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秘客1356 wrote:
早上有請教過發言人...(恕刪)
外資買股票通常是看數字的
公司的說法也會因為競爭或景氣變化而產生出入
只有出爐的數字
才比較能說服外資包含外資背後的投資者
反正只要國產第一季與第2季拿出成績出來
錦上添花的大有人在
而且錦上添花有數字為證持久度會比較長
更何況此檔股價低
很適合實戶或主力介入
尤其是打轉機牌
我手上原本有800多張
其中有100多張短線持股在8.2以上全數出清
但並非看壞國產
而是這2個帳戶原本就只操作到3月底4月初
所以裡面持股都是全數砍
長線持股手上還有600多張現股
反正就是看轉機
以這個價格
時間拉長
勝算其實算是很高的
都是現股就丟著過一陣子再來關心即可
當然
也預備了錦上添花的資金
就是預備買高
這樣操作起來才比較踏實
我並非單一持股
而是分散約近10檔長線股票
高峰時
4個帳戶
持股檔數長短線股票高達30~40檔
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過於關注某一檔
賺錢的幾檔也可以平衡虧損的幾檔
心態上就比較穩固
都已經分析到這麼多
也找了這多資料
大家也打了很多電話詳細問發言人
加上跟中興保全同一董事長
中興保全對股東友善度是相當不錯的
國產在有賺錢之下
應該不至於大幅虧待國產股東
當然也不會跟潤泰雙草去做比較
國產就算連續2年不配股利也合理
因為它只有8元
而潤泰全當初可是57元
差了多少倍阿
跡象如下:
(1)花旗的程式賣單的那幾波(每天固定300張)。
(2)摩根史丹利大拉2500張到9元那次。
(3)國產兩、三年間業績不好,外資持續的借券賣出。
這些可能都缺少理性的因子,而是觸發某些條件產生的結果。
外資那麼多家,國內上市公司上千家,「國產」又不是大企業,
造成外資操盤人對「國產」公司營運並無質化的研究過程,
他們的買賣可能只是看「國產」表面的營收或盈虧設定量化條件,
然後交給電腦程式去執行。
如果這個猜測為真~
我認為有可能~當「國產」的營運數字反轉,
也就是5/15第1季季報好消息出來,
外資也將快速轉為借券回補、現股買超。
我個人認為~我們這個版對「國產」的深刻研究、探討,
極有可能比外資及其他法人更早洞燭先機,
將來為大家都帶來豐碩的投資報酬!
以上想法純屬個人臆測~無事實根據~大家參考即可。
Didadi1605 wrote:
現今股價明顯有人在...(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