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費翻倍, 三星幹嘛 急著簽兩年長約?

分析師應該趁 群創法說會,問問財務長, 今年海運五月新約 和 IC 價格上漲 (謠傳說 10~30%??) , 對公司毛利率影響幾% ?
公司能否以成本上漲為由, 向下游客戶漲價?
=================
海運美西線 長約價漲逾倍
(工商時報)
國內超大型攬貨業者指出,韓國三星與船公司簽屬的美國線新年度長約,傳出美西每大箱(40呎櫃)運價是3,000美元、美東4,000美元、芝加哥5,000美元,比去年合約價分別高出逾倍及7成。以今年運費水平,加上去年是第四季才開始全航線高運價,業界估船公司今年獲利有機會翻倍。
營業額超過450億的國內超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指出,根據該公司獲得的情報,三星與船公司簽的新運價將自3月起生效,比往年提早兩個月,且簽是兩年的大約,美國威名百貨與瑞典家具商IKEA等少數的超大型直客,今年幾乎都是以這個條件簽署長約。
攬貨業指出,直客與船公司簽的運價都是採取固定運價,現貨市場運價不論漲或跌,都是按合約價走,一般情況下,直客的長約價都比現貨市場運價低許多,但去年是大例外,船公司以缺櫃、缺艙理由不給足艙位,或是將直客簽的貨量分為52周配艙。
因直客不會將全部貨載都簽長約,到去年第四季很多貨都已經沒有長約價可用,因此有些直客是與船公司協商加簽一份到今年4月底的短約。
一般船公司約有三成的艙位用來與直客簽長約,與攬貨業則簽三成五的長約,但是攬貨業部分會有六成是浮動運價,每個月調整一次,另外四成採取固定運價。今年到目前為止,與攬貨業的5月新年度合約都還未簽屬。
歐洲線也有貨載簽合約運價,但多數是三個月的短約,合約約束力也不像美國線那樣高,多數是一個月議價一次,去年12月開始則是周周議價。
由於去年上半年不少貨櫃船公司都還在虧錢狀況,以今年的運價水平,海運業界估計今年貨櫃船公司獲利至少比去年高出七成,甚至有機會倍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