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pheus1979 wrote:
其實彩晶今年將轉盈的消息,對不了解彩晶的人而言也許會覺得是在放消息,
但是對了解彩晶的人而言,這是早一年多前就已經可以預見的了。
我從2007年開始投資股票,第一次買的就是彩晶。
後來一直到現在,我平均每年進場三次,除了中間曾有兩三次是嘗試投資別的股票之外,
全都是買彩晶。
所以呢,彩晶的股價,不管是123456789,我全都買過。
結果是:全都獲利出場。
我投資股票五年來(完整經歷了兩房、雷曼、歐債),每年平均報酬超過25%(最差的一年也有十幾%、不曾有過個位數或負數)、獲利率是100%(我不曾停損過)。
這報酬率可以說都是靠彩晶得來的。
而我就這樣盯彩晶盯了五年。
一般人不敢碰的焦家和面板股,我始終覺得其實很好操作。
減資,是理所當然的事、公司早就想做的事。
全額交割是不可能的事。
下市是不可能的事。
十元以下被收購是不可能的事。
類似的觀察,說來話就長了。
總之我現在最好奇的是,彩晶計劃在減資後辦理的私募、究竟是打算引進哪一家公司來進行策略合作。
馬維欣究竟有多少本事,等到私募之後應該就能知道了。
註:原則上我完全不看技術面、只看基本面。當然我還是會看一下歷史均價和交易量之類的基本資訊就是了。
註:彩晶在2004年後半,於當時低落的面板景氣中、開始試圖透過經營下游品牌來改善公司在上游的競爭劣勢,結果這經營品牌造型電視的計劃失利,於是彩晶在景氣衰退和經營策略失利的夾擊下、重跌了一跤(焦佑麒也從此學聰明了),從此、彩晶展開第一次轉型(我稱之為「周定輝時期」),然後在2007年轉型成功。
2008年起開始經歷美國兩房風暴、雷曼倒閉、全球經濟衰退、歐債,因而又再次重跌了一跤、然後展開了至今的第二次轉型。這家公司其實一直都有認真在經營,只是大家都只看技術線,沒人關心公司實際上在幹嘛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