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編譯張博翔2021/01/16 13:05
車用晶片缺貨問題日益嚴峻,多國車廠宣布停止部分生產,此現象恐延續至今年秋天,美國汽車大廠周五 (15 日) 籲請美國政府出面幫助解決車用晶片短確的問題。
由通用汽車 (GM-US)、福特 (F-US)、飛雅特克萊斯勒 (FCA) 組成的美國汽車政策委員會 (AAPC) ,周五遊說美國商務部和候任總統拜登,請求美國對亞洲半導體業施壓,重新分配消費電子產品訂單比重,製造不可或缺的車用晶片。
AAPC 總裁 Matt Blunt 周五表示:「我們已要求美國政府幫助我們找到解答,因為在問題解決前,車廠停產將對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車用晶片短缺狀況下,福特肯塔基州工廠本周已停產一周,還宣布一處德國廠需停產一個月,飛雅特克萊斯勒也不得不暫時停止墨西哥和加拿大廠的生產。預計未來幾周會有更多停產消息。
疫情爆發導致汽車需求在 2020 年上半年驟降,當時汽車製造商暫時刪減車用晶片訂單,晶圓代工廠也將產能移轉至手機與電腦市場。
不過,汽車廠與供應鏈表示,這些晶圓代工廠優先考慮消費電子產品,因為利潤較高,且疫情爆發帶來的居家辦公趨勢,也使相關需求激增。
Blunt 說:「就算今天解決缺貨問題,整個季度都會持續受到影響,目前可知上半年車用晶片短缺將持續,若解決耗時越長,延燒到第三季的可能性就越大。」
Blunt 說,由於晶圓代工廠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才能提高產量,因此對汽車廠的影響將持續至 2021 年。
Blunt 表示:「拜登政府中有許多具有汽車知識的專家,多數人都知道汽車業對美國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希望,拜登就職總統後,能優先考慮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
套句 黃崇仁 董事長 說的 2021會缺到不敢想像 面板用的IC 會被排擠嗎 又中國的產能會續打壓嗎
pqaf wrote:
不過,京東方已經有三座 OLED 新廠,養蚊子好幾年了,因為OLED 廠稼動率,良率,訂單都遠不如預期, 虧損很嚴重, 之前已宣布停擺第四座OLED建廠計畫... 現在怎又突然重啟計畫,怪怪的.
4座OLED廠若都能順利達到規劃目標的話,一年可生產 4億片 OLED 手機面板.產能比三星還大.
我細看了京東方增資內容....
時隔8年,2300億(人民幣市值)面板龍頭再次啟動定增
1月15日,京東方A(000725.SZ)發佈2021年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擬募資200億元用於收購武漢京東方光電24.06%的股權(65)、對重慶京東方顯示增資並建設京東方重慶第6代AMOLED(柔性)生產線項目(60)、對雲南創視界光電增資並建設12英寸矽基OLED項目(10)、對成都京東方醫院增資並建設成都京東方醫院項目(5)、償還福州城投集團貸款(30)以及補充流動資金(30)。
在上述募投項目中,公司將啟動的對重慶京東方顯示增資並建設京東方重慶第6代AMOLED(柔性)生產線項目涉及的資金最大,該項目投資金額合計達到465億元,此次擬使用募集資金60億元。該項目於2018年12月啟動,預計於2021年11月完成一期項目建設並實現產線投產,於2022年12月完成三期項目建設並實現產線投產。
京東方已在成都和綿陽布局了兩條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均已實現量產。重慶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竣工后,將與成都和綿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產生協同效應,一起實現量產,月總產量將提高至14.4萬片,產量將達到全球第二,並進一步提升我國在柔性AMOLED領域和半導體顯示行業的全球競爭力和話語權。
===================
原來京東方這次募資, 是要幫 旗下第三座 蓋很久仍無法完工的 OLED 爛尾樓 找錢, 不是要蓋 第四座OLED 六代廠.
京東方原本規畫要蓋 4座 OLED 新廠, 前2座量產後,虧損嚴重,第3座爛尾樓已經蓋3年,一再延期,遲遲還沒量產, 還要半路 找人籌錢買設備.

第四座可能就取消了吧.
另外,武漢11代廠, 大部分是 地方政府出資,京東方只持有一小部份股權, 現在 11代廠即將賺錢, 京東方就借錢,向地方政府買回部分股權.
大陸業者蓋新廠只出資5~8% 資金, 由地方政府和銀行出大部分的錢,新廠初期幾年的虧損就由地方政府吸收,等新廠開始賺錢時, 股權就轉移回給 TCL和京東方等業者,美化財報...
工廠賠錢時算國家的,賺錢時就變自己的,大陸面板業者這種無本生意,穩賺不賠.股價越炒越高.
但國家現在沒錢了,京東方和TCL 被迫斷奶,必須沿路借錢,設法完成蓋到一半的爛尾樓.
陀螺不打轉 wrote:TCL 和 BOE 是股票上市公司, 政府擁有大量股權,股價炒越高,政府賺越多.
以大陸政府的狼性是不(恕刪)
政府持有 個別面板新廠 的股權,沒有上市發行股票,就沒法賺大錢.
政府把轉虧為盈的工廠股權,轉移給上市公司TCL/ BOE,美化上市公司財報,才能炒高股價,收割韭菜賺大錢.
政府持有京東方的股權成本只有$2多,炒高到 $7 多,已經分批出脫很多次,賺了很多錢繳回公庫.
郭董拿自己個人資產,投資面板廠,不是想從 面板廠的淨利盈餘,賺股利小錢,他是想讓手上面板廠上市發行股票後,賺大錢.
[含淚回頭!外資喊進21檔 終於懂台股好]
外資認錯了!在2020年累績賣超5395億元的外資,近期紛紛調升台股目標指數,繼里昂證券喊出台股上看16800點之後,摩根士丹利也追隨其腳步,出具報告調升台股評等,預估台股在2021年年底指數可望衝上16500點。
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分析,若以目前的台股指數點位來看,台股還有約7%的上漲空間,推升指數背後的動能包括:企業獲利成長趨勢不變、2021年台灣經濟持續成長、市場資金充足,且台股有高殖利率護身。
2020年狂賣台股,外資於今年紛紛認錯回頭
過往外資因為台灣企業市值較低、國際能見度較低等因素,長期以來在台股的資金配置也偏低。在全球因疫情受創的2020年,外資甚至一度在3月大賣台股約3600億元,讓台股在短短10天內重挫達2800多點。
隨後儘管台灣不管在疫情控制、經濟成長或企業營運表現都繳出比預期亮眼的成績,但外資回補台股的腳步卻沒有跟上,去年前10個月外資賣超台股逾7000億元,創歷年新高。過程中,國內投資人則持續投入資金,一直到台股逐步走高後,外資才開始大量回補。
如今,認錯的外資再添一家,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的台股研究報告中將台股評等調升為「中立」,並分析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市場對台股企業獲利成長還有期待。
根據市場共識,台灣企業在2021年的每股盈餘可望達13%,較去年11月預估的成長11%還要高,且值得注意的是,相較起2020年營運成長主要集中在半導體產業,2021年台股企業成長將雨露均霑。
此外,摩根士丹利的經濟學團隊預期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年增3.8%,優於2020年的2%,且台灣與中國是亞太除日本地區中,「唯二」在去年與今年,連續看到經濟成長的經濟體,顯示出台灣抗疫有成。
企業獲利、經濟成長、資金充足,外資看好台股攻16500點
第三,儘管台股已經來到歷史高點,台股的本益比(PE)也進入高於近五年標準差約2倍的區間,但因為市場仍充滿資金,可望進一步推升台股的估值。而台股高殖利率的特性,也可望成為指數下檔的重要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在預估台股指數時,同時也會模擬「最樂觀」與「最悲觀」的情境,這次在摩根士丹利認為最樂觀的情境中,企業獲利成長可能達17%,帶動台股本益比來到22倍,指數有機會衝上19000點;
在最悲觀的情境中,當企業獲利只有成長7%,台股本益比可能跌落到18倍,目標指數則可能跌落到14000點。
至於在投資策略的部分,摩根士丹利建議加碼原物料、工業(景氣循環性工業)、非必需性消費,以及醫療保健類股;同時喊進包括:台積電、鴻海、台達電、群創、友達、瑞儀、緯穎、國巨、景碩、致茂、中租-KY、元大金、台塑、南亞、儒鴻、聚陽、億豐、豐泰、百和、和大、晶碩,共21檔精兵。
tentry121 wrote:
專業面板市調機構Omdia顯示部門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調達發現,面板報價在去年12月底就已達到2017年第4季的水準,現在面板廠將目標放在回到2017年第1季的價格。
以此換算,40吋面板將從100美元上升到142美元,43吋面板從112美元上升到155美元,50吋面板從146美元上升到210美元,55吋面板從178美元上升至220美元,平均而言,都有30%至40%的漲價空間。
2017Q1 時,雙虎毛利率有20多%...每年例行性costdown 5%~8%, 經過4年,材料成本已經costdown 超過20%.
在營業成本大減的情況下,如果像研調所臆測, TV 報價回到四年前水準,那 雙虎的毛利率將超過30% , 單季EPS超過$2...
雙貓 變 雙虎 ,再變成 爽虎.

雖然只有 TV報價回到 4年前水準, IT 報價沒有漲那麼多...但這樣就已經能賺到翻掉了.
IT 如果也像TV漲那麼多,那爽虎的毛利率就超過 40% ,比聯發科還高...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