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產自結3月稅前獲利7820萬元
(112/04/12 17:09:06)
自結損益112年3月(個別)-台產(2832)
本月營業損益(仟元):78,435
本年累計營業損益(仟元):283,859
本月稅前損益(仟元):78,198
本年累計稅前損益(仟元):282,957
———————————
台產每股稅前盈餘0.78元 業績攀升
https://money.udn.com/money/amp/story/5613/7094369
2023-04-13 01:17 經濟日報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
臺灣產物保險(2832)昨(12)日公布3月單月自結營收淨額為新台幣5.71億元,月增4.9%,3月單月稅前盈餘0.78億元;累計前三月營收淨額16.32億元,前三月累計稅前盈餘2.83億元,每股稅前盈餘0.78元。
台產發言人黃志傑分析,今年3月多項險種業績大幅攀升,加上損失率控制得宜,拉升獲利表現。黃志傑表示,包含商業火險、車險、住宅險種成長比重拉高、保費收入年成長超過近10%,除了受惠於業績提升、企業險種賠案少、損失率下降等因素助攻。
他表示,商業險種成長比個人險種來得明顯,主因一、費率調整,再保等因素造成費率上揚;二、今年以來承接多項新業務。黃志傑強調,個人險種也持續增加。
另一方面,黃志傑指出,今年第1季保險業務盈餘,主要來自保費收入增加、損失率下降,加上投資部分,去年第1季股市行情差,今年第1季股債表現都比去年同期更好,3月股市加權指數上漲,受惠相關評價利益上升,債券殖利率利率下跌、股市上漲,投資盈餘成長近一倍,超過90%。
————————————
告別防疫險虧損後,去年營業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和稅後淨利率表現正常。23Q1每股稅前盈餘0.78元,較去年同期的0.28大幅年增。2022年每股淨值27.46塊,
台產與新產比較,去年在營業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和稅後淨利率差不多。但是新產的每股營業額大幅領先台產,也讓每股稅後盈餘和股價差異非常大。
04:102023/04/12 工商時報 孫彬訓
公股金控第一季賺很大,第一金控11日公告首季稅後純益達66.3億元、年成長達34.1%,合庫金控前三月累計稅後純益50.33億元、年增12.59%,華南金控累計稅後純益50.01億元、年增率35.49%。第一金主管表示,主要受惠升息循環,及資本市場波動加劇,銀行更重視資產品質控管的結果。
字級設定:小中大特
第一金3月單月稅後純益22.96億元,前三個月每股稅後純益(EPS)0.50元。第一金表示,3月銀行業務因金融交易利得,帶動盈餘表現,且3月升息進一步帶動台美利差擴大,繼續推升換匯交易利得,另手續費收入亦同步上揚,雙雙帶動單月盈餘表現。第一金證券因投資收益減少,致單月盈餘降至6,614萬元,累計前三個月稅後純益達3.3億元、年增率168.5%。第一金人壽的投資收入增加,帶動單月獲利達3,565萬元,累計前三個月稅後純益達4,789萬元,年增率251倍。
第一金主管強調,今年產業結構持續變化,而在利率上升循環下,銀行將更著重資產品質的控管,而在波動加劇的資本市場環境下,風險趨避與資產配置需求可望推升財富管理業務的需求。
合庫金3月稅後純益16.99億元,前三個月EPS為0.35元,表現也相當亮眼,其中主要來自子公司合庫銀行獲利的貢獻亮眼,前三個月稅後純益46.57億元、年增率19.93%。合庫金指出,今年獲利重點的合庫銀,在業務推展方面,持續鎖定支持中小企業、開發高資產客戶、加速數位轉型等三大面向。去年合庫銀在開發高資產客戶方面,自私人銀行部成立以來,提供國際級私銀商品,獨創主題式境外結構型商品模組,靈活彈性應對市場變化,截至去年底,高資產客戶數約700位,資產管理規模近700億元。
華南金3月稅後純益18.43億元,累計前三個月EPS為0.37元。華銀今年的新目標是「提升資本使用效率」,並且要讓放款成為其他業務的敲門磚,建立更精準評估企業貢獻度的系統。
...............
補漲股
dormer wrote:
https://ctee...(恕刪)
國壽:未來三年很痛苦但有希望
彭禎伶/台北報導
2023年4月14日 週五 上午4:10
台灣將在2026年接軌IFRS17與ICS,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13日表示,只剩三年時間,台灣又是全球最特殊壽險市場,即吸收大量高利率保單,又有70%投資海外、主要以美元計價,接軌過程會「很痛苦」,但有看到一線生機,相信可以安全度過。
林昭廷分析,ICS比現行資本適足率制度RBC更嚴格,光風險資本評估就增加1.6倍,對壽險業是很大的挑戰。
但他看見的一線生機,是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承諾壽險公司若先自助,金管會亦會協助接軌,壽險公司在這三年要增加「適格資產」,即債券、放款、保單貸款等,但要減少「不適格資產」如股票、主權債等,二是要強化資本。自助後,就是金管會協助訂出台版係數,如先前黃天牧承諾台股、不動產及公共建設等係數會考量國內市場情況給予適當調整,讓壽險業不必投資急轉彎。
前金管會委員、政大風管系教授張士傑亦提出三項建議,一是資本監理制度應考量在地市場分階段實施,台灣壽險業須大量匯出海外投資,若立刻接軌要求大量增資,將使獲利率大減,股東增資意願下降。二是財務報表與監理報表分流的合理表達,張士傑說,財報是給投資人看,應呈現更有活力、前景的數據,監理報表是審慎、從嚴,檢視資本適足及是否可以發現金股利。
三是多元避險與拓展台幣固定收益市場,張士傑預估美元中長期將走弱,壽險資金勢必要引導回台灣投資,才能避免未來承受極大匯損壓力,相關避險規定及流程應鬆綁、簡化,也要建置足夠深的債市,才能讓資金回流。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