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1

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暴力升息兩面刃!救通膨vs救中小銀行,只能選一個...美國是否會爆銀行危機?陶冬博士解析

2023-03-26 11:40
央行因陷入兩難中躊躇,市場在看到希望後喜悅,上周上演了一出鴿派升息的喜劇。背景是銀行動蕩愈演愈烈,通貨膨脹卻尾大不掉,各大央行左右為難。最後美國聯準會、英格蘭銀行和瑞士中央銀行不約而同地決定繼續升息,同時強烈暗示升息週期可能接近尾聲。

近期市場對聯準會升息路徑很看不清楚,資金情緒大起大落,聽聞聯準會準備停止升息,全球債市和股市攜手上揚。連前一段時間很不景氣的原油價格也觸底反彈,銅價更創出新高。

避險意識下,黃金現貨價一度突破每盎司2000美元。美元指數先跌後反彈,VIX指數回落。美國財長葉倫表明在必要時採取進一步行動保障儲蓄資金安全和金融穩定,英國二月CPI出人意料回升,日本通膨勢頭走軟。

美國聯準會雖然繼續升息25點,但在前瞻性指引和鮑爾記者會的語境上就盡量溫和,安撫市場情緒。在會後聲明中FOMC刪除了「持續上升」的字眼,暗示升息週期接近尾聲。作為前瞻指引的點陣圖,和去年底給出的利率路徑大致相同,升息高點維持在5.125%,2024年底回落到4.25%。這意味著近來出現的惰性通膨並沒有衝擊到利率政策。

在記者會上,鮑爾重申年內降息並非決策者的基本假設,預言政策利率會經歷一個較長的暫停期,強調下一步政策取決於接下來的數據,不急於降息。在經濟預測上,聯準會幾乎沒有調整2023年預測數位,將2024年GDP增長由1.6%下調到1.2% 維持經濟軟著陸的判斷。

聯準會一面升息一面安撫市場 對銀行流動性危機沒太當回事

在萬眾矚目的銀行業流動性和市場動蕩問題上,鮑爾輕描淡寫地說會密切關注其發展和及時評估對政策環境的影響,甚至拋出信貸條件緊縮正好相當於升息的論調。 換言之,貨幣當局把壞事當好事了,因此無需採取特別行動。

鮑爾強調目前的銀行體系健康,資本金充足,他把處理銀行問題歸到財政部、聯準會和FDIC的共同職責上去。

如今通膨高企和中小銀行不穩同時出現,但是它們所要求的貨幣環境卻是相反的,聯準會並不擁有一石兩鳥的政策選項,在短期只能犧牲一面。從結果看,FOMC決定聚焦在通膨問題上,對突然出現的銀行問題暫且放一放,寄希望於流動性問題慢慢消失,市場焦慮自行舒緩。

這實際上是政治正確和金融審慎之間的抉擇,聯準會決心繼續將重點放在物價上,那是它明文規定的職責,而把防範金融風險留給和財政部、FDIC共同商量,慢慢處理。

筆者看來,在處理銀行困境時候,三家金融機構有相互推搪的傾向,不到火燒眉睫不願意出手,更不願意冒政治風險採取預防性措施。

聯準會是否該繼續升息看法分歧 原因有3個

聯準會的點陣圖預期政策利率再加一次後停止升息,並在今年內維持不變,但是利率期貨價格顯示市場認為今年聯準會需要降息100點,兩者之間相差了近130點,差距之大乃是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未見的。

分歧主要來自1)對金融風險的看法,2)對經濟前景的看法,市場認為衰退可能性很高,3)對就業市場的預判,市場認為降溫不久就會發生。

美國中小銀行出現流動性問題 是個別事件還是系統性風險?

美國連續有三家中小銀行出現了狀況,更多的區域銀行有流動性短缺的現象,上萬億美元的儲蓄從小銀行流向大銀行。這究竟是個別事件,還是系統性風險?財政部長葉倫強調,美國銀行健康穩定、資本充足,如果有流動性危機會提供相應的支援,但是不會對超出25萬美金的儲蓄提供全面的救援保障。

其實這一輪美國中小銀行的問題,始於聯準會的暴力升息。聯準會在一年內升息500點,所有銀行的債券頭寸都出現了大面積浮虧,只是因為沒有賣出所以暫時沒有入帳。這個問題是普遍現象,只是大銀行緩衝空間大一點。同時,銀行的本質就是吸收短期儲蓄,借出更長期的貸款來賺取差價,所以年期錯配是必然的。


債券虧損和年期錯配下,加州一家銀行率先發生了警訊,而且這家銀行的大多數客戶的存款規模遠超出25萬的FDIC保障上限,激發出銀行擠提。

到目前為止,美國監管機構和聯準會認為這是個別事件,只要留意並在必要時提供緊急流動性就可以了。


和當年雷曼事件時候的有毒資產相比,這次問題出在國債和MBS上,主要是年期錯配,如有需要的確聯準會可以很快提供到流動性。


然而,目前在區域性銀行和地方銀行發生的事情,似乎和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儲貸危機(savings and loans crisis)很相似。


八十年代初聯準會為了對抗超級通膨,暴拉政策利率,使得銀行的資金成本大幅上升,遠遠超過之前投資可以得到回報。儲貸銀行專注於借貸生意,貸款集中度較高,槓桿率也很高,凈資產不夠,監管也不充分,它們受到利率高企的衝擊尤其巨大。在1986-1995年的十年期間,三分之一的儲貸銀行破產了或被美國政府接管了。


在過去兩星期,據統計美國中小銀行流失了1.1萬億美元存款,規模之大、時間持續之久,足以觸發信貸環境收縮,把流動性壓力傳導到實體經濟。

美國會不會爆出銀行危機,筆者覺得目前看還不是必然的,監管部門有時間和工具出手干預,不過金融收縮已經開始,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越來越高。
................
服務通膨 極端氣候 農業通膨 ....蛋蛋危機
old_hsiao

美國有包爾,台灣有陳吉仲,一點也不用擔心沒草包吃。[偷笑]

2023-03-29 7:51
調降權證避險稅率 財部預期4大效益
2023/03/28 21:51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立院財委會明天(29日)安排審查「權證避險調降」之相關修正草案,版本包括財政部及立委所提出。根據財政部出具報告指出,這次修法預計將稅率由現行千分之3調降為千分之1,預期效益為:「改善權證造市品質」、「創造有利投資環境」、「提升權證流動性」及「活絡股權市場交易」。

現行規定,依照證交所、櫃買中心規定,權證發行人對其發行之權證,應有流動量提供機制與採行風險管理措施,建立及調節避險部位。




而財政部出具給財委會的報告指出,金管會建議降低權證發行人調節避險部位之稅負成本,以提升其報價品質,促進權證市場發展,因此,財政部參採金管會建議,配合金融政策,擬具「證券交易稅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本次修正共有4項重點,首先是增訂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發行認購權證,於該權證上市或上櫃日至到期日期間,自本條文生效日起 5 年內,出賣認購權證避險專戶的股票,其每日交易成交總金額在避險必要範圍內,證券交易稅率由現行千分之3調降為千分之1;也就是說,權證避險降稅有五年的「落日條款」,非永久性調降。

修法也授權財政部會商金管會,就避險必要範圍之認定基準等及其他相關事項訂定子法規。

其次,增訂代徵人及證券自營商,應將權證避險專戶之交易明細列具清單,依規定期限送交稅捐稽徵機關。

再者,因應權證避險股票交易證券交易稅稅率調整,證券商及稽徵機關須配合修正相關作業系統,且財政部須會商金管會訂定相關子法規,修正條文自公布後6個月施行。

第四,刪除加徵滯納金計徵方式及代徵人或證券自營商逾繳納期限30日仍未繳納稅款者移送強制執行之規定,回歸稅捐稽徵法第20條規定辦理。

此外,另有立委提出修法版本,把「指數投資證券」(ETN)避險專戶的股票,也一併納入降稅範圍之內;對此,財政部表示,宜由金管會視證券市場整體發展情形另行評估,本次修法支持行政院版本。

金管會則認為,經統計2022年ETN避險賣出股票僅繳納476萬元之證交稅,建議先推動權證避險降稅。
............
金融氣氛 不錯 隔日沖 都應會來搶
利差損壓力鍋 壽險財報告急

工商時報 彭禎伶 2023.03.29

https://ctee.com.tw/news/finance/834407.html

美國鷹式升息卻加重壽險業「利差損」。由於升息造成壽險業投資的債券出現大量評價損失,到去年底約近3.9兆元,今年首季雖略有改善,但在計算資本適足率(RBC)時,仍是造成嚴重利率風險,同時由於金管會已規劃今年上半年利率風險計算再「加壓」,至少三家以上壽險公司半年報告急。
壽險公會緊急調查各家對利率風險加壓的影響程度及建議,壽險業者表示希望向金管會爭取加壓係數打折,亦或是今年「暫緩」加壓,以爭取「喘息」空間。

■資本適足率將面臨考驗
壽險業者表示,去年上半年金管會即宣布利率風險加壓,亦即利差損計算由0.6倍拉高到0.8倍,且接軌ICS差異逾五倍者,再加碼0.5倍,去年半年報整體壽險業RBC即下降20個百分點,去年上半年就有一家壽險公司RBC不到200%,必須提財務改善計畫。

■美債殖利率彈升是主因
去年因美國鷹式升息17碼(1碼是0.25百分點),讓債券殖利率大幅彈升,如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由前年底的1.51%,去年9月底急速拉升到3.83%,壽險投資最多的美國公司債更從3%拉上5.55%或6%以上,壽險去年第三季出現淨值風暴,共九家壽險公司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將大量債券分入攤銷後成本(AC),由市價改為成本列帳。

由於債券評價減損仍是要算入RBC的利率風險,加上今年上半年依金管會原訂計畫,利率風險至少要從0.8倍加壓到0.9倍,接軌差異五倍者,要從再加碼0.5倍,增為再加碼0.6倍,屆時壽險公司RBC平均至少再掉逾30個百分點。

壽險業者目前已有幾家在200%附近,再加壓即會有公司跌破200%,進入資本不足或嚴重不足,勢必要大幅增資或提改善計畫。就連六大壽險公司,亦只有國泰人壽與富邦人壽二家分別是316%及315%,南山人壽、中國人壽及台灣人壽都在280%到290%多,若再加碼利率風險,六大壽險恐將沒有一家逾300%,且可能跌破250%,許多投資額度將被受限。

■不少公司恐有增資壓力
壽險業者表示,今年匯兌成本高漲,資本市場預期上漲空間不大,利率風險若再如期加壓,大家經營將壓力山大,不少公司都會出現增資壓力,但現今環境又增資不易,因此希望保險局能同意暫緩加壓或減碼。
dormer

111年度下半年,台新人壽適足率為371.46%。在保險資訊公開觀測站中尚未見六大壽險公司公告111年度下半年數據。

2023-03-29 13:29
轉貼 『台灣金融怪傑』─ 「阿魯米老師」 的股市淘金術 ·
有人問我外匯交易適不適合投資,最近許多外面的老師都在講外匯,問我看法。我先講個結論吧:外匯就是期貨,如果你認爲你期貨會贏錢,那就去玩吧!但是如果你看一年後的總賬,大概90%的人輸錢,這之間包括那些講課的老師。凡是商品都一樣,但是外匯和期貨都是標準的對賭,如果你有把握勝過別人,那當然可以。別懷疑,三十年前我就在花旗做交易。(margin trade和NDF trade)。
外匯交易的本質就是對賭,簡單地說你跟別人換某種幣別,然後再換回來,這就是爲什麽這是標準的對賭,就是在封閉系統裏它不像股票資產性商品會膨脹收縮,而是一種比值而已。當然如果以宏觀經濟的角度,外匯也可以視爲相對性的資產膨脹。交易過程中會有利息差異調整。在一般人所説的外匯大概就是指經紀商的現貨市場,他的息差是天天折算,因爲差異不大,所以大家都只知道差價就是損益,外匯期貨將息差轉換成水差内含了。
現貨外匯是屬於店頭市場交易,在三十年前銀行間大概都是路透外匯自動成交系統,現在又加上了EBS(Electronic Broking Services),有店頭市場肯定就有集中市場,外匯集中市場是以CME的IMM國際貨幣市場期貨交易爲主。從前店頭市場會盯著期貨市場,但是現在套利太簡便了,銀行間成交量大,所以是少數店頭市場爲主導的交易市場。其實兩者是一樣的内容,而且都可以杠桿,只是名稱和包裝不一樣而已,這就是爲什麽說外匯就是期貨的一種。這就是爲什麽說如果期貨你做的贏,當然可以投資。但是你要很清楚,不要被包裝騙了,感覺外匯沒什麽,其實他跟期貨一樣,我看過太多的屍首留在戰場上,長期獲利的難度就跟交易台指期貨沒有分別
每一種商品都有迷人的地方,越迷人的地方也很可能就是你陣亡的地方。外匯的高杠桿大概是商品中最大的,有一點你一定要記得,如果你的交易商願意給你超過三十倍的杠桿,那交易商很可能就是跟你對賭的,你要質疑它的合法性。總之,不要被包裝騙了。
..........
所以 銀行 要外匯 操作賺大錢 也不容易
【台企銀法說】喊話投資人!副總:OCI損益回升將回饋股東 明年配息樂觀

吳栢妤|Yahoo財經特派記者
2023年3月29日 週三 下午2:45
台企銀(2834)日前宣布今年每股將配發0.34元股利,創下近14年新低。台企銀今(29)日舉行第4季法人說明會,會中副總經理陳紹晃、會計處長賴莉青也出面說明「獲利創高股利縮水原因」,並強調隨著債券評價回升,先前提列的特別盈餘會再回轉為配息來源以回饋股東,因此明年股利發放率會比今年樂觀。


台企銀去年獲利創新高,配發股利卻創下近14年最低的水準,讓廣大的存股族相當失望。對此,陳紹晃表示,去年全球經濟面臨通膨升息,地緣政治風險等諸多變數,金融業盈餘面臨挑戰,尤其是升息對股債市造成衝擊,直接反映到台企銀的未實現評價損益。雖然銀行盡可能此部分損益對股利配發的影響降到最低,不過,帳列其他權益仍呈現負數,依規定必須提列特別盈餘公積,因此導致可分配盈餘減少。

OCI損益吃掉可分配盈餘每股0.47元
賴莉青進一步說明,截至去年底,台企銀帳列其他權益評價損失達37.7億,依照規定須提列相同數額的盈餘公積,大約影響盈餘分配每股0.47元,這也是今年股利發放縮水的主因。

不過賴莉青強調,台企銀持有的都是投資等級債券,債信情況良好,隨著到期日接近,這部分的評價損失也會越來越小,未來年底只要債券評價有回升,就可以回轉作為盈餘分配的來源,進而回饋股東。

截至2月底 評價損失回升10.79億元
陳紹晃表示,截至今年2月底,37.7億的未實現評價損失已回升10.79億元。而在營運方面也持續維持成長動能,今年1-2月稅後淨利23.2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23億元,成長65.91%。

..........
其他 銀行 應也是 短空 長多
dormer

臺企銀現在13塊多不會賣。先看看接下來月結獲利再說。

2023-03-30 8:19
dormer

京城銀…好在我賣掉它去換別支金融股,來回就是三成的年投報率又填息。祝福京城銀股東賺錢。

2023-03-30 8:35
vul34622 wrote:
【台企銀法說】喊話投...(恕刪)
今年學到了一件事,金融股還是選擇有實力底氣足的比較優!富邦、中信、四大官股、永豐、台新、元大   ,在大風大浪的時候還是穩穩的。
台企銀在 升息走到末端⋯⋯股價很難再創高了
2點

我也耐心等待黑馬元大金

2023-03-31 19:28
KELLY8116

想再買22以下的元大

2023-03-31 22:40
dormer wrote:
利差損壓力鍋 壽險財...(恕刪)


壽險外匯成本 前二月飆773億

工商時報 彭禎伶、魏喬怡 2023.03.29

https://ctee.com.tw/news/finance/834610.html

因匯兌成本加重,可實現資本利得不多,壽險業從去年10月開始,已連五個月單月稅前虧損,五個月合計虧損逾1,500億元。

拆解其中成本,即前兩個月花在避險工具的成本是528億元,應是歷史新高,這部分付出後是一去不回頭;若前二個月壽險海外投資完全不避險,則會出現匯損1,005億元,創近五年同期新高,但因為有CS跟NDF等避險工具,前二月外匯工具評價利益是550億元,同期間是收回210億元外匯準備金,因此累計前二個月外匯總成本是773億元,上次高點是2017年前二月,新台幣由31.36元急升到30.65元,前二個月外匯總成本達1,197億元。

去年同期因為新台幣貶值,壽險前兩月是外匯利益39億元,等於今年前二個月比去年同期外匯成本多出812億元。

加上當時債券仍未大幅跌價,壽險業含匯兌損益後的國外投資淨收益高達1,857億元,國內即可少實現一些資本利得,合計國內外投資淨收益2,352億元,國內約貢獻495億元。

1月新台幣匯率急升近6.5角,加上避險工具成本大增,壽險含外匯損益後的國外投資淨收益僅421億元,至少是近三年同期新低,國內外投資淨收益1,212億元,代表國內貢獻791億元。

壽險業已成功爭取外匯準備金可用來沖抵增加的外匯工具成本,到2月底整體壽險外匯準備金餘額回升到2,079億元,且如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及南山人壽等都已觸及提存上限,3月若沒有太大波動,即可免提存外匯準備金,還可收回沖抵外匯工具成本,增加獲利來源。

即便投資收益逾1,200億元,但壽險業前二月稅前虧損253億元,近年罕見,2月債券殖利率續揚,且美股下跌,加上虧損,單月淨值減少628億元,壽險業整體淨值降到1兆7,954億元。
剛加入金融股的大家庭~請多多指教
金融股利空消息股價下跌,對於存股族我來說,才是真的『利多消息』才能真正的累積到我的目標張數~
YT、FB請搜尋小資蝸牛~分享理財知識及日常生活
轉貼 王大衛先生臉書

國內三家純網銀分別是連線銀行、將來銀行、樂天銀行。
根據2022年財報
(1) 連線銀行2022年虧損15.8億,已減資再增資,2023年1月虧損1.1億
(2) 將來銀行2022年虧損23.32億,考慮減資再增資,2023年1月虧損0.99億
(3) 樂天銀行2022年虧損12.06億,尚不需要減資,2023年1月虧損0.54億
(4) 以三家純網銀1月存放比來看(純網銀資本額是100億),
連線銀行: 存款462億,放款223億,存放比48%。
將來銀行: 存款250億,放款33億,存放比13%。
樂天銀行: 存款206億,放款15億,存放比7%。
全部遠低於銀行同業平均的70%。
從(1)~(3)來看樂天是第一家開辦(2021年),從存放比可看出績效很差,將來銀行2022年才開辦,錢燒得很快,今年應該會先減資再增資,連線銀行其實動作很快,但錢也燒得最快,已經減資再增資。
未來會賺錢的應該是連線銀行,從存款金額,放款金額,存放比可以約略看的出來,只要存放比能拉升到70%自然會獲利。
...............
將來銀行宣布開辦房貸業務,不論貸款金額利率2.06%
陳涵書
2023年3月30日 週四 下午3:20

將來銀行宣布今年 4 月起,成為首家開辦房貸業務的純網銀,可線上申辦,目前僅對保服務須至現場辦理。

將來銀行首波推出限量 500 名的「預約制」專案,新購屋及轉貸皆適用。符合條件的客戶不論貸款金額高低可有 2.06% 的優惠利率,最快於 4 月底公布細節。

將來銀行透露,申請房貸可在 APP 上處理,客戶需輸入房屋地段資訊(如地號),銀行經過鑑價、了解屋況、收入之後,新屋可貸至八成,自住中古屋的耐用年限若夠長,亦可貸款至八成。

另外,為了慶祝開業滿週年,推出 5% 存款與支付的強利組合。自 4/1 起至 6/30 止,成為將來銀行客戶可享最長 90 天、最高 5% 的活儲利率與最高 5% 的刷卡回饋,總價值近 1,400 元。

舊客戶可繼續享受最高 5% 的刷卡回饋,推薦好友開戶,除可獲得 100N 點獎勵外,亦可獲得最長 90 天、最高 5% 的活儲利率。


將來銀行總經理許柏林説,開業一年以來,目前開戶數 30 萬,吸收市場 365 億元,其中有 58 億元的定期存款,207 億元的活期存款。第一年的房貸佔放款業務目標為 50%,未來朝 60~70% 努力,希望透過房貸業務接觸新客戶增加開戶數。

談及累積虧損,許柏林表示,開業以來有設備投資與攤提,但目前營運是朝正向發展。「年底前應該會增資,這是為了強化資本。」



根據金管會銀行局 3 月公告的「金融業務統計輯要」,台灣目前三家純網銀「將來銀行」、「LINE Bank」、樂天國際銀行 2023 年 1 月的稅前虧損分別是 0.99 億元、1.1 億元、0.54 億元,放款市佔率分別是 0.01%、0.06%、0%。

回顧 2022 全年,將來銀行稅前虧損 12.55 億元,LINE Bank 虧損 25.09 億元,樂天虧損 6.73 億元。



核稿編輯:李柏鋒


普發6,000元快來了!將來銀行推出「十倍奉還」抽6萬N點! 3/29前申請開戶,再享近千元回饋
純網銀第一家 將來銀行獲准產壽險網路投保業務
.................
3家 網銀 昨天 有人討論 將來銀行宣布開辦房貸業務,不論貸款金額利率2.06%
19檔「金融股」股利出爐!第一名殖利率衝破7%

alffu

寫這篇的是要圖利誰?只算現金股利,配股票不是錢嗎?亂算+1

2023-03-31 16:09
napoleon0014

不準,我元大成本約12-13..殖利率8-9[笑]

2023-03-31 22:50
  • 30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