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一般上班族所得都攤在陽光下、一毛稅也跑不掉;根據台灣大學和成功大學合作團隊研究,2012年地下經濟規模,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8.1%,以GDP為台幣15兆元計算,國內未計入GDP的地下經濟金額高達三、四兆元,成功大學副校長、前財長何志欽觀察,台灣從1961年至2003年間,地下經濟規模下降;在此之後至2012的十年間,地下經濟的平均規模相當於GDP的25%。其中,2008年至前年地下經濟的規模,可能受到金融海嘯,以及電子商務崛起等影響,呈現上升趨勢,地下經濟因無法具體掌握,因此世界各國只能從金流去概算;若要做為政策輔助工具,還必須參考財政資訊中新報稅資料,連同個別產業,例如民宿、餐館等進一步分析。摒除黑色經濟或犯罪經濟,「地下經濟」(Shadow Economy)又稱為灰色經濟,有別於地上經濟,地下經濟為未向政府申報登記,其經濟活動脫離政府法規約束與監察且又無需向政府納稅的人民經濟活動,並廣泛涉及生產、流通、配銷、消費等經濟環節,而其產值與收入亦並未納入GDP的經濟活動GDP28%扣除大企業的貢獻,10個人有6個人不繳稅,賺大錢,還在哭窮要福利簡單的說收入是靠薪水條上的數字的所有勞軍公教都不應該改革,有什麼理由要幫忙去養去照顧那些不繳稅的國民
lee15wen wrote:繳個少少當然領個少少這部是天經地義不多繳卻要領飽飽你覺得可能?...(恕刪) 有一種東西叫做 google ,很好用哦! 只要輸入 "老農津貼", 或"農保", 就可以查到正確的資料哦!乖!
社會福利津貼(指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老年農民福利津及榮民就養給付)有很多假的農民,假的中低收入,正確邏輯觀念應該是把假的找出來,而不是取消弱勢的補助。老年農民福利津貼,屬於社會福利津貼,不應該與勞保年金等一起討論,當然農民是否是弱勢需要受補助,這可以討論研究,或是認定標準的問題。如同去公家機關看到公務人員都很閒,整體效率差,那是人員配置的問題,或是管理有問題(但看起來是大家都沒什麼事作),怎能說公務人員都很混。或是想以末位淘汰處理。有沒有逃漏稅,假農民、假低收入戶,應該是公家機關公務人員努力去查核執法有關。目前勞工退休金的制度最收支平衡,繳了多少以後就領了多少,看似最為公平。沒有政府的補助,大家就不會計較誰補助多誰補助少的問題。或是繳的多但補助的比例不一樣(太少)。真正只繳78年領8萬4,我想勞工也不願意。繳的多,政府補助(給)的多,但是又要補助更多(補助的比例一樣多),這感覺就有點過份了,把補助的比例調降,但繳的多,政府補助(給)的多,是合適的作法。不然就以勞保年金,訂天花板價,薪資高也補助(繳)不上去。不知道公務人員想選擇那一種,還是執意要繳的多,政府補助(給)的多,但是又要補助更多(補助的比例一樣多)。
謝幸福3948 wrote:有一種東西叫做 google...(恕刪) 整棟樓看下來,感覺某些台灣人真可怕! 以前共產党是批鬥富商和地主,現在台灣是連繳了一輩子農保的低收農民都不放過!那些把百萬現金藏在床底下,領低收入輔助的資源回收者,跟把千萬現金藏在冰櫃逃稅的攤販才需要檢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