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af wrote:
友達micro le...(恕刪)
面板產業發生結構性轉變,大規模、高度集中的產能投資競賽已是過去式,產業回到市場機制,有需求、有回收才會投入新的產能,進入健康的產業發展循環。
面板產業可望擺脫起伏劇烈的景氣循環股,將成為穩定獲利的公司。
===============
友達高層講對了一半,
面板產業真的發生結構性改變,有轉機題材, 不再是一般人眼裡的低價投機股.
但產業並未真的回到市場機制 , 供需和報價仍掌握在大陸龍頭手上.
他們用計畫經濟的手段,宏觀調控,持續哄抬報價, 台廠無可奈何,只能被迫更著一起漲價,一起數錢數到手軟.
===============
大陸用國家資本主義的計畫經濟,把面板市場先玩爛,再來重建市場秩序.
眼前的面板產業, 已是 中共計畫經濟下的具體實現,由國家機器在宏觀調控 市場供需和報價, 藉此賺取歐美國家的超額利潤.
馬克思、列寧口中的「國家資本主義」,這種靠政府干預執行計劃目標的經濟發展模式,就是計劃經濟.
早期的蘇聯, 樹立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政府干預經濟的模式,通過計劃經濟方式影響他國經濟。
隨著蘇聯解體,計劃經濟影響力便逐漸式微。中共在十四屆三中全會也提出要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
在計劃經濟下,三個經濟問題都是由政府決定的。所謂的三個經濟問題是指:生產什麼、怎樣生產和為誰生產。國家大部份資源由政府擁有,並且由政府指令來分配資源,而不是由市場來決定。
計劃經濟是共產黨執政的國家常見的屬性之一,因此計劃經濟又常被解釋與共產主義相通,
計劃經濟裡面不僅是控制國營產業,連私人企業也要受政府指示運作。私人企業要生產甚麼,由政府作主;私人企業以甚麼方法生產,由政府決定;生產出來的東西又如何分配,也是政府決定。國家操控著生產的供應、價格以至銷售渠道,都是由政府決定。
半導體產業是 中共計畫經濟的下一個施力重點,國家過去拿出1兆人民幣,幫陸廠順利奪取面板天下.
這次變本加厲,中共十四五計畫,打算拿出10兆人民幣,扶植中國半導體業,豪奪半導體市場.
江湖又將是一場腥風血雨.
pqaf wrote:毛利率24%,那就噴噴了,爽歪
友達去年每季毛利率Q1(恕刪)
我不是學會計的,以下是我的想像:
怎麼樣才能壓低毛利率,讓它看起來沒那麼賺?
- 提前或加速一些屬於營業成本的新增固定成本的攤銷
- 如果用料處於緩步漲價趨勢,我可以先用新進的料,以前便宜進的料如果可以放以後再用
- 用人費用如果有季節性,費用認列是不是可以超過一季呢,變成第四季扛了一些第一季的加班費
我是用第四季單位材料成本去估計第一季(假設漲一點),所以如果公司刻意膨脹第四季材料成本,那我就會高估第一季成本,低估毛利。
材料cost down我猜主要應該來自於製程改善效率提升吧,如果公司能夠施展議價能力也不錯,如果供給端競爭激烈,技術發展迅猛,通常也會反映在價格上。
馬上就開獎了,好興奮阿! 之後再看看附註能發現什麼東西
===================
看來是穩穩的,那毛利率沒有來個23% up會令人失望,不過市場叫好就行!
共識不知在哪裡,如果有23% up應該算是...大超預期?


去年京東方高層接受投資人提問這個問題時, 京東方表示這些韓國淘汰的二手拼裝舊設備, 過去在中國重建後,效益遠不如預期,沒法量產, 中國業者後來就放棄接手韓廠老舊設備.
京東方高層當時也呼籲同業不要去接收韓國舊設備.
曾傳言三星想把設備賣給 惠科.
对此,当事人惠科给出了正面回应,表示:“惠科从未表示,也不会收购三星的二手产线。”与此同时,
惠科董事长助理白航空解释道:“原因有两点:首先,二手产线的技术和精度可能不匹配我们的需求;其次,惠科有成本优势,投资新产线的成本或许比收购并改造二手产线还要低。”
鉅亨網記者劉韋廷 台北2021/04/25 13:00
面板報價驚驚漲,自去年 6 月起漲以來,已連續 11 個月上揚,市場預期漲勢至少延續至第 2 季底,等於面板報價破天荒連漲 1 年以上,但觀察整體面板產業,可發現中國廠商話語權持續擴大,不僅拿下全球過半市占,對價格議價調整空間也大幅提升。
過去幾年,面板產業歷經中國政府大舉扶植產業,加上各廠為搶奪市占,不惜削價競爭,讓過去由韓國、日本、台灣、中國四分天下的面板產業面貌大幅劇變,去年更在兩大韓國廠商相繼退出 LCD 市場後,形成「三缺一」局面。
根據研調機構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面板廠在全球整體 LCD 面板出貨市占已接近 6 成,居領導地位,台廠、日廠居次,韓廠比重則已不及 1 成,除了凸顯韓廠近年將重心轉往 OLED 布局外,也代表中國面板廠相較過去更具備 LCD 產業話語權。
去年疫情意外帶起遠距商機、宅經濟熱潮,帶動全球電視、筆電、平板所需的 LCD 面板變得炙手可熱,面板供需更從供過於求變成供不應求,在價格續揚下,也讓面板廠迎來久違的產業春天,重拾獲利,而這波面板漲價,正是由中國面板廠發起。
根據 Witsview 公布最新面板報價,4 月下旬各應用均維持上漲走勢,單月漲幅 6-10%,而統計去年 6 月至今,主流 32 吋電視面板價格漲幅高達 1.5 倍、55 吋電視面板也漲逾 1 倍,5 月漲勢可望延續,代表面板價格將破天荒連漲 12 個月。
台面板廠友達 (2409-TW)、群創 (3481-TW) 雖然在產能、市占上,不及中國面板廠,但過去幾年產業低潮時均積極推動轉型,力抗低谷,友達董事長彭双浪就認為,雖然過去面板業「缺乏爹娘疼愛」,但經過這年轉型、布局,台灣面板廠的機會即將到來。
2021 Touch Taiwan 智慧顯示展各大廠商就紛紛展出下世代 Mini/Micro LED 技術,也呼應友達董座的一席話,台廠在產能上無法與中國面板廠抗衡,但技術上可望續居領先地位,其中,Mini/Micro LED 就被視為可與韓廠 OLED 比拚,加上蘋果 (AAPL-US) 今年將陸續推出搭載 MiniLED 的平板、筆電產品,可望引領市場潮流,台廠嶄露頭角的機會即將來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