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6

今天我要是放空大盤,會不會被嘎死啊?


rdcmd wrote:
大大說到趨勢盤,絕...(恕刪)

rdcmd wrote:
但現下的問題在於:現在是盤整盤,何以用趨勢的看法去操作?那大大的所謂“濾網”真的發揮作用
倘若真有作用,那過往的兩個月來,真的閃過去了嗎?
這些問題應該好好的先問自己


8月的盤整效果如何 這問題要問是空手要找進場 還是今年用一貫的策略抱上來的低成本單子

高檔盤整空手切入都是比耐心 如果有再拉回找買點的策略下進場 應該到目前為止都洗不到單子 因為低點是越墊越高

除非一開始的拉回因為覺得漲太高的預設心理下沒去做 等到後面低點越墊越高才覺得支撐很強要做多 這樣就得忍受帳面上的浮動

至於8月拉不出獲利那也是在過往的練習回測中就得知並且願意去接受才採用的不是嗎


投資策略本來就是看長期績效 一直著眼在8月盤整沒搞頭 怎不去看今年1月開始到8月以季線為多空濾網的的整體績效

8月覺得波段難做要換猜頭摸底策略 結果9月又走一波錯失行情 10月看跌不下來又換回波段策略結果又是盤整一個月

蠻多人就是這樣一年12個月都不斷地在換新方法 把操作想得太複雜


至於出場 相對於進場方式很簡單 我反而用好幾種方式交叉使用找去出場 依照今年的慣性決定採用哪一種

至於賺多賺少看市場

濾網很多種 找自己用的順手的 並且經過大量練習確定台股20年績效都不錯的

出場濾網追求的不是出在最高點 要求的是讓自己機械化的抱單 不要主觀的隨意下車


總之今年12月收月K大盤的位置應該是相對高點 如果我有抓到的話那季線上的做單策略績效就會很好

如果第4季沒行情 那預期的年績效沒有達成 也是明年再來

反正股事比的是氣長 不是在比谁摸到高點 可以拿到摸頭之神的稱號

punggol wrote:
8月的盤整效果如何...(恕刪)






別人是不是用猜的,小弟不知道‧但是給自己看的文章怎麼可能用猜的‧

看看發文的圖解‧是不是很簡單‧

只是因為太簡單了,大家反而不相信‧怎麼可能在這裡就不漲了‧

操作就跟魔術一樣,說穿了一點都不值錢‧

所以大家很少會講的這麼仔細,就是怕人知道‧


tourcura wrote:
http://www...(恕刪)

tourcura wrote: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4772646
其實很早以前我就用程式交易找出適合的參數,但是程式交易不僅僅是參數而已‧
圖中是累計到前幾個月的績效‧
當然還有很多配套措施,所以沒有完整的思考模式‧很容易掛掉‧


好久以前我也是用程式去測績效 但是有個問題是沒辦法寫出主觀式判斷的選擇濾網

個人文組的 程式不好所以卡住

後來改成苦幹實幹 一根根K棒自己測 寫文字紀錄 20年的K棒測個策略就要花很多時間 來來回回反覆測試花一年都不夠

但在這過程也因此大幅提供了主觀式的濾網選擇判功力

所以蠻有感受 程式雖然省了不少時間 但卻無法練習紮實的基本功

punggol wrote:
好久以前我也是用程...(恕刪)


程式交易剛開始在台灣推廣的成本太高,所以每個人接觸到的過程‧都要花不少成本,不管是交易的成本或是學習的成本‧

一套程式光版權可是十幾萬台幣,後面的教育費用還沒算上‧但是不管怎麼樣,認真地去學,是可以避免在金融市場上面繳大筆學費的‧

當初光評估交易程式大概前前後後花了三年的時間,然後去學裡面的程式語言大概又花了三年‧

然後再把指標化成程式交易又花了好幾年‧

一般人大概只會去期貨商,或者某些展示交易的地方看看,那個績效報告就下單交易了‧

剛開始我也是很熱血,但是繳了幾次學費‧還好我覺醒的快,當肥羊的時間不久‧

這樣的羊群心理就想輕而易舉在市場獲利,這些肥羊不被痛宰簡直是對我們這些下苦功的人的侮辱‧

但是就像我剛剛提到訊號出來了,單要怎麼下‧全凹還是下一點‧那個績效可靠嗎?在這個商品可以,另外一個商品呢?

太多魔鬼藏在細節哩,隨便一次錯誤‧就可以讓人消失‧所以使用別人的程式交易確定可以跟寫的人心靈相通,知道該怎麼下?

對方會把自己多年的心血廉價出售?

所以我們這個圈子裡常說,好的程式交易不會流出來‧自己用那程式賺就好啦,不好的程式也不會流出來,讓人知道你功力不行嗎?

那外面的程式交易呢?我也不知道那是甚麼程式‧

要走程式交易這條路,乖乖地自己打好每個基礎‧要走技術分析操作,也是同樣道理‧

不下功夫得到的,就是讓人在市場付出代價‧

看自己的選擇‧
punggol wrote:
8月的盤整效果如何...(恕刪)


大大是用心人,先前失禮了
以前上班錢好賺,股票和期貨都是娛樂用的,不曾上心
前前後後輸了多少就不說了。這幾年,錢難賺,才又慢慢開始操作。所以為什麼我會只說兩個半月,因為6月中我頓悟了,七月台指期我一口氣賺了80%。
當然一個月的績效不能當真,果真8月就急著試新方法,一整個月都在正負10萬震盪。畢竟也玩了一二十年了,知道馬上恢復原來的操作模式,果然在十天,就賺回30%,又回到獲利高檔去尋求繼續突破。
這麼短的操作,說實在不能代表什麼。但我自己知道我不是猜漲跌賺錢的,那是運氣。我利用策略與佈局賺錢,我可以在逆勢操作被拉300點下,損失僅僅在一萬左右。一旦順勢,一天可達3~6萬的利潤。
因為藝高人膽大,8月我真的隨便留倉,根本不在乎多空,而且越做越短。就算這樣隨便做,也沒賺沒賠。
兩三個禮拜後,覺得這樣不對,因此改變會越來的做法,可常常會一次下兩口單。
下兩口單對心理壓力是不一樣的,畢竟我保證金放不多。就這樣打亂我自己的節奏,最後只好乖乖改回來一口為單位,沒幾天又拉回十萬的損失。
現在就乖乖按照自己的規則,慢慢做。
以上就是最近的存在狀況
經過這一陣亂流,並未造成損傷,就是失去一些時間。不過我從中得到很多寶貴的經驗,讓我現在操作更加穩定,自從29號回歸正常操作,到2號5個交易日,總共獲利近10萬。
現在的策略是抱一口留倉單,方向對,每日用一口同方向當沖。若方向錯,有兩種方法,一是反向跟,另一是加碼攤。這都是有其策略存在的,在此就不說了。
所以我是波段加當沖,波段單帶方向,當沖增加利潤。其實期貨在乎的是節奏,一買一賣,錯過一次,後面就容易犯錯。如果跟上節奏,那會是海撈。而波段單是看盤中是否有反轉訊號,有就反手建倉,沒有單向續抱。而波段的幅度是我們意見相左的地方,但我想一般人都有所迷思,一個很明顯的大波段,中間也包含了幾個中波段。如果說以季線當指標,那恐怕也有個兩三百點的幅度,你可以忽略,我是希望我能抓出來。結果如何,就等著看。不過我不會想上來分享或討論,不利操作。
punggol wrote:
8月的盤整效果如何...(恕刪)

rdcmd wrote:
大大是用心人,先前...(恕刪)


如果回文沒有來龍去脈,只是講些事後的績效是很難得引起共鳴的‧

就像小弟發的程式交易績效,有幾個人可以認同?

畢竟現在的網友每個都經歷過市場的考驗,已經可以分辨得出來‧甚麼可以參考‧

如果擔心給自己壓力不利操作,不如好好操作就好‧

沒有人規定一定要分享或是討論,不是嗎?

因為市場裡的人誰會去在乎你今天的盈虧?

大家只會在乎自己的權益數,對不對‧

我也不會在乎大家的權益數,畢竟我把我的心得公開‧

是讓市場來驗證我的看法‧

這樣才有讓自己進步的動力‧

rdcmd wrote:
大大是用心人,先前...(恕刪)

rdcmd wrote:
現在的策略是抱一口留倉單,方向對,每日用一口同方向當沖。


我也是會這樣當沖 趨勢出來時當沖有機會就加減做 其實還蠻無腦的當沖

沒趨勢的盤整就懶得當沖 真要做也是可以 但就是難度較高

因為主力也是用盡各種手段在區間套利 我只是想賺點錢 不是想要戰勝大魔王的那種心理成就

既然如此我挑好做的盤型就好 難做的盤何必硬要挑戰

然後時間就拿去看其他商品有沒有機會可以用基本技術分析就獲利的

像是最近鴻海均線多頭下 漲多拉回到季線附近有撐買進 漲回前高出掉賺一個小波段 不用看啥籌碼新聞
也沒有像網路名人用的啥華麗名稱的神祕技巧 都是教科書上寫的基本到不行的技術分析

如果有做國外商品機會更多 不過晚上還要加班看盤是很累 比較適合年輕人晚上不用照顧小孩時間多

在台股成交量回不去以前那時代所面臨的低波動 多商品找機會是必然的

硬做台指會因為波動小而被迫找其他方法增加獲利 陷入永遠都在找聖杯的輪迴

不過如果後面走出行情 應該也是股票比台指好賺 因為看櫃買就是去年9月一個急拉一坡後高檔橫盤左低右高的型態

如果往上走行情應該不小
如果往下走 就不甘我的事 因為真要放空股票我只會在不理性的追買噴出段做 櫃買並沒有出現這型態 這是一個主觀式濾網




tourcura wrote:
如果回文沒有來龍去...(恕刪)


其實以前我分享過,但過於冷僻,沒技術分析,沒點位,所以沒人有興趣。
但是對我來說,技術分析本來就是基本的,不須要拿出來講,因為相同技術分析,不同解讀方法,吵老半天也不會有定論,結果還是得看市場。所以我不談技術分析。
再者,說點位會讓自己操作上卡卡的。所以我也不說點位。
我在乎的是如何佈局,策略為何,心態正確與否。但這些沒人在乎。最後我就不想再寫什麼了,就偶爾po一下績效。
punggol wrote:
我也是會這樣當沖 ...(恕刪)


我想,每個人的習慣操作方式,和習慣的市場特性不一樣,沒辦法用相同的觀念去看待。
譬如p大是走大格局的,而我喜歡短線留倉加當沖,這是個性問題。期貨好玩在此,各種時間尺度都可以賺錢,所以不必要勉強自己往哪個尺度去靠攏。
如果說幅度,在日k線看起來,或許幅度不大,但我習慣的當沖,一口一天可以沖一兩萬塊,這應該是不錯的報酬率了吧!所以我不會想往其它市場去考慮。

punggol wrote:
我也是會這樣當沖 ...(恕刪)


其實每個指標只要研究的透測,但純的了解均線,就可以長久的獲利了‧

因為金融操作久了發現其實指標也不是很重要‧

就反向反向在反向,錢多才是真的‧

資金雄厚可以輸一百次,贏一次就回本‧

資金不雄厚,能力再強,一次就畢業了‧

我們的一哥杜總不就是這樣跑路的‧


  • 198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8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