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大公司有眼不識泰山,連面試機會都沒給我.......

後來同學會,我才知道我一堆同學在台積電,矽統,聯發科,瑞昱,台達電...上班,真羨慕他們,
我自已也是在知名大公司上班,但公司獲利,薪水和股價就遠不如他們.

我以前當兵時,可是一等一的技術兵,連上一堆幾十年的飛彈發射架,都能照顧的很好,只要阿兵哥反應發射系統異常, 我只要拿起厚厚一本美軍線路圖,很快就能分析找到問題,馬上排除問題,我可能是整個飛彈連有史以來技術最厲害的義務役保修士, 一些作威作福的老兵 和 老士官長都敬我幾分.
友達過去股價長期低靡,彭董都不會積極維護股價,一般投資人都看不起友達股票, 我想 股價低,應該也會影響到優秀新血進入友達的意願...
現在,友達股價越來越高, 友達員工去女朋友家作客或去同學會時,別人若問起,你在哪裡高就,就能大聲說出我在友達上班啦,讓眾人稱羨....

韓媒:蘋果 MiniLED iPad Pro 的生產問題出在 SMT 製程
日前,蘋果 MiniLED iPad Pro 正式發布,在業界激起了很大的水花。不過,在此之前,有消息稱 iPad Pro MiniLED 出現良率不佳的問題,可能導致初期供應短缺。
近日,韓媒報導稱,蘋果 MiniLED iPad Pro 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出在 SMT 製程。
據了解,本次 iPad Pro 的 SMT 固晶打件的供應商是台表科和晶電子公司元豐新科技。知情人士表示,台表科的生產良率較低,因此,蘋果正在尋求與另一家 SMT 廠商合作。
MiniLED 晶片良率方面,日前有報導稱,供應商晶電已經大幅提升了 MiniLED 晶片的良率問題,有望助力蘋果加快擴大 iPad Pro 的產量。
儘管當前生產出現了良率欠佳的問題,但作為蘋果首款搭載 MiniLED 背光技術的產品,iPad Pro 的銷量同樣受市場看好。
TrendForce 集邦諮詢表示,12.9 吋 iPad Pro 原本就在利基市場有穩定的需求表現,因此,在規格全面升級,以及與前一代產品價差僅 100 美元的背景下,預期 2021 年新款 12.9 吋 iPad Pro 出貨量將可達 500 萬台。同時,新一代 iPad Pro 今年在全球平板電腦市場的滲透率將為 3.1%。
另外,除了 iPad Pro,TrendForce 集邦諮詢預估,下半年蘋果 14 吋、16 吋筆電也將採用 MiniLED 背光技術。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更多產品導入 MiniLED 技術有助於推動 MiniLED 產業各環節廠商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問題。
(作者:LEDinside Janice)
======================
2021年04月27日07:05 新浪財經
平板電視再漲價!上游面板巨頭迎來十字路
十年一夢,20年前,電腦走進千家萬戶,有專家預測,未來電視機將被電腦徹底取代;10年前,手機將電腦按在地上摩擦,又有專家預測,未來電腦將被手機徹底取代,至於電視機,將淪為擺設。
沒錯,電視機真的淪為了“擺設”。作為客廳的主角,無論你看或不看,它必須擺在那,沒有理由,也無需理由。
但值得一提的是,近10年來,中國電視相關企業年註冊量持續上升,自2016年開始,年註冊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全部企業狀態)。以工商登記為準,2020年,中國新增電視相關企業超過10萬家。雖說電視機市場早已進入成熟期,但受疫情影響,居家趨勢令全球電視機銷量激增,從而引發上游LCD(液晶顯示屏)面板需求激增,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LCD面板價格不斷上漲,整個行業迎來了史上最長的漲價週期。
這就是電視機行業的現狀。
然而上週,面板價格再次上漲10%,消費者一頭霧水,從業者壓力山大。筆者認為,這次漲價與需求側無關,原因出在供給側。本文就聊聊電視機行業,更準確的說是面板行業的那些事兒。
“摩爾定律”
電視機70%-80%的成本來自於LCD面板。簡單理解,電視機(以下簡稱為TV)就是面板外面套個好看的殼。
在過去數十年發展中,TV面板行業呈現出明顯的周期性特徵,被稱作“液晶週期”。不同於傳統的工業金屬等周期品,依靠工藝改進和技術進步,面板價格在長周期中會持續下行。一季度本來是TV面板行業的淡季。是正常年份的最低價。正常年份(沒有像疫情這樣的突發事件)面板價格一般是4月開始上漲,11月到頂。然後跌到3月底。
京東方前董事長王東昇曾將“摩爾定律”套用在面板行業上,更專業地解讀了這個規律:“每三年,標準顯示器件價格會下降50%,若保持價格和收益不變,產品性能必須提升一倍以上,有效技術的保有量必須提升兩倍以上”。
這就涉及到面板行業的一個專有名詞:液晶面板世代線。在面板顯示行業,一般以玻璃基板的尺寸來表示世代線。隨著技術的發展,玻璃基板的尺寸逐漸變大,世代線隨之迭代。高世代線玻璃基闆對於發展大尺寸面板顯示行業具有重要意義,比如市面上的55英寸的電視機,即由8.5代線生產。玻璃基板是平板顯示產業的關鍵材料,在整個面板顯示產品成本中佔據了20%左右的成本。高世代線玻璃基板由於尺寸更大,可切割的大尺寸液晶面板便越多,生產效益也就越高,從而為平板顯示產業發展節約大量的材料成本。
在面板行業,LCD產線世代線不斷升級迭代,投入也越來越高。從90年代的1、2代線迭代到如今的10.5代線甚至更高,後來者不斷砸下更多的錢,投向更先進的設備,實現對老代線的赶超。
當年,台灣用新世代線超越韓國;如今,國內面板企業憑藉規模、低成本等優勢迅速崛起,使得海外企業如三星、LGD的LCD業務持續虧損,中華民國台灣的友達光電和群創光電,毛利率則低至不到3%。
這一切都拜國內兩大龍頭液晶面板企業所賜——華星光電、京東方。
雙寡頭
自從韓國廠商宣布退出LCD面板市場之後,行業中僅剩三家頭部企業,其中京東方佔30%的產能,華星光電佔22%,還有一家是HKC佔18%左右,這三家加在一起的話份額接近70%,其他的都是一些台灣的AUO和INX。
根據全球科技研究機構RUNTO提供的數據顯示,按照全球電視液晶面板出貨面積排名,2020年京東方、華星光電分別位列第一、第二位;根據另一家機構DISCIEN的預測,到2021年京東方、華星光電的LCD全球市場份額有望達到50%左右。
因此,面板行業如今已形成華星光電(民企)、京東方(國企)雙寡頭格局。接下來,筆者以華星光電為例,分析一下此輪面板漲價背後的原因。
TCL科技通過與自身消費業務協同來銜接上游自家面板供應,使其有效降低了成本費用。數據顯示,自2016年至2019年,TCL華星的銷售費用率始終維持在1%左右,低於同業。
TCL電子旗下的電視機銷售位居全球前列,本身的需求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帶動面板業務。根據機構Omdia數據,2020年第二季度,TCL電子旗下的全球品牌電視機銷量市佔率提升至12.7%,位居全球第二名。
TCL創始人李東生也曾對外強調,自2012年華星光電投產以來,每年都保持盈利,這也是行業當中唯一的一家。
盈利的關鍵點不言而喻。當然,華星光電與京東方在世代線上的規模化競爭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2020年,京東方成功收購了中電熊貓南京8.5代線,入股了中電熊貓成都8.6代線。而華星光電則成功收購了三星蘇州8.5代線。
如此往復,在電視大面板領域,兩家企業都對高世代生產線展開過大量不計回報的投資,導致目前持有不少較落後的4-6代線產能,影響了其整體的盈利能力。隨著中國內地的8.6代線和10.5代線產線陸續出來,8.6代線把32~45吋的面板價格打到了成本線以下,10.5代線把50~75吋的面板價格也打到了成本線以下,幾乎所有的面板尺寸價格全線失守,規模化成了兩家企業保證利潤的唯一途徑。
這也間接讓面板行業的“摩爾定律”發生一定改變,從而導致面板一次又一次的漲價。
下個時代見
LCD技術已經較為成熟,甚至可以說是瀕臨淘汰的技術路線,因此華星光電的高世代線已經開始瞄準了下一個屏顯時代。從長期來看,大尺寸高清面板的趨勢和Mini-LED背光技術的商用化,將會帶來行業增長的新空間。TCL科技則擁有更強的儲備投入研發和上下游產業鏈,早早便在MiniOLED、柔性OLED等新一代顯示領域謀篇佈局。
LCD面板的產能將越來越少,更多的高世代線將精力放在了MiniLED 和OLED等技術路線上。
面板產線一般是兩年建設週期加一年爬坡期,三年才能形成理想產能。因此在2024年以前,在大尺寸領域的供給情況已經較為清晰。
新一輪的技術變革或許才是這一輪的面板漲價背後的真正原因。
那麼,等著電視降價的人還有希望嗎?
綜上所述,如果產能得不到緩解,那麼面板價格上漲的趨勢有可能還會繼續下去,所以這個時候大家買電視就不能按照之前的思路了,選擇合適的時間節點,該出手時就出手,才是真理。因為有可能你越等下去價格反而越來越高,而不是越來越便宜。
歷經風霜的面板行業已經走到了新世代的十字路口,作為現代科技行業的戰略物資已然轉性,給巨頭們一些時間,價格“歸零”,恐怕要下個時代再見了。
================
面板業的摩爾定律是被老共與國家政策補貼破壞的,SHARP 10年前就10.5代線了,老共自我感覺良好,還以為他們的10.5代線是世界的先驅。
我認為此次LCD面板價格不斷上漲的主要原因為,老共的面板廠,面對龐大設備折舊和回購股權及補貼減半的財務壓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