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kchiu wrote:
這些言論我不認同....(恕刪)
台灣永遠少不了酸民、鍵盤手,我們好好的規劃理財,會讓我們東山再起,指日可待,而這些酸民及鍵盤手也只能繼續看到成功者,望梅止渴,不敢嘗試也不想學習理財,只能期待著這些理財高手受傷,然後望著電腦螢幕大笑著。
Rick哥,我們一起巔峰相見
風險是對未來資金安全性的評估, 不是用來看過去的, 用雷曼來說低風險也會出事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已發生的事情都已是歷史了哪有什麼風險性可言. 資金安全性除非是100%, 不然都有發生問題的可能性, 不可能發生問題的叫零風險, 不叫低風險. 低風險的投資可能是未來三年內平均在100件裏面只發生一件資金賠掉大半, 在高風險的投資卻可能是未來三年內平均在100件裏發生20~50件資金賠光的事情, 所以去找例子說低風險投資也會雷爆, 高風險投資也會資金入袋當然是很容易找到, 但這除了說服自己去作錯誤投資外, 找這例子對未來有什麼幫助?
其實判斷風險性的基本原則是簡單的, 資金取得方可以用低的利率取得資本就不會以高的利率去取得資本. 而資金提供方在評估收益率符合其風險性下才會去進行投資. 所以被視為風險高的投資需要提供高的利率才能在市場取得資金. 因此在市場收益率會和市場認知的投資風險成明顯的正相關.
除非投資人對風險的評估明顯高於市場平均才能取得超額的報酬, 但市場上的資金有一大部份是來自專業的投資機構, 以個人的力量要達成這個目標多半不切實際. 而且投資高風險標的資金要能夠分散在數十個甚至上百個標的安全性才能提高, 沒有個幾十億資本的話管理成本是很高的.
另外一般我們會說退休老人的風險承受度低, 原因在於其收入只有退休金及投資所得, 沒有工作收入, 所以投資應較保守, 但退休老人的平均餘命只有15年左右, 所以投資的風險只需承受15年左右, 而樓主不能接受一般工作, 所以也不會有工作收入, 也沒有退休金, 而餘命可能還有45年, 這代表樓主對投資風險的承受度還遠低於一般退休老人, 卻還執意繼續進行高風險投資!
樓主要增加自己對投資風險的承受度應該是要徹底改變自己的觀念並回到職場, 能夠有工作的收入. 否則未來真的十分堪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