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1

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10月單月0.1元,累積1.95元
今天我投資 wrote:
2022/9/30 23:59:59 跳到 2022/10/1 00:00:00
資產重分類了,中國人壽淨值多了324億(開發金的淨值也一樣多了 324億元),這時候資產負債表上的其他權益項就少損失了324億元。
但是金管會要你將未分配盈餘挪324億元到特別盈餘公積不准配發股利直到這些”重分類過的資產”市值回升,回升多少,就可以從特別盈餘公積挪回多少至未分配盈餘。

這個理解是正確的,不過這是去年的事。今年並沒有。

舉個例子應該比較好理解:
你借錢買了一張債券,100元買入,配息5%,
這時候你的身家是100元
本來你想作價差,想要105 賣出,
所以列在「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後來利率大漲,債券在市場上只值90元,
你的身家只剩90元,當期認列虧損$10 元,
但後來你怕被人追債,
你決定告訴別人,這張債券很穩,
你是要放賺利息而已,要持有到儥券到期,
所以你把它改列為「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債務工具投資(AC)」

這時候會計上要把你的身家從90改成100,當然會認列獲利$10
(這十元獲利當然是虛的,不可能拿出來配息給股東,
故必須提列那些金管會要求的公積)

但是從此以後,這張債券就會一直待在所謂的AC資產下面,
價值也會一直都是100元,不會再隨市價變動,
因此也不可能再造成「其他權益合計」的變化。

既然不會再變化,下一季,或下下一季,
當然也不會再有提列特別盈餘的必要。
今天我投資

你的理解沒錯,與我的理解相同,重點是開發金並沒有提列足夠的特別盈餘,因為帳上的未分配盈餘不夠足額提列。

2023-11-07 16:16
abelli

開發金的EPS 很多來自於中壽,而本業不賺錢,這樣能配多少息??

2023-11-07 16:27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這個理解是正確的,不...(恕刪)

按22年底的財報,開發金需提列738.3億加上資產重分類的324億(實際上有點複雜,這324億是2022/9/30得出的值,22年底時會因為美債漲跌而有變化),簡單講就是要提列上千億左右的特別盈餘,但是開發金沒那麼多未分配盈餘,所以扣除Y22 10%法定盈餘公積後,其餘22年的剩餘盈餘加上往年的未分配盈餘必須通通歸到特別盈餘公積,但是還短缺五百億左右,財報在23q2才揭露此特別盈餘公積。Y23目前看起來其他權益有回升兩百多億(-492.9 vs. 738.3億),但隱藏的324億尚未足額提列特別盈餘,若下半年沒有繼續回沖加上賺錢獲利,明年股利仍是堪憂。其實去看看中信金的財報會更清楚,中信金在Y22底一樣是其他權益損失742億,資產重分類337億元淨值增加(此重分類資產若不重分類,則22Q4將再損57.8億元),所以中信金需提列742.1+337.4+57.8=1137.3億元,這個額度都跟開發金相當,中信金Y23q2財報總共有1161億元的特別盈餘公積,但開發金只有489億元,為何?,因為開發金沒有那麼多的未分配盈餘可以提列。







abelli

感謝分享

2023-11-08 8:31
我就是愛拍照

謝謝說明,所以重點是,金管會要求提列到AC 類的資產,因使虧損減少3百億,這部分要先補足,才能配息。 謝謝,受教了,非常感謝! 看來果然配息的機會還是不樂觀。

2023-11-09 2:50
玉山金 10月業績不錯喔😌
kim122

[笑到噴淚] 一向很鳥的銀行獲利是其他月二倍,不會又是回沖的吧

2023-11-07 17:47


突破一元大關
Kevin1943

銀行型金控及純銀行今年表現都不錯,明年配息可期

2023-11-07 21:15
dormer

看月線,彰銀這十年就董監改選那一波激情了。台新金近半年賣逾三十萬張也沒影響股價,希望來年公佈股息年增就好。

2023-11-08 9:29
美債恐有新拋售壓力 因美政府債務利息一年超過1兆美元


2023/11/08 07:59:40
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

彭博資訊分析指出,美國政府債務利息一年超過1兆美元,使得美國公債在新的一年,可能面臨新一波拋售壓力。

彭博說,截至上月末,美國公債的年化利息支出估計已超過1兆美元,相當於在過去19個月增加了一倍。這份數字是根據美國財政部的資料計算而來;財政部會揭露美國政府每月的待償債務餘額,以及相應支付的平均利息。

彭博強調,其估算出來的利息支出,當然與財政部實際支付的利息會有差距。截至9月30日的會計年度,美國財政部總計支付債務利息8,793億美元,高於前一年的7,176億美元,占總支出的14%左右。

展望未來,近幾個月長期美國公債殖利率的上漲,預示了未來政府的利息帳單數字會再繼續攀升。

在美國政府大量發債的情況下,償債成本指標惡化,可能重新引發有關美國財政路線的辯論。這種擔心,已經推升美債殖利率,並導致惠譽(Fitch Ratings)在8月時下調美國政府的債信評級。

彭博行業研究策略師 Ira Jersey 和 Will Hoffman 表示,「未來美國附息公債和國庫券供應將進一步增加, 除了在可預見未來超過2兆美元的赤字外,自2020年3月債券增加發行以來,債券到期數量攀升,也代表有需要再融資。」
........
高利滾加債務 中國 香港又持續減持 美國公債 也許怕像俄羅斯 被凍結
美政府公債供過於求
vul34622 wrote:
美債恐有新拋售壓力 ...(恕刪)

美國債買方主力在國家級別。
近五年來中國~原本第一大美國債持有國~減持逾三成後降至第二名。原來第二、三名日、英在2022年前當大頭同步接收增持,但日本2022年以來減持美國債至五年前水準,英國高舉忠誠力撐不落,近五年來已增持2.5倍。未來美國要維持「富足繁榮、世界和平」,以債養債是必要手段,除非再印美元買美債,不然放眼世界還剩誰能再買美債?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臺企銀自結前10月合併獲利91.85億元,每股稅後1.12元
(112/11/08 15:04:23)
公開資訊觀測站重大訊息公告

(2834)臺企銀-公告本公司112年10月份自結合併盈餘

1.事實發生日:112/11/08
2.公司名稱:臺灣企銀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無
5.發生緣由:公告本公司112年10月份自結合併盈餘
6.因應措施:無
7.其他應敘明事項(若事件發生或決議之主體係屬公開發行以上公司,本則重大訊息同時符合證券交易法施行細則第7條第9款所定對股東權益或證券價格有重大影響之事項):

本公司112年10月份
合併自結各項提存前稅前淨利1,399,320千元,

於提列各項提存459,015千元後,

合併自結稅前淨利940,305千元(繼續營業單位合併自結稅前淨利940,305千元),

合併自結稅後淨利754,265千元。


112年1月至10月
合併累計自結各項提存前稅前淨利13,615,114千元,

於提列各項提存2,680,841千元後,

合併累計自結稅前淨利10,934,273千元(繼續營業單位合併累計自結稅前淨利10,934,273千元),

合併累計自結稅後淨利9,184,838千元,合併每股稅前盈餘1.33元,

合併每股稅後盈餘1.12元,

合併每股淨值14.02元。
以上數字係本公司自行結算金額。
abelli

提存只為明年的多配?  

2023-11-08 17:53
dormer

配多少看董事會了。小股民只望獲利好配多些。

2023-11-08 18:33


感覺年底在藏錢不想衝高eps
  • 30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