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m wrote:昨天 回 ... ...(恕刪) 怪不得,那棵金桔樹有點印象,你之前好像有po出來過?羨慕別人金桔都能種這麼好,幾年前,我異想天開,拿了一粒種子,也想種金桔。。。。想著~想著~想著~~以後我可以喝自己種的金桔茶了,這是多麼美好的事。種沒幾年,葉子都長不大,後來葉子被蟲吃了,本來很生氣,但看著又肥又大的綠色昆蟲,覺得很可愛,就算了,沒想到幾天後,蟲竟然被小鳥吃掉了,實在有夠殘忍的,於是我就放棄種金桔了,夢也醒了,花點錢去外面買來喝,比較快啦!
兆豐金 營運動能強勁2017年11月05日 04:09 工商時報 孫彬訓兆豐金控(2886)今年前9月稅後獲利來到221.6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達1.63元,獲利穩健。法人看好兆豐金,兆豐金海外放款占總放款約3成,且為台灣唯一美元清算行,擁有較市場低的美元資金成本,下半年重啟營運動能下,展望樂觀,目標價27.9元,投資建議為買進。三大法人進出,外資賣超15,449張、投信賣超5,100張、自營商買超534張,後續觀察外資、投信何時轉賣為買。技術線型觀察,兆豐金股價現在位於周線、月線、季線下,上周兆豐金收在23.6元,一周跌0.25元,周線連四黑。
效率、監督兩頭空:這些不公不民的「泛公股銀行」「肥貓與他們的產地」是幾個關注台灣金融領域的年輕人閒聊中決定共同成立。最初的發想朝介紹金融科技、最新趨勢的方向開始。後來發現,必須先指出台灣金融環境的沉痾以及結構性因素,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台灣的金融才有發展的可能。輔以圖文並列的方式來降低受眾的理解門檻,以期號召更多人來加入監督及關注的行列。由於這些泛公股銀行變成不公不民的巨獸,一方面尚未真正落實民營化,難以達到市場效率、風險控管亦不佳。另一方面這些泛公股雖有政府持股,但卻不受國營事業法、政府採購法及審計部的監督,結果淪為「效率」和「監督」兩頭空的最壞情況。大家不妨想像一個情境,胖虎、大雄和小夫決定買一個100塊的玩具,大雄和小夫一起出了70元,胖虎出了30元。但是,胖虎卻說這個玩具是他的,由他來管,你會不會覺得不合理?我想你一定會覺得不合理,但你知不知道這些事情,每一天都在台灣真實上演?而這些胖虎們相信你也很熟悉,那些「泛公股事業」,舉凡華航、中華電信、第一金、兆豐金、中鋼等都屬於此類事業,政府指出了一部分的錢,卻要求由他全權管理。就拿泛公股銀行為例。過去由於政府以金融穩定為核心目標,金融業成為政府高度管制的特許產業,但1980以降,伴隨著台灣的經濟自由化、解除進口管制、放寬外匯與銀行利率的管制,政府亦推動了公股行庫的民營化。到了現在,除了台銀和土銀以外,其他泛公股銀行的政府持股都已低於50%,多數介在一到三成之間。真正的國營企業(銀行),是政府要持股5成以上,政府持股若低於50%,就已經算是民營化的泛公股事業。照理來說,這些銀行應該已經落實民營化,服膺市場競爭、落實經理人制度。但實際上我們知道完全不是如此,最近的慶富案即是一個活生生的教訓。由政府派任的董座蔡慶年,一味配合政府政策,卻不顧放貸的風險而堅持借貸給慶富集團,只為追求個人的職涯順遂。細究原因,這是因為政府對這間已經「民營化」的泛公股銀行,有著不成比例的影響力所產生的惡果。 同樣的,政府不斷透過政治力量介入外。另一個經典案例則是彰銀的經營權案,政府已經將把泛公股銀行的股份賣給台新,由於台新是以溢價來收購股份(也就是高於市場行情的價格),政府允諾給予經營權。但卻因為政權更迭,新任政府不承認前朝政策之下,政府開始跟這間銀行開始了經營權之爭,迄今仍未落幕,而政府持續以守護全民資產為名,卻毫不說明政府持股其實連半數都不到。由於這些泛公股銀行變成不公不民的巨獸,一方面尚未真正落實民營化,難以達到市場效率、風險控管亦不佳。另一方面這些泛公股雖有政府持股,但卻不受國營事業法、政府採購法及審計部的監督,結果淪為「效率」和「監督」兩頭空的最壞情況。泛公股事業經常包著公股的外衣尋求人民支持,但面對監督與質問,政府又動輒以守護人民財產自居,讓一般民眾以為政府的作為都是為人民好。而經過這些說明,你是不是開始覺得過去政府的那些口號,都只是為了自身黨派利益的藉口?本文經肥貓與他們的產地授權刊登 公股銀行 泛公股事業 黨派利益 國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