”:為什麼京東方賬上那麼多錢,還要搞增發去傷害小股東利益?
BOE有相關回復,貼文也有相關看法,不再贅述。
十三、“快樂的猴”:智慧系統創新、智慧醫工事業能不能分拆到科創板?
BOE構建了“1+4”航母事業群,各項事業融合發展,看不出有分拆的意圖。
十四、“曹不貪”:醫院的核心在於醫生,先進的醫療設備是重要的保障手段。京東方辦醫院,究竟是想靠醫生治病,還是想買什麼設備?京東方能生產什麼樣的醫療設備?所謂的京東方醫院是“搭建健康管理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支撐平臺”,怎麼聽著那麼縹緲呢?
BOE智慧醫工事業已有清晰的戰略及落地方式。作為投資人,現階段看不清、看不明、看不懂並不重要(對估值不產生影響)。
智慧醫工事業具有區域可複製性,西南區域是BOE第一個重點打造的區域,具有示範效應。成都醫院已開業,依託於此平臺發展的智慧健康服務業務會逐漸浮出水面,相關業務通過何種模式、如何賺錢也會逐漸明朗。
好的醫生、好的設備只是BOE旗下醫院最基本的要素。數位醫院不以賺錢為目的(預期五年以上才能實現盈虧平衡),依託數位醫院平臺——發展的,有別于傳統醫院的,全生命週期的,智慧健康服務業務才是利潤來源。
十五、“星空的仰望”:柔性第一季度利用率多少,是不是30%?第一季度出貨這麼少,虧損有超過20億嗎,減值10.4億主要是柔性的嗎?
柔性OLED業務Q1虧損在十億左右,一季度確認的10.4億存貨減值損失主要來自OLED。
十六、“Perasuke”:我想問一個關於你今年1月31號一篇文章《談談顯示面板上市公司估值的問題》裡面提到的內容,坦白說不考慮TCL、京東方別的變數、單論面板生意,哪怕按液晶產線黃金10年來看,按你自己的結論,資產增值情況,這個生意最終賺到的真金白銀,自由現金流感覺真的很一般,我的問題是:為啥你還對這個行業這麼感興趣?
選擇投資標的——你只需要選擇你認為好的,不需要選擇別人認為好的。
至於你根據專欄文章得出的咱的結論——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十七、“騎豬潛水”:
1、鴻海廣州G10.5工廠存在感,弱的原因?與京東方、TCL華星旗下G10.5工廠區別?未來它的結局會是什麼?
超視堺G10.5產線,採用氧化銦鎵鋅技術(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優勢在8K TV;京東方、TCL華星G10.5產線,採用a-Si技術,優勢在技術成熟。
現階段8K產品滲透率很低,超視堺技術優勢不能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產能釋放進度遠遜於京東方、TCL華星。
當下,液晶TV寡頭競爭戰局已底定,超視堺雖然計畫9月實現90K滿產,但未來並不樂觀。
2、惠科最近擴產了那麼多?還會不會繼續擴產和國內大廠競爭?
惠科並不具備挑戰京東方、TCL華星的能力。
3、請問上游IC驅動供應情況怎樣?據說三季度緩解?
從京東方、TCL華星、惠科產能釋放計畫(預期)來看,驅動IC——Q3會緩解,Q4會好轉。
4、請問IC驅動影響會不會導致open cell堆積,最後在IC驅動的供給充足下大量流入市場,導致價格急跌啊?
目前,京東方、TCL華星整個液晶面板產品端庫存都很低。
十八、“金剛磚”:
1、今明兩年有幾條線折舊到期,大概釋放多少利潤?
合肥B5今年年底折舊到期,重慶B8和鄂爾多斯B6是22年、23年陸續到期。
2、中電熊貓的兩條線明年大概能貢獻多少利潤,以一季度產品均價為基準的情況下?南京B18、成都B19明年盈利會明顯好於今年。
3、明年產能爬坡大概能貢獻多少銷售額和利潤?
合肥B9、武漢B17擴產到155K會在年內完成;武漢B17擴產到180K會在明年底完成;南京B18、成都B19產品結構調整,工藝優化、產能增加今明兩年持續進行。
4、OLED明年盈虧平衡的話大概能減多少虧損?
柔性OLED業務Q1虧損十億左右。
十九、“Focus-to-m”:
1、京東方有沒有可能陷入中美半導體之爭?
LCD產能集中在大陸、臺灣,OLED產能集中在韓國、大陸,中美有什麼可競爭的。
2、LCD領域的資金壁壘大家都大概比較清楚,對於技術壁壘,一線BOE和TCL華星有多深厚,對其他廠商有沒有壓倒性優勢,這種優勢有沒有直觀的體現在產品上?
頭部企業技術能力、工藝能力、產品能力、市場能力、產能規模和產線運營能力全面領先。
3、如果面板連續2到3年都比較景氣,各廠商是否又會陷入擴產的泥淖呢?
產能的規模優勢、產品的技術優勢都會集中在頭部企業,大大壓縮他廠競爭的空間。
4、未來顯示面板那些應用領域需求會比較顯著萎縮,又有那些顯著增長的新拓展領域?
傳統應用領域面積需求持續增長,新興領域應用範圍持續擴大。
5、OLED領域玩家的門檻相對於LCD是否較高,因此不像LCD領域群雄逐鹿,OLED領域只會是頭部玩家之間的競爭。
LCD發展有年,有大量存量人才可用。OLED尚處在人才爭奪、人才培養階段。頭部廠商在技術上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人才的優勢積累。
6、目前京東方從顯示面板單領域型公司向綜合平臺型公司的轉變,有點類似于華為從通信向基於通信的平臺技術型公司的轉變,參照華為轉型,對於京東方有如下三問(1)從技術角度京東方是否具備足夠的技術積累支撐這種轉變,(2)從管理角度京東方是否具備類似于華為那種堅定的決策能力以及強力的執行能力(3)從商業角度京東方目前轉型所選擇的商業模式是否是恰當的或者說是迎合時代的,中短期能夠在報表中有客觀的體現呢。
要理解企業發展戰略,洞察業務痛點需要對企業的戰略與執行、財務相關、產業鏈、價值鏈和業務模式進行長期的跟蹤調查與研究,不是簡單類比就能得出結論的。
BOE模式創新(管理架構):2020年構建了以半導體顯示為母艦,Mini LED、感測器、智慧系統、智慧醫工等事業為巡洋艦層,智慧金融、工業互聯網等物聯網場景應用為驅逐艦層的“1+4+N”融合發展航母事業群。
BOE平臺發力(業務拓展):一是將顯示、傳感和系統器件核心能力,應用到交通、家居、辦公、安防、教育、通信等領域,打造出從面板到模組到整機再到服務的一體化產業平臺;二是構建智慧系統創新中心,聚焦智慧車聯、智慧零售、智慧金融、智慧醫工、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公共服務等六大產品。
BOE智慧系統創新中心(技術創新):是物聯網轉型的關鍵抓手,在航母事業群建設過程中發揮重要的平臺作用,將聯合上下游夥伴,開展軟硬融合技術開發、市場品牌推廣、供應鏈轉化落地、人才引進培訓,是產品技術開放合作的沃土。
群創股本再度膨脹
上週五外資持有2,695,630張+週五賣超57,552張
-周4持有2,526,809張=226,373張
顯示外資突然增加的23萬張是ECB轉過來
這使得群創股本又膨脹到1047萬張

群創之前股本為971萬張
經過2次膨脹第一次增加至994萬
第二次增加至1024萬張
上週五再度膨脹至1047萬張
pqaf
pqaf 樓主

3周前,群創股本就已經到1047億. 好像還剩 8萬張未轉換.

2021-05-17 0:33
eli4796 wrote:
親綠媒体人早早就知道(恕刪)

沒錯資訊不對等,我們等被宰,他們還可以放空兩頭賺
  • 380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