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2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友達 2017年
2月營收 291億
3月營收 310億>>近四年最高

友達2021年
2月營收 256億....還有待努力
希望Q3 某個月營收就能破2015年 348億紀錄.

2017年台幣匯率約30.3, 現在約 28.3, 升值了 7%,不然營收早超越 2017年.
但台幣升值代表 美金購料成本大減, 每季購料費用可省 30億,

2017年時,單季的營業成本超過 720億,歷經4年的 例行costdown 和 台幣升值效應, 今年單季的營業成本要低於 600億,才合理.

成本比 4年前少了1百億,營收直追當年, 今年當然就是暴賺..


-----------------------------------
群創2017年
2月營收 274億
3月營收 313億 >> 近四年最高

2021年
2月營收 253億....還有待努力
希望Q3某個月營收就能破2015年 369億紀錄. 這個難度頗高


-----------------------------------
彩晶 2017年
2月營收 20億
3月營收 21億

2021年
2月營收 23.8億....已經過 2017最高點 24億.
我個人認為是觀念不同所至

這棟大樓蓋起時,就是以基本面為主,因此容不太下線性、籌碼、技術的說法

這棟樓也有不少人認同,用閒於資金投入,抱長期為主,因此在風險上較低,心態也不同

大家都玩過股票,都經歷過短線的得與失,它會讓人盲目

以archer2337來說,算是玩波段,但在當出賣出友達後,有在6塊多、7塊多接回嗎?並沒有,因為玩波段得失心太重,一個不小心,好公司就被你打差評,然後短期內不關注,就一檔扶不起的阿斗

或許,你們是好意,但不適用這棟樓,不少人抱股2年以上,豈會為你們說的,短期盤整就做賣出,下跌買入行為,真這樣,早在2019年11元賣,2020年買7元回買,可能抱到去年底14元賣,之後就買不到,隨然是這樣舉例,但幾人能做到精準,事後諸葛亮,大家都很會嘴,當買賣盤當下是完全不一樣,這點不看透,自己是那樣心態、做風,終就是要賠

然後就像一般的空軍,叫囂著會跌到8元、3元

這就是想法、心態不同,結果就不一樣

你們這麼看重籌碼、線性分析,請另開一棟樓,而不是在這湊熱鬧,
這樓講基本面,
會跌!
你也要說出原因,例如出貨量大衰退,報價上漲趕不上獲利等

而不是幾句量縮盤整,
5日、10日線
投信不愛、外資出貨
上影線、10年新高...危險
(10幾年前新高好像7、80元,怎麼只看10年出來當指標)

聽都聽爛

這資訊有用?請問10元以下,你們買了幾張,能抱到現在?

去年3月,
我最慘時帳面負129萬
(含群創)
以今天收盤來看,正140幾萬,不曾賣出
(中間還一直小加碼)


seven0821 wrote:
以本版的氛圍來看
我之前提出過19.15後,20附近盤整的看法
以及大盤不佳,外資整體偏保守的觀察
看看P大的分析,是有數據,並且讓我們知道,賺的沒有當年多,但因成本下降,獲利是接近的

2017要賺到1元多,可能一個月營收近300億。一季要近900億,現在知道,過800億,就可能達成,而eps對電子業才是實際。最有用利多

這種資訊才會被看重,而不是虛無飄渺的技術面

pqaf wrote:
2017年時,單季的營業成本超過 720億,歷經4年的costdown 和 台幣升值效應, 今年單季的營業成本要低於 600億,才合理.

成本比 4年前少了1百億,營收直追當年, 今年當然就是暴賺..
odf1719 wrote:
如果轉移後的檢測修復...(恕刪)

如果是在工廠內是會repair的,但是如果是出貨成品應該是整個背光模組換掉的。所以在外面換掉背光模組時,你就會考慮換新的了,
陀螺不打轉 wrote:
我個人認為是觀念不同...(恕刪)

去年3月,
我最慘時帳面負200萬
(含群創+基金)
以今天收盤來看,正310幾萬,賣出基金+55萬
(中間還一直加碼友達)
陀螺不打轉 wrote:
這資訊有用?請問10元以下,你們買了幾張,能抱到現在?


1.前波2015我就在了,高點我有獲利出一半
2.另一半從2015年我抱到現在
3.去年我才有能力低接加碼,你說資訊有用嗎?
4.去年3月我那一半帳面虧損是你的二倍以上
5.我從來沒有亂喊空,我一直看好
6.我只是推測未來盤勢大家交流學習,讓大家有心理準備
7.我是長期持有者,不是短進短出

請不要誤會我,勿戰,感謝
我曾迷信名牌,買近HTC,腰斬,賠140萬左右,那時半年都不敢看電視,聽到股票2字是心驚膽顫

我了解自己,是炒不了短線,因為貪心,跟本不會停損,真要停...來不及

但看好友達基本面,就算虧,並不是科技能力差,面版不好,而是被大陸人用錢砸出來,劣幣逐良幣的道理

我就放著,P大當時提過,友達口袋錢很多,可以撐3、4年,頂到最後
當時!就算沒發股利,我也沒多久怨言,因為挺過了就是風起時,各自心中定好適當的目標價,到了!該下船就下船

ying0809 wrote:
去年3月,
我最慘時帳面負200萬
(含群創+基金)
以今天收盤來看,正360幾萬,不曾賣出
(中間還一直加碼友達)
面板產業不會再成為惨業!原因如下:

1.大陸面板廠已經寡佔了市場(市佔六成即算市場寡佔)。沒有寡佔市場還在帶頭殺價競爭的!所以,面板售價會維持在合理的利潤下。可能再有賠錢賣的情形發生。以大陸面板廠的製造成本為基礎,大陸面板廠小賺,則台灣雙虎就大賺。大陸面板廠若大賺,那麼台灣雙虎即爆賺。

2.大陸政府已經不再大量補貼面板產業!無論是新蓋廠或已量產的廠。若瞭解大陸的面板廠怎麼蓋的,大概都清楚,一旦沒有政府補貼和借錢,大概也沒有業者願意又或者有財力去蓋新廠了!郭董的威斯康辛建廠pending甚至不蓋了!就是因為美國政府沒那麼輕易就拿錢出來。郭董哪來這麼多資金可以100%自給蓋廠?有他應該也不會拿出來吧!所以,產能就此打住。不會再有大量的產能新增。

3.面板的應用層面在擴大,TV及monitor的消費尺寸在增大!會大量的消耗面板產能。在無明顯新產能的增加下,長期會供應緊俏。一旦沒有太大的供過於求,售價就不會下跌!

4.五年內看不到比TFT-LCD性價比高的顯示器技術!面板技術和主流仍會由TFT-LCD所主導!所以,不會有被替換掉的風險!

在這些環境及主客觀因素下,未來面板會轉變為民生股,擺脫景氣循環股的糾纏!穩定一年賺4元以上的民生定存股。我不知道在市場的價值要給幾元?若以我的假設,即使公司才配50%、2元的股利下,以利率低標來看,都有25~30元的價值(6.7%~8%)的高水準!現在不進場做波段,不然要?
網飛 1月用戶突破2億 (二月更多)

迪士尼+ 2月用戶突破1億

當然 除了付費平台活耀外 各種免費平台會更多人使用

將帶動電視銷量長期成長的利基
華星光電從友達挖走不少東西, 技術布局 緊咬著 友達,

友達的去年 ASP約 345美金.

華星光電ASP只有 240美金. 所以營收遠不如友達.
大尺寸ASP 只有 157美金. 中小尺寸( LTPS) 的ASP 約 1880美金. 因為手機的ASP 本來就比較高.

研發補助就拿到 17億人民幣大紅包, 還有其他一大堆 經常性的補助 和 非經常性的補助.
各種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的補助,加起來可能有幾十億,甚至近百億, 結果,全年凈利潤只有 24.2億元人民幣,

補助那麼高,淨利也不過如此,今後補助減少後,大陸面板廠 財報真的會很難看.看你還怎麼擴廠..






====================

華星光電(TCL科技) 今晚年報出爐

TCL華星實現產品銷售面積2,909.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1.2%,實現營業收入467.7億元(人民幣) ,同比增長37.6%,凈利潤24.2億元,同比增長151.1%,其中第四季度實現凈利潤18.6億元,同比改善21.9億元。

大尺寸產品出貨2,767.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2.9%;出貨量4,574.6萬片,同比增長11.0%; 實現銷售收入289.8億元,同比增長53.1%。

中小尺寸出貨面積為142.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2%;出貨量9,923.5萬片,同比下降12. 8%;實現營業收入177.9億元,同比增長18.1%。

中尺寸業務導入多家高端筆電、平板及車載顯示的品牌客戶,業務快速突破,LTPS筆電面板出貨量居全球第二。 t4柔性AMOLED產線一期實現滿產,二期和三期設備在陸續搬入;摺疊屏和雙曲屏完成品牌廠商交付和上量,並在陸續導入全球一線品牌客戶。

展望未來,半導體顯示產業長期發展前景趨好,LCD顯示已基本完成向中國大陸的產業轉移,中國企業已經建立全球領先的競爭優勢。

目前行業產能擴張接近尾聲,落後產能陸續出清,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頭部企業已經建立較高的行業競爭壁壘。

TCL華星將通過內生式增長及外延式併購繼續擴大規模優勢,與上游供應商及下游客戶打造更緊密合作的產業生態。 2021年,t7產線量產爬坡、t4產線二三期建設,對蘇州三星工廠的收購完成交割,TCL華星規模增長將超過50%,市場份額及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同時,公司將深化與全球頂級品牌客戶的戰略合作,培育全球產業鏈資源,打造更具彈性和競爭力的供應鏈體系。

持續優化產品群組和收入結構,實施高端產品戰略佈局,推動企業可持續的高質增長。 TCL華星將持續提升大尺寸、8K、120HZ等高端產品佔比,中尺寸加速導入筆電和車載等高附加值產品,小尺寸柔性OLED重點佈局屏下攝像、摺疊屏、LTPO等差異化技術並已具備競爭優勢,2021年將陸續量產出貨。

積極佈局下一代顯示技術和材料,引領未來技術發展趨勢。 TCL華星將通過旗下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廣東聚華及戰略入股的JOLED,加速印刷顯示工藝的工業化生產和生態建設。 華睿光電將積極推進自主IP的OLED和QLED材料開發,其紅光發光輔助層(R-prime)材料和綠光主體(GH)材料已向國內面板廠商送樣測試,在印刷OLED材料的核 心專利佈局30餘項;量子點電致發光領域的公開專利數量位居全球前二。

董事長在2020年年報致辭中,就2021年經營預測方面稱,今年受晶元和玻璃供應短缺及 新產能開出延誤 影響,LCD面板市場供需持續偏緊,預期上半年產品價格依然堅挺,下半年供需大致平衡

LTPS產品更多進入車載和IT產業市場,供求趨於平衡。 近年OLED產能增長很快,頭部企業壟斷優勢明顯,競爭將非常激烈。

深圳華星t7 (G11)工廠一期已開始投產,本公司收購的蘇州三星LCD顯示和模組工廠將在第二季度交割並表,LCD面板產量和營收將顯著增長。 武漢華星t3 LTPS已新開拓車載和IT業務,預計業績趨好;公司已回購t3專案39.95%的少數股東權益,可增厚當期利潤。 t4的OLED業務競爭壓力依然很大,我們將努力改善經營業績。 預計本年度TCL華星整體營收將強勁增長,效益顯著提高。
  • 380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