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不保守,每個人的觀點不一樣。提出另一個觀點:在一定數量以下的資產,(例如:2000萬元),做適當的資產配置可以降低資產的波動,減少因資產減損產生的精神壓力和對生活的影響。但超過一定數量以上的資產,(例如:超過2000萬元),則可以將超出的部分放在高風險高報酬的股市。畢竟股市的長期平均報酬是比較高的,且此時這些資產的波動對精神和生活上已經比較沒有影響了。
n8362995 wrote:保不保守,每個人的觀(恕刪) 沒有很認同這個觀點我個人覺得資產配置跟資產規模比較沒關係, 而是跟主動收入有關當主動收入足以支持生活所需的時候, 資產配置應該更激進一點, 譬如90%股票10%現金或債券, 例如2700萬股票300萬現金或債券當主動收入為0或完全不足以支撐生活時, 資產配置就該保守一點, 譬如60%股票40%現金或債券, 例如1800萬股票, 1200萬現金或債券
4%法則最安全的回溯算法都是75%股票,25%債券。根據效率前緣曲線加了現金雖然降低標準差,但報酬率也跟著下降了。是否要開槓桿,放多少的無風險資產還是要看個人的承受度,畢竟無法執行的話報酬率再高都沒用。
percy0925 wrote:是否要開槓桿,放多少的無風險資產還是要看個人的承受度 我覺得現代社會的人都是要開槓桿的投資界常常認為開槓桿不好, 開槓桿風險高, 但是有多少人想過人唯一生下來就有的資產是"時間"人生就是把時間換成不同東西, 好比說金錢但是, 憑什麼別人1天賺1千元, 你的1天可以賺1萬元? 1天長度有不一樣嗎? 當然不....隨著金錢的比重提升, 時間槓桿其實是越來越大的等當到大公司老闆的時候, 時間槓桿更是大得嚇人, 用幾萬人的時間在幫你加槓桿所以我的觀念可以參考看看每個人都該對自己的人生加槓桿, 如果人生的目標是賺錢然後財務自由當資產規模還很小且主動收入足以應付生活所需的時候, 是否還需要傳統上的股債資產配置來降低波動性呢?我個人傾向關注金錢數量的增減, 而不是百分比的波動例如1000萬的30%波動是+-300萬, 1億的3%波動也是+-300萬有必要為了維持一樣的波動性, 讓1千萬資產或1億資產都一樣只有3%波動嗎?再看看最近台積電發了千億元的債, 殖利率大約只有0.4~0.6%基本上你我都不會去買這種債券, 但對大戶而言是穩定的資產配置標的這就印證了資產配置必須考慮資產規模與主動收入規模來決定, 而不單只是跟隨"主流"何況這些主流大多數是退休基金, 主權基金等等遠遠超過個人的存在靠主動收入就能養活自己還有餘裕投資的小額投資人要跟嗎?時間不會等人喔
meridian wrote:我覺得現代社會的人都...(恕刪) 目標不同,連帶著投資策略與資產配置也會跟著收到影響。從你的文中可以得知,靠投資致富,達成財富自由,是你的目標;因此你願冒較大的風險去執行計畫。而我的目標是,靠著工作儲蓄,輔以投資理財,來實現個人退休的安全網;所以願意用中庸的股債現比例,去取得較低的波動和投資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