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1

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fb70480 wrote:
我沒買過金融股
請問大大
第一金可以當定存嗎 ..(恕刪)


這棟樓先前還有很多反向(看空)意見.現在好像都不見了. 另外長期不投資那樓好像結蜘蛛網了.
當大家發言意見方向越來越一致的時候.好像比較缺少討論的空間.
我就試著當一次烏鴉吧. (持有700多張第一金.成本已到10元的我當烏鴉好像沒有說服力)

-------------------------------------------
金融股最大的吸引力就是便宜. 其次是穩定的獲利和配息.
1. 便宜: 第一金我認為合理的股價約18-20元.現在離合理股價約還有1元空間.但向下風險難道沒有嗎? 當大盤轉變.再見到15元的機會不是沒有的.問題是假如你買了然後掉到15元,14元你會跑還是加碼?

2. 穩定的獲利和配息: 就如同我 "福禍相倚的選股哲學" 那篇所提到.過去金融股紛紛西進和南向.第一金的獲利有一半來自海外.當世界發生事情時. 他無法自身事外. 這世界和幾十年前相比.變得太複雜了. 中國大陸的"五大行" 論規模.能力都是世界級的.我們的小朋友銀行和他們玩.要玩出差異化很辛苦. 不能還只是服務台商而已.
如果一半來自海外的獲利打對折.你受得了嗎?

想清楚再買.

中国工商银行(简称“ICBC”)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多年来,工商银行的净利润与资产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2014年初,工商银行同意以7.65亿美元,收购标准银行集团旗下伦敦全球市场业务的控股权。尽管在2013年,中国各家银行的收入增长都在放缓,贷款减值损失增加,但有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工商银行及其他中国银行的资本化水平仍然保持了稳定。

獨孤求敗5805 wrote:
當大家發言意見方向越來越一致的時候.好像比較缺少討論的空間....(恕刪)


並非缺少討論空間,只是第一金由還原曲線來看,基本上已經創近年新高了,代表這幾年買的人每個都解套了,賺多賺少的問題而已,而創新高後還想去追高的人,則讓人無力吐槽....

因此才讓討論的熱度降低吧?700張啊....光帳面上前輩你面賺的可多了

luzibin wrote:
小量是可以的,最近兩年都是賺了股利股息,賠了價差,我心中的痛在於去年的8/24,都已經除完權了,結果大跌,忍痛停損後,想更低買進,沒想到政府作多,唉,小民永遠不能與官鬥啊。


小弟去年8月更慘,放空在地下室~

從此我堅信台股因為政府介入的關西,任何拉回修正只能做多不能做空

大跌後更是要加碼,放空唯有在卍點...


推推熊 wrote:
小弟去年8月更慘,放空在地下室,...(恕刪)


應該還沒放到18層地獄吧? 民國98年金融海嘯時,5000點已經感覺是18層地獄了,沒想到還有第19層,第20層。
"NIKON D200"+"12-24 F4"+"24-70 F2.8"+ "50mm F1.8"+"70-300G VR" +SB800
請問有人研究大陸的金融股嗎~~
大陸那幾檔金融股是國營且獲利的呢?
大陸的金融股也會配股配息嗎?怎課稅呢?
重點是台灣人能買嗎~~會不會只能買B股之類的吧!
德國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在美國交易股價崩跌7.1%,股價創下歷史新低,成為拖累歐美股市的最大變數,德銀為什麼有那麼重要,以下六個問答為您釋疑:

德意志銀行會怎樣 您該關心的六個Q&A

雷曼兄弟殷鑑不遠?

德國總理會救她嗎?


以上新聞給投資金融股的你
報載潤泰集團向兆豐金總共貸款237億;有人說是737億。若是後者,未免也太高了.

************* (自由)〔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因為兆豐金案,潤泰集團總裁尹衍遭到北檢調查,堅稱一切清白,訊後請回,但名嘴蔡玉真繼續爆料指出,潤泰集團旗下5公司向兆豐金借貸的款項總額是737億元,並不是之前宣稱的237億元。

潤泰集團之前曾發出公開聲明,指潤泰集團公司向兆豐金貸款237億元,占金融機構往來貸款數22.4%。
不過,蔡玉真昨深夜在她臉書中,再po出兆豐金的財務報表,指「潤泰旗下的五家公司,合計借款737億,和尹衍棎説的237億差很大。」,走文以疑問句形式指蔡友才特别「照顧」潤泰,「蔡友才會到尹衍樑的鑒機管理公司上班!因為,幫忙搬了好幾百億!」


more1006 wrote:
請問有人研究大陸的...(恕刪)


想買大陸金融股

可以去買香港上市的H股 因為有折價

中信銀行 民生銀行 交通銀行 中國銀行都不錯

另外香港金融股投資價值也比台灣高

所以去香港開戶還不錯 港股 陸股 H股都可買
weber2654 wrote:
報載潤泰集團向兆豐...(恕刪)
應該是270-280億元。

***********(自由)
根據名嘴所指資料出處的兆豐金年報,指的是「所有子公司對同一人、同一關係人或同一關係企業為授信、背書或其他交易行為之總額」,並非純指「借貸款項」,且是依金控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帳列,所有金控都是如此辦理;名嘴爆料是「差很大」。
兆豐銀主管解釋,製作年報時,銀行給予各公司的授信,必須依照主管機關的邏輯歸類,但許多是重複計算,有些公司對旗下子公司有交叉持股,造成部分金額有所重複。

這主管舉例,以「潤成投資控股」在年報上登載一筆一八二億元金額,但若僅潤成投資單一公司,金額僅三十六億元,其他部分金額是「同一關係企業」,包含匯弘、潤泰創新、長春、潤泰全球、南山人壽等其他關係企業公司。

這主管指出,兆豐銀對潤泰旗下企業放款額度,以匯弘投資最大、達八十億元,但目前實際動用餘額為六十三億元,相較匯弘去年底動用額度為五十五億元,過去十個月增加約八億元,並沒有「暴增」情形;去年底,潤泰集團在兆豐銀動用餘額為二四八億元,今年十月初為二七三億元,增加二十五億元。
TRF的問題能在年內解決,也是把壹個未知數解開;長期而言,未嘗不是好事。

********** (聯合)
立委壓力當頭,針對TRF(人民幣可贖回遠期契約)投資爭議,金管會下最後三道通牒,要求廿九家銀行在一個月內,須與投資TRF爭議客戶達成和解,銀行須分攤客戶損失金額。

其次,一個月內未能和解個案,銀行不得拒絕客戶調處或仲裁要求,且須接受調處結果;最後、銀行若未依前述原則辦理,金管會不排除祭出行政處分或做為業務申請時參考。

銀行業者質疑,金管會最新處理原則,只會增加市場道德風險,原先不吵不鬧的客戶,看到會吵的客戶能獲賠,這些客戶也開始違約,TRF爭議案只會越來越多。

金管會針對兆豐案、樂陞案對個別銀行祭出行政處分後,轉向TRF。立法院財委會開議後,部分立委代TRF客戶出頭,除在財委會問政時砲轟,私下也不斷向金管會官員「施壓」。

金管會銀行局上周五因此召集廿九家銀行開會,會中提出最新三項措施;首度出現銀行須與客戶和解,要銀行「分攤客戶損失金額」的規定,用白話說,就是理賠客戶。

銀行局表示,若是TRF既有爭議案,銀行須在十月底前與客戶和解,若是新爭議案,須在接獲客訴爭議後,一個月內和解。銀行局指出,銀行與客戶就損失金額的「分攤比率」達成共識叫和解,雙方還須簽署和解協議。

銀行業者說,此舉擺明就是要銀行「賠」客戶,TRF投資人都是專業客戶或法人,又不是拿老本買雷曼連動債的可憐老兵或退休族,若銷售行為一切合規,現在卻要銀行賠,說不過去。

惠譽信評則表示,國銀針對TRF已提呆逾一百多億元,該數字應是銀行「認賠」基礎,若全體銀行都願意賠客戶,估計總賠付數字應可控制在兩百億元之內。

銀行認為,金管會原規定TRF「調處」結果,對銀行不具拘束力,但金管會上周五下達最新規定,若銀行與客戶一個月內沒和解,客戶改向金融評議中心申請調處,「銀行須接受調處建議」,銀行若拒絕,金管會不排除祭出行政處分。

有銀行直言,要銀行跟客戶調處,「就沒有法規」可循;因為TRF客戶是專業客戶,不適用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在沒有法規前提下,銀行還要接受調處建議,金管會大概是被立委逼急了,擴大行政裁量權,卻讓銀行違反公司治理原則。
  • 30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