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踩在台灣人民口袋空空和台幣跟國際貨幣沒競爭力的身上
還有最近的清大到澳洲當台勞事件
不就是台灣貨幣嚴重被壓抑
君不知1997年前的台灣
經濟景氣繁榮
跟韓國日本香港新加坡可平起平坐
彭總裁上任後
雖然帶領台灣度過所謂的幾次金融風暴
但台幣該升不升
貶的時後就一定跟著貶
貶值到最後
沒得貶了
因為你在貶值
我看台灣以後不是要去澳洲打工
繼續貶下去
有可能要去泰國印尼菲律賓當台勞
這些東南亞國家近幾年經濟都比台灣好
置少他們知道該升該貶
人民的口袋會說話
台灣呢?
所謂的出口業
OEM的代工
毛利率不到5%
但台灣投入驚人的金錢及眾多的人力
只要遇到不景氣或台幣升值
所謂的企業大老就恐嚇政府
只要匯率一漲就會使毛利率少幾個百分點
這種產業更恐怖
毛利率3~5%的科技電子產業
做的只是不用頭腦思考代工
更重要的是這些大場都已經移到大陸或東南亞
生產線根本沒在台灣
但這些老闆卻不斷恐嚇政府要降稅或提供更多的優惠
卻不自己去想想自己為什摸不轉型
而是去降價惡性砍價搶單惡性競爭
會提到以出口為導向的科技夜
是因為台灣已經被這些慘業綁架住了
他們為了自己公司的利益
卻不斷的一次一次恐嚇政府
認真想想
這些科技業大老哪個不是住豪宅開名車或包二奶買古董.....
底下的員工呢?
做得要死要活
薪水跟外面飯店服務員的薪水差不多
我覺得台灣一定要轉型
近幾年也有看到很多內需的產業出現
如觀光餐飲....
這是好事
內需好人民口袋才會有感覺
一值顧著低毛利出口
只是在踐踏台灣絕大多數的尊嚴
因為
我真的不想有一天也要到國外打工.......
台灣底子是不錯的
只是願不願意放手
彭總要當好人不出手讓台幣升
那就給下一任當吧
真的希望台灣有不同的出路
我不管彭總拿幾A
我只希望我口袋多幾個0
看了許多討論,
還是覺得打工渡假這些事,對於從小在安全環境長大的年輕人,絕對有開闊視野與獨立成長的效果。
先不講是否存得到一兩桶金這件事,光講一個人把自己投入完全陌生的環境中做著辛苦的工作,忍受孤獨,學習煮飯洗衣甚麼都是靠自己,我是父母都會覺得很欣慰小孩終於長大了。
這兩年時間不只賺到錢,也賺到一種任何逆境都打不倒的人生態度。
怎樣都比關在台灣父母身邊安全港來得好。
換個角度想,其實銀行理專的工作,差兩年再接續並沒有差別,所以個案中的清大生可以這樣規劃他的人生路,當然30歲後就要拿得起放得下,因為年齡優勢不再了。但我相信他回來不論多辛苦的工作都可以接。更何況省錢勤勞的態度若能持續一輩子對個人的助益更大。
版上有許多人分享了一些職業工資不低,也許人人都該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怎樣走,因為環境一直改變,而非大學念得是甚麼本科系就必須做甚麼工作,許多歐美國家的碩博士做臨時工、服務業、研究職等待機運的太多了,尤其是人文藝術科系,重點是自己怎樣看待自己,EMBA畢業之前還要找得到公司做無薪的實習工作。若這些人非要找本科系工做才叫做學以致用,只是讓自己無法在社會生存下去。
說實話,工作後從事大學本科系直接相關工作的人畢竟是幸運且比例不高,自己思考自己負責就好。找個太偏頗的例子好了,英國奧運開幕式演出的知名演員豆豆先生,人家也是最頂尖學府最高科技的科系畢業,智商很高的他選擇演藝;留學國外念音樂藝術的人很多後來嫁娶當地後都考導遊執照以另類方式發揮專長;這些人受過的基礎教育都將成為人生養份,能怪父母師長沒有盡力培養他們嗎?拜託,十八歲時懵懂選擇的大學科系就決定了一輩子的工作,反而讓許多人喪失生命能量,說不定唸經濟的人經過兩年勞作思考,更知道自己將來可以做的不只是拿著月薪三萬不到的理專工作、講著自己都不相信的話。
很多出國留學遊學的人,都是拿著父母的錢吃喝玩樂卻沒有學到東西,比起那些人,這些也許不是那麼富裕,卻靠自己腦筋與雙手在農牧魚認真打工的年輕人更值得敬佩不是嗎?我相信他經濟學學位不會沒有幫助的,他只是繞個路走而已,說不定他個人成長更快。
台灣沒有天然資源靠的是人力資源與結合人力資源的企業.
簡單說台灣經濟要發展, 薪資要好, 需要有好的企業結合好的人力.
反過來說輕人低薪的原因, 不是年輕人素質差, 就是企業無能無法發揮高素質人力.
要釐清問題出在哪方很簡單, 引進外資"直接"投資, 如來台設廠, 而非開放外資間接投資股票.
外資直接投資的好處是確實提供工作機會, 而且提供勞工另外的選擇, 增加薪資議價的空間.
假如台灣的人力素質真的高, 水電又便宜, 那外資沒理由不來台灣直接投資.
反過來, 假如沒有外商願意投資, 那代表勞工應該再多努力.
以個人淺見, 目前政府是全面偏向資方, 要政府本土企業, 本土企業挺勞工.
這等同說要資方賺錢了, 勞方才能分口飯吃.
假如本土企業不長進, 經營者無能, 台灣勞工務必跟著一起陪葬.
這種做法完全是讓勞資市場失衡.
可以舉幾個例子證明.
例如台企在中國混不下去了, 現在要回台灣, 可是台灣人力成本還不夠便宜,
所以需要開放更多外勞, 但這對產業轉型, 提升台灣薪資水準有何幫助?
結果居然一堆經濟學者大大贊同. 真不知這些教授若在學校教書, 要以何面目面對台下學生?
又比方台灣DRAM因為經營者無能算是完了, 不過主事者照樣吃香喝辣,
慘的卻是無薪價的基層勞工...
既然如此, 何不開放日韓公司直接來台設廠? 讓無能企業破產, 但有能力的勞工有飯吃?
又比方台灣面板賠的亂七八糟, 但因為中國面板廠挖角, 台灣面板廠薪資三級跳.
政府非常擔心台灣人才流失...那何不乾脆點開放中國面板廠直接來台設廠?
這樣人才不就留在台灣了嗎?
我們的行政院, 勞委會為了一兩顆雞蛋的調薪可以忙的焦頭爛額.
卻沒有針對最基本就業市場結構去做努力...只能說辛苦了....
外國人的觀點,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要過勞死。
========================================
澳洲打工族:我一個禮拜賺22K,憑什麼要我們回去領22k?
赴澳打工,到底是學子勇敢的選擇?還只是單純為了掙較多的錢,求物質上的滿足?台灣的年輕人為什麼要遠赴澳洲打工,出賣勞力?NOWnews《今日新聞》取得目前正在澳洲打工度假的一名年輕人同意,以最貼近年輕人的觀點,分享工作的歷程感想,他不諱言,「我在澳洲工作一周五天、朝九晚五準時下班,『一個星期就有22K』;憑什麼要我們回去領22k?」
家住台南、畢業於國立高雄大學的Rex Huang,今年踏上澳洲打工度假的體會之旅;對台灣媒體近日頻以台勞、年輕人的悲歌來形容赴外打工,他說,或許是因為本身待在這樣的環境,這些媒體述說的事件三不五時都在生活裡上演,看了也不覺得大驚小怪,「稀鬆平常,只覺好笑」。
Rex Huang指出,在澳洲打工度假的台灣年輕人大概分兩種,其一,來澳洲當台灣勞工,瘋狂賺錢,只想要存錢帶回台灣;另一種打工度假的背包客,存了一筆旅費就去旅行,享受學習異國文化與價值觀、認識不同的朋友,「純粹都是個人的選擇」。
「來澳洲半年,我剛好工作了3個月度假了3個月,我已經經過3個州、五個大城,開了6、7千公里路,更不要提途中所有的美景讓人難以忘懷,我過得不是很奢華,但是也不至於餓肚子,我過得很快樂」。
Rex Huang表示,對於這件事情大家應該正視的,是台灣的大環境與政府的作為。為什麼年輕有為的台灣人要到國外當勞工?說真的就是環境真的很差,政府不知道在做甚麼事情。
「在台灣,我的大學同學畢業以後就失業,經歷一段時間才能找到工作的,但找到的工作,也不見得是符合自己興趣的工作,無奈只為了糊口飯吃、為五斗米折腰,『上班打卡、下班責任,假日做到死』,一個月才領22K,其中有多少要支出生活所需:餐費、房租、交通費,一個月到底可以存多少錢?甚麼時候才有積蓄可以度假?買車?買房?結婚?養小孩?」
「在澳洲我了解到,世界很大、很不一樣,也很有落差」Rex Huang說,「我一個背包客,在澳洲工作一周五天、朝九晚五準時下班,『一個星期就有22K』;假日上班還有加倍的薪資穩定工作一個月可以存到五六萬塊」,此外,認真工作老闆還會肯定你、鼓勵你,說穿了,花更少的精力換更大的利益誰都想要,「憑什麼要我們回去領22k?」
Rex Huang直言,現在的政府,「只在乎草莓不草莓 真的有在乎過年輕人的付出與所得成比例嗎?」他說,澳洲人問他,「為什麼你們,一周工作5天還不嫌多,有的人要做6天、7天累死自己?」對澳洲人來說,工作3、4天就足以養活自己好好過生活;多工作2、3天所存的積蓄,都是自己45歲以後的旅遊基金。
「因為他們40幾歲就開始享受退休生活、四處旅行度假,過一些『真正的生活』」,他說,難怪他一路旅行,每次露營不論平假日,露營區總是滿滿的都是人,去跟那些都開著露營車度假的大哥大姊聊天,他們都說「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啊!」
到處走走到處看看,悠哉慢活,認識一些不同地方來的朋友,然後再下一個地方度假。
Rex Huang說,澳洲人跟他說「We are Work to live我們是為了讓生活更好而工作,You are Live to work你們是為了讓自己生存而工作」,很簡單的句子調換,卻有很大很大的落差。
「澳洲政府對澳洲人課稅讓他們怨聲載道,但是澳洲政府能讓澳洲人有這樣的生活水準;台灣政府對台灣人課稅讓他們怨聲載道,但是台灣政府到底給了台灣人民甚麼樣的生活水平?」Rex Huang直言,不懂台灣政府到底在做甚麼樣的大事業,進口袋跟到瑞士的不要算,其他的錢到底花去哪裡了?
「政府到底有沒有苦民所苦,站在一般小老百姓的角度去感受?」Rex Huang說,為什麼台灣人民辛苦努力付出,卻沒有辦法得到對等的回報?還會有官員一天到晚說些「萬眾皆差我還好」的鬼話?
stanphill wrote:
澳洲打工族:我一個禮拜賺22K,憑什麼要我們回去領22k?
赴澳打工,到底是學子勇敢的選擇?還只是單純為了掙較多的錢,求物質上的滿足?台灣的年輕人為什麼要遠赴澳洲打工,出賣勞力?NOWnews《今日新聞》取得目前正在澳洲打工度假的一名年輕人同意,以最貼近年輕人的觀點,分享工作的歷程感想,他不諱言,「我在澳洲工作一周五天、朝九晚五準時下班,『一個星期就有22K』;憑什麼要我們回去領22k?」
家住台南、畢業於國立高雄大學的Rex Huang,今年踏上澳洲打工度假的體會之旅;對台灣媒體近日頻以台勞、年輕人的悲歌來形容赴外打工,他說,或許是因為本身待在這樣的環境,這些媒體述說的事件三不五時都在生活裡上演,看了也不覺得大驚小怪,「稀鬆平常,只覺好笑」。
Rex Huang指出,在澳洲打工度假的台灣年輕人大概分兩種,其一,來澳洲當台灣勞工,瘋狂賺錢,只想要存錢帶回台灣;另一種打工度假的背包客,存了一筆旅費就去旅行,享受學習異國文化與價值觀、認識不同的朋友,「純粹都是個人的選擇」。
「來澳洲半年,我剛好工作了3個月度假了3個月,我已經經過3個州、五個大城,開了6、7千公里路,更不要提途中所有的美景讓人難以忘懷,我過得不是很奢華,但是也不至於餓肚子,我過得很快樂」。
Rex Huang表示,對於這件事情大家應該正視的,是台灣的大環境與政府的作為。為什麼年輕有為的台灣人要到國外當勞工?說真的就是環境真的很差,政府不知道在做甚麼事情。
「在台灣,我的大學同學畢業以後就失業,經歷一段時間才能找到工作的,但找到的工作,也不見得是符合自己興趣的工作,無奈只為了糊口飯吃、為五斗米折腰,『上班打卡、下班責任,假日做到死』,一個月才領22K,其中有多少要支出生活所需:餐費、房租、交通費,一個月到底可以存多少錢?甚麼時候才有積蓄可以度假?買車?買房?結婚?養小孩?」
「在澳洲我了解到,世界很大、很不一樣,也很有落差」Rex Huang說,「我一個背包客,在澳洲工作一周五天、朝九晚五準時下班,『一個星期就有22K』;假日上班還有加倍的薪資穩定工作一個月可以存到五六萬塊」,此外,認真工作老闆還會肯定你、鼓勵你,說穿了,花更少的精力換更大的利益誰都想要,「憑什麼要我們回去領22k?」
Rex Huang直言,現在的政府,「只在乎草莓不草莓 真的有在乎過年輕人的付出與所得成比例嗎?」他說,澳洲人問他,「為什麼你們,一周工作5天還不嫌多,有的人要做6天、7天累死自己?」對澳洲人來說,工作3、4天就足以養活自己好好過生活;多工作2、3天所存的積蓄,都是自己45歲以後的旅遊基金。
「因為他們40幾歲就開始享受退休生活、四處旅行度假,過一些『真正的生活』」,他說,難怪他一路旅行,每次露營不論平假日,露營區總是滿滿的都是人,去跟那些都開著露營車度假的大哥大姊聊天,他們都說「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啊!」
到處走走到處看看,悠哉慢活,認識一些不同地方來的朋友,然後再下一個地方度假。
Rex Huang說,澳洲人跟他說「We are Work to live我們是為了讓生活更好而工作,You are Live to work你們是為了讓自己生存而工作」,很簡單的句子調換,卻有很大很大的落差。
「澳洲政府對澳洲人課稅讓他們怨聲載道,但是澳洲政府能讓澳洲人有這樣的生活水準;台灣政府對台灣人課稅讓他們怨聲載道,但是台灣政府到底給了台灣人民甚麼樣的生活水平?」Rex Huang直言,不懂台灣政府到底在做甚麼樣的大事業,進口袋跟到瑞士的不要算,其他的錢到底花去哪裡了?
「政府到底有沒有苦民所苦,站在一般小老百姓的角度去感受?」Rex Huang說,為什麼台灣人民辛苦努力付出,卻沒有辦法得到對等的回報?還會有官員一天到晚說些「萬眾皆差我還好」的鬼話?
我先幫你 MARK 一下 免得馬上被刪文
我個人認為
新聞這樣報 是要突顯一個重點 台灣的勞工薪資 經濟環境已經很糟糕!!
stanphill wrote:
Rex Huang直言,現在的政府,「只在乎草莓不草莓 真的有在乎過年輕人的付出與所得成比例嗎?」他說,澳洲人問他,「為什麼你們,一周工作5天還不嫌多,有的人要做6天、7天累死自己?」對澳洲人來說,工作3、4天就足以養活自己好好過生活;多工作2、3天所存的積蓄,都是自己45歲以後的旅遊基金。
上面講過我不反對年輕人WH,
但是這篇文章講法也很偏頗,澳洲"公民"從父母輩甚至祖父母輩就開始繳稅給政府,他們"公民"的工作是正職工作,受到國家與工會保障,當然可以講甚麼短短的上班時間,就可以40歲準備退休這種話。打工族不是"公民"沒有工作保障,除非家裡出得起很多錢或者有特殊技能者,奮鬥很多年才可能成為他們的"公民",問問移民澳洲的台灣人是怎麼移民過去的,就該知道短期打工只到30歲就要收心,不能再不切實際的做夢,好好思考人生往後的道路。基本上短期工或者旅客,就只能有旅客的權益,去跟人家"公民"聊天來比較工作待遇這種事一點意義也沒有,應該去問問移民過去的華僑。
我也有同事花很多錢去澳洲念碩士回來,畢業後也留在當地工作一段時間的,我聽到的都是澳洲人把不想做的工作丟給黃種人,還給低於當地正職工作應有的薪資水準要你超時工作。如果準備在當地買屋買車生小孩,除非你已經是"公民",否則生活還是負擔很重的事。
先不談別的,光講健康保險與社會救濟一項就差別很大。全世界大概就台灣健保會對外勞外籍生華僑那麼好,不要當作每個國家都一樣理所當然,人吃五穀雜糧沒有傷風不舒服時嗎?年紀大了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