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1

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環保貓 wrote:
玉山金、台企銀、潤泰新...存金融股是阿呆還是天才?從2020慘到現在…看「證據」豁然開朗...(恕刪)

2003年12月底的數據就完全不一樣了,如果2003年時存金融股那是走向地獄,是踩著不定時炸彈,其實後來也真的炸掉了幾家。以前我買金融股只敢買中國商銀與中興票券,可惜現在都被併掉了。





vul34622

謝謝分享

2023-03-31 22:49
sam189

就是台灣金融史上曾經有過那麼一段不堪的日子,所以現在的金融體系才被很嚴格的管控。

2023-04-01 7:43
環保貓 wrote:
19檔「金融股」股利...(恕刪)

群益期配發率逾八成是高於近十年平均值。今年迄今股價漲幅16%。高殖利率不一定好,回頭檢視今年獲利表現是否跟股價匹配。
群益期去年本業和業外都表現良好。去年每股稅後盈餘3.72元,年增六成。
在去年下半年反應升息和金融市場動盪,22Q3、22Q4連兩季EPS逾一塊,而去年下半年股價持續下跌,直到十月才落底。自去年十月低點迄今,月K6連紅漲三成。
去年中開始列入追蹤買入時,週交易量多不足五百張,一天買個兩張也會列入前十大交易券點。在去年11月8日那根跳空突破反壓站上季線時,立馬換股積極加碼群益期。之後不再加碼群益期,改加碼台新金。
觀望未來能否站上2021/4的45.15塊,完成大底。有就換股加碼群益期。沒有就減碼。
dormer

短線漲幅大乖離率高、量價背離。上週賣掉兩成持股實現獲利。後續橫盤或小幅回跌都好,休息一下可以爬更高。空手者就不要在這時候追高了。

2023-04-01 19:47
dormer

啊…不休息一下再上,怎麼今天就開始挑戰2021/4/27頸線。從去年十月落底起算,半年漲了三成多爬回頸線。累積兩年的碗公底會成形嗎?一支股票決勝點就三四次,傷腦筋了

2023-04-11 12:21
請問有沒有人對三商壽有進一步了解的,我是有買一點買的理由是他是特許行業政府有不會放著讓他倒趁他出事的時候買股價現在也很便宜,今年第三季的時候有機會會被大量入股或收購,即使沒有發生,明年Fed降息債卷價格回升也能夠健次回到獲利的結構.
brandonhu

大家等著看它被政府接管吧

2023-04-04 19:21
我的發言大都是哈拉而已, 如有得罪不要太在意。
KELLY8116

德國政府會救的

2023-04-03 6:20
kim122

目前也只是曝險,而且沒產險實質損失金額還多,至於債券大概也是投資級跟國庫債之類

2023-04-03 15:25
券商財管 永豐金證躍第一 本文共386個字 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

2023/04/03

 

01:26

據金管會統計,2023年2月底券商財管富豪戶有八家券商開辦,總客戶數628人、累計交易金額67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永豐金證券今年來,一舉超車元大證和兆豐證,從去年老三地位躍升到冠軍,主因是永豐金證複委託業務大增和自營交易量大所致。

永豐金證2月底客戶數285人、交易金額264億元,客戶數和交易額都居冠,交易額較上月略增56億元,元大證121人、交易額149億元次之,老三是兆豐證102人、103億元,後兩家人數與交易額與上月幾乎持平。

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說,這三家業績最好的券商,主因是營業規模大、業務範圍廣,客戶數也較多,有較大優勢可以從既有客戶中尋求高資產客戶來開發。

若與2023年1月底、同樣有八家券商數據相比,1月底總客戶數601人、累計交易金額530億元,其中客戶數單月增加27人,交易金額則增加了146億元,其中交易金額,甚至比銀行的財管所管理的資產規模還多。

我是覺得壽險應該這個月不錯…

10年期公債 2/28 3.92% 下降到 3/31 3.47%

應該有賺吧!

你們怎麼看?
KELLY8116

4/5⋯⋯到3.3%, 長期應該不錯😌,趨勢形成了

2023-04-06 19:04
old_hsiao

期待那些沒做債券重新分類的銀行股吧。[偷笑]

2023-04-06 20:19
Lch2506 wrote:
我是覺得壽險應該這個月不錯…
10年期公債 2/28 3.92% 下降到 3/31 3.47%
應該有賺吧!
你們怎麼看?


各家金控的資產配置不太一樣
短期損益可能要看他們擺在FVPL部位大小
像去年受債券影響損益很小的金控,該部位都在總資產5%以下,甚至還有1~2%的
玉山有10.4%,3月份沒意外的話年增應該可以擴大
富邦,國泰,元大,開發13%+
暴力不能解決問題 但是能解決你
old_hsiao

配2塊?祝你晚上有個好夢。[偷笑]

2023-04-06 22:19
MBC280

謝謝~

2023-04-06 22:42
現增逾千億還不夠 5產險資本嚴重不足4家必須再增資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2023年4月6日 週四 下午6:01
防疫險風暴進入尾聲,產險業史上最大增資潮還未停止。去年至目前為止,承保防疫險前6大產險公司已辦理現金增資近新台幣1125億元,但2022年底仍有5家產險公司資本嚴重不足,其中有4家還得再增資。


防疫險風暴進入尾聲,產險業史上最大增資潮還未停止。去年至目前為止,承保防疫險前6大產險公司已辦理現金增資近新台幣1125億元。(中央社檔案照片)
金管會今天公布,防疫雙險今年前3月理賠金額達533.38億元,自去年至目前為止,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兆豐產險及中信產險已完成現金增資近1125億元。

2022年底保險業經會計師查核的資本適足率(RBC)及淨值比近日出爐,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今天在例行記者會宣布,共有5家產險公司及2家壽險公司資本適足率低於法定200%門檻或淨值比已連2期低於法定3%門檻。

根據金管會資料,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和泰產險、中信產險、富邦產險、兆豐產險、三商美邦人壽資本適足率均低於200%,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三商美邦人壽、宏泰人壽淨值比已連2期低於3%。

蔡火炎指出,金管會已在3月31日發函給5家產險公司及2家壽險公司,要求業者提出增資或財務業務改善計畫。

蔡火炎坦言,5家產險公司均屬於「資本嚴重不足」狀態,即資本適足率小於50%或淨值低於0,除了兆豐產險今年首季完成增資後資本適足率已達標外,其餘4家產險公司都必須再進行增資。
..........
大股東 都很夠力
  • 30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