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

50後的精彩來自行動和渴望: (小退休者的投資配置操作實錄與玩咖人生)


Yung-chieh wrote:
大大形容的蠻貼切的...(恕刪)

大大好厲害!的確是農家子弟,過往幫忙過一段時間。
以前舊式的身分證,我的還註記過「幫農」兩個字。

生活玩咖 wrote:
在旅途中,沒什麼雜...(恕刪)


非常感謝。

從有個理念,到做出投資系統,我知道要花不少心力和時間,簡單寫一下以前思考過的:

理念和思考:
1.現價呈現了各種影響價格的力道總和。
p(t) = f1(t) + f2(t)+ ... + fn(t)
2.未來價格取決於未來力道的總和。
p(t + 1) = f1(t + 1) + f2(t + 1)+ ... + fn(t + 1)
3.2 - 1 是報酬(或虧損)。

更進一步思考:
1.各種影響價格的力道,數量龐大而難以歸納。
2.只取權重前三的力道可能較符合需求。
3.多種標的的前三力道可能各自不同。
4.與3反向看,追蹤多個力道可能應用在多種標的。
5.多種標的所共有的力道稱為環境;適用單一標的的力道就是本身。

對力道的思考及觀察:
1.力道之選擇,應思考本質是否存在,這是因為力道會彼此抵消。
2.同件事情引發的力道常會漸弱。
3.力道的權重比較像是函數,而非常數。

舉例:
FED的貨幣政策是種力道,它會影響美公債殖利率,而無風險利率變動大的時候可能會影響資產訂價。如果把它用在油價相關的操作,升息雖是油價利空,但因果關係卻常是相反,因此思考力道的本質時,要能常做類似這樣的驗證(假設把沙、俄立場是f2;地緣政治是f3):
p(t - 1) = f1(t - 1) + f2(t - 1)+ f3(t - 1)

過去若不支持,也許在思考上就需要調整。

-----
要忙了,先到這邊。
跟您相同的情況,
老公還在上班,孩子今年會考,
全家都在陪他衝刺,根本不能安排旅遊,
周一到週五只有白天是屬於自己的時間,
也沒辦法像各位大大資產上沒後顧之憂,
在這個園地開始學習存股,增加被動收入,
不過程度未到數學不好,
很多高手說很簡單的原理對我而言都不簡單。

今天4/25, 股價報酬指數是19674。 就以今天當起點,用1000萬的資金投入我的三七法則,一年後的4/25和大家報告結果,37法則vs大盤。
這並不屬於於我原本的B和C配置。而是額外實驗。

今天不想出去逛,早上就待在香格里拉泳池邊的發呆亭。






AprilYu888 wrote:
跟您相同的情況,
老公還在上班,孩子今年會考,
全家都在陪他衝刺,根本不能安排旅遊,
周一到週五只有白天是屬於自己的時間...(恕刪)

大家都有類似的經歷,幾年前我的小孩會考也是如此。
今年我的小兒子考指考,我們就放手了。給他足夠的資源和加油,剩下的就看他自己了。

掉進水溝的包子 wrote:
非常感謝。從有個理...(恕刪)


感覺像是所謂的力道K線理論?

0931779549 wrote:
感覺像是所謂的力道K...(恕刪)


我沒有看過力道k線理論,不知道像不像。我自己是把它稱作力道總和論,但「論」這個字最近好像敏感一點,就不提了。

幾年前生活大有提到數學式(或函數)的幫助,也讓我想著如何做出投資系統,上文的式子是受當初生活大的影響才列出的。

其實力道總和在思考階段就會發現難以實施,但它有助於理解市場、尊重現價,我偶爾還是會從這個角度思考。
路過 …感謝分享好生活 …
掉進水溝的包子 wrote:
非常感謝。從有個理念,到做出投資系統,我知道要花不少心力和時間,簡單寫一下以前思考過的:理念和思考:
1.現價呈現了各種影響價格的力道總和。
p(t) = f1(t) + f2(t)+ ... + fn(t)
2.未來價格取決於未來力道的總和。
p(t + 1) = f1(t + 1) + f2(t + 1)+ ... + fn(t + 1........(恕刪)


哲學上來說,知識的架構有兩種理論。一種是理性主義(代表人笛卡耳)另一種是經驗主義(代表人:休謨)。
理性主義的方法是從"思考"當起點,然後驗證,最後得到理性證明,無可反駁的方法。
經驗主義的方法是從"觀察"當做起點,然後"歸納",最後得到勝率很高的經驗。
個人的觀察,在股市中,大部份的人都不是用以上兩種方法來做為決策的依據,而是用一種主觀的,隨波逐流的判斷。有少部份的人是用很實際的經驗主義的方法,而得到不錯的獲利。
而在股市中用理性主義的方法,是更少的。因為要得到股市中的無可反駁的定理,是更難的。
我的C方法是用理性主義架構的,勝率完全可以被證明,而經過多年的執行也符合。但我的B方法確是經驗主義架構的,很實用。
包子大,您上面的式子看起來像是從理性主義思考當做出發點。而理性最重要的是"邏輯"的正確性。
光是您這句 "現價呈現了各種影響價格的力道總和" 其實就有得討論和辯證了。
我覺得倒不如用open question來當起點,例如"現價代表什麼?" "某A股的現價和某B股的現價關聯性"....

玩咖筆記

生活玩咖 wrote:
今天4/25, 股價報酬指數是19674。 就以今天當起點,用1000萬的資金投入我的三七法則,一年後的4/25和大家報告結果,37法則vs大盤。
這並不屬於於我原本的B和C配置。而是額外實驗。..(恕刪)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
漫步玉米田中,今天在某條玉米田摘下了第一根玉米。如果只算台灣50成分股。就有50條玉米田,繼續漫步。
我其它的方法都是以絕對正報酬為主。只有這個新方法是以打敗大盤為出點而研發出來的,多說無益。實驗完看結果。
股市就像我的實驗室。
玩咖筆記

  • 8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