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

已經進入空頭市場(10/18)


馬提 wrote:
未來汽車產業還會再大幅成長
公路收費的收入還會再增加
怎麼看都覺得這行業賺輕鬆的大錢好的不像真的
重點是
你可以當它的股東
...


大陸的公路收費我幾年前有注意到是個近乎壟斷/暴利的生意
廣東的高速公路基本上是1RMB/1KM
如果是像廣深高速這種速限120KM的還更貴些
拿台灣中山高的費率來比一下就知道對岸高速公路有多貴
中山高還可以用交流道躲避過路費
在對岸可是沒多少漏洞可鑽
當地新聞節目三不五時就拿過路費來批評但沒什麼用

可惜大陸的公司不流行派發股息給股東
不然我早就跳進去買了

馬提 wrote:
有些國際投資家認為陸股低點到了
不過我覺得還沒到
但就投資來說
也不用管是什麼著陸
很多股票的投資價值已經開始浮現
這1、2年進場就是在佈署下一個10年的經濟成長


馬大覺得陸股什麼位置可以開始建部位?

BuffaloVan wrote:

馬大覺得陸股什麼位置可以開始建部位?



我覺得現在開始分批往下買也無所謂
更好的點在1字頭
不過我覺得不會破2008年底的低點16xx
但破了還是買點
這種低點都會伴隨著嚇人的利空
重點是要有勇氣進場並堅持





馬提 wrote:
我覺得現在開始分批往下買也無所謂
更好的點在1字頭
不過我覺得不會破2008年底的低點16xx
但破了還是買點
這種低點都會伴隨著嚇人的利空
重點是要有勇氣進場並堅持



究竟
凱文葉 wrote:
可以請馬大分析平板電腦,電子書這些科技產品的未來嗎?
未來如果平板熱潮過了,下一波會掀起一波高潮的到底是什麼樣的產品
相信這產品與生活息息相關..


電子產業變化很快
很難預測

我覺得可以從概念上去思考
智慧型手機和平板有一樣的概念
就是行動
這兩者其實就是電腦的延伸
筆電被取代的不是硬體或軟體
而是筆電無法任意行動
本來是桌上型電腦
電腦可以移動後變筆電
筆電的使用在許多場合常常還是不方便
就進化為智慧型手機和平板


電子書和平板電腦看起來差不多
但概念上不同就決定不同命運
電子書本來推不起來
因為說真的,有閱讀習慣的人其實很少
但想躺在床上或者喝咖啡時玩電腦的人就很多了

所以周永明說這波資訊革命的變化是行動
他看的很清楚
很多鄉民一直比規格,比價格
所以趨勢一直判斷錯誤

就行動的概念來說
平板電腦我覺得還有很多改進空間
例如ipad2其實還是有點重
重量是很大的關鍵
因為任何人拿久了手都會酸
ipad是700g
ipad2進化到601g
asus變形平板概念沒有錯,可以當筆電也可以當平板
但重量是680g
HTC flyer做的比較小只有7吋但只有420g,這方向是對的
Amazon Kindle Fire一樣只有7吋,413g,而且只賣199美金
所以很多專家說這台是ipad2的殺手


未來的方向呢?
就是把這種行動的概念發揮到極至
例如螢幕可以捲起來
或者可以戴一種眼鏡就在空中虛擬的操作電腦之類的
科技就是來自於人性
我高中時有個很聰明的死黨
他很喜歡聽隨身聽
當時他常常跟我說
未來一定會有人發明隨身看
10幾年後果然科技就實現了這個願望


erwincdw wrote:
請問馬大,你說高點還未到,是因過去的經驗判斷多頭尚未力竭,還是預見到後面的高點。


都是


winwinki0986177888 wrote:
重點是鴻海還有救嗎?...(恕刪)

以前聽說有個魔咒,哪一個國家蓋個世界最高大樓,那個國家經濟就開始走下坡。

哪個企業老板出自傳,那個企業就開始走下坡。

目前看來都蠻準的,鴻海自郭老板出自傳後,就從最頂峰開始下滑,現在已不再是明星企業,它和紡織股差不多只是聊備一格,能賺點錢不會倒的公司而已。

馬提 wrote:
電子產業變化很快很難...(恕刪)


請問馬大

有哪些基金或是憑證比較貼近中國股市呢

謝謝

erwincdw wrote:
以前聽說有個魔咒,哪一個國家蓋個世界最高大樓,那個國家經濟就開始走下坡。

哪個企業老板出自傳,那個企業就開始走下坡。

目前看來都蠻準的,鴻海自郭老板出自傳後,就從最頂峰開始下滑,現在已不再是明星企業,它和紡織股差不多只是聊備一格,能賺點錢不會倒的公司而已。



護貝
究竟
CHEN.SOLONG wrote:
同樣是馬提大的話你聽...(恕刪)

讓我想到唐伯虎 .......別人笑我太瘋癲 我笑他人看不穿


最近這幾個月的感覺好像有種被人操作的FU...
歐債未解 → 美債不過 → 美債通過 → 歐債解決 → 希臘公投 → 希臘不公投
不知道下一步又想怎樣
感覺有人就是要炒作 股市才有波動 ....

真的感覺跟馬大說 經濟是被政局操控....

想請問馬大問題
現在蘋果失去精神支柱
蘋果還能夠維持現今的地位嗎?
還可以創造跨世代產品嗎?




幸運星 wrote:
有哪些基金或是憑證比較貼近中國股市呢


可以買ETF
等於買進一堆股票
雖然仍無法完全貼近指數
但已經接近了
而且比較簡單







NICK吳 wrote:
想請問馬大問題
現在蘋果失去精神支柱
蘋果還能夠維持現今的地位嗎?
還可以創造跨世代產品嗎?



我還在唸幼稚園時就很喜歡玩APPLE II
那時我玩的電動都是放薄薄的黑色磁碟片進去
當時我爸還有台NEC的電腦
但我覺得完全比不過蘋果
因為蘋果對於我這種連學校都還沒開始上的小朋友來說
明顯容易上手許多
而且圖像的部份也做的比較好比較吸引我
當然最重要的是,蘋果的電動比較好玩
在二三十年後的新產品iphone和ipad上面
仍然看的到這樣偏直覺與娛樂性的的特質
這是賈伯斯堅持的

老實說我不知道這樣的精神能不能一直傳承下去
或許保持住了
或許一點一滴的流失
但我想他的過世這是個分水嶺
就像賈伯斯最後曾說的
不要去猜想如果是賈伯斯的話,他會怎麼想怎麼做
而是要去做你真正想做的
他反而希望的是下個階段的蘋果是另一個新的蘋果吧




  • 19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