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3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台積電 資本額 2593億,年營收上兆台幣
聯電資本額 1242億,年營收 1800~2000億..帳上現金近千億.

聯電2018年策略改變,不再追隨台積電往 先進製程投資,改為效法 世界先進,優化成熟製程...專心當半導體B咖大明星.
所以,聯電的資本支出和 折舊減少 , 毛利率改善, 自由現金流增加.

既然減少投資,營收成長有限,公司以獲利為優先,聯電不知會不會宣布減資瘦身?
減資提升每股獲利後,股價 就能進入百元俱樂部

友達資本額 962億,年營收 2700~3500 億,帳上現金近千億.

友達不想跟 A咖 BOE TCL 競爭產能, 友達也想當B咖大明星就好.
友達也沒打算再大肆擴產, 資本支出大減一半,折舊減少,毛利率改善, 自由現金流增加.

如果聯電作出減資 的示範, 友達彭董會不會見賢思齊,願意效法減資? 把幾百億現金還給股東....

群創 長短期負債極低, 因90億 可轉換公司債,最近已達轉換價格$10.59, 股本可能一下子膨脹 8%.
說不定, 群創洪董 率先帶頭減資, 把現金還給股東, 減資需要強制還劵, 能讓禿鷹一槍斃命,一舉數得....
我對空頭 倒不排斥 是利多
操作中 講究 空 補 近75萬的空單其實是賠錢狀態 多方損失有限 空方損失無限 空頭不死 多頭不止 大家都熟知 終究要補的 如有信心走長多 月線走到第3波 還有邪惡的第5波

週五 我發現 整個盤在拉 友達 聯電 互相拉抬 氣勢很強 友達還稍領先 下周三力積電上興櫃 第一天會炒翻 聯電一定會連動 真噴到快60 我就要跑了

投資人換來換去 股票噴出的 都好買好沖好賺錢 想增持的5日線搶補即可 如果空單沒了 戲也演完了 嘎停損的噴出段 是利頭最大的 等第2季EPS 2 甚或年底看EPS4 股價噴到32-40 買在希望賣在事實 我就不領股息了

利多請p大來說較清楚
面板產能不足會持續到 2022 年之後,需求成長率大於產能成長率.建造新面板廠成本高昂且至少需時 2年以上,期待新產能緩不濟急,產能吃緊已經到了客戶會恐慌的情況。


===============================

即將在十二月九日登錄興櫃的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也表示:「全球晶圓代工產能不足會持續到二○二二年之後,原因包括需求成長率大於產能成長率;且包括5G及人工智慧(AI)等應用將帶動更多需求。然而建造新晶圓廠成本高昂且至少需時三年以上,期待新產能緩不濟急,產能吃緊已經到了客戶會恐慌的情況。」

================================================

力晶8年前下市時, 公司高層趁散戶恐慌,用 $0.2~$1 大量收購, 這下賺翻了,獲利 數百倍....比放高利貸好賺....

下市沒幾個月,公司馬上宣布轉虧為盈....莊孝維

力積電資本額 310億, 上櫃後市值可能有2000億.
當年花 1億多收購,現在價值數百億,甚至千億. 真的神奇 真的不虛此生!! 取名 力積電真的太客氣了, 應該取名為 崇仁半導體 才對.



黃崇仁壽宴直言不虛此生 力晶小股東臉書感歎

目前有3座12吋廠 與 2座8吋廠,今年7月,還在苗栗銅鑼興建12吋新廠,未來產能可達10萬片。

力積電目前實收資本額為310億元新台幣,最大股東是持股87%的力晶科技,總計持股100萬股以上的大股東,共有90.14%的股份;換句話說,一般中小股東持有的力積電股份總數不到一成

2013/03/15 黃崇仁收購力晶股票 每股0.3元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力晶去年12月下櫃,遭小股東反映手上持股無法流通,創辦人、現任執行長黃崇仁邀旗下力元、智立投資公司從今天起以每股0.3元公開收購力晶股票,預計收購量從22163張到443260張,估算若完成最高收購量,需花費1.32億元多

黃崇仁及兩家投資公司公開收購力晶股票,這在已下市下櫃的公司中,是極少見的動作。業界推測,黃崇仁可能想趁低價買回,等日後營運改善,有機會再重新上市。

力晶副總經理暨發言人譚仲民表示,將從3月15日上午9時起到4月10日下午3時止,透過公開市場收購力晶股票,每股0.3元,預計收購量從22163張到443260張,約佔股本的1-20%

譚仲民指出,DRAM廠已由債權銀行團進行標售,對銀行團債權目前為400多億元
明年 TCL 的第二座 G11 新廠, 將增加全球 4%產能, 但目前訂單缺口高達10%以上, TCL 新廠對缺貨問題,緩不濟急.

且三星 找到大陸買主後, Q1 底就要把所有設備拆除, 運交給買主. 大陸新進業者,想藉助韓國附贈的廉價支援,重建這些殘缺的二手骨董老設備,曠日廢時. 將造成明年下半年旺季,產能缺口更大.

大陸每年 要啟用2~3座新廠,才夠全球市場持續增加的需求.

2021年還有 TCL + HKC 的新廠和 BOE擴線,可以稍稍緩解缺貨問題,2022年就沒有任何新廠落成,缺貨更嚴重.
到2023年可能才會有2座新廠啟用.
新廠要花 7~10年折舊, 自發光的 mini LED ,micro LED 過3~5年就會大量普及, 現在過渡期,再去投資LCD新廠,將不利於新廠回本.

日本JDI 5年前為apple iphone 蓋的 LTPS新廠,在 iphone 改用 OLED後, JDI 新廠運轉3年,投資都還沒還本,就被迫停線, 賤價拍賣設備給夏普.

========================

面板業2021上半年續旺 研調機構預估,有機會連4季獲利

OMDIA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表示,韓國面板廠已關閉約2/3液晶面板產線,且面板上游零組件缺貨,面板供不應求

謝勤益評估,台灣面板大廠針對生產線在財務報表的「折舊攤提」已經完成,沒有這方面的財務負擔,所以照目前的電視面板售價來看,連4季獲利。

至於明年下半年產業前景,他認為,仍須再觀察,主因第2季中國面板廠已有新產能開出,恐影響下半年市場。

他分析,電視整機廠搶面板,超額下訂單給面板廠,超過面板廠產能20%至30%,但即便第1季淡季加上疫情疑慮下修訂單,結果仍超過面板廠產能約15%至25%。

因此,他認為,即便第1季是面板業傳統淡季,但面板並不會供過於求,而是供需平衡,甚至供給面還略為偏緊,有利面板業持續獲利。

推估電視面板明年第1季不易漲價,但液晶顯示器、筆電面板仍有機會再漲
這波有點瘋狗浪的感覺
由聯電說起 15元要漲時 多人唱衰 理由 無非高階良率還不好 有美光的官司.... 到了20 還是中芯效應 拉起來的 後來專家給了目標價30 因為明年EPS1.5 給20倍 就是30 現在47.6了 目標又給60了 說後年 3元 漲價及中芯轉單效應 如果大家搶貨 漲幅超過10% 更高目標會又出現

面板 更是疫情超跌後 6.1元 拉起來的 遠距.......... 現 周五補漲中 15.4元漲停 鎖10萬張 又明年將有EPS 回到淨值 真是不為過 歐美仇中方興未艾 雙虎 在談的單子如車載 醫療.....等 應該很不少
(新聞)
就中國議題上,拜登表示不會馬上取消川普對中國銷美貨品加徵的關稅,也不會撤銷今年初雙方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有別於川普著重對中國貿易逆差,拜登強調他的貿易政策將瞄準中國的不當貿易行為,例如「竊取智慧財產、傾銷產品、非法對企業補貼」,以及迫使美商對陸企「技術移轉」。

川普聚焦於改善對中貿易赤字,但藉發動貿易戰尋求改善收效甚微。拜登表示,他的「目標是推動貿易政策以確實杜絕中國過去的做法,像長期以來竊取智慧財產、傾銷貨品、非法補貼企業、強迫美商技術移轉給國內企業等」。

他還宣示,在大舉投資國內、美國勞工和教育前,「不會與任何人簽署新的貿易協議」。

拜登也呼籲採取更多刺激措施,他指出就業報告預示著「黑暗的冬天」。拜登稍後表示「如果民眾能有1200元那就更好了」,並表示他了解「這可能已在討論中」。

被問到能在當前如此詭譎情勢下勝出的感覺時,拜登打趣道:「能讓川普沒法再幹4年,我感覺像是為國家做了件好事。」

=================

被列黑名單不甘心 中芯組國家隊 投資逾2千億建12吋晶圓廠

=================

美國沒有面板業, 可能不會優先制裁, 中國面板業侵犯專利,傾銷產品、非法對企業補貼的 不當貿易行為
WitsView預估,12月電視面板全尺寸仍有5~7美元的漲幅,IT面板平均也上漲1美元。第四季面板價格漲幅高達20%,整體來看,電視面板下半年價格大漲60~70%。法人預估面板雙虎本季毛利率將拉升到15%以上

IT產品需求續旺,因此IT面板大漲格局不變。

2021年面板生產線有兩大變化,一是中國面板廠有更多產能生產IT面板,因此電視面板產能不會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韓國面板廠出貨還會逐步減少,預估2021年電視面板供給相比今年還會略減。 下游廠商擔心今年搶不到面板的情況明年將重演,因此12月、乃至明年1月,拉貨仍相當積極,預期接下來第一季淡季相對平穩,面板價格仍有支撐
最近pchome 低價65吋電視已經降到15000了,完全看不出面板在大漲價。 友達群創上一季的毛利大概是10%左右,面板第四季預估漲20%,分析師預估毛利10-》15%,感覺怪怪的。 我該回小學重修數學了嗎
真希望這晶片影響到的是大陸面板廠
藉次掐住大陸整體產量,
讓台灣面板廠可以多撈幾個月


[電源管理IC鬧缺貨 台廠先卡

美國國防部已經將中國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未來中芯要再度取得美國設備及材料可能性幾乎趨近於零,且中國以外客戶可能大舉撤出中芯並轉單到其他晶圓代工廠。

法人指出,由於市場上少了中芯8吋廠供給,2021年第一季將大舉爆發電源管理IC缺貨潮,屆時茂達(6138)、矽力-KY(6415)及致新(8081)等電源管理IC廠在提早卡位、取得產能效應下,將有望迎來訂單移轉及供給短缺帶來的價格上漲等雙重效應。


pqaf wrote:
WitsView預估(恕刪)
真希望這晶片影響到的是大陸面板廠
藉次掐住大陸整體產量,
讓台灣面板廠可以多撈幾個月

前天 聽力積電 黃董 在老謝的節目說 晶肥 驅動IC 產能部分 早由 聯詠 京東方 包下來了 各30%
京東方的電源管理IC 以前聽過 致新提供部分 台灣跳槽去京東方的 和致新老板是交大師生關係
  • 380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