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5

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壽險淨值風暴》為何他們要急著「資產重分類」?國壽、南山背後盤算

張瀞文2022年10月6日 週四 下午12:16

近1/3壽險公司踩在監理紅線上,黃天牧不積極要求壽險業大股東增資,反而只想透過「資產重分類」來美化壽險業淨值,讓外界質疑他只想要「安全下莊」。(攝影/林聖凱)

全球金融市場震盪劇烈,國內壽險業第三季淨值再度大縮水,7家壽險業者淨值比掉到3%以下,南山淨值甚至變成負數,面對滿江紅的第三季財報,有壽險業者打起「資產重分類」的主意,雖然有部分業者不以為然,但看到主管機關金管會這麼用力挺「改規則」,大多數人選擇沈默,一個可能成為國際笑柄的「台版IFRS9」眼看著就要誕生。

國壽、南山、中壽最支持「資產重分類」

金管會4日召開線上視訊金融資產重分類公聽會,有意參加的壽險公司皆可派代表參與,會中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及中國人壽強烈表達支持資產重分類,其他壽險公司大都沒有表達意見,其中安聯人壽9月淨值比低於3%,但德國母公司並不打算進行資產重分類,將走金管會個案監理的寬容措施,以用IFRS17試算負債面,證明清償能力未受影響。

根據《信傳媒》掌握,國泰人壽、南山人壽以及中國人壽是最支持資產重分類的三家壽險公司,只是這三家壽險雖然都力推資產重分類,但國壽、中壽背後的盤算可是跟南山大不相同。

「人兩腳、錢四腳」,錢永遠跑得比人還快。先從股價來看,除了南山人壽未上市沒掛牌以外,台股今年大幅回檔,今年以來(截至10月4日收盤)加權指數下跌了24.2%,但8家民營金控公司中,國泰金(國壽)下跌36.72%、富邦金(富邦人壽)下跌35.1%、開發金(中壽)下跌32%、新光金(新壽)下跌26.4%、元大金(元大人壽)下跌23.5%、中信金(台灣人壽)下跌22.35%、玉山金下跌9.8%,僅有永豐金上漲4.95%,壽險比重高的金控跌幅都超過大盤。

金控未實現損失超過可發放盈餘,隔年就不能發現金股利

三家壽險中,南山以外的國壽跟中壽打的是什麼算盤?知情人士透露,這與金控配股規定有關。

根據《保險法》及金管會的規定,金融股在配發現金股利前,金控公司須提列10%的法定盈餘公積,若有未實現金融資產評價損失、避險工具之損益等,導致其他權益淨額為負數時,則須再提同數額的特別盈餘公積,多出來的部分才能配現金股利。

簡單的說,就是金控公司期末的未分配盈餘的餘額需高於其他權益減項淨額,隔年才能配發現金股利。

由於金控當年度未實現損失若超過了可發放盈餘的時候,隔年就不能發現金股利,因此,有時候我們就會看到有金控公司損益表上EPS很高,但卻未必能配發現金股利,這就是金控資產負債表上未實現金融資產評價損失太多所造成。


攤開8家民營金控今年的半年報數字,國泰金、開發金、富邦金是淨值縮水比例最高的三家金控,其中國泰金、開發金、新光金、台新金、玉山金5家金控的未實現損失金額超過可發放盈餘(見上表),其中國泰金差額1千1百多億、開發金四百多億,是差額最大、淨值下滑幅度最大的兩家民營金控。

(更多新聞:壽險淨值風暴》金管會不叫大股東增資而是力挺資產重分類 立委轟:護航財團)

前主委顧立雄曾呼籲金融業要厚實資本少發現金股利

一位金融業高層透露,由於未實現損失超過可發放盈餘,隔年就不能發現金股利,如果想要解決金控公司明年可能會發不出現金股利最快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資產重分類」,然後就可以打消所有的未實現損失,而這就是部分壽險公司心中的盤算。

其實,金控有高獲利卻無法配股,這情形過去不是沒發生過,2019年就曾經上演。

2018年第四季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當時前6大壽險公司(國泰、南山、富邦、中壽、台壽、新光)損益表上少則獲利50億元、多則賺逾300億元,但因為壽險公司資產負債表上投資部位有大量未實現虧損,導致第四季淨值大幅縮水。2019年當時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就曾經不怕被小股民罵爆,也要出面呼籲金融業要厚實資本、少發現金股利。

結果今年以來金融市場動盪更劇烈,股匯債出現三殺,現在的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在今年5月,還核准8家壽險公司大發現金股利,金額高達550億元,創歷史新高,這讓體質已經不夠扎實的壽險公司,財務結構更加雪上加霜。

(更多新聞:壽險淨值風暴》淨值比7家跌破3% 南山跌至負數 黃天牧坦言:還會有更嚴峻的情況)

南山淨值下降太多,潤成投控聯貸案已遭到銀行團要求追加擔保品

至於南山人壽力挺資產重分類,那又是另一個故事。

5日在立法院財委會的質詢上,立委郭國文與兆豐金董事長張兆順的一段對話,透露了南山必須力爭「資產重分類」的最關鍵原因。

南山人壽由於淨值下降太多,母公司潤成投控聯貸案已遭到銀行團要求追加擔保品,目前潤成將南山股票質押比重從62%拉到100%。

回顧2011年潤泰集團尹衍樑以一半自有資金、一半跟銀行融資拿下南山人壽,當時南山母公司潤成投控的聯貸案,聯貸金額高達311億元,2011年8月中旬簽約,由合庫擔任管理銀行,並與台銀、土銀、一銀、兆豐、玉山等6大銀行共同主辦,管理銀行合庫大約包下接近60億元額度。當時的條件是,聯貸期間7年,自第3年半起還款,第7年須還全部款項的46%。

根據5日兆豐金董座張兆順在立院的說明,此聯貸案已經過展延,目前餘額約190億元;比對潤成最近一次揭露的財報是2019年,負債金額也剛好是190億。

由於潤成所持有的南山人壽股權須全數設質給銀行團作為擔保,因此在南山人壽上半年淨值大跌後設質比率被迫提升到100%。

(更多新聞:南山淨值轉負波及公股行庫?銀行團下令追加擔保品 潤成將南山股票質押比拉到100%)

南山人壽企圖再度用「魔法」來讓淨值「起死回生」

一位金融業高層表示,由於南山人壽未上市,評價方式僅能用淨值來衡量,一般來說,未上市股票的質押成數是淨值6成為上限,但南山一案銀行團對潤成的放款總金額,又不得超過南山人壽淨值的3成,若超過門檻,潤成必須限期1個月內補足差額,否則視同違約。

今年第二季南山淨值為836億元,勉強滿足聯貸案的條件,不過南山第三季的淨值轉成負數,就債權銀行的角度來說,目前南山人壽淨值為負,則銀行擔保品價值就是零,這樣下去事情會很大條,也因此南山人壽才要急著進行「資產重分類」,企圖再度用「魔法」來讓淨值「起死回生」。

然而公股行庫大股東財政部也不是笨蛋。為了債權確保,在5日的立院與立委的答詢上,財政部部長蘇建榮表示,將成立小組調查公股行庫受理南山人壽股票質押授信,這顯示出財政部對此案已經有所警覺。

(更多新聞:壽險淨值風暴》潮水退了就知道誰在裸泳 保險業獨有的「覆蓋法」讓你看不到壽險業的真面目)

近1/3壽險公司踩在監理紅線上,黃天牧還睡得著覺?

反觀公營行庫主管機關金管會,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曾經在副主委任內(2018年6月)說過「想到壽險業資產負債不對稱,晚上都睡不著覺」。

但如今已是主委的他,眼看近三分之一的壽險公司已經一腳踩在監理紅線上,結果不僅不積極要求這些壽險業大股東拿出真金白銀來增資,增強財務體質以確保保戶及納稅人權益,反而還想透過「資產重分類」來美化壽險業淨值、矇混過關,這已經不是「監理寬容」而是「掩蓋真相」,真的搞不懂現在在位子上的金管會高層腦袋裡到底在想什麼。
................................
潤泰全完成現增185億提高淨值 潤泰新認購35億
中央社
2022年9月29日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2022年9月29日電)為提高淨值,避免再受南山人壽淨值變化波及,潤泰全 (2915) 辦理現金增資,並在今天公告實收股款總額新台幣185億元,已全數收足,潤泰新 (9945) 指出,認購其中約35.48億元。

潤泰新說明,原規劃認購潤泰全現金增資新股共45億元,依原對潤泰全持股比例認購約17.48億元,全數認購之外,另以特定人身分約在27.51億元額度內認購增資新股,只認購約17.99億元,合計認購近35.48億元。

受美聯準會(Fed)強勢升息波及,南山人壽今年上半年淨值大降,使透過潤成投控轉投資南山人壽的潤泰全、潤泰新淨值也跟著下降;其中潤泰全第2季每股淨值低於票面10元,一度面臨股票無法信用交易,甚至若再降則面臨下市的壓力;但透過變更會計政策,已讓每股淨值上升。為有效解決因轉投資南山人壽,造成淨值大減的問題,潤泰全辦理現金增資,提高淨值。

潤泰新解釋,潤泰全完成現金增資後,每股淨值將可來到25元左右,先前因南山人壽淨值大減,連帶使淨值大降的壓力解除;至於潤泰新也可解除轉投資潤泰全的淨值變化壓力。

不過,潤泰新坦言,以最壞的情況來推論,若轉投資南山人壽淨值再大降,加上潤泰新第4季除權,則最多就是每股淨值低於10元,絕不可能低於5元,但其實低於10元的機率也很低;且屆時利率可望回升,等正式繳交財務報告時,每股淨值也會高於10元。
...........

潤泰全完成現增185億提高淨值

現增完成 感覺好多了
2022年大環境變遷,金融業獲利增減有別。

***「工商」

金管會6日公布金融業前八月稅前獲利,其中,外銀在台分行、票券、證券商、投信及壽險都因台美利差擴大或升息造成資本市場波動,獲利衰退10%~59%不等,加上產險業因防疫保單大賠765億元,金融業前八月總計稅前盈餘5,276億元,比去年同期少賺2,018億元,衰退幅度達27.7%

前八月亦有獲利成長的業別,一是本國銀行前八月稅前盈餘2,673億元,比去年同期多賺228億元,成長9.34%,銀行局主秘侯立洋指出,主要因素就是放款增加、利息淨收益亦成長,前八月國銀利息淨收益有3,94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536億元,是獲利成長的主因,手續費收入1,289億元,同比則減少近43億元,投資及其收入前八月有791億元,同比亦減少近92億元。

第二是陸銀在台分行,前八月稅前賺45.4億元,亦比去年同期成長7.3%,主要是投資收益增加;第三是信合社前八月稅前賺26.4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12.8%,也是放款增加、利息淨收益增加。

其餘業別今年前八月稅前盈餘都比去年同期衰退,如外銀在台分行前八月賺98.8億元,衰退近11%,就是因為台美利差擴大,在與國外母行或聯行交易時,成本拉高;票券商前八月稅前賺69.7億元,同比衰退近30%,主要是殖利率上揚,投資評價減損。

證券商前八月稅前盈餘356.24億元,比去年同期少賺516.58億元,衰退幅度逾59%,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分析,主要是台股交易量減少29.76兆元,券商經紀業務收入比去年同期少378.64億元,再加上各國為解決通膨問題大幅升息及俄烏戰爭,台股加權指數下跌3,123.4點,券商自營收入比去年亦少306.71億元。

投信前八月稅前賺93.92億元,比去年同期少賺10.96億元,高晶萍說是因為管理資產規模由去年同期的4兆8,426億元,到今年8月降為4兆7,640億元,管理費即減少。

壽險業前八月稅前盈餘2,643億元,少賺743億元,衰退近22%,產險業去年前八月稅前賺175億元,今年前八月則是大賠765億元,一來一往少賺940億元,是各業中最慘者。
龍校長

[都買]

2022-10-07 7:14
2點

其實各金控~~還是有前年次高水準!

2022-10-07 9:25
現在就是要放水救金控股,但債券價格好就用IFRS17接軌全世界,債券爆跌回復GAAP保淨值?
我個人是認為該增資就增資,逼大股東拿錢出來增,為了自己的錢,這樣才會更專注經營公司,控制風險。
但很明顯的大股東不想拿出自己的錢了或是已經搬不出錢了,要管理當局放限制鬆原則!

另外銀行股很少純放款的,多多少少都有投資部位,所以有一說法是放寬條件,才能讓金融股明年不需要提列特別盈餘公積,避免發不出股息或股息大幅縮水,像大俠說的2886就是,如果按財報來看,明年根本沒有機會發股息,但大家都知道金融股無法配息是何等嚴重的事情~
kim122

會要求放寬的都爛公司,每年發80-90%配發率,寒冬來才鬼叫,股民平常還笑別人小氣,活該死好[^++^]

2022-10-07 10:07
iwgf wrote:
另外銀行股很少純放款的,多多少少都有投資部位,所以有一說法是放寬條件,才能讓金融股明年不需要提列特別盈餘公積,避免發不出股息或股息大幅縮水,像大俠說的2886就是,如果按財報來看,明年根本沒有機會發股息,但大家都知道金融股無法配息是何等嚴重的事情~~


官股四大金控

兆豐金股東人數: 47萬人
第一金股東人數: 46萬人
合庫金股東人數: 40萬人
華南金股東人數: 39萬人

合計約 172 萬人, 當然這股東人數一定有重複,用除2算是 86 萬人

正常2023/07, 08月陸續除權息, 10月領錢, 2024/01 大選投票

以除2, 86萬人來算, 嗯, 雖然板主說不要扯政治, 但怎麼想,都無法想像假設這 86萬人 2023/10沒股息可領, 3個月後,大選會怎麼投, 如果我是主事者,不會讓這事發生.

當然,這是我自己腦補的想法.
龍校長

[讚][都買]

2022-10-07 13:36
oldyeh

這四家我也都有^_^

2022-10-07 19:06
追追追
元大金開獎!!

swim5243

不錯9月0.17[讚],比國票金只有0.01好太多了[XD]

2022-10-07 15:39
瑞信暴雷波及我國壽險業! 國泰金證實曝險超過300億
記者陳依旻/台北報導

被憂心成為「雷曼第二」、正瀕臨破產邊緣的瑞士信貸,近一週信用違約互換交易(CDS)爆增程度,已達到「垃圾債」等級,壽險業也難逃踩雷,國泰金坦言,國泰人壽持瑞信債券金額達350億,由於近期瑞信CDS已飆破250個基點,依財報準則必須做減損評估。

國壽執行副總林昭廷指出,瑞士信貸債券國壽持有部位約350億元新台幣,幾乎都是主順位債券,但瑞信目前評級為Baa2/BBB/BBB,仍是投資等級,沒有調降,因此依照公報規定,目前沒有要增提預期信用損失。

瑞士信貸這一週以來的CDS報價,已從230跳升到345,上升了超過100點,已經達到垃圾債等級,根據金管會統計,國內基金投資瑞士信貸的曝險約合6億台幣。

不過根據櫃買中心統計,瑞士信貸近十年來,在台灣發行的「寶島債」金額規模達648.7億元,絕大部分由國內金控集團旗下的大型壽險公司所購買,繼俄羅斯債券、墨西哥債券、美國公債之後,另一大債券投資衝擊,同時也將再成為RBC、淨值比重大財務指標的減項。

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今日上午受訪時表示,不希望像媒體所說雷曼事件再來,因為這不只對瑞信,對全球都是很大衝擊,國泰金也會密切關注,但瑞信的影響會比2008年、2009年來得小。

李長庚指出,雖然瑞信資產規模比雷曼大,不過,一來,2008年後全球央行協作機制比當年強太多了;二來,當時會產生那麼大問題是AIA很多金融資產上下手網絡不知狀況,現在各國政府在透明度要求好很多,金融市場最怕就是不確定,不知錢在哪裡會有什麼問題,所以,瑞信本身有辛苦過程,但政府對狀況了解、透明度也夠、掌握度高,風險會比那時小;李長庚強調,國泰人壽有債券部位,CDS飆到250,會依財報準則,當CDS太高就會做減損評估,提列可能損失準備。
----------------------------------------------
今年金控的雷踩不完啊
Black666888 wrote:

官股四大金控
......股東人數......
無法想像假設這 86萬人 2023/10沒股息可領, 3個月後,大選會怎麼投.......
(恕刪)



----------以下純屬個人看法----------

金融業最近幾年的景氣還不錯!官股銀行有累積一些底氣…

所以

官股四大金控明年發不出股息的機率極低極低……

而且極大概率跟往年不會差太多……

無關股東人數多寡與選舉、而是他後面的大老板---財政部---行政院---要錢…就是要錢……

官股銀行負有股息每年都要有一定數字上繳國庫的任務與職責、明年也不能沒有……

明年沒有的話、這幾家官股金控董事長、總經理的位置還坐的住嗎?

不是說官股銀行家底都蠻厚實的嗎?

所以

擠一擠就有了啦!




工商時報

瑞士信貸這一週以來的CDS報價,已從230跳升到345,上升了超過100點,已經達到垃圾債等級,倘若各大金控依金控法46條,在今年六月底所揭露最新與瑞士信貸集團及其關係企業30億元以上暴險金額,統計加總之後已超過等值760億台幣,其中大部分集中在5家壽險公司規模最大的金控,包括國泰金曝險超過200億、富邦金超過120億、中信金超過120億、開發金超過130億,新光金約160億,至於非壽險型金控,則以玉山金持有部位最大,大約等值86億台幣,上述的這些投資部位,也包括了以瑞士信貸為發行人的結構型商品。

國壽執行副總林昭廷指出,瑞士信貸債券國壽持有部位約350億元新台幣,幾乎都是主順位債券,但瑞信目前評級為Baa2/BBB/BBB,仍是投資等級,沒有調降,因此依照公報規定,目前沒有要增提預期信用損失。
  • 30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