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哇哇…私募100億之前不是說等股價高於淨值 才要辦嗎?不是說盈餘轉增資 也是一種方法嗎?現在要私募應該解讀成 股價不可能高於淨值嗎?還是會高於淨值呢? 真是難懂...每年股票配0.5元三年下來也是增加100億的股本就樣還不夠嗎?還要私募100億獲利跟得上嗎?
e27127 wrote:是國發基金喔 應該是這一則新聞吧!若100億私募給國發基金約稀釋股本15-16%+現有公股22% = 37~38%———公股持股 台企銀盼增至逾4成2019/01/17 台企銀擬辦理現金增資,除希望將現行公股持股比重由22%再拉高,目標能達到四成以上,特別是台企銀現任董事黃博怡一直期待台企銀也能扮演類似工業銀行的角色,發揮扶植政策產業發展之效,若公股持股比重能提高,在配合政策上,公股也相對更有主導性。 知情人士指出,台企銀本次現增大致有兩大重點,一是提高公股比重至四成以上;二是台企銀仍為民營銀行,不會因現增反而變成國營銀行導致因預算等問題自縛手腳。 除台企銀,各公股銀都很想辦現增,以強化資本適足率,但卡在國庫預算問題,使公股金控、銀行辦現增不易,只能透過盈餘轉增資方式增資,且就算能辦現增,但每次都得找其他公股事業機構「代替」財政部為公股金融業增資,先前最常被找的就是台灣菸酒公司,但台酒也有轉投資上限,國發基金則是公股金融構鎖定的最新助陣對象。 台企銀如果要增資,除了去年獲利創新高,對股東具有說服力,及補足資本適足率等以作為展業的後盾,還有更重要的戰略考量,即台企銀在兆豐金已全數出清其11.44%的持股,讓泛公股水位已降至22%,相對華南金、合庫金等其他泛公股銀行,公股比重可說偏低。 且台企銀的民股組成非常多元化,有多個集團參與其中,而且包括中纖、福益等集團的其他民股動向一直不穩定,這也使得台企銀在減少了11%的公股後,如何透過發行新股的現金增資把公股比重「加回來」,有實質上的戰略需求。 相關人士指出,台企銀在黃博怡領軍下,非常注重扶植中小企業發展,也很重視對新創產業的投入,這些正好也符合國發基金選擇投資對象的特質;且反觀其他公股金融機構,國發基金目前也投資兆豐金,並在兆豐金派駐一席董事,因此台企銀如果找國發基金參加現增,合情也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