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這種的操作我都看不懂,只能一邊吃薯片喝氣泡水,一邊看戲與聽故事,安安份份繼續自己的投資路。。。vul34622 wrote:都對我印象最深的一次 是馬英九如2審無罪 可以選總統 10點宣判 馬上好盤前開低 一路拉到早上10點 加速拉到10點3分 拉300點 宣判無罪後直接跌400點 利多出盡我有個大戶朋友 一路作對 加碼 買到300口 反轉瞬間 根本來不及 反空400口 嘎停損 才打平小賺 本來賺好多 不跑 就慘了我賺4千多美元期指是對賭 股票也是財富重分配 金融股好些大戶朋友是由10口10口玩 大尾的 市場蠻有名氣 跳槽開戶 拿出帳單 期指副總 會帶營業員來家幫開戶那種
華南金螺絲常常沒鎖緊華銀誤匯統一發票獎金逾20億元 金管會開罰400萬華南銀行2023年6月6日凌晨執行財金公司代發統一發票獎金入帳作業時,因系統轉檔時發生金額欄位移位,造成入帳金額多2個零,誤匯入金額逾新台幣20億元,金管會今天開罰華銀400萬元。華南銀行2023年6月6日凌晨1點39分執行財金公司代發統一發票獎金入帳作業時,系統轉檔時發生金額欄位移位,造成入帳金額多2個零,共計有3萬5952筆異常入帳,誤匯入金額達20.25億元,正確撥付金額原應為2025.89萬元。華南銀行雖然在當日凌晨4點28分執行帳務更正作業,但因部分客戶帳戶已轉出資金或代扣繳公用事業費用,導致帳戶餘額不足無法更正,當時初步統計受影響客戶共142戶,未得及時收回金額達918萬元;金管會今天宣布開罰華南銀行400萬元罰鍰。
富邦、聯邦銀 入股LINE Pay富邦、聯邦銀 入股LINE Pay台北富邦銀、聯邦銀25日董事會通過,以每股逾288元的天價,認購社群通訊軟體LINE旗下連加網路商業公司(LINE Pay)約1.64萬張增資新股,合計斥資47.38億元,兩家銀行將持有LINE Pay增資後近三成股權。業界解讀,北富銀、聯邦銀入股LINE Pay,有助搶占行動支付大餅戰略位置,也為日後與LINE延伸合作,在台灣進軍純網銀業務預留空間。這是LINE Pay首次在海外釋股。此次兩家銀行參與LINE Pay增資,北富銀占股較多,擬投資31.58億元,取得19.99%股權;聯邦銀則投資15.8億元,取得10%股權,昨天三方同步召開董事會通過合作案,待主管機關核可後落實。據指出,北富銀與聯邦銀雙雙以288元的高價投資LINE Pay,是以「著眼未來發展性」的投資獨角獸角度出發,合作業務內容主要牽涉第三方支付。北富銀總經理程耀輝指出,合作案希望有利於創造更多元的行動支付場景,讓客戶可以更低成本享有更便利的支付服務,實現多贏。聯邦銀總經理林鴻聯說,LINE Pay要做第三方支付相關業務,已經廣泛建立多元行業與商店、通路的行動支付架構,聯邦銀思考發展純網銀業務,需要在這一塊領域的資源,因此決定投資。
計算資本「不吃大鍋飯」!7銀行想拿這利多 助配息彈性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台北即時報導2024/01/25 18:56金管會。聯合報系資料照金管會宣布,開放銀行申請採用內部評等法(IRB)去計算資本適足率,其中六家俗稱「大到不能倒」的系統性銀行、及玉山銀均有意申請,此舉可拉高資本適足率、有助減輕增資壓力,還可擴大業務規模、配發現金股息空間也更大。首批申請期限是即日起到2024年6月底。這六家「不能倒銀行」是中信銀、國泰世華銀、北富銀、合庫、兆豐銀和第一銀,據了解,這6家也試算了採用IRB法的適足率,對BIS助益相當大,甚有銀行因此可在2025年前提前達到金管會更嚴格的資本標準。這六家關鍵大銀行被金管會要求,普通股權益比率、第一類資本比率、資本適足率,需在2025年分別各達到11%、12.5%及14.5%。依時程,加計玉山銀等這七家業者,若趕在第一梯次的2024年6月底前提出申請,且順利審核通過試辦一年,最快2026年第2季,就有銀行的資本適足率,可採用IRB法。IRB法是依授信戶不同信用,計算出不同的風險權數,與「標準法」吃大鍋飯的差異是,計算風險權數更精細,銀行需備有更精進的風險管理能力與政策,也需投入更龐大建置成本,包括充足資料庫、系統、資料也需做轉換。但過去IRB法遭詬病易被操控,金管會也要求、採用IRB法者的風險性資產不能低於採用標準法計算出來權數的72.5%,避免使用IRB法者的適足率大幅跳增。為精進銀行風險管理能力,金管會開放銀行申請內部評等法(IRB),昨進一步公告申請書件和相關審查流程,首批申請時間是即日起到2024年6月底;第二批則是從2024年7月起到2025年的3月1日。申請書件包括申請書、董事會通過採行決議會議紀錄、符合申請條件證明文件或資料、實施計畫表、自評檢查表、聲明書、評等系統概要說明、試算結果及其他相關文件等。申請銀行得符合資產規模2.5兆元及財務健全性、守法性條件,合規者共有12家銀行,除了有意申請的七家銀行外,另外五家銀行是土銀、台銀、華銀、彰銀( 2801 )和台新銀,但尚未表達申請意願。金管會採四大階段進行審查,包括初審、複審、實地審查及試辦(原則為1年)等階段,預估於1年10個月內完成審查(含完成試辦),並將審查決定以書面通知申請人。金管會官員說,業者在試辦一年期間,仍得用「標準法」申報資本適足率,試辦過了還得經銀行內部法遵、稽核認可並提報董事會,最後再經金管會核准才可適用,適用IRB者,需同時對外公告用標準法計算出來的比例。
2023年不配息,2024年五大壽險金有機會報復性配股配息嗎?024/01/26 00:13:27/經濟日報 玩股網/文/玩股講客人壽險金控本來就持續投資市場,債券也是買一輩子不會放,面對現在市場變化更快更多端,他們也不可能買到更穩健的金融商品,如果有,相比於長期配置股債,那可能就是土地或不動產...金融股神話,2023年被打破,過往被認為長年穩健配息的金雞母,居然會無預警停止配息?!這也讓投資人開始警惕,導致大批資金湧入ETF,大家開始「怕死」了,但金融股沒配息,其實並不代表沒錢,主要原因是壽險公司投資大量的債券,結果遇到2022年股債雙殺,重點是債券殺下去也沒在客氣...正當2023年大家覺得差不多了,結果2023年依舊一路砍到見骨,也因此壽險金控當然就被限制股息發放,這也不能怪他們,畢竟滿手套牢債券,想凹單是沒問題,但你公司總不能滿手套牢債券卻沒有現金營運吧?所以金管會擔心這些金融股營運狀況不佳,就不准他們配發資本公積,否則債券一路殺,手上存的錢又發給大家燒光光,導致金融股沒錢就可怕了,這樣就會跟歐美那些倒閉的大銀行一樣,放牛吃草久了,政府金融監督單位都沒人在管,通常一次就會炸鍋,直接倒閉。2024年壽險金即將重新發紅包?美國公債20年期展望2024年,其實2023年下旬的通膨已經趨緩,市場氛圍開始轉為樂觀,甚至預測2024年即將降息,債券行情開始反彈復甦,美國20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從5%下修到4.2%附近,這行情出現在2023年第四季。還記得那時間點吧?一堆債券ETF大亂鬥,投信狂發債券相關產品,從國債、公司債、投資等級債、金融債、電信債,什麼債都來,突然市場資金都變成討「債」集團,ETF規模長大太快,發行量太少,市場供不應求還要緊急加開(笑)。回到壽險金控,這當然就有好處了,因為這些債券反彈,金控套牢虧損部位就會變少,資金壓力就不會這麼大,但實際上真的有這麼樂觀嗎?當然還是要分案討論,這看股價也沒用,比較簡單的方式是觀察淨值是否回升,因為淨值包含負債及資產,而壽險金控最大資產就是債券,第二則是投資操盤能力,這都會影響整體資產,所以其實跟EPS倒是沒什麼關係,接下來我分別抓出幾個代表性的壽險金控,看看2022年第四季到2023年前三季的淨值變化,原因是2022年第四季算是股債雙殺最嚴重的時間點,也來看看金控反彈了多少。富邦金(2881):2022年第四季每股淨值40.42元、2023年第一季每股淨值50.95元、2023年第二季每股淨值53.11元、2023年第三季每股淨值50.46元。2022年第四季到2023年第三季,每股淨值成長24.84%,季減4.99%。國泰金(2882):2022年第四季每股淨值36.96元、2023年第一季每股淨值42.12元、2023年第二季每股淨值43.65元、2023年第三季每股淨值41.46元。2022年第四季到2023年第三季,每股淨值成長12.18%,季減5.02%。新光金(2888):2022年第四季每股淨值13.41元、2023年第一季每股淨值14.25元、2023年第二季每股淨值14.98元、2023年第三季每股淨值14.59元。2022年第四季到2023年第三季,每股淨值成長2.39%,季減2.6%。開發金(2883):2022年第四季每股淨值11.32元、2023年第一季每股淨值12.64元、2023年第二季每股淨值13.24元、2023年第三季每股淨值12.77元。2022年第四季到2023年第三季,每股淨值成長12.81%,季減3.55%。國票金(2889):2022年第四季每股淨值10.64元、2023年第一季每股淨值11.04元、2023年第二季每股淨值11.21元、2023年第三季每股淨值11.4元。2022年第四季到2023年第三季,每股淨值成長7.14%,季增1.69%。從上面五檔來看,近況來說,國票金是最好,因為近兩季成長,不過他們主要營運項目以票券為主,只要股市變好,市場總經概況趨於穩定,營運就會正常。再來是近四季復甦力道,最好的是富邦金,這也不意外,畢竟他們本來就很會投資,而且旗下事業體一直在擴張併購,債券資產的影響力就會開始下滑。2024年配息即將報復性送紅包?看到債券回升,壽險金控逐漸復甦,大家就在傳,配息有機會大爆發,甚至超越以往。以我的角度來看,應該也沒這麼樂觀,原因是壽險金控本來就持續投資市場,債券也是買一輩子不會放,面對現在市場變化更快更多端,他們也不可能買到更穩健的金融商品,如果有,相比於長期配置股債,那可能就是土地或不動產,但金管會可能放行嗎?這膝蓋想也知道,不准炒房,所以在經歷過這幾年債市大殺盤之後,想必壽險金融股也會轉為保守啦,所以我會以2020年到2023年最低配息率搭配EPS來估算。富邦金(2881):2023年自結EPS是4.81元,由於這兩年配股0.5元,所以假定2024年一樣配股0.5元,那麼該研究的就只有現金問題。從近三年配息率來看,區間是28.02-42.37%,等比例換算會得到1.35元-2元,2023年跟2022年相比是進步的,所以樂觀一點來看,2024年應該有機會配發現金2元。國泰金(2882):2023年自結EPS是3.24元,國泰金就比較單純了,他們只配發現金,近三年配息率是33.85-46.21%,等比例換算是1.1元-1.5元,但配息率比較高是落在全年獲利賺超過一個股本的年度,所以我們就保守一點,設定配息至少1元到1.1元吧。新光金(2888):2023年自結EPS是虧損0.48元,參考過往賠錢的年度,他們是不配息的,所以搞不好2024年還是不配息,但如果樂觀一點,近三年他們配發0.4元左右的現金,我們不要說一樣,這太強人所難了,畢竟虧錢嘛,所以回顧近十年,扣除不配息年度,最低是0.2元,那我們就樂觀假設他們願意配發0.2元給股東。開發金(2883):2023年自結EPS是1.13元,扣除2023年未配息,往前的近三年配息率介於42.74%到68.18%,換算就會得到0.48元-0.77元。國票金(2889):2023年自結EPS是0.58元,扣掉2023年沒配息,疫情期間三年的配息率都近九成,而現金則維持0.65元,按照這邏輯計算,那麼2024年其實就發不出這麼多錢,所以退而求其次,以近三年發放現金配息率最高的70.9%計算會得到0.41元,股票則是0.11元。但如果願意把0.58元都發給股東來說,因為衰退,所以配股假定0.11元,那麼現金股息就會得到0.47元,這算是比較樂觀的設定。以存股角度來看,新光金看起來依舊最危險,當大家都賺錢了,他EPS竟然是在虧損。至於最值得期待的,當然是富邦金,配股配息狀況感覺還是很穩定,而且淨值又不斷往上衝高。
Intel 盤後 44.140 -5.410 (跌10.918% )部分資金轉進金融 護指數 玉山 中信 雙壽 兆豐 5大金融權值 都強拉下周一 電子殺停 就有人搶補電子 當沖 除非美國盤後又跌金融似又會盤整了 除非要漲300點 金融再強拉 嘎空手投信 基金 似有最低持股7成的限制空電子 補金融隔日冲 大戶 順勢推下周一的走法 可以 讓以後也想玩的人 參考長線金融 持股者 看看就好
LINEPAY「兩大優勢」成行動支付王者 規模、交易穩居台灣第一2024-01-27 12:03 經濟日報/ 記者崔馨方/即時報導連加網路(LINEPAY)(7722)昨(26)日登錄興櫃首日,股價直接翻倍漲成第12檔千金股,一舉成為興櫃股王。法人看好,LINEPAY居領先地位的行動支付將持續替代實體信用卡,為主導線上及線下支付的關鍵成長動因,具獲利與高成長兼具的兩大優勢,將持續實現較產業更為快速的增長率。根據LINE Pay統計,目前LINE Pay台灣用戶1,200萬人;國內活躍用戶700萬人,平台成交金額(GMV)6,440億元。台灣的行動支付十分競爭,LINE Pay用戶規模最大、交易頻次也高,穩居台灣第一。行動支付品牌LINE Pay昨日以每股348元登錄興櫃,盤中最高價飆至1030元,若以登錄價348元計算,漲幅高達195.98%,相當驚人。LINE Pay去年營收達新台幣47.79億元,年增逾30%,營收連續4年成長。在投資建議上,法人認為台灣消費市場規模將長期持續成長,以行動支付帶動的產業多通路整合(OMO)趨勢亦將使LINE PAY在產業的領先地位及長期獲利能力提升可望透過LINE POINTS生態圈可持續。目前台灣及國際支付與電商同業交易正展現強勁的動能。截至今年,該行業的市值已達4.8倍,預計未來兩年,支付與電商行業將維持強勁成長,預測營收複合成長率達到14%。在2023-2025年期間,支付與電商行業的平均EBITDA利潤率預計將達到15%,顯示該行業具有良好獲利能力,同時提高投資人對前景的信心。不過,投資風險上仍應考量:支付產業競爭、產品創新受阻、法規環境變化等。法人分析,台灣行動支付常用度提升至70.6%,相較實體信用卡的73.4%,差距逐漸縮小;各種使用場景中,行動支付的消費者首選度達49%/39%,顯示行動支付持續推動支付場景長期非現金化的趨勢,由國際支付網路推動的代碼化加密技術亦將持續推動信用卡數位化,預估2023-2025年台灣信用卡簽帳金額年複合成長率達7%,優於消費市場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