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玉 + 追蹤
2022-10-12 09:00 55339 人氣
台積電ADR一路暴跌、 連三個交易日跌掉了15%,這種罕見崩跌,原因就是美國商務部上周五(7)祭出的半導體新禁令。
禁令說「新」其實並不算新,唯獨這次制裁對象是新的,這回美國瞄準中國大陸高速運算(supercomputing)的能力,針對三種先進技術做限制:(1)14及16 奈米以下的邏輯晶片;(2)18奈米或以下的 DRAM 晶片;(3)128 層以上 NAND Flash 晶片。
美國商務部規定,一般跨國公司若要出口先進晶片及製造設備給中國公司, 就需要申請許可,若是中國公司申請許可,將採推定禁止原則(Presumption of denial), 也就是要有證據證明交易行為不會對美國國家安全及外交政策產生不利影響,否則一律拒絕發放許可。另一方面,拜登政府將31 家中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記憶體製造廠長江存儲(YMTC)。
《風傳媒》根據業內消息人士及各家法人分析報告,彙整此波禁令首先對半導體業將帶來最直接、巨大的衝擊有哪些?
跨國半導體設備商已停止中國當地服務
首先,最大衝擊是半導體設備商巨頭們,已經陸續在中國停止提供服務。中國想要大力發展半導體自主研發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但從IC設計、製造、封裝檢測整個半導體鏈來看,製造是最困難的一環,影響製造的重要基礎,就是半導體設備,而此市場由五大巨頭寡占,包括:科林研發(LAM Research)、科磊(KLA)、艾司摩爾(ASML)、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東京威力科創等。
路透社11日報導,科磊暫停銷售、服務中國客戶的消息。根據半導體設備高層說法,以及駐中國半導體IDM業內人士皆對《風傳媒》證實,外國設備商在中國駐點的人力均已暫時停止提供中國半導體製造廠服務,後續更可能將全面撤出中國半導體企業;包括應用材料、科林研發、東京威力科創等駐廠人員,工程師被要求只能留在辦公室,不能再進入到中國廠區服務,不准販售設備,也不能提供服務及設備的維護支援,甚至「連客戶電話都不能接!」。據了解,相關設備商駐廠人員已經撤離長江存儲、長鑫存儲、華力、上海集成電路等半導體廠。10 日科林研發就撤出員工,12 日應用材料人員也將全部撤出。
由於近年中國半導體製造商為了加快自主腳步,不計代價的瘋狂掃設備,使半導體設備廠在中國地區的營收占比持續增加,至少都在30%以上。(相關報導:半導體禁令連鎖效應 中芯遭禁、長江儲存也被盯上 下一個遭波及的是....?|更多文章)
中國記憶體供應鏈,受打擊最大
而這次禁令確定擴大到記憶體,除了中國記憶體製造廠為主的長江存儲和長鑫存儲首當其中外,在記憶體市場吃重的半導體設備廠也捲入風暴。
.....................
台股破線 金融5大權重股 合跌超過5元
來源:華爾街見聞應依汝
“這是一次全球追加保證金通知。我希望我們能活下來......”
在歐美多個國家,數以百萬計的工人和退休人員依靠公司和政府設立的養老金來保障他們的退休生活。這些人相信他們已經被政府“承諾”了某些利益,並且這些“承諾”會被遵守。
不幸的是,許多養老金資金嚴重不足,也就是說,沒有足夠的資金預留支付“承諾”的福利。此外,這些養老金中的資金經常被嚴重管理不當。
英國政府上周公布大規模減稅計劃,令市場對英國資產的信心盡失,英國國債遭遇史詩級拋售,導致養老基金面臨前所未有的追加保證金通知,需要大舉拋售國債以換取現金,而這又或引發債市全面崩盤。千鈞一發之際,英國央行宣布“無限量”購債計劃,才使這場風波暫時得以平息。
實際上,除了英國之外,多個發達國家債券市場的崩潰可能都近在眼前。
美國養老金已處於極度危險之中
養老金鑑證專家Edward Siedle在《UK Pension Fund Near-Collapse Is A Warning For America's Pensions》(《英國養老基金瀕臨崩潰是對美國養老金的警告》)文章中寫道,雖然與英國不同,但美國也有影響其養老金的“有毒物質”:
首先,為私營部門養老金計劃中近4000萬美國人的養老金福利提供保護的聯邦政府機構PBGC本身已經資不抵債。
其次,在徹底廢除了州公共記錄法之後,美國現在的養老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保密。幾乎所有與養老金投資有關的信息都不受公眾監督,尤其是與高風險私人股本和其他所謂“另類”投資相關的信息。儘管信息傳播的技術進步了,但公共養老金的透明度卻不如20年前了。
第三點,美國的養老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追求高風險、高收益投資(甚至可以稱之為賭博),而這些投資長期表現往往不佳。投資的表現被誇大了,實際結果卻被隱瞞。同樣,投資費用和支出被低估了,風險資產的真實比例也被低估了。
第四點,美國養老金的借款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而且沒有向公眾適當披露。大多數養老金基金經理甚至不知道他們的投資組合中有多少槓桿,沒有監控自己的借款規模。
美國銀行高收益債券策略團隊的Oleg Melentyev和Eric Yu在最新的報告中寫道,當前美國公司債市場的困境,以及債務與企業價值的比率都高於他們的預期。該行編制的信用壓力指標當前已經被推至“臨界區”:
我們的信用壓力指標(CSI)一周內上漲4點,收於74點。這一水平超過了6月的峰值71點,並處於臨界線75點的邊緣。多數該指數的成分股公司已經不再發行新債券,而發行成本已經處於歷史峰值。
到目前為止,美國的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還沒有面臨同樣的追加保證金要求,但它們仍有可能會遭受巨大損失。因為如果相關資產的價值下跌得足夠厲害,被迫拋售遲早會開始。
作為養老金投資組合的最大組成部分,股票和債券在2022年期間下跌了約20%。隨著利率下降,養老基金會轉向商業房地產,但美國股市上商業地產投資公司的市值下跌了35%,跌幅與納斯達克指數相當。
德國國債風險指標高於2008年金融危機
上週,高盛表示,德國政府債券市場風險指標(德國政府債券和利率互換協議之間的利差)升至高於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時的水平。與此同時,用利率期權對沖德國國債的成本升至歷史最高水平。
高盛表示,實際收益率,即與通脹掛鉤的政府債券收益率,在德國和英國跌至負值,其次是美國市場。這讓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陷入困境。養老基金投資養老金支付和保險費以提供未來收入。
作為補償,歐洲和英國機構通過衍生合約或利率掉期鎖定了長期利率,即在支付短期利率的同時獲得長期利率。掉期是一種槓桿頭寸,需要的抵押品價值僅為價值合約名義金額的一小部分。
當美聯儲在2021年末提高利率時,支付固定利率和接受浮動利率的掉期利率價格暴跌。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在長期政府債券上的利差相當於10:1,七國集團的長期政府債券價格下跌近20%,衍生品合約價值蒸發。
高盛隨後引用了德國一家最大保險公司的投資組合經理對近期事件的總結:
“這是一次全球追加保證金通知。我希望我們能活下來......”
.............
英國 真的不成材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