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1

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玩咖遠離金融股已經將近一年了,而壽險型金控的現況就如玩咖當初所言一樣。
展望未來,玩咖認為壽險淨值的風險透過增資和財報分類調整,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但後座力是原本是金雞母的壽險子公司大概有一陣子是下不了金雞蛋的。玩咖認為雙雄未來幾年的EPS大概很難超過五元了,這並不是說它們變差,而是它們變回20年之前的正常水準了。(過去兩年才是例外)

玩咖何時回歸金融股呢?只能說還沒到,如果要預測的話,也許是下半年...

生活玩咖 wrote:
玩咖路過,忍不住還是要說一下。目前的財報會計法則實在非常的阿Q,尤其是對金控股。
以個人來比喻的話,假如你有1千萬的資金今年投資十檔股票,其中三檔獲利了1佰萬,另外七檔虧損2百萬。你把這獲利的三檔獲利了結,留下七檔虧損的,此時你的淨值剩下900萬,你會對外宣稱說你獲利的100萬嗎?壽險金控今年的獲利是這麼來的,而淨值大幅的減損也是這麼來的...
沒賣掉的股票也許會漲回來,但每家金控持有幾兆的債券要回到之前的價格可就不這麼簡單了,也許有人會說可以持有到到期,是沒錯,但是金控的獲利來源,本來就是靠資本利得而不是靠經常性收益,壽險股的資金成本大約在3.5趴,要把舊的1,2趴的債券持有到到期?而不做資本操作?
目前像是國泰金的帳上的未實現虧損,第二季財報是看得到,不忍細看
而如果明年如果美國真的升息到四趴的話,會如何呢?
玩咖不是看雖,而是滿心期待,想看看雙雄投資團隊如何度過這個難關。...(恕刪)
玩咖遠離金融股已經將近一年了,而壽險型金控的現況就如玩咖當初所言一樣。
展望未來,玩咖認為壽險淨值的風險透過增資和財報分類調整,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玩咖 是真正高手 印象中你 壽險股進出 5千萬 有貼帳單 獲利出場 升鴻投資 前天也提到 期望值 高就重押 利多出盡 出場
期望值不高 觀望 他是全國珠算冠軍 台大資工 他的 取捨 重押 揮灑自如
生活玩咖 wrote:
玩咖遠離金融股已經將...(恕刪)

雖然我懂得不多
但去年這麼多節目看下來的想法
已經跟玩咖大分享得差不多了吧



幫助最大的就這支影片了

暴力不能解決問題 但是能解決你
五大長多齊聚!升息對「壽險」短空長多 債券價值受影響
作者 台灣銀行家 責任編輯 王思淳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5/12 12:01


撰文:林雪芬

【台灣銀行家】Fed、台灣央行接連升息,對壽險業是「短空長多」,擁有多項優勢,同時,金管會顧慮到台灣壽險業的保單結構及經營特性,對2026年接軌IFRS17新制,都是正向助益。



「美元及新台幣利率顯著上升,資產價值的確大幅下降,但負債面下降更多。」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在3月22日國泰金控法說會上,說明升息對壽險業的影響,若以接軌保險負債會計IFRS17的角度來算,利率上升雖造成淨值下債券資產價值減少,但同時間保單負債面評價也會大幅變動,一來一往,國泰人壽淨值會增加逾900億元,對2026年接軌將是正向助益。

2022年首季,同時有壽險及銀行子公司的金控,法說會上多在闡述升息對銀行、壽險的影響,銀行利息收入會增加,各界都了解升息對銀行股是正面效應,但對壽險公司呢?2022年首季新冠肺炎疫情干擾仍在,加上對通膨的憂慮、對美國聯準會(Fed)升息預期,2月底俄羅斯無預警對烏克蘭開打,掀起全球譴責及抵制行動,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多項因素交雜,讓資本市場波動劇烈,除了全球主要股市回檔外,債券殖利率亦大幅反彈逾1%。

短空:持有債券價值減少


據金管會統計,壽險業到今年2月底投資債券共達18兆9,901億元新台幣,雖然有近15兆元放在攤銷後成本(AC)項下,即市場利率波動下,這15兆元債券亦不用逐月或按季依市價評估列帳,不會影響到壽險公司的損益與淨值,但還有近4兆元的債券及1至2兆元以上的債券型基金部位,是放在淨值項下的金融資產部位,這些債券在首季價值大幅減少,讓壽險業前2月即便稅前還賺924億元,但淨值卻少了4,816億元,3月及4月債券殖利率仍在持續上揚,壽險公司淨值下債券價值亦在減少。

若依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及台灣人壽等前六大壽險公司在2021年第4季財報揭露分析,若利率上升100個基本點(即1%),則6家公司損益及淨值面會是負影響6,431億元左右,主要就是反應債券評價利益減少,造成淨值及損益下降。

首季6家壽險公司稅後獲利逾968億元,但同時間淨值還少逾4,900億元,即淨值項下債券評價利益大幅減少。



長多1 新投資債券收益提高,利差益增加

首先,雖然升息造成債券價值下降,短期可實現債券資本利得會減少,但是如美債殖利率今年已反彈逾1%,壽險公司加速新錢及舊債券到期再投資部位的布局,去年底到今年初壽險公司新投資的債券收益率都在3.8%到4%以上。

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及台灣人壽多已表示,會加速投資海外較高收益的債券,富邦人壽亦表示今年首季有較大量實現美債資本利得,提高現金部位,待未來利率上升,可加碼投資,增加經常性收益。六大壽險公司亦已表示,今年要新投資債券的金額達新台幣1.62兆元,若升息100個基本點,一年利息收入就可增加逾80億元,若每年都維持同樣的資金投入規模,5年下來可為6家壽險公司帶來逾2,400億元的利息收入,拉高資金投報率,創造利差益。


長多2 老保單利差損壓力減輕

二是壽險公司淨值可能因為利率上升、價格下跌的資產約5至6兆元新台幣,但壽險保單負債面約26至27兆元,若以IFRS17精神計算升息影響,老保單利差損也會大幅下降,大型壽險公司尤其是1963、1964年成立的老壽險公司,帳上有大量早期保單預定利率4至8%以上的老保單,若利率上升,這些老保單接軌壓力亦會大幅下降,若升息趨勢持續2、3年,則對壽險公司2026年1月1日要接軌IFRS17將是好消息,調整資產部位及股東增資壓力都會大幅減輕。

若台美利率都已上升100個基本點,則大型壽險公司、尤其是有預定利率4%以上老保單的公司,負債面反應會更大,以IFRS17計算的淨值可能不降反升數百億元到逾千億元的規模,即對壽險公司亦算正面消息。

長多3 避險成本可望大幅下降

三是市場預期美國2022年可能會升息7至10碼(即升息1.75%至2.5%),台灣則可能升息2至3碼(即升息0.5%至0.75%),台美利差可能拉大,壽險公司除加速投資美債外,美元匯率勢必走強,新台幣回貶趨勢下,壽險公司今年避險成本可望大幅下降,如國泰人壽、富邦人壽、中國人壽等都已表示,今年應可將避險成本控制在1.5%、甚至1%以下,若新台幣趨貶且不獨強,則壽險公司估計,一年省下來的避險費用可能數百億到近千億元。


首季新台幣兌美元貶值近3.4%,六大壽險公司在4月初揭露獲利時即強調,首季出現800至900億元的匯兌利益,成為獲利一大來源。

長多4 海外債券利息收入入帳

四是美元升值、新台幣貶值下,壽險業每年有6千到7千多億元的海外債券利息收入,兌換回新台幣入帳,金額將可增加上百億到數百億元不等,對獲利亦有一定的助益。



長多5 利率上升有助拉動新保單銷售量

五是市場利率上揚,壽險業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也會跟著上升,對業績來說亦是正面消息,壽險業者表示,如近年大賣的利變壽險,有基本的保單預定利率,是由壽險公司保證,目前大約0.75%至1.5%,市場利率變化會透過宣告利率回饋給保戶,是既能保底、又可跟著市場升息腳步的商品,對保戶累積資產、提高保障有益,壽險公司亦是可以增加保費、卻不至於創造利差損問題、又可貢獻獲利的商品,利率上升,有助拉動新的保單銷售量。

如富邦人壽執行副總董采苓即在3月法說會上表示,2021年因受疫情影響,新契約保費多有衰退,但2022年則因升息,預估會有2位數的成長率。

4月亦已看見壽險公司普遍都有拉高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亦是反應市場利率上揚,美元利變壽險宣告利率拉高到2.95%到3.4%,已接近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前的宣告水準,對保戶及壽險公司來說,亦都是好消息。

低利率環境對壽險公司來說,是弊大於利,過去銷售預定利率4%至8%以上的固定利率保單,都是壽險公司保證給保戶的利率,在低利率環境下,這些保單都可能出現「利益損」,為彌補此缺口,壽險公司逼不得已必須積極投資,靠著實現較高資本利得,來填補利差損,但也因此要承受較大的投資風險、匯率風險等。

台灣市場利率在2000年時仍有5.15%左右的水準,當時壽險公司若將現金配置在銀行存款,大致可支應保單利率;但到了2002至2003年市場利率快速下降,直接跌破2%,一旦壽險公司僅仰賴國內公債、公司債等投資方式,已無法支應舊有保單成本。壽險公司一方面須想盡辦法降低新保單成本,又須維持一定的業績量,同時要尋找更多的投資標的,以求拉高投資收益、降低利差損。

這20年來壽險公司因為要拉高投資報酬率、降低利差損問題,出現資產與負債「幣別錯置」(Mismatch),即用大量美元資產來支應新台幣保單負債,還有資產與負債「期間錯置」,保單負債期間較長,但資產存續期間較短,一度可能差5至6年、甚至更長,一方面是擔心市場利率隨時可能上揚,不敢配置太多在低利率時期的長債,一方面則是需要短進短出,實現資本利得去降低利差損壓力。

整體經營風險可望逐步降低

隨著拉高美元保單銷售、市場利率開始上揚,壽險公司已逐步減少這些錯置情況,今年3月大型壽險公司都已表示其保單負債期間大約是11到14年,資產存續期間亦已拉長到12到13年,即資產與負債期間逐步拉齊,資產負債期間錯置的風險就大幅減少。

市場利率回升,債券利率拉回4%以上,亦代表舊有4%固定利率壽險保單的續期保費,可直接投資債券去匹配,沒有利差損,壽險公司就可靠費差及死差獲利,即高利率環境,對壽險公司來說,經營及承受的風險相對都是較低利率環境時要輕鬆且正面。

同時,金管會顧慮到台灣壽險業的保單結構及經營特性,特別給予3年的接軌緩衝期,即國際在2023年1月1日就要接軌IFRS17,但台灣壽險業是2026年1月1日再接軌,中間還有一定時間可調整,若這幾年都是緩步升息的態勢,市場利率回到4%以上,壽險接軌工作將會輕鬆很多,即使IFRS17對壽險公司造成衝擊,亦會被升息減少很多。
下週國泰金法說會,可關注其資產重分類之後續現象~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令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111年11月4日
發文字號:金管銀法字第11102279031號
 
一、依據證券交易法第四十一條第一項規定辦理。
二、金融控股公司之保險子公司依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九號公報,將帳列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重分類為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後,依本會一百十一年十一月四日金管保財字第一一一O四九四二七四一號令計算應提列特別盈餘公積者,金融控股公司於分派可分配盈餘時,應就保險子公司所重分類之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數,提列相同數額之特別盈餘公積。
三、金融控股公司之保險子公司就所重分類之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數有迴轉時,金融控股公司得就迴轉部分迴轉特別盈餘公積分派盈餘。
四、金融控股公司就保險子公司重分類之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數,應於金融控股公司年度財務報告附註揭露。
五、本令自即日生效。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令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111年11月4日
發文字號:金管保財字第11104942741號

一、依據保險法第一百四十五條之一第二項規定辦理。

二、保險業依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九號,將帳列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重分類為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後,為維持財務結構之健全與穩定,於分派可分配盈餘時,其所重分類之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數,應計入本會中華民國一百十年六月十一日金管保財字第一一OO四九二O四四一號令關於帳列其他權益減項淨額,就當期發生數提列特別盈餘公積。
三、嗣後重分類之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數(含處分)併計其他權益減項淨額有迴轉時,得就迴轉部分迴轉特別盈餘公積分派盈餘。人身保險業迴轉後,擬辦理盈餘分配者,仍應依本會一百零二年二月八日金管保財字第一O二O二五O一九九二號函有關規定辦理。
四、上述重分類之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數,應於年度財務報告附註揭露。
五、本令自即日生效。
~~~~~~~~~~~~~~~~~~~~~~~~~~~~~~~~~~~~~~~~~~~~~~~~~~~~~~
之前富邦金法說:對於金管會因應去年金融業的特殊情形,允許動用資本公積來發現金股利一事,韓蔚廷指出,由於富邦金帳上未分配盈餘還有約1200億元左右,因此不會動用資本公積來分配現金股利,但股票股利部分則會考慮,預計下個月董事會後才會對外公布。

國泰金資產重分類影響數勢必不小,法說會應該會有說明??
宏泰人壽111年度期末權益總額 3,781,569仟元,較前一年度 11,817,712仟元大減。

幾年前就有報載宏泰想連同群益打包出售。後續也沒下文。
我今年持股主力群益期和幾張鎖在不理會老股群中的群益證。希望能併給大金控旗下享綜效。能像台新人壽進到台新金後業績大增。
——————————————

保險局限期宏泰、三商壽提改善計劃

工商時報 魏喬怡 2023.03.18

宏泰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已連續二個半年、淨值比低於金管會警示門檻的3%,保險局限期二家提出財業務改善計劃。保險局指出,三商壽及宏泰人壽已分別進入「資本不足」及「資本顯著不足」等級,依保險法規定,近期將要求兩家壽險公司提出財業務改善計劃,要確保今年底前可以合規。

就最新財報來看,三商壽已連續二期低於值資產比警示門檻淨3%紅線,宏泰人壽去年上半年淨值比1.64%、下半年淨值比僅1.13%,更是連二期低於2%,投資人擔憂是否瀕臨被接管的局面。

金管會將保險業資本適足率、淨值比劃分為4個等級,RBC達200%以上或淨值比3%以上為「資本適足」、RBC在150至200%或淨值比連續兩期未達3%為「資本不足」,RBC在50至150%或淨值比連續兩期未達2%為「資本顯著不足」,RBC低於50%或淨值比低於0為「資本嚴重不足」。

保險局指出,要到「資本嚴重不足」才會瀕臨接管,目前宏泰人壽、三商壽是在「資本顯著不足」及「資本不足」,還未到被接管等級,會給時間自救,必要時會限制業務、投資等,以減緩財務惡化。

據最新財報來看,三商壽上半年淨值比2%、資本適足率190.07%,下半年淨值比略升至2.19%;宏泰人壽上半年淨值比1.64%,資本適足率227.82%;下半年淨值比1.13%,但二家的淨值都還是正值、RBC也沒有低於50%,因此保險局依法要求「限期提出增資、其他財務或業務改善計畫」。

保險局指出,目前這二家所提的改善計劃目標是要將RBC拉高至200%、淨值比拉高至3%,可透過財業務的改善,像是調整資產配置,或是股東增資的方式來做。至於提出改善計劃的期限,保險局指出,會視兩家給的改善計劃書給予一段合理的期間,該計劃必須確保今年底前可以達標。
今天我投資

宏泰人壽Y22綜合損益損失80億元,財務面確實不佳。台新人壽看起來狀況還好有一部分原因是資產的75%都放在不會影響淨值的AC項下。宏泰人壽AC項下資產只佔不到50%。

2023-03-19 9:57
KELLY8116

刪文

2023-03-19 23:20
美債利率1%變5% 矽谷銀行就掛了!謝金河曝台灣一票壽險大戶都在抖 金融存股名單大洗牌
06:132023-03-19 旺得富理財網 李宗莉


矽谷銀行風暴餘波盪漾,美銀行股周五轉殺,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分析,矽銀把錢拿去購債,但利率由1%升到5%就掛了,提醒台灣壽險大戶為首的金融機構,去年重押債券,今年金控股利縮水幅度得多關注,並點名臺企銀與王道銀等2家銀行股作比較,直指投資人最愛的存股標的,未來恐會重新洗牌。

謝金河在最新一期《先探》撰文指出,這1周全球焦點都在矽谷銀行(Silicon Vally Bank,SVB)破產事件!這家以矽谷創業圈為核心的地區銀行,算是美國的第16大銀行,過去3年在疫情中科技業欣欣向榮,吸收很多游資,這些低利吸進的存款,為尋找投資回報,矽銀拿去投資利率約1%的1~5年國債,但是去年Fed暴力升息,一口氣升息7次、共17碼,美國短債利率拉升到5%,債券價格大跌,SVB遭到重大損失。


為因應存款戶短期資金需求,SVB處分帳上210億美元的債券,出現18億美元虧損,存戶發現情況不妙,2天提擠420億美元,矽銀帳上沒有那麼龐大現金,一下子就攤牌,整個破產事件在48小時之內發生,這家銀行1年多前股價最高763.22美元,如今恐變壁紙,蒸發數百億美元市值。

矽谷銀行瞬間破產倒閉,也牽動全球金融市場敏感神經,而跟著矽谷銀行以加州為據點的第一共和銀行(FRC)13日股價大跌61.83%,EWBC(East-West Bancorp)下挫17.39%,地區性銀行連環爆,逼得總統拜登總統親上火線,透過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提供存款戶金額保障,才讓矽銀拆彈落幕。

謝金河表示,矽谷銀行把存戶的錢拿去買1%的債券,當利率升到5%的時候就掛了,台灣的金融機構、尤其是壽險大戶,去年大力押注債券,受到衝擊十分巨大。

國泰金與富邦金的股利政策,將帶來巨大影響

這次國泰金法說會公布去年淨利373.59億,EPS2.58元,若無息可配,對股價將帶來巨大衝擊,接下來市場也會關注富邦金股利怎麼配?現在開發金也宣布股利掛零,股價立刻出現長黑,先前遠東銀行宣布只配發0.41元現金,股價跌不休。

經過大風大浪之後,投資人會更加關切金融股的股利怎麼配?這當中,中信金、元大金(註:元大金已公告每股配發0.8元現金及0.15元股票,合計股利0.95元)會是市場焦點。

至於市場最不注意的王道銀行,去年租賃合併處分收益挹注,全年稅前65.59億元,每股獲利1.79元,現在看起來獲利漸入佳境,1~2月稅前都超過4億元,過去股價最低6.6元,未來應有回到面額的機會。

而去年EPS1.25元,日前宣布配息0.1元、殖利率僅0.7%的臺企銀,謝金河指出一向低調,但去年在不知不覺中創了很顯著的漲幅,經過這次撞擊,過去投資人最喜歡的存股標的,未來可能會重新洗牌。
..........
其實 危機 是找買點 高點要施捨給別人
0大 說 賣台企銀時愈賣愈high 還有14.9的 可賣
政府幫忙解套疏通,金融動盪不是開玩笑的! 拆壽險業流動性炸彈 金管會出手了 本文共1078個字 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台北即時報導

2023/03/19

 

23:08

金管會出手、拆解壽險業流動性潛在危機。金管會本周將宣布,全面開放壽險業可做國內外公司債、金融債的債券附條件交易,讓業者可先拿到一筆資金供調度,台、外幣債各以保險業可運用資金2%、及國外投資額度2%為限,共約8700億元交易空間,以緩業者「缺現金」壓力,3月底前上路。

此政策有兩大效益,一、因應業者短期資金調度需求、緩解因保費入不敷出的流動性壓力,二、避免因缺錢得賣股賣債,有利台股穩定,壽險業、台股同享利多。

據保發中心統計,2022年7月開始,壽險業已連半年、保費入不敷出,更以10月單月淨流出595億元達顛峰、到去年底仍淨流出143億元;2023年前2月新契約保費仍陷入衰退,更因台美利差擴大、得支應高漲避險費用的保證金,讓業者「手頭更緊」。

業者說,升息趨勢下,保戶棄保單、轉向跟銀行大買海外債,保費「新錢進不來」,還得支應保單解約、到期給付金,加上海外投資避險得增提保證金,壽險業若手上沒現金、就得賣股、賣債套現,不利壽險業獲利及台股穩定。

壽險業者再度向金管會求援,希望從目前僅能做國內外公債、國外國庫券的債券附條件交易(RP/RS)外,再開放附條件交易標的,納入國內外公司債、金融債、及國際板債。

依現行規定,壽險業只能拿國內外公債、及國外國庫券做債券附買回(RP)、和附賣回(RS)雙向交易,但壽險業手上最大宗的國內公司債、金融債、國際板債卻只能做「附買回(RP)」,並未雙向開放,而國外公司債、金融債更是未納入附條件的交易標的內。

目前壽險業手頭緊,急需做「附賣回交易(RS)」。附賣回交易是指壽險業拿手上債券賣給資金提供者(如銀行)雙方並約定到期時、再由壽險業買回債券,此舉可讓壽險業先拿到一筆現金供調度,緩解現金流壓力。

據了解,最快金管會本周就會宣布兩大開放,一、壽險業持有海外公司債、金融債可做債券RP、RS的雙向附條件交易,二、國內公司債、金融債,及國際板債,新增開放可做附賣回交易(RS)」,全面打通業者債券融通的任督二脈。

換言之,壽險業抱8成的國內外公司債、金融債、及4兆的國際板債都可以拿來做附賣回交易(RS),壽險業可套現券種更多,大解「缺錢」燃眉之急。

也因金管會這次同步開放海外公司債與金融債,可做附買回交易(RP),讓壽險業未來也能扮演「融資者」角色,賺取利息收入,等於讓壽險業緩解現金壓力外、也有助壽險業獲利。

為控管風險,金管會也擬定附條件交易總額上限,台幣債券以保險業可運用資金2%為限,目前約6000億元,外幣債則以國外投資額度2%為限、約2700億元,共8700億元空間,至於做附條件交易的債券評等,至少需是BBB級以上。

vul34622 wrote:
美債利率1%變5% ...(恕刪)

這樣說來,開發金只要有配都算利多!
認為不配息掛蛋🥚,好像已經是市場共識了
開發金,會不會上演9到20
20到9?


兩家金控恐無法配息 本文共566個字 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

2023/03/20

 

01:58

2022年股債市崩跌吃掉龐大存股族的股息。據14家金控揭露2022年全年財報及動用資本公積配息需符合財務指標來看,除了已公布不配股利的國票金( 2889 ),預料開發金、新光金也恐無法配息;另據了解,合庫金、國泰金二家金控都將動用資本公積配息,其餘九家金控股息也將大縮水。

目前已對外揭露股利政策者,僅元大金每股配0.8元現金股息、玉山金配0.2元股息、國票金不配息,股息全面大縮水;據了解,可能每股配息超過1元者,僅剩下富邦金和中信金,兆豐金和第一金則傾向保守。

據14家金控揭露2022年底財報,反映股債減損、攸關配息的淨值項下「其他權益」科目,虧損達7,524.4億元、季減39%,主因去年第4季有國壽、中壽、台壽、新壽重分類,才導致虧損縮小。

若把這四家壽險子公司債券重分類、共約3,412億元做「校正回歸」,其他權益虧損達1兆0,936億元、僅季減11%,顯示去年第4季股債市回穩貢獻有限。

一家金控業者也提醒,國泰金、新光金、開發金、中信金等其他權益的回升一大部分應是來自子壽險的資產重分類,實際上在計算今年的可分配盈餘,還會因需要提列特別盈餘公積而被扣除,壓縮配息空間。

而其中新光金、開發金以去年獲利、加過去累積的未分配盈餘後,依舊無法彌補龐大的股債減損(其他權益)缺口,開發金還因雙重槓桿比和負債比偏高,恐也無法拿資本公積配息。

MBUSA

倒是可以考慮這波股息龜苓膏宣布後股價下跌,買一張來年年領紀念品用。如前些年買1x的中鋼一樣。

2023-03-20 6:12
kim122

中信總仔法說喊出有實力不用公積配1-1.1,好歹來1元,法人看玉山配的爛才去問,喊1-1.1低於1元很漏氣又沒誠信[^++^]

2023-03-20 6:53
  • 30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