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15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pqaf wrote:
指紋辨識IC神盾今(16...(恕刪)


夫妻年賺200萬、一年繳保費66萬

台灣人愛買一大堆保險、壽險。
被保險業務員洗個腦,什麼保單要停售了,什麼保單很重要一定要買,現在很多癌症一定要買癌症險....
台灣人每天都在等著看會不會出什麼意外,生什麼大病,然後留給後代一大筆意外之財。
好像生命真的很脆弱一樣,隨便一碰像花一樣就謝了

保險公司再把台灣人買保險的錢拿去炒地、炒房。
然後台灣人再去買炒高高的房子。
所以這叫自做孽
Eric Lin1106

前年有買美元計價的儲蓄險保單,打算放20年以上,70歲之後再贖回,壽險應該會拿這些錢投資國外吧。

2021-04-17 11:05
JU3844

真正有錢的人買保險只是錢沒地方放,但是我們這種只有一點餘錢的人,跟買股票一樣要有風險概論,所以不得不買..

2021-04-17 13:16
我是 面板外行人, 我身邊的朋友都和面板業無關.

我為什麼會對面板有興趣? 以前我也認為台灣面板業沒前途....但好像16年前,我還在上班時,我底下某產品用到 Lxx的面板,開發階段驗證時QE發現了些問題. PM把 Lxx FAE 叫來實驗室,分析解釋,他提到,這個問題韓國那邊有在想辦法改善, 友達 奇美電,他們已經找到解法了, 韓國那邊前陣子已經花年薪5百萬,挖了台廠的人過去協助.

我這才意識到,台灣面板業技術水準,不是像台灣DRAM業那樣,遠遠落後美日韓.

曾在辦公室,聽到某位很有錢,很會理財的高階主管,買了一大堆 60元的友達,並推薦給同事. 但我和他不熟,當時沒去細究.

我以前偶爾會去瑞昱新竹總部實驗室和 RD 討論,覺得他們RD,PM務實認真,又專業,產品穩定,IC價格便宜有競爭力, 所以就買了些瑞昱.

大概7年前,看友達只有 8~12元,我心裡想,當年那位主管買 60元,現在友達怎麼這麼便宜!!
我就把我上千張,14元元大證劵,16元統一證,瑞昱,,,陸續轉到友達.

沒想到 元大證,統一證,瑞昱...早都飛上去了,友達還是在地上爬...

我是怎麼自學面板基本面知識呢?

1. 上網看報紙, 因為我在電子業打混過幾年,我的職務需要 接觸過很多公司不同職務的人, 所以會比一般人容易解讀這些報紙資訊,電子業有些秘辛或特性,外人難想像.

2. 大陸網站爬文, 他們那邊的 面板產業報告,資料真的很詳盡,去大陸論壇,聽他們的法說會,看他們的財報, 才可以知道他們的弱點在哪裡,相對就是台廠的優勢所在.

3. 看 友達法說會的 每季財務簡報, 那份區區幾頁的簡報,非常重要,裡面有很多精隨.

4. 看 財報 損益表....裡面厚厚幾十頁, 其實 80%都是拿以前資料,照抄雷同, 只要花半小時看重點幾頁就差不多了, 簡單看看存貨,業外項目,折舊,利息收支,貸款, 人事費用,稅務,匯損, 大陸地區投資收益,.... 太多我也看不懂, 而且公司財報並不詳盡,很多重要資料,他都不會寫. 例如,營業成本細節,

5. 每年股東會前的公司的年報(約 4,5月出爐), 寫給小股東看,裡面內容寫的比較白話,淺顯易懂,可稍微翻閱.

6. 免費的報價,研調,外資分析報告, 研調的新聞很重要,可以讓你提前掌握未來半年的產業趨勢,但不一定100%正確
陀螺不打轉

對嘛,我也覺得太過份,那降標準,今年賺6塊,股價明年到60,明年賺9元,股價超過100元,合理吧

2021-04-17 13:06
唯一的娜烏西卡

回淨值 轉PE 肥乘數 百元友達不是夢[^++^]

2021-04-17 13:15

我看了友達去年第四季的營業成本是668億,p大估今年第一季是619億,能請問差值是怎麼估算的嗎?

面板廠每季的原料, RD設計方式 和 生產流程都持續在costdown,同樣的出貨面積下,成本應該要下降些, 就像 TCL 和 BOE所講的,部分物料雖上漲,但占比不高,且這些大廠有長約保護,物料上漲對面板大廠影響不大,主要是物料到貨的lead time拉長.
反而,因獎金加碼, 導致人事成本增加,可能比較明顯.

Q3 營業成本 655億,

Q4出貨面積季減 1.3%, 營業成本應該要下降,反而增加到 669億,可能潛藏了17~30億成本,實際可能在 639~652億之間.

Q1 出貨面積季減 6.3%, 營業成本更應該下降更明顯, 652 x 95% = 619 ,如果Q4 增加的成本能夠回沖,成本可能還會更低


基本上,外人無法知道公司如何做帳,我猜619億,很可能不準..

各位可以填入自己預估的成本數字,去算出自己認為比較可能的淨利數字.
唯一的娜烏西卡

成本回沖概念上是什麼操作呀?

2021-04-17 15:08
唯一的娜烏西卡

不是學會計的,但望文生義感覺上跟以前的存貨跌價損失和相關的遞延所得稅有關,月底再看看友達第一季有沒有施展什麼魔法吧~

2021-04-17 17:05
雖然我很喜歡酸講技術線的人
但技術線是股市一定要學會的
不然沒辦法知道那些散戶什麼時候會停損出場。
那都是最好的加碼機會。

能畫出將來技術線型的才有用
只分析之前的線沒啥意義
Mr.Fox.Lin

技術線可以參考但不可以全信,例如上禮拜三友達很強勢,以為打到5ma有撐我就進去回補,結果沒想到居然打到10ma才回彈

2021-04-17 17:35
JU3844

我也在5ma的地方就補了,雖然只有2張...

2021-04-18 13:46
星期五鋼鐵滿江紅
連沒啥題材的紡織好像也不知不覺漲了不少
沒雞蛋水餃股了
指數來到萬七
群魔亂舞
台股是否太高了
有時要居高思危
面板股就是這麼折騰人
好不容易有要上漲的條件
就是又會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事件來打壓
陀螺不打轉

各位都要去注意那些1百元以上的股票了,跌深就買進,台積電可能也很慘,沒比較沒傷害,一比較就知該不該期待

2021-04-17 18:24
yu935807

如果大盤回檔個2成,應該很好玩

2021-04-18 1:30
群創3月有公告 公司債轉換普通股共計23萬張,

最近 公司債轉換普通股 已經累計59萬張. 未來可能還有 25萬張陸續會轉換成普通股,讓股本膨脹到 1055億.

這批可轉債去年初,可能是被大股東認購,成本 10.59元,獲利豐厚,可能已經出脫部分,因為 1000張以上股東的總持股數,有減少跡象.



可轉債, 進可攻,退可守,

認購之後,5年內股價若大漲,就可大賺價差, 萬一不幸五年內,市價都低於轉換價,頂多就浪費利息,最後還是可以全額拿回本金.
可轉債,幾乎可說是穩賺不賠的投資 (不計利息損失的話).
這種好康,一般人是沒辦法認購的.

這批公司債 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發行, 不知是被誰認購走?

市價遠超過轉換價10.59元, 89億的可轉債轉換成新股, 是遲早會發生的事, 投資人應該都早就有心理準備.
很早前,論壇上就有多次預告這件事了.


群創股本 將膨脹 8.6% ,原股東權益被稀釋,會影響每股獲利(EPS) 和 每股配發現金.公司每股淨值會稍微縮水.

1. 公司把上百億現金拿去買大陸理財產品賺1~2%利息,卻以外幣購料需要和節省利息為由,發行 89億可轉換公司債,

2. 台灣銀行團放款利率非常低,只有1.5%,甚至更低,公司如果缺錢,不去向銀行團借,反而選擇可轉債,

3. 2019 年 12 月 09 日 大摩預測,LCD 供應過剩2020年將趨於緩解,且三星等韓廠減產有助於抵消中國 10.5 廠所帶來的衝擊,供應過剩的境況將由 8% 降低至 4%。

在低利率環境,公司股價低靡,產業景氣即將復甦時,發行 ECB ,不知當初決策者的出發點為何?

2019/05/09 群創光電:代子公司群康深圳、佛山群志、寧波群志公告取得理財產品

粵財信託.鵬運天華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交易總金額:
RMB 46.6億 (約191億台幣 )

當初鴻海集團旗下各公司,爭相購買 廣州銀行 發行的 粵財信託.鵬運天華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不知有什麼好康,大家吃好,互相推薦...

當時去 google ,查不出什麼名堂, 但後來又看到 廣州銀行,才想到""就是廣東,突然有靈感了,

廣州10.5代面板廠(超視堺國際科技廣州有限公司)






群創把現金拿去買了不少理財產品, 會不會買著買著,就買到一座全新的 10.5代廠 ?


2019/10/09 郭董的2600億廣州10.5代廠 賣給誰?

2019-10-09 郭董出脫面板廠!
napoleon0014

其實我也是看柯富仁回auo..才注意面板,可惜買的太少,只好買inn多點,沒想到剛好跟上這波,雙虎都有實力破百,等時機到

2021-04-18 11:47
陀螺不打轉

不太懂,所以群創買了10代廠,但前陣子才說買家是其他人,只是後來買方不要了

2021-04-18 14:19


看到這個友達的新產品,真的有👍,省電又能在強光下顯示,等實際量產(Garmin趕快來採用) ,一定賣一張友達來贊助一個。
陀螺不打轉

這個很讚,像是運動手錶也適合

2021-04-18 14:20
Mr.Fox.Lin wrote:
我只分析友達,群創也(恕刪)


不好意思再分析一下籌碼面,今天早上賴床無聊翻翻友達籌碼面,發現這周即使大起大落,還是算穩定
有興趣請至https://goodinfo.tw/StockInfo/EquityDistributionClassHis.asp?STOCK_ID=2409 查看

10張以下:5.12萬張 (多了19,609個股東,349821位→369430位)
10-50張:2.04萬張(多了1,113個股東,41357位→42470位)
50-100張:-0.19萬張
100-200張:-0.31萬張
200-400張:-0.76萬張
400-800張:1.49萬張
800-1000張:-1.46萬張
1000張以上:-6.00萬張

50張以下(面額100萬左右),較為浮動,但本週換手下來,還算是穩定,目前看起來大概就是多了7萬張浮額,剛好應證我說的,友達投資人比較有信心,浮額比較少

同比群創(用一樣方式分析)

10張以下:18.15萬張 (多了56,043個股東)
10-50張:13.10萬張(多了6,576個股東)
1000張以上:少約35萬張

50張以下(面額100萬左右),目前看起來大概就是多了31萬張浮額

總結就是,短期內群創籌碼比友達亂,整理上可能要多花一週,但整理完畢後,將會有一波補漲效應
aries168 wrote:

夫妻年賺200萬、一年繳保費66萬

台灣人愛買一大堆保險、壽險。
被保險業務員洗個腦,什麼保單要停售了,什麼保單很重要一定要買,現在很多癌症一定要買癌症險....
台灣人每天都在等著看會不會出什麼意外,生什麼大病,然後留給後代一大筆意外之財。
好像生命真的很脆弱一樣,隨便一碰像花一樣就謝了

保險公司再把台灣人買保險的錢拿去炒地、炒房。
然後台灣人再去買炒高高的房子。
所以這叫自做孽


台灣人為甚麼那麼喜歡買保險?

很不合理對不對?

但是你以為大家都傻嗎?

台灣人精得很

其實是因為不合理不平安的社會才會造就人民愛買保險

就像為甚麼台灣3步一小廟,5步一大廟

台灣人是有多貪婪?多沒安全感啊?多迷信啊?

社會現狀使人不得不然啊
s510720 wrote:
台灣人為甚麼那麼喜歡(恕刪)


其實這也呼應了P大的問題,為什麼那些有錢人不買面板,只願意跑去買台積電中鋼中華電信阿,這個就要回歸到投資的初衷

1. 投資自己懂的東西
2. 投資後,不管如何波段,都能讓自己安心睡著

很多人都知道要投資,但是大部分投資人都有一個共通的病「不花時間做功課」「不願意花時間去理解自己領域外的資料」,所以很多人喜歡憑感覺投資,但你不能說那些人錯,因為他們願意花更多的精神在於自己的專業領域上(或生活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我們無權去干涉人家,說不定人家在專業領域上是呼風喚雨的人才,只是投資上選擇自己懂的東西下手

回過頭來,你硬逼投資人買「他不懂的東西」,且他也不願意「花時間做功課」,或是即使有資料也「不願意花時間去理解」,常常看到的現象就是
1. 漲了一個小波段10-20%就跑
2. 短期回檔被套,一解套就跑

這都很合邏輯,因為他真的不懂,講白了就是沒信仰,當股票波段會讓他們無法安心睡覺,就違背了投資的初衷。尤其是對資產龐大的人來說,最好的投資標的是,放著擺2-3年都不用裡他,公司自然每年都發穩定股利給你,不用擔心市場波動,睡得好覺,才是他們要的
唯一的娜烏西卡

六十塊的時候沒想過會到六塊,六塊的時候也沒想過還有機會喊回六十塊。十多年睡得安穩但是股利卻沒領多少 嗚嗚嗚

2021-04-18 12:17
Mr.Fox.Lin

其實錢超過一個數字後,就只是個數字在跳而已

2021-04-18 13:46
  • 38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