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
我家族是五金加工業,目前從大陸進口關稅需課10%關稅,大陸的原料品質沒台灣中鋼好,
但台灣加工技術可克服,且中鋼目前內銷是獨佔因法令關係,賣的比外銷還貴很不合理!
如果服貿通過後,我成本立刻降10%,不用再買中鋼的料,競爭力增加!
服貿有好有壞,好的都是財團老闆拿去,壞的是勞工,以後貧富差距會持續擴大!
大陸市場是看的到吃不到的居多,一堆台商在那吃鱉,因大陸不是一個民主國家,說變就變!
台商把資金全部壓進大陸實為不妥,最終會被大陸綁死!再把台灣最大經濟命脈服務業開放給大陸,之後削價競爭,一堆基層勞工將會沒工作因台灣內需市場就業就是這麼大!
現代制訂法律的這些人,都用自己的權力去剝奪未來年輕人的環境與夢,台灣已經不會再回到過去那種經濟蓬勃發展的環境了,藍綠惡鬥,都為自己利益,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些人要出來抗爭,當他們連作夢的機會都沒有時,在體制內無法解決當然就要打破這體制!有人說是不敢面對開放沒跟世界接軌競爭能力,但試問我們這代的人給他們的環境是債臺高築的政府、失業率這麼高的環境!這要怪誰當然是政府責無旁貸,如果能在自己的土地工作誰願意去當台勞!真的要好好想想台灣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不要老爸投票,害死了未來年輕人追逐夢的權力!
lifejoy wrote:
感覺台灣的勞工真是苦...(恕刪)
如果假設政府是個公正的單位,那資本主義的分配和社會主義的分配,哪一種能擁有比較小的貧富差距呢?
這帖的的主題是服貿,那開放市場從原理上帶給的效益到底有多少人能懂呢?
經濟政策是一種很現實的取捨,如果沒有辦法瞭解所謂經濟政策真正的意義,那絕大多數都變成了了感覺而已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errickin wrote:
服貿好不好見仁見智~以我家族產業,是得利行業,但我卻不樂見服貿全部通過,真的要好好審議!
ex:
我家族是五金加工業,目前從大陸進口關稅需課10%關稅,大陸的原料品質沒台灣中鋼好,
但台灣加工技術可克服,且中鋼目前內銷是獨佔因法令關係,賣的比外銷還貴很不合理!
如果服貿通過後,我成本立刻降10%,不用再買中鋼的料,競爭力增加!
服貿有好有壞,好的都是財團老闆拿去,壞的是勞工,以後貧富差距會持續擴大!
苛刻的財團,賺了錢只分給自己,不分給員工。讓貧富差距會變大的不是服貿,而是不願分紅給員工的財團太多。
derrickin wrote:
大陸市場是看的到吃不到的居多,
所以世界的其它國家,都傻了、呆了嗎???
derrickin wrote:
台商把資金全部壓進大陸實為不妥,最終會被大陸綁死!再把台灣最大經濟命脈服務業開放給大陸,之後削價競爭,一堆基層勞工將會沒工作因台灣內需市場就業就是這麼大!
1全壓,幹任何事都不妥。
2不開放,必死;因為你也走不出去。
derrickin wrote:
一堆基層勞工將會沒工作因台灣內需市場就業就是這麼大!
又沒開放勞工來台??
derrickin wrote:
現代制訂法律的這些人,都用自己的權力去剝奪未來年輕人的環境與夢
請問那一條?
失去作夢的能力,先怪別人?
derrickin wrote:
有人說是不敢面對開放沒跟世界接軌競爭能力,但試問我們這代的人給他們的環境是債臺高築的政府、失業率這麼高的環境!
美國國債負債率、失業率比我們高。要問自己做了什麼!
derrickin wrote:
如果能在自己的土地工作誰願意去當台勞!
我們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如果關稅硬是比別人來高。
光靠內需,那更慘!
如果賺錢的老闆能把多賺的多一點點分給員工。
平安、健康最重要
            ●台灣與南韓比較
─市場開放程度:以「貨物及服務業輸出入/GDP」標準來看,台灣為130%,開放程度高於南韓的98%。
─已生效FTA現況:南韓已生效FTA(自由貿易協定)勝過台灣(9 vs.7),且包含美、歐盟與東協等大型經濟體,因此南韓FTA佔貿易比重36.1%,遠高於台灣的9.3%。
─FTA的影響:南韓簽署FTA已領先台灣許多,台灣應加速洽簽,否則若被邊緣化,經濟發展會將失去動能,進而影響就業。
─未來產業競爭:中國對面板課徵5%關稅,若中國與南韓簽署FTA,台灣面板將無法與南韓競爭,會影響台灣面板業約10萬名員工的就業。兩岸服貿協議沒過,就沒有後續的貨貿協議,台灣在中國市場就難敵南韓,考驗更嚴峻。
●服貿談判
─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不可能只取(take)不給(give),只要取大於給,簽署就有價值。
─受到不利影響的產業,需加以協助輔導。
●服貿內容
─中國對台開放80項,條件均優於WTO規範(即WTO+)
─台灣對中國開放64項,其中只有19項優於WTO規範(WTO+)。
●服貿效益
─截至1月底,中資來台投資495件,其中陸籍管理幹部264人,在台雇用9624人,創造36.5倍就業效果。
─服貿協議將有助於提升他國與台灣簽署FTA的意願,有助台灣加入RCEP及TPP,融入世界經濟。
●配套措施
─政府已對可能受影響的產業、企業與勞工,在2010~2019年編列982.1億元預算,針對不同對象採行振興輔導、體質調整、損害救濟等3種調整支援策略,提升其競爭力及輔導產業轉型。
●服貿誤解
─部分人士誤解會開放中國勞工來台,及中資計程車業者來台投資,小黃變小紅,事實上都沒有開放。
●服貿抗爭
─關心國事是好事,但要採和平、理性方式。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全版內容照登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