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7

[定存股][退休股]中華電信2412 花農交流園地

pineman wrote:
你這是價差吧,和這棟...(恕刪)


誰不知道這是價差?我前面說了,投資存股不合我的脾胃....

只想拋磚引玉看您這位高高手能不能給個操作績效聞聞香一下?

PS.
看NBA去,少陪了!
誠懇逗陣 wrote:
只想拋磚引玉看您這位高高手能不能給個操作績效聞聞香一下?...(恕刪)


首先我記得我一直說我不是高手,只是可以給比我更菜的新手一點平衡建議,你覺得我哪裏不對就講。其次如果你是要引其他高手,那就應該開一棟新樓,那種短線績效比你還強的高手(多半做飆股、期權),應該比較少進來這裏。
我要出門了,再下去也只是口水,意義不大。到是nahaha大舉了一個他自己只相信一半的軟體的數據(不相信的那一半是因為那半數據支持我的說法)很值得沒搞懂我的說法的人去思考,為什麼107買進的預期報酬是0?軟體是怎麼算的,想清楚這點,你就會發現我不是亂講,真的是好意。希望大家針對實質內容正確與否提出論點,而不是比績效或硬塞別人沒講的話等等。

不知道中華電 何時會公布今年的財測目標

去年是花店近幾年 eps最差(但仍有4.98元)

未來三年 中華電將 倒吃甘蔗 eps上看6元以上 股價110以上

隨QE盛行 各國利率已無彈升空間 利率已陷入無窮迴圈中

QE如同毒品 吃下去 很難抽離 一但不吃 經濟立刻衰退 避險資金又再轉進高殖利率股票

高殖利率股票 本益比將再調升 股價自然彈升









就說你看不懂定存股的含義了,還在執著那貴俗價,貴俗價是用來賺利差用的,中華是賺配息為主順便有時賺賺小利差,利差不是重點有填息就好,說真的中華不小心漲到一百以上對後續補花動作還真傷腦筋。
本人當初處理掉一些套牢我五六年的股票而得到大筆資金,當初原本想先放定存等時機再來危機入世,有幸剛好手上有幾張中華的股票且經歷金融風暴知道其股性,看到M大這討論串以及拉拉線形看看減資後的價位低點,就在90.多兩天內進貨了二十幾張中華,歷經配息去年已有十幾萬入袋,再加碼在91-92之間又進貨十幾張(買太早了應該90.多買),現在填息價差十幾萬再加上今年可配息二十幾萬,價差不算因為不會賣,光靠股息兩年就三十幾萬了,而且是發呆中賺錢,其實都要感謝M大的這個討論串,讓我的退休規劃有好的幫助。所以好股票低點時不買嗎?

nahaha wrote:
光靠股息兩年就三十幾萬了,而且是發呆中賺錢...(恕刪)


就有人老搞不懂上面這句話的精隨...

PS.
看,今天小林居然沒上場!
104年度政府釋股預算

立法院昨(23)日三讀通過今年度總預算,中鋼、兆豐及台肥釋股全部被刪,反倒是初審時全刪的台積電起死回生,原本編列釋出1.7億股收入213億元,擴大為255億元,國發基金將在不影響股價前提下,在今年分批釋出,連同合庫與中華電,總計釋股收入380億元。

為挹注國庫歲入預算,各部會104年度總計編列646億元的釋股預算,其中財政部釋出合庫2.6億股及兆豐3.7億股,以去年編列預算時每股平均17.9元和26.5元估算,分別可有47億元及97億元收入。

經濟部則編列釋出中鋼股票,釋股收入89億元;交通部編列釋出中華電信股票,收入142億元;農委會編列釋出台肥股票,收入58億元;國發基金編列釋出台積電股票,預計釋股收入213億元。

經濟委員會日前審查時,認為台積電向來獲利穩定,一次性出售持股後,估計未來每年喪失潛在股息收入約5億3,057萬元,台積電是政府的金雞母,釋股形同殺雞取卵,初審時該預算全數刪除。

不過朝野黨團協商認為,政府對於台積電的持股比率,並不足以影響其股權的行使,立法院應該是刪除官股具有主導權的釋股行為,為維持歲出歲入的預算平衡,官股沒有發言權或主導權的單純釋股應該放行。

立法院最後依據朝野協商共識,在釋股部分將兆豐、中鋼和台肥這三家政府具有一定程度主導權的股票停止釋出;合庫原擬釋股47億元減為45億元;中華電信釋股預算也被大砍,由142億元減為80億元。

但國發基金原本預計今年出
中華電要跌了嗎?
誠懇逗陣 wrote:
誰不知道這是價差?我...(恕刪)
nahaha wrote:
就說你看不懂定存股的...價差不算因為不會賣,光靠股息兩年就三十幾萬了(恕刪)


我個人是覺得不懂的不是我。倒是你,看你連引用的軟體都只信一半(那你引用它做什麼?),卻不去瞭解它是怎麼算的,當你懂它怎麼算的,你就恍然大悟你目前所處的風險報酬比在哪裏。為什麼軟體告訴你近日收盤價95.x買進,預期報酬率是2%?等你瞭解這點,再來說我不瞭解不遲。當然軟體只是用評價模型寫出來的,不可能準確預測未來,不過至少這些都是一般教材的ABC。我只能說,你只是不清楚你所擔負的風險不知道該收取多少風險溢酬而以。投資界前人會發明風險溢酬這個辭,絕對不是他們最笨,你最聰明。

不過你們有一點做法我是同意的,就是短中期用殺低承接策略會使你的報酬,無論是短期的價差或是短期的填息,看起來都會不錯。不錯的原因是什麼呢?簡單講就是「不論原因為何,目前從結果來論仍是牛市,不論大盤或你持有的個股」。等你經歷你持有個股的熊市或大盤真正的長期熊市,你就體會我在講什麼。目前美日歐的QE就是產生人為牛市,藉由壓低殖利率,雖然股價帳面好看,不過也讓人容易忽略低殖利率率陷阱。我不知道QE最終結果是怎樣,這點就先不論,如果不幸我的長期基本面預測是正確的,即使大盤牛市都會抱到熊市股,那就真的好笑了。我經常和認識的投資新手說,能在投資一開始就虧足夠大到痛又不傷基礎的錢是一件好事,它能讓你有機會認識市場的本質而不會對任何傳說事物懷著美好而錯誤的想像。多說無益,就各做各的,你存2412,我繼續嚐試抱著我認為有成長可能性的股票(反正錯了就停損,換過再來)。
  • 98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