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一下小弟的核心持股:鴻海(2317)
至今也長期持有五年了,之前長期持有的原因在於:
鴻海為世界第一代工廠,擁有「轉換成本」及「難以進入的障礙」這兩樣護城河。
想仔細了解,麻煩請到小弟的部落格找一下鴻海。
五年後的今天,小弟認為鴻海可能要抱的更緊了。
郭董的格局,已經不是小弟能想像的大了。
以下是小弟今天把鴻海最近的發展徹底檢視一下的心得文:
鴻海的格局已經不是只有在「代工」上面而已。
而是完全的整合,成為一套服務系統,不但服務客戶也開始直接服務消費者。
因此,拿和碩來比鴻海,只能說太小看鴻海了。
可以想像一下,原本鴻海只是小小的代工廠,以良率打出天下。
接著開始併購和鴻海相關的工廠,不斷的併購之下,慢慢的茁壯起來。
因為併購,不但保有良率,還降低成本,增加出貨速度。
接著橫向及垂直整合,使得鴻海真正成為世界第一代工廠,他給客戶有難以轉換成本(例如:蘋果必須依賴鴻海,而非鴻海依賴蘋果)。
世界最大代工廠,出貨速度、良率、價格及客戶難以轉換成本,就是郭台銘為鴻海挖掘的護城河。
但現在野心已經不在於僅僅只是代工而已。
不但代工,開始跨入服務產業,以及直接接觸消費者供應鏈。
例如:通訊,銀行貸款、文創園區都開始參與。
對於投資者來講,這是鴻海不專注於本業嗎?
不!恰巧相反,鴻海所有的投資,都圍繞在本業上面。
於是鴻海像是個巨型航空母艦,周邊有許多船艦圍繞著他,像是:安泰、賜福、F-臻鼎、群創、國碁、三營、乙盛、新普、群創、亞太通訊及正達等等。不停的為鴻海創造商機、利益與整合。
就像大軍出征一樣,各部隊有勝有敗(甚至詐敗),都是為了大軍的總勝利。
圍繞著鴻海的子公司們,一時有輸有贏,但就鴻海母體來看,一切都為了是成功轉型。
總元帥看的是大格局及戰略,而非一時輸贏成敗。
所以拿和碩和鴻海比,我只能說根本不同檔次。
p81827512 wrote:
大大你好,看了你的文張受益良多
我本身也是月薪28k的魯蛇
也想像您一樣定期投資股票
1.一年買一張完整的,跟每季買一些零股,哪個比較好??
2.覺得要分散在幾個股票投資,一家or兩家.. 等等
因為我不知道買零股好不好賣和好不好賣,有所疑慮~
1.如果對於波動不大的公司,其實差別不大。但如果對於波動大的話,零股風險會比較小。
(當然如果你是一口氣買在低點,那就報酬可觀。)
2.就你的薪水來說(和我差不多),事實上三家就很吃緊了XD。
比較冷門的公司,零骨比較不好買,至於賣。當你湊齊1000股,就是一張了拉!
況且長期投資者,沒什麼必要,很少會賣的XD。
其實我是想說,重點是買進的價格。
就算是零股定期買,我還是會建議你如果當時股價高到離譜了,那就別買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