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1

指數投資與資產配置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所以P大一直都住家裡...(恕刪)

是啊,住家裡舒服
pigstand wrote:
是啊,住家裡舒服(恕刪)


p大不是清寒出身 怎會有房子住?
2021 全力VT
pigstand wrote:
房子對我來說是生活必(恕刪)

新竹、竹北的房價漲很多,
以前在高鐵站附近買了兩間,
之後接手的人都是在竹科工作的
一間三天就成交,第一次下斡旋就超越底價;
另一間本來不賣了,對方很急著買,加價非常阿莎力。
xpotter wrote:
p大不是清寒出身 怎...(恕刪)

十幾年前老姐買這棟房子的時候,小弟贊助了一些,因此取得綠卡居留權
我是打算退休後,如果錢夠的話在台北買間小房子住,如果不夠就去找養老院~
pigstand wrote:
十幾年前老姐買這棟房(恕刪)
pigstand wrote:
請問版大的比例,謝謝(恕刪)

adr台🐔又噴了 唉

如果我一出社會就有現在的投資觀念
想必更有錢
唉 可惜當初沒有遇到一個像p大這種人來跟我傳福音
當年即便還沒0050
ETF自己湊12檔按市值比例分配現金並不難
也未必要湊滿50支
2021 全力VT
vegesmile wrote:
#31樓 去年七月(恕刪)



花媽是全壘打型的打者
台🐔、 好樂迪分別打出全壘打和三振
我偏偏跟到三振的


如果這是棒球
p大就是一個0全壘打但打擊率近0.290的選手,雖然無法揚名世界但也夠稱職了
2021 全力VT
xpotter wrote:
如果這是棒球
p大就是一個0全壘打但打擊率近0.290的選手,雖然無法揚名世界但也夠稱職了

你們兩個都留了不少現金。
所以應該算是球場比較大,要打得好不容易。
長期下來,效率差很多。

All-In的問題是會遇到30%的崩盤,不過如果以一個牛市五年來看,
以P大的數字來看,兩者幾乎沒有差異:
1.0852^5=1.5050 (五年漲50.50%)
(8.52 / 0.6855) ^5 =1.7964 (五年漲79.64%)
兩者相差29.14%
當然如果再考慮P大再平衡的方法,30%崩盤出現時並不會All-In,
所以實際績效應該不如「All-In,然後忍受30%崩盤的考驗。」

記得我剛開始工作起的第一天,就看了不少理財的文章。
當年剛經過繁榮的90年代,看到SP500的20年報酬率是15%
所以當時一直沒搞懂,為什麼要股債平衡。明明債券的回報就比股市少。
長期下來把錢放在債市的意義在哪裡?
如果是一兩年,我可以理解,但因為我的投資一開始就是以退休為主體,
投資期至少二十年以上,所以一開始我就放棄了債市。

P大開始投資的年份跟我一樣是好年份,都是崩盤的大年份,也是最好的進場點。
P大看到的SP500長期投報率只有8.5%,所以選了股債平衡的策略,非常合理。
pigstand wrote:
哈哈,中文這種語意文...(恕刪)

請問P大
像是AOA,AOR,AOM,AOK不同股債比例
自動平衡的ETF
你覺得適合嗎?
醉望紅塵 wrote:
請問P大像是AOA,...(恕刪)

我認為可以,反正要注意的就那幾項:涵蓋範圍、追蹤誤差、內扣成本~
只是這些自動再平衡的基金,股債比例是固定的,可能無法迎合不同人的財務需求。
pigstand wrote

我是打算退休後,如果錢夠的話在台北買間小房子住,如果不夠就去找養老院~


p大沒結婚生小孩嗎?
  • 37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7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