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

醫師薪水越來越低呢

dearjohn wrote:
醫師的需求是很大的, 只是患不均不患貧.

所謂的市場機制也要是自由市場才行.
健保制度下的醫療制度根本就是有問題的市場.
需求還是越來越多, 供給還是越來越少.恕刪)


閣下第一句話前後兩部分..是不是互相矛盾了?

沒錯..台灣的醫師是不患寡..患不均..
所以..城鄉差距大..

這跟醫師的需求量無關..而是分佈有關..

醫療與教育是沒辦法用資本主義去建立的..
否則..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難道要回到以前那種只有有錢人才能唸書看醫生的時代?

需求變多?
過往資訊不透明..醫病不對等..
多的是醫療誘導需求..醫院衝量..
這損耗了多少醫療資源?

醫院是不是那麼難經營?
為何長庚可以越來越大?
踢踢 wrote:
閣下第一句話前後兩部...
醫院是不是那麼難經營?
為何長庚可以越來越大?(恕刪)

因為餅就那麼大, 長庚越吃越多別人就越來越難生存.
基本上, 長庚的做法已經跟一般常態的醫院不同...

例如該用雞腿 (棉棒) 的時候, 就用雞塊 (棉花塊) 代替.
該用帶線的縫針, 就用粗的棉線加上一般的縫針代替.

這方面可以講很多有趣的故事.....
不過還是不要講比較好.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dearjohn wrote:
基本上, 長庚的做法...(恕刪)


啊,透露一下啦。
我也很好奇,為什麼別人都說虧錢,
而長庚卻還是保有鉅額的獲利。
到底是怎麼弄的....蠻好奇的。

Alfa20070128 wrote:
長庚卻還是保有鉅額的獲利。
到底是怎麼弄的


書店搞管理的書翻開來,裡面的招數長庚多多少少都有做阿

降低物料成本: 聯合採購,統一採購,減少原料品項

管理方面: 最適化作業流程然後把它標準化,極大化人力效益,標準差管理,品管圈管理...

產品早年是儘可能的單純化以便極大化的壓縮成本,現在則是儘可能的客製化增加獲利

雖人很多人不恥他用商業管理的手法來搞醫院,不過老實說他搞的還不錯,如果節省原料成本並不影響產品品質的話。不過有時後醫療是成本加一倍效果只有加1%,那這個就跟他原先宗旨有點不同,以前長庚不賺這錢,現在他會去賺,因為這裡有小量多樣化之後的超額利潤。阿這個決定因為不帶道德成分,所以會有點爭議這樣。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其實救經濟學理論來說,
要降低成本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達到市場規模.

很多醫院因為達不到市場規模, 所以成本壓不下來.
所謂的藥價差, 說穿了就只是大量採購的折扣而已.
健保為了省支出, 就過度渲染藥價差.

所以很多小醫院因為藥的利潤下降而無法經營.

當然過大的市場規模會增加人事成本,
不過長庚的市場規模不是單純地就加起來,
而是很巧妙地切割到剛好利潤最大的市場規模.

總之, 很大的因素是企業化經營.
雖然這跟醫療最強調的個人化 (individualized) 有很大的差距,
不過這種做法是唯一能在現今的健保制度下生存的方式.

前面怪醫也說過一小部份的客製化會增加利潤,
當然, 不過那也只有一小部分的病患適用,
而這些, 裡面的醫療內容是不是那麼必要.....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這樣說好了.....

高血壓的藥物可能有很多種, 每一種有好幾家廠商.

假設其中一種叫做 ACE-I 的藥物, 裡面有好幾個廠商.
這種藥物的需求大約是一萬顆.

如果分成十個廠商, 每個藥物能夠分到一千顆.
就只能夠打九五折.

不過呢, 如果只有一家廠商,
一萬顆藥物可以打到八五折,
相對而言就可以賺了 10% 的利潤.

同時, 這十家廠商為了賺這一萬顆藥物,
一定會想辦法壓低售價,
所以實際能夠賺到的錢會更多.

=====

這樣是好事嗎? 對醫院經營者而言, 的確是好事, 因為可以壓低成本.

但是呢, 這裡面可能有些藥物有人會過敏, 有人吃了會咳不停的咳嗽, 有些人吃了可能會搞到洗腎,
有些人根本吃了一點血壓都不會降.

很多藥物可以選擇時, 可以避免掉一些副作用,
但是只有一種藥物可以選擇時, 就沒辦法避免了.

再說, 在議價過程有一些利益交換, 涉及到一堆跟醫療無關人員的利益.

只能說, 現在的健保制度下,
有一部分的人可以用很低廉的價格, 得到很多其實是很不必要的醫療服務,
而那些真正需要醫療服務的人, 會得到醫療, 但是不是他需要的醫療服務.
因為前者是醫院的搖錢樹, 後者會造成醫院鉅額損失.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順便說一下一個小故事.... 發生在某財團醫院, 而且是個人經歷的事情.

話說我大姊懷孕的時候, 因為住在該醫院附近, 所以到該醫院去做產檢.
之後該醫院的醫師告知說某一項指數特別高, 必需做進一步的檢查,
不然會有生命的危險.

剛好我二姊是護士, 就打電話到該醫院問數字到底多少.
然後, 該醫院的護士才支支吾吾地說, 對不起我看錯了.....

當然也不排除有 lab error 的可能性, 而且非常常見.
不過也難怪很多病人要去 hospital shopping,
因為有些醫院沒辦法給人信任的感覺.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ACEI 的例子舉的不錯,不過,雖然我無意為長庚開脫我還是得說這不是他的錯,是目前醫療政策的錯

怎麼說呢,長庚的藥物品項即便不多,也遠比很多地區型或是個人型院所多,這些院所不就提供更差的選項?造成更多問題?

其實這可以解決的。

很多其他有全民保險的國家(如歐陸) 他們的作法是醫師負責開藥,病人的門診藥物要自己去藥局拿,醫院沒有門診藥局只有住院備藥 (口服住院備藥還是廠商提供的樣品),這樣醫師開藥的時候就比較能客製化,藥局必須拿的出所有處方上的藥。

問題是台灣的看診太便宜所以不敷成本,醫院只能從藥裡面賺錢,再加上很多台灣藥物是被浪費了。

提高藥物的自負額減少浪費,再根據個別重病服藥狀況從社會保險中給予定額的補貼,這樣會比較公平些,例如一個病人一個月拿藥一萬多,自負額要七千,但是政府補助他一個月五千,這樣他就不會去重複拿藥,因為第二次拿的藥沒有補貼了,這樣自然減少 doctor shopping (應該說第二諮詢)。

減少了不必要的『第二第三第N諮詢』 (有人估計這個佔所有醫療行為20~30%),就可以提高醫師的處方費用,同時大幅提高自負額,醫師就不會想去賣不必要的藥,因為病人可能負擔不起,處方太貴藥物的醫師大家不會想去看他,可以自然淘汰跟貴價藥物勾結的。

很簡單的開放的政策,利用人天性會算,其實就可以達到健保局節約的目的,不過管健保政策的公衛教授們一直覺得醫師賺太多,所以不肯調升看診費用,醫院就不肯釋出藥局。

其實,想深一層,醫師就是健保體系裡的經理,經理做了會替公司省錢的事,是不是應該給他加薪?不然他沒有誘因你又拿他當賊~~~~誰鳥你阿。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公衛啊....
它們自己標榜醫療要使用社會主義的分配嗎?

但是, 這些人從來沒有管過任何一家醫院, 企圖想管全部的醫院.

早在健保開辦之初, 就要弄總額預算,
我覺得好笑的是, 難道你今年要升多少病都是可預知的, 能用預算來考慮嗎?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 5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