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5
台企銀昨(24)日舉行法說會,揭露2021年總資產跨越2兆元大關,提存前稅前盈餘創新高,而在大幅提存後資產品質也寫下歷史最佳紀錄,今年目標逾放比、備抵呆帳覆蓋率將追上國銀同業平均,在股價受惠升息題材突破票面後持續走揚下,台企銀預估在股價淨值比達到一倍後再行評估重啟現金增資,以強化資本。台企銀昨天法說會,由副總經理林昌育主持,公布2021年營運概況,全年提存前盈餘再次突破百億元並寫歷史新高,大幅提存近半盈餘、51.8 億元後,全年提存後稅前盈餘58億元,稅後純益51億元,年成長8.4%,全年每股稅後純益(EPS)0.66元。台企銀日前董事會已通過去年盈餘分派案,每股配發0.47元股利,其中現金0.1元,股票0.37元。
林昌育強調,台企銀去年提存備抵呆帳金額大增,主要為董事長林謙浩希望加快改善資產品質,有利於獲利能力展現,提升財務透明度。因此在去年提存前盈餘創高下,提存金額大增了近三成,也使得全行的資產品質顯著提升,去年12月逾放比0.28%、備抵呆帳覆蓋率422.69%為歷來最佳,今年來持續進步,至2月底逾放比再降至0.2%、備抵呆帳覆蓋率提升至615.67%,不斷改寫歷史最佳紀錄。
****「鏡」
有網友問:將200萬的銀行定存解約,改存金融股是否可行?陳重銘分享,自己光是過去1年買進的金融股,包括中信金、台新金、國票金、華票及臺企銀就約600張,目前手上持有的金融股約2,000張,每年可貢獻近200萬元的股利。
其中,中信金算是他的金融存股起手式。他說,曾有投資大戶在10多元、中信金低檔時買進上萬張股票,該大戶不但靠著股息遊山玩水,後來更賺到數千萬元價差,令他心生羨慕,便在2008年買進中信金,想如法炮製。沒想到一買進就遇上金融海嘯,「心裡雖然怕,但評估政府不會讓它倒,就這樣一路往下加碼買到80張。」
直到2014年,陳重銘共存了中信金313張;「其中100多張是6年來中信金的配股配息,而實際買進的200張,則是靠過去10多年,手上的電子股配息貢獻。所以嚴格講,我自掏腰包的成本接近零。」陳重銘強調,自己用過去電子股的股息買進中信金,而中信金會再「自我繁殖」出股息,這樣靠股息養股票的方式,是存股不敗的關鍵。
而目前他的存股策略,就是持續用股息股利將存股標的再買回,增加張數,一直累積到目標500張,就會改買其他個股,進行分散;「我就是布一個500張的局,將來安穩領股利,而股利又可持續分攤個股成本,長遠來看這500張就會變成零成本,但股利會貢獻我一輩子,再拿股利去買其他股票,資產就會越來越多。」
他建議,要存股,就要像定存一樣放著不管,甚至忘記股價,這段過程必須得熬;另外,雖然金融股受惠升息,但有些股價已反映這項利多,對他來說吸引力相對低。「我會避開本益比20倍以上,殖利率5%以下,且獲利成長性不高的公司;千萬記住,殖利率高不代表好,最好的存股標的還是要能填息,所以公司未來的成長性,永遠是第一考量。」
今年現金股息提升至提升至1.25元。
https://mops.twse.com.tw/mops/web/t05st02?step=1&off=1&firstin=1&TYPEK=sii&i=999&h9990=%A4%A4%AB%48%AA%F7&h9991=2891&h9992=20220325&h9993=182803&h9994=%A5%BB%A4%BD%A5%71%B8%B3%A8%C6%B7%7C%A8%4D%C4%B3%B4%B6%B3%71%AA%D1%AA%D1%A7%51%A4%C0%AC%A3&h9995=7&pgname=t05st02
zzza wrote:
中信金控暨去年之後,再度擺脫一元金!
今年現金股息提升至提升至1.25元。
這家媒體3/6就猜「配息上看1.25元」---這摩準?

內文搜尋

X
X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