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1

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兆豐可能配股⋯⋯好消息!國泰金配股?
存股族看過來! 5檔金控股今年現金殖利率 可望超越4%孫彬訓01/18 22:14金控研究部門指出,初步預估金控股整體的配息情形。金控研究部門指出,初步預估金控股整體的配息情形,今年將有開發金、元大金、永豐金、中信金、第一金,共5家金控股的現金股息殖利率有機會突破4%。整體來看,由於大部分金控獲利都出現年增,因此對於今年的股利行情及美國降息後的金融股獲利動能相當看好。
14家金控2023年全年獲利達3,652.79億元,較2022年的2,832.11億元,年增率達28.98%,締造整體金控歷史第三高的單年成績。觀察今年配息情形,由於去年金控獲利僅有3家獲利年增率為負,大多數皆為年增,因此對於今年股利配發都是樂觀看待。
其中,去年開發金、國票金、新光金共3家不配發股利,今年開發金、國票金預計將恢復配息能力,而新光金因去年虧損,預計今年仍不配發股利,將是連二年不配發股利。
對於股利發放上,看好開發金、元大金、永豐金、中信金、第一金今年的配發能力,預計現金股息殖利率將有機會突破4%,是金控股中相對高息的群族。
去年獲利表現前段班的富邦金、國泰金、兆豐金,由於目前股價較高,且可能搭配股票股利,因此預估現金股息殖利率將低於4%,但預計今年配發股利的總額都將較去年成長。
MBUSA

+5。富邦金近四年與兆豐金近兩年皆有配股,在股本溫和增加的過程當中營收表現依舊亮麗,從各金控配出多少股票股利大概也可猜測該金控對於未來的業績發展有多強的展望。

2024-01-19 8:30
卜哩卜哩

國泰會配股嗎?最後一次配都十年前的事了,感覺機會很低~

2024-01-19 15:06
台積電助台股掃陰霾 外資買超801億 史上單日第二大

2024/01/19 16:54:45
聯合報 記者陳儷方/台北即時報導

台積電法說救了台股。台北股市今(19)日跳空開高走高,大漲453點,加權股價指數以1萬7681點作收,漲幅2.63%,成交量放大至4231億元,外資回頭買超801億元,創下史上第二大單日買超金額,僅次於2002年12月28日的單日買超1252億元,史上前兩大外資單日買超,都是因為台積電。

台積電法說看好2024年營收成長2成以上,美國存託憑證(ADR)大漲9.79%,激勵台積電股價跳空開高、震盪走高,終場以每股626元收盤,大漲38元,漲幅6.46%,外資19日買超台積電698億元。外資19日買超前三名:台積電、廣達、緯創,但外資買超廣達及緯創的金額都不到70億元。

加權股價指數大漲453點,為台股收盤史上第12大漲點,一舉收復月線,指數站回各均線之上,包括短線KD、RSI等各項指標也有轉強跡象。國泰金控證期顧問部協理簡伯儀表示,台股漲跌都跟外資有關,左右台股後續走勢,台股盤勢偏正向,選舉結果對台股帶來的影響也反應完畢,現在可以回歸基本面來看台股了。

接下來可能會影響台股的,就是月底美國聯準會(Fed)的利率會議,簡伯儀表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結果將在台北時間2月1日凌晨公布,與降息有關的談話將影響全球資金動向。目前市場普遍認為今年會降息,但對於時間點的看法不一,也從預期第1季延到第2季,甚至延到第3季。

外資在大選後,周一至周四,狂倒台股1411億元,周五一口氣回補801億,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外資大補台積電外,其他著墨有限,除非美股又大漲,否則台股指數應該就是在這個位置上先整理,他認為投資人不必急著再投入。
...
盤前 漲300點 金融期 只漲2點 搞啥
開盤價 補些 中信金 永豐金 玉山金 全都開黑
“市場的預期”已經從去年初時預測的2023年第三季開始降息,一直到現在的今年2024年第二季甚至第三季了。白話說就是~~總有一天等到聯準會降息。
vul34622 wrote: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今年會降息,但對於時間點的看法不一,也從預期第1季延到第2季,甚至延到第3季。
dormer

寫錯更正,謝謝提醒

2024-01-21 7:47
MBUSA

[拇指向上]

2024-01-21 8:30
刪文
我就是愛拍照

可以不要一直刪文嗎,算我求你了。。。。[大哭][大哭]

2024-01-20 12:11
可憐的孩子

[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4-01-20 14:42
2023壽險FYP出爐!僅1家壽險挺住千億元大關

2023壽險業成績單出爐!壽險公會昨(18)日公布2023年度壽險業績,全台21家壽險公司初年度保費收入(FYP)合計為6,713.68億元,跌破7,000億元關卡,創下近年來新低紀錄,然而前段班卻有一家公司,業績不僅維持正成長,還挺住千億元大關!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2023年度壽險FYP為6,713.68億元,較同期衰退13.1%;比較4大險種,僅傷害險、健康險呈現正成長,而傳統型保費合計4,148.25億元,衰退2.8%,投資型保費2,565.43億元,大幅衰退25.9%。

壽險公會分析,傳統型保險商品因壽險公司宣告利率調整幅度相對保守,與客戶對於美國升息後宣告利率調漲的期待有所差距,導致客戶態度轉為觀望;至於投資型保險商品,則是因投資型保單新制上路,以及部分壽險公司進行商品轉型,使得初年度保費收入銳減。

————————————
單看國內上市金控旗下壽險子公司FYP金額超過百億元的是國泰、富邦、凱基、新光、「台新」。
前四名都老面孔,而台新年減幅度僅3.5%,相較元大年減63.1%,兩者差距快速擴大。
KELLY8116 wrote:
刪文...(恕刪)

我誠心建議啊,與其發一則「刪文」的留言,您不如隨便貼一則金融股相關新聞,像上面這一篇文章一樣,您看如何?
KELLY8116

🙄

2024-01-21 8:24
英英間LKK

拍照大看到這則發言 讓我不自覺笑出聲。給5分。

2024-01-21 9:46
2024/01/21 04:30:49/經濟日報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

上市金控2023年獲利年增近三成,加上股債投資評價損失牽制現金股息發放陰霾退散,今年可望回歸過往現金股息大戶的海派作風。法人估計,中信金(2891)、兆豐金、華南金、永豐金、元大金與開發金等六家,現金股息殖利率超過4%、甚至上看5%。

由於金管會已確定金控2024年分派2023年盈餘,可以當期盈餘分派,不受帳上是否還有前期累計未實現評價損失影響,使得去年各金控普遍在分派盈餘時,得以擺脫因淨值項下其他權益減損大幅限縮股利配發的窘境。

另外,去年多數金控在美國升息漸緩、資本市場回穩,股債投資較上年度大為好轉,銀行端更受惠台美利差擴大、大賺換匯交易(FX SWAP)機會財,使得絕大多數金控獲利成長亮麗,整體獲利創下史上第三高,使得金控今年現金股息配發比上年度樂觀許多,預估除了虧損的新光金外,所有金控都可以發股利。

大型金控旗下投顧研究指出,今年金控股利發放可望恢復正常,比起去年有三家金控股利掛零,今年只有一家難以發股利。扣除發放股票股利的估算,單就現金股息配發來看,獲利王富邦金每股現金股息可望達2元最多;兆豐金今年大賺,概估每股現金股息可望有1.8元至1.9元,將視其搭配股票股利多寡而定;華南金因為公司調整股利政策拉高現金股息比重,股息發放率可望比早幾年要好。



如以上周五(19日)收盤價計算預估現金股息殖利率,則有中信金、兆豐金、華南金、永豐金、元大金與開發金等六家,現金股息殖利率超過4%甚至上看5%,富邦金、第一金現金殖利率也有3%多的不錯水準。

根據法人估算,13家可發股息的金控,合計發出現金股息總額上看1,800億元,比去年發出總額大增約五成。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dormer

等這些庫藏股湊滿三百萬元就送去質押借款,最多動用五成借款,拉高維持率。這些年就這樣用金融傳產股穩穩賺利差、價差,蠻好的。

2024-01-21 15:33
MBUSA

農曆年後來到三月時靜待各家金控公司開獎。

2024-01-21 16:13
俄債骨牌效應 壽險業踩雷…部分本金債息無法取回

2024-01-22 06:00 經濟日報/廖珮君/台北報導

俄債骨牌效應來了。據了解,至少有二家金控旗下壽險業者在2018年銷售短年期的目標到期債保單,竟連結俄羅斯債券基金,如今六年到期要領到期保費,才發現踩雷,部分金額及債息也無法取回,必須進行二次給付,讓保戶怒氣沖天。金管會已在第一時間掌握消息並介入了解。

據了解,這兩家壽險旗下的短年期,包括5年或6年期的保單,是連結到金控旗下二家投信的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因為持有的部分俄羅斯債券因債務重整無法處分債券,導致基金到期前仍無法取回部分處分金額及債息,投信將採二次給付方式,分派剩餘資產給基金的受益人。

由於這些俄羅斯債的取得是在二到三年前,而保戶卻是近期才接獲保險公司通知,告知必須進行二次給付,讓客戶不理解為何保險公司不能提早通知,讓客戶盡早安排處理相關保單。

金管會已在第一時間掌握消息並介入了解。金管會官員說,將盤點有多少壽險業者的目標到期債保單,有連結到俄債而出現無法給付的現象,其次,會請相關業者提出說明及後續處理情形,是否有依照保單約定條款來做。

官員說,投資型保單的約定條款中,會訂定當發生「特殊情況」時怎麼處理,包括通知義務、後續處理狀況、及壽險業和投信間約定的契約條件等,會了解是否有依照契約條款走。

據了解,目前有二家金控旗下壽險和投信均「踩雷」,主要是這二家壽險業者的目標到期債保單,連結到自家投信發行的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其中一家投信是2023年10月才公告,有五檔新興市場債基金有很高比例連結到俄債,另一家投信則還沒公告,而這就如同骨牌般,從投信端的俄債基金、到壽險業的目標到期債保單,連同最後一張骨牌的保戶,也遭波及。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KELLY8116

保單連結股票、債卷,真是害人不淺,周遭很多長輩很多人,都買這些人情保單,不懂投資其實直接買大盤輕鬆快活。

2024-01-22 7:34
裕融單月獲利衰退9成 中租ROE跌破防線 租賃業警鈴響 存股族停看聽 2024.01.21 14:06 財訊雙週刊

租賃業今年終於捱到殷殷期盼的降息,但一開年,租賃雙雄股價卻聯袂下挫;投資人現在能不能進場?觀察重點將不是利率,而是延滯率。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1月10日傍晚,裕融發布重大訊息,公告去年12月單月合併稅後淨利僅3101萬元,不管是比起11月的稅後淨利5.1億元,還是前年12月單月稅後淨利3.1億元,都大幅衰退。經過這一次「追溯調整」後,裕融去年EPS(每股稅後純益)減少1.1元,為 11.07元。

升息循環 利差空間變小 壓抑租賃業

裕融股東人數將近5萬人,一直是存股族的優選標的,這次罕見地大幅調整單月獲利,果然讓裕融股價兩天內就跌了將近10元,來到178.5元。

同一時間,租賃龍頭中租股價也遭遇利空襲擊。根據中租公告,去年累計全年營收975.26億元,雖較前年同期成長12.61%,卻遜於過去5年、年化約16%的成長幅度。而且,中租去年前3季獲利較前年同期衰退8.5%,尤其是獲利重要引擎的中國獲利衰退1%,也造成股價也在1月10日最低跌至182元附近。

理論上,隨著升息接近高點,利差收窄幅度漸趨穩定,租賃業者只要能繼續擴大應收帳款規模,並在新合約中轉嫁資金成本給客戶,獲利能力就會逐步恢復穩定,但近期市場顯然並不埋單,為什麼?

分析起來,租賃業者提升獲利的方式有二:一是業務拓展,二是賺取利差。在低利率年代,租賃業者可用低廉的資金成本從銀行端取得資金,轉而以較高利率放款給特定需求族群,從而賺取利差;也因此2022年以前在寬鬆的利率環境下,中租、裕融、和潤租賃3雄的營收、獲利可以屢創新高。不過,從2022年下半年聯準會啟動鷹式升息循環,連長期低利率的台灣都連升3碼,大幅增加租賃業者的資金成本,利差被壓縮,等於獲利被壓縮,卻偏偏又遇上景氣復甦不如預期,產業去庫存、去槓桿壓力日增,帶來另一更嚴峻的挑戰—企業還不出錢,導致延滯率的攀升。

先看龍頭中租,在台灣業務因有租賃與太陽能電廠雙引擎,獲利表現相對穩健;反而是過去利差高、經濟高速成長的中國,在疫情爆發後,因嚴格封控導致經濟流動性降低、房地產債務風暴燒得遍地烽火。如今,中國不管是企業投資還是民間消費都轉趨保守,拖累當地業務成長。

中租熄火 中國放款延滯率 逼近至4%

《財訊》雙週刊指出,中租在中國放款規模達2284億台幣,約占整體應收帳款規模3成,較前1年同期規模占比減少2個百分點。第3季法說會上,中租財會主管陳文正坦言,中國經濟狀況下行,業務只能審慎推動;此外,法院希望業者跟債務人進一步協商,不要催討得那麼緊,以至於雖然延滯回收和沖銷呆帳金額逐季回升,但延滯率仍居高不下。

不僅是中國,中租在台灣的微型放款與車貸業務資產品質是否惡化,也值得關注。市場人士指出,去年一度暴紅的動畫短片《山道猴子的一生》,提到有年輕人不顧自身還款能力,不斷從車貸業者借錢換購重型機車並改裝,最後以悲劇作收。目前中租的分期業務市占近5成,為業界龍頭,但台灣延滯率與備抵呆帳率卻有攀升的現象,應檢視業務是否有過度擴張的情形。

對此,中租回應指出,中租小額產品的授信政策考量首重客戶的信用狀況,包含職業、還款能力與資產狀況等,依據不同客戶等級,給予不同額度上限。而風險評估,是中租控股成立逾40年所累積的專業,包括大量客戶數據建立的風險模型,與專業人員累積的豐富經驗,快速且精準的判斷客戶風險,「目前的延滯還款狀況與信用風險都還在可控階段」。


只是,一直以來,中租經營層都將營運目標訂在ROE(股東權益報酬率)維持在20%以上、中國延滯率低於4%、中國信用成本維持在2%以下;但去年中租前3季ROE已跌破20%,市場預估全年ROE將落至17%左右。

本刊詢問中租2023年獲利目標能否達標?管理層僅表示,「去年年度成果應與設定目標相似,唯中國資金成本和延滯率,仍受經濟大環境所影響。」

至於裕融,在中國資產曝險約380億元,占總資產13%左右,比中租規模小很多,延滯率曲線也都維持平穩;因此12月的提存,其實主要是預先為台灣業務的呆帳作準備。

裕融警戒 預提台灣呆帳 保留空間

裕融總經理許國興解釋,12月單月獲利之所以大幅減少,主要因為台灣部分消費金融業務的資產品質有弱化狀況;因此,先將消金事業中預期回收機率低的案件轉列呆帳,金額約3億多元。

許國興強調:「預先提存的動作不算是財務調控,應該是說因為去年全年稅後淨利達到新高水準,較前年同期成長8.1%,但對於未來經濟景氣採取保守預估,因此先提呆,之後有機會就回沖,保留今年成長空間。」但他也坦言,中國政府反映經濟下行的速度很快,政策落實的力度也滿強,所幸裕融在中國的業務以內需市場為主,受衝擊較小,不過對中國今年情況還是會再更保守。

值得注意的是,興櫃股日盛台駿租賃仍持續加速擴大在中國與台灣的資產規模與市占。

《財訊》雙週刊也發現,去年日盛台駿租賃辦理4次聯貸,分別獲得上海華南銀行分行等台資銀行和日本瑞穗銀行資金支持;今年一開春又宣布再下一城,近兩年總共募得將近250億台幣規模的資金,進行業務擴張。

公司表示,業務仍按規畫進行,營收動能符合預期。台灣逾期率維持良好水平,中國市場因復甦不如預期,有延滯上升情形,惟逾期率已於第4季下降。不過近期股價一路走低,顯然市場也對其持保留態度。居高不下、維持更久的利率環境將持續對產業造成壓力,建議投資人宜審慎行動。…(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703期)


—————————
升息時銀行、期貨受惠,壽險、租賃受傷。
美國今年降息機率高,步入降息循環時,期貨會受傷、美債先受惠。所以去年底往美債etf去,現在兩檔20年美債正二股價跌回我的成本了,九塊以下再加碼。但是由於正二特性,相較於原型,跌勢時較原型跌幅少、漲勢時較原型漲得多,但在漲跌互見的盤整期的虧損最明顯。因此正二最好是在落底追漲時開始買,希望去年十一月是底了,若今年美國不降息也不升息,那我去年底就買錯了,應該買原型才對。
可愛的翔

英英間LKK 了解,謝謝英大的回覆。因為最近租賃殺的大,加上今年下旬有望降息,所以想佈局一些拿股利或是之後有漲回做價差都行,目前以殺的大的先買。

2024-01-23 16:27
dormer

已公告23Q3呆帳費用率:中租15.37%,年增近四成;裕融10.62%、年增近33%;和潤12.5%、年增五成;持續觀察接下來的變化。另外,銀行的催收款比率也值得留意

2024-01-23 18:26
Dormer 多年心得是要捨貪念,實現獲利。控制風險,敢於停損。
MBUSA"要捨貪念

都對
時勢 造英雄
dormer

時勢最重要,身為小散戶只能隨波逐流,2020確定資金行情,把存股多年持股幾乎出清去跑一年多的短線操作。之後聽從巴菲特說通膨起,2022換至銀行股和群益期..升息受惠股。去年又開始建存股清單…

2024-01-24 11:28
  • 30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