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3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京東方10.5代廠已經在擴產了,可能明年就有新產能開出....

過去是盲目擴產, 為了搶政府補貼名額, 就算沒有客戶,沒有需求, BOE/TCL也要先蓋廠卡位.
等產能開出後,再設法殺價去塞貨給下游客戶.
這種先上車,後補票的偷跑戰術, 導致
大陸10幾座 OLED 新廠, 超大的產能, 未來幾年根本就找不到市場需求,免費送給apple,人家還不要,現在過半都是在 賠錢養蚊子.

現在阿共政策早已經不支持 LCD業者擴產了.
京東方和TCL 現在擴產,必須先有客戶,先有明確需求後,才去 自行籌資擴產. 下游客戶每天登門拜託產能, BOE/TCL不能相應不理, 只好在現有工廠中,利用閒置空間, 多塞一些設備,盡量滿足客戶訂單.
三星電視的主力機種,今年已經大量採用 TCL 和 BOE面板了.
大陸工廠閒置樓層有限, 也不能跑到工廠頂樓去加蓋違章建築...明年大陸新增的產能,生吃都不夠,哪能拿去曬乾.

友達要去昆山廠增資擴產,也是因大客戶強烈要求下,友達被迫要去昆山擴產.
多頭報馬

現在中共中央和地方政府日益缺錢,而且銀行壞帳太多,都會對中國面板廠要求還債或者贖回股份討錢。哪裡有錢蓋新面板廠呢?

2021-05-08 15:13
wgs66666

連友達都被要求 回購股權了

2021-05-08 16:47
補充 專家的說明.....

玻璃TFT製程分 LTPS LTPO IGZO a-Si

LTPS 驅動電流高 漏電流低 ,所以較省電. 缺點是均勻度控制不易 無法做大
a-Si 完全相反 可以均勻做大 ,驅動電流低 ,漏電大
LTPO IGZO就是優缺點都介在兩者中間.

液晶是電壓驅動, 所以a-Si雖電流差 ,但是電壓沒差

micro led跟oled都是電流驅動, 所以不能用a-Si ,用LTPS最好 卻做不大

mini 分mini背光mini自發光
mini背光其實還是lcd 基本上就是一個低解析度的背光加一個高解析度的lcd

這個lcd可以是LTPS或a-Si, 而這個背光可以是pcb或傳統的背光模組, 看這個背光的解析度
如果是mini的自發光, 也是電流驅動, 也是不能a-Si .
解析度就用玻璃的LTPS ;低解析度就用pcb

結論: lcd高階用LTPS; 一般用a-Si
mini LED自發光 ,不能用a-Si. 高解析用LTPS;低解析用PCB
LTPO IGZO,電氣特性介在兩者中間 有好有壞 少人用


==================
謝謝 D大的指正....上面內容是熱心網友給我的說明,我其實也不懂, 或許是有筆誤,有機會我再向他請教.

我上網查了一下, 有文章提到 LTPO 的漏電流 比 LTPS 好,比較省電, 所以,apple 的OLED 要改採 LTPO 製程.

也有文章提到 IGZO 的驅動電流比 a-Si 大, 漏電流比a-Si 小.
LTPS的驅動電流更大,元件小, 所以開口率大, 背光透光率較高,所以相對 a-Si和 IGZO, LTPS 比較省電,但 LTPS有漏電流問題,均勻度控制不易....

我是沒查到 LTPS 和 a-Si 哪一個漏電流比較大? 也許就如你說的 LTPS漏電流 會 比a-Si 還大.
deep2361

P大,你的說明有些差異,LTPS的特性是驅動電流可以較高,但本身漏電流大,這是多晶的特性,IGZO的驅動電流較LTPS低,但是漏電流較低,a-Si則是驅動電流低漏電流也低

2021-05-08 18:40
deep2361

LTPS的漏電流會較a-Si大唷

2021-05-09 7:44
面板產業打破魔咒從周期走向成長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網,資料來源:民生證券官兵/製圖證券時報記者王小偉

“倘若把時間調轉回到一年前,我沒能料到本輪LCD面板價格漲幅會這麼大,持續時間會這麼久,至今仍難看到反轉跡象。”北京一家專業從事智能顯示應用產品研發和設計的企業負責人王燦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面板產業的變化節奏,遠超出自己的此前預期。
顯示面板價格變化彷彿一面鏡子,背後所折射的是產業邏輯的變遷。在中長期供需關係和產業競爭格局重構的大背景下,以京東方和TCL華星為代表的雙寡頭格局越來越展露崢嶸,進而持續拉動盈利中樞的提升。市場的普遍判斷是,隨著產業迭代的演進和參與玩家的變遷,面板行業的周期屬性正在被迅速削弱,在從“週期”走向“成長”的迭代中,面板雙雄最有望成為這場產業革命的贏家。

從“週期”到“成長”
隨著面板市場集中度的提升,行業周期性顯著縮短,面板價格波動將大為放緩,長期盈利前景向好。”這是TCL科技去年下半年在互動平台上對於面板行業作出的判斷。
如今這一判斷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產業鏈人士的認同。王燦對證券時報記者介紹,去年上半年,顯示產品還非常艱苦;從下半年開始,顯示產業快速復甦,今年以來這一趨勢方興未艾。“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面板行業跟從前不一樣了。”
王燦眼中的“從前”,指得是橫亙在面板產業的多年之痛。面板行業和其他重資產行業不同,新增的資本開支,往往不僅是對既有產能的補充,而更像是一種顛覆。各面板廠商通常要持續加大資本投入,開工建設效率更高、技術兼容性更強的高世代線。在此過程中,每條產線從設計到開工再到量產,週期又相對較長,這就決定了面板行業每隔一段週期就會迎來一次產能釋放從而誕生了“面板週期律” 。
A股面板公司業績表現呈現出週期性波動特徵。最為典型的是京東方。隨著廠商大舉進入,2018年以來LCD顯示市場供過於求,價格持續低迷,這也使即便擁有全球最大的顯示器件製造能力的京東方,也遭遇了下行時間最長、下探幅度最深的低谷期,2018年和2019年盈利水平持續萎縮,甚至大量虧損。
不過從去年開始,面板行業進入“去週期化”的新格局。“按照以往週期判斷,在集中投產下,面板價格會迅速從正常波動狀態進入超跌但在這一輪漲勢中,主導價格週期的資本開支週期已被大幅減弱,形成價格超跌的條件已很難具備。”。
這一判斷得到業內認同。民生證券相關分析師指出, LCD行業有序擴產有望擺脫價格大幅波動週期。未來由於TV大尺寸化、中尺寸出貨量提升、性能提升對產能的推動,LCD行業或將走向成長。
面板產業“去週期”的誘發原因之一,在於玩家格局的改變。“顯示技術從顯像管(CRT)到液晶顯示(LCD),再到OLED,已經發展了多代。近些年來,韓系產業巨頭陸續退出LCD賽道,而國內高世代線高昂的建設成本和技術門檻則讓其他廠商在資本支出方面態度謹慎。

漲價邏輯何在?
行業周期性減弱對公司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面板龍頭廠商的業績兌現。從今年一季度財報來看,A股“面板雙雄”都迎來高光時刻。其中TCL科技營收321.74億元,同比增加133.32%,實現歸母淨利潤24.04億元,同比增加488.97%。而京東方首季收入497億元同比翻倍,歸母淨利潤51.82億元,更是超過了去年全年的淨利潤規模。
更值得注意的是毛利率的抬升。以京東方為例,今年第一季度28.13%的毛利率環比提升4.67pct;淨利率12.69%更是環比提升5.27pct。
王燦認為,2021年有望成為面板龍頭的業績兌現大年。“國內顯示面板在2019年前後進入了下行時間最長、下探幅度最深的低谷期,行業競爭日趨激烈。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供需變化劇烈,尤其是海外疫情蔓延導致全球面板需求曾遭遇短期停滯。如今回溯來看,週期性反轉應從去年年中開始。”王燦對記者表示,對於面板景氣度上升,自己有“兩個沒想到”:一是漲幅之大,二是漲得如此持久。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面板價格已經達到歷史最高位。截至2021年3月,主流的32吋、43吋及55吋電視面板價格,相較於去年年中的漲幅區間達到80%到120%之間。
三安光電光電業務板塊相關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分析,面板業績兌現的核心邏輯,是在於供需關係的重構。“面板產業此前經歷了多輪遷移,從歐美到日韓,再到產能轉移到中華民國台灣和中國大陸。在重投資行業中來切入是比較難的,因此比較容易形成行業壁壘。隨著日韓產線和產能的退出,現在全球幾乎沒有新增產能了。連京東方和TCL科技的規劃產能也出現了告一段落的跡象。”
但是另一方面,下游需求卻蓬勃發展。尤其是電視的大尺寸化、大屏車載等拉動下帶來LCD產品需求的擴大,液晶面板廠商盈利能力的提升成為多數市場人士的預期。京東方方面就對記者表示,遠程辦公、線上服務、居家娛樂等應用市場進一步擴大,IT、TV 類產品需求持續增長;供給端方面短期由於玻璃基板、驅動IC等原材料供應緊張,導致行業有效供給產出環比有所下降,半導體顯示行業供需緊張進一步加劇。
在王燦看來,本輪面板漲價潮與此前漲價週期並不同。“复盤面板產業歷史,由供給端新增產能影響出現過多輪面板週期本輪面板漲價經過11個月的連續上漲,但與此前存在很大區別。未來行業2-3年大尺寸LCD再無新建產線,僅有存量產線爬坡;需求端大尺寸化趨勢明顯,行業供需格局有望持續保持穩定,面板廠商未來幾年盈利水平將會長期維持高位。

轉型“遠謀”
雖然從目前來看,面板行業正在從周期走向成長,但是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面板難言徹底脫離週期屬性。TCL創始人李東生就對媒體表示,認為面板會在未來某個時點逆轉。“對於整個產業的發展,大家要理性看待,波動性很難消除。除了供求關係之外,影響供求關係還有市場和經濟的因素。”
雖然對於面板產業是否從周期變為成長還存在分歧,但是面板龍頭會坐享高業績彈性紅利卻是市場的一致預期。不過,在面板顯示行業摸爬滾打多年,也並沒有忽視背後的隱憂,龍頭企業都在抓緊更長遠的戰略佈局。
“如果說智能科技革命與物聯生態所釋放的智能化場景,如傾潮而下的科技瀑布,那麼京東方一定是承接瀑布的浩渺大湖,將前者的道道流脈收納、匯聚、融合、轉化。 ” 這是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對於公司遠景進行的比喻。據其介紹,如今的京東方,已經不是當年讓“顯示無處不在”的屏幕製造商,而是通過“芯屏氣/器和”的創新“讓物聯無處不在”。“公司最新提出1+4+N發展戰略,以半導體顯示為母艦,Mini LED、傳感器及解決方案、智慧系統創新、智慧醫工等事業為巡洋艦層,智慧金融、工業互聯網等融入物聯網場景的驅逐艦層,互相拱衛、百舸爭流。”
而TCL科技也在面板之外開啟了另外的“引擎”。除了在半導體顯示領域通過併購、擴產不斷完善產品結構之外,公司還在材料領域收購中環電子,以期把握功率半導體、光伏領域的發展期,聚焦G12矽片、高效疊瓦組件以及工業4.0項目。
“面板行業的景氣度提升,正在按照股價-面板價格-季度業績依次體現。隨著面板行業競爭格局持續改善,和產業周期性的減弱,面板雙雄有望持續保持超額利潤,進而迎來戴維斯雙擊。”。
==========================
面板行業每隔一段週期就會迎來一次產能釋放,從而誕生了“面板景氣循環” 。從正常波動狀態進入超跌。
雖然對於面板產業是否從周期變為成長還存在分歧,但是面板龍頭會坐享高業績彈性紅利卻是市場的一致預期的。
pqaf
pqaf 樓主

從沒想過,面板報價會跌破現金成本,從沒想過,面板報價可以連漲12個月....但只要共產黨國家資本主義,在背後操作,不可能都變成可能

2021-05-08 17:39
pqaf
pqaf 樓主

過去嚴重供過於求,報價崩盤,大家虧錢, 始作俑者就是 BOE,TCL,HKC....但大陸輿論都以為自己是無辜的受害者,這一切都是灣灣造成的.

2021-05-08 17:50
pqaf wrote:
詳情我不清楚, 我大...(恕刪)
uLED類似OLED,都是要以電流驅動控制,不像LC要用電壓驅動,LTPS背板是多晶矽,電子遷移率高,所以需要將uLED種在LTPS背板上
小小鈞鈞 wrote:
uLED類似OLED(恕刪)


2020.12.25工商時報
MicroLED風潮正盛,全球光是MicroLED相關的新創公司就多達上百家,不過錼創卻是目前估值最高、股東陣容最盛大的一家。雖然錼創媒體曝光度高,不過財務表現、股權結構都相當神秘,錼創計劃在2021年底~2022年中上市,屆時可望揭開其神秘面紗。


MicroLED技術發展至今已有8~9年時間,先前因為蘋果在龍潭的研發中心投入MicroLED研發,讓這個下世代顯示技術一砲而紅。台灣面板廠在跳過OLED技術之後,選擇大舉進軍MicroLED領域,讓這個新技術加速發展。

錼創的靈魂人物、執行長李允立出身於LED業,2013年自行創業、投入MicroLED技術開發。由於過去在LED和面板業界的人脈關係,錼創在2018、2020年各完成5,000萬美元募資,吸引包括晶電、三星、錸寶、友達等重量級大廠投資,其中三星是最大股東,持股比率超過二成,晶電也有將近二成持股。
———————-
友達microled面板2021年底中國昆山廠量產,接著錼創股票上市,三星竟然是錼創最大股東?
pqaf
pqaf 樓主

晶電把材料賣給錼創,稍作加工處理>再賣給友達,大量轉移到模組後> 再賣給三星拼接成大螢幕>銷售上市.

2021-05-08 18:07
pqaf
pqaf 樓主

從上到下,環環相扣,少一環就斷路.. 友達長期目標是想掌控從上到下一整串 , 除了銷售仍得交由品牌.

2021-05-08 18:10
富采
3月營收為25.16億元
4月營收為29.12億元
晶元光電總經理范進雍今天表示,4吋迷你發光二極體(Mini LED)年產100萬片規劃不變,今年將不再擴產,但產能也可能轉做其他產品。

現階段重點是調整產品組合、準備Mini LED,隨Mini LED出貨營收逐月提高,盼儘快見到單月開始獲利。

隆達電子董事長蘇(峰)正認為,現階段Mini LED背光源是主要產品之一,雖然Mini LED也可做成顯示器,但因LED晶粒細緻度不及微發光二極體(MicroLED)顯示器,所以要應用在新一代的顯示面板,仍以Micro LED為佳;現階段只是有技術實力,真正大量生產還要再等幾年。

=====================

成長16%, 隨著 apple ipad pro 的 mini LED開始量產拉貨, 富采投控Q2有望 轉虧為盈,

富采董事友達,也許要求 董事長想清楚,算清楚再下去擴充,不要每年拼命接單,拼命擴充, 卻都一直賠錢.
亮哥+

採用mini LED背光的iPAD Pro 12.9"一年就幾百萬台了.晶元光電一年只生產一百萬片4吋mini LED夠用嗎?[不知]

2021-05-08 19:20
陀螺不打轉

年產100萬片mini led,1片4吋,2021 iPad Pro 12吋要9片,只能做10萬台⋯⋯,我有理解錯?

2021-05-09 10:16
frank1253 wrote:
面板產業打破魔咒從周...(恕刪)

面板業者要學石油生產業者,組成一個托拉斯(OPEC),調控生產量,讓各業者能維持利潤,不要像以前那樣白做工。
frank1253

要在面板產業生存,關鍵的要素是:第一,具備有競爭力的製造成本;第二,有健全的供應鏈;第三,發展核心技術;第四,對殺手級的應用產品有所研究。友達好像都具備了,只待東風。

2021-05-09 10:06
唯一的娜烏西卡

「說不定有新的商業經濟模式產生呀」新模式:Display as a Service (DaaS),要用p/s評價!!![笑到噴淚]

2021-05-09 11:19
OPEC 算什麼,
以後 ,全球面板供需報價,黨說了算,誰反對...

黨的決策就是要持續哄抬報價,出口創匯,上繳國庫...以後誰敢背離黨意, 再去亂擴產,亂殺價,誰就該死...

Eric Lin1106

記得劉德華也有演出

2021-05-09 11:47
pqaf
pqaf 樓主

1997年,臺灣片名:「情義之西西里島」,但臺灣近年來在電視臺播放時大都改用香港片名「黑金」

2021-05-09 21:12
請教P大,友達近日又啟動400億聯貸案,您覺得是偏多思考?還說偏空思考?謝謝您
唯一的娜烏西卡

七年1.7%沒什麼問題,至於錢這麼多為什麼不把債還一還,公司大概會用一句財務彈性打發。

2021-05-09 11:05
唯一的娜烏西卡

順便幫公司想好為什麼錢這麼多不減資:穩健經營[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1-05-09 11:15
joelyn wrote:
請教P大,友達近日又(恕刪)
友達 還有 500億的銀行授信額度還沒使用, 不知記者這則報導真假?

且友達有1000多億現金存在銀行活存, 我也不明白, 為什麼要把自己的錢,用0.1%存進去,再花1.7%利息借出來,讓銀行團爽爽賺利差?

友達目前有1150億債款,每年銀行利息支出約30億, 如果能減債,就能降低利息支出,增加獲利. 越借越多,利息費用越高,對獲利有些影響.
幕容晴

這個問題,不是問題,流動現金。但是要解釋原因就很麻煩。說好聽一點,友達的經營風格很愛搞業外投資。以前本業賺錢,卻投資綠能賠一屁股。認賠後,業外投資賺錢,本業卻被祖國狙擊賠錢。然後故事就進行到2021

2021-05-09 20:57
幕容晴

一般學說,極度認同公司對銀行貸款搞投資,代表還有很大發展性。只是,投資到哪?本業?業外?交叉持股合作?,這投資能力就是個考驗。

2021-05-09 21:01
  • 380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