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郭台銘親自下令的「人力降本」專案仍持續進行,本刊接獲讀者爆料,指為達成 1年內精簡34萬人的目標,這次揮刀砍人的對象則是轉投資的子、孫公司員工,甚至是整家公司都有可能”被調整”甚至解散的命運。
爆料指出,原以為第3波的對象會是集團部分的中高階主管幹部,沒想到日前卻陸續聽到有同事接獲通知將轉調到其他公司,或是本來到集團其他公司支援的同事則直接轉成該公司底下,時間都為11月中旬前後,後來才發覺原來自己的公司被集團總管理處列入“調整”的名單中,現在同事都人人自危,不知道公司會被調整成什麼樣。
還聽到同事說,自家公司的狀況其實還算是好的,部分員工轉任或是改派到其他單位,只是”被調整”而已,還有公司則是因為功能或產品線重疊,而被列入歇業甚至解散清算當中,整間公司的員工幾乎全滅。
據了解,鴻海此波降本的對象是以轉投資的子、孫公司為主,考量的點不僅是獲利、經營績效等,是否與集團未來發展方向符合也被列為討論重點,像鴻海全力衝刺車用電子市場,鎖定車用面板、新能源等應用上,為集團資源火力集中,部分公司就可能會整併成一起。
事實上,鴻海從初成立的一間小公司,逐步發展成跨國兆元企業,期間集團組織也歷經多次調整,最被人所知的部分就是郭董底下原本是用六大事業群來區分,前幾年則改為A~M等12個次集團,後來隨著夏普與半導體投資等異動,也持續不斷調整中,而且在郭董下達分拆子公司獨立後掛牌上市指令後,各次集團搶人搶資源的狀況更加明顯。(撰文:魏鑫陽)
---------------------
如果每人平均年薪 70萬, 裁掉 34萬人, 可省下 2380億...這數字好大
鴻海合併財報現在一年稅後 只能賺8百多億吧...,如果costdown後的成本,有5成順利轉為未來每年的獲利的話, 真的很可觀.

不過如意算盤也許沒這麼簡單
以鴻海集團旗下的關係企業 群創來說.
群創去年底員工數有 6萬多人,每年人事費用將近 500億台幣,平均每名員工人事費用約80萬台幣/年 (大陸員工占一半多, 至於台灣3萬名員工中,約2成是外籍移工 ),
公司年初早已經 公開對外發布 的目標是把人力精簡到 5萬人以下,一口氣砍掉2成人力, 難度頗高,已經接近年底,不知群創的人事精簡計畫順利完成了沒? 勞動部好像都沒有收到來自群創的大量裁員的通告.

群創今年的稅後淨利可能不到70億,如果能省下 2成的人事費用,對明年獲利改善幫助很大.
希望選後可以正常一點,就是跌到與廣達同價,
這樣我才能用1張小艾訊來換1張大紅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